【庚子原创】“放羊娃轮回”的美术版
2020-09-15抒情散文stbeijun
中午我外出,是去蹭饭某位晚辈开设的美术培训班开班仪式。
这位昵称丹丹的晚辈算是富二代,辅以自己这几年的积累,她硬是在一线城里首付了一个首层单元,然后注册了一家“非企业”性质的美术培训机构,并在今天剪彩。
恩年前,丹丹背着写生夹板进城应试美术
这位昵称丹丹的晚辈算是富二代,辅以自己这几年的积累,她硬是在一线城里首付了一个首层单元,然后注册了一家“非企业”性质的美术培训机构,并在今天剪彩。
恩年前,丹丹背着写生夹板进城应试美术
中午我外出,是去蹭饭某位晚辈开设的美术培训班开班仪式。
这位昵称丹丹的晚辈算是富二代,辅以自己这几年的积累,她硬是在一线城里首付了一个首层单元,然后注册了一家“非企业”性质的美术培训机构,并在今天剪彩。
恩年前,丹丹背着写生夹板进城应试美术学院的术科,我曾担任其后勤人员兼心理辅导师。一眨眼,丹丹毕业了。虽说这些年也实践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向少年儿童传授美术知识的事业。
按照丹丹的憧憬,这种短期培训班是培养新一代美术人才的摇篮;但以我古老的眼光看,则是那个网红“放羊娃轮回”的美术版——
路人甲:你放羊干啥呀?
放羊娃:卖钱。
路人甲:卖钱干啥呀?
放羊娃:娶老婆。
路人甲:娶老婆干啥呀?
放羊娃:生娃。
路人甲:生娃干啥呀?
放羊娃:放羊。
美术专业的毕业生能靠卖作品生存吗?答案是否定。这固然因为艺术品承载的精神功能严重滞后现实生活,更因为艺术品并非社会物质生活的必需品。
艺术品(比如书画)在物质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状态,使得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在劳动者总成中显得供大于求。比如,丹丹在大学里也热血沸腾,准备毕业后大展身手,成为高雅超脱的美术“大师”。但一走出校门丹丹便发现,本领域中的前几届师兄师姐库存尚未耗尽,自己毫无名气的书画作品又一文不值,就算送去各类各级书画展赛,也难保可以能入围。
经过权衡,丹丹这才决定从事美术“放羊娃”制造事业——明知这些小学员将来不一定能成为美院学生,也明知就算考入美院将来的画也不一定卖得出,更知道其毕业了也可能去开一家美术“放羊娃”培训班,但丹丹们还是开了。而且,这种培训班还雨后春笋了、良性轮回了。
所以我想来想去,觉得中午必须去“撑”丹丹的美术培训班。
一来,我这是去为丹丹的自主创业精神点赞;二来,更是为美术尤其是书画的“无私”繁衍精神点赞。
书画专业不像美术行业中的设计专业——毕业了当不成“大师”、当个养活自己的“小师”绰绰有余。这些设计小师甚至可像“挨踢狗”那样,虽然累得像狗一样,但却拥有数倍甚至十倍于同龄劳动者的收入。
非设计专业的美术人才(如书画人才),就空有一副“高雅”皮囊了。虽说画出名了就能被誉为“大师”,但回眸整个书画行业,这种“大师”和卖不出画“小师”的比例,却令人唏嘘。
但这些注定成不了“大师”的“小师”们,仍然不知所谓地描绘自己心中的“女神”,期待她某一时刻能笑开颜,并还美其名曰为“追求”。
我想,应该是这种毫无成本概念的书画传承模式,促使现代丹丹们选择“放羊娃轮回”模式来延长自己的美术梦想。
所以,我才敢在丹丹开班仪式的酒会上举杯力挺“放羊娃”美术版:
路人甲:你开班干啥呀?
丹丹们:教小屁孩画画。
路人甲:小屁孩学画画后干啥呀?
蛋蛋们:上美院。
路人甲:上美院后干啥呀?
丹丹们:毕业。
路人甲:毕业后干啥呀?
丹丹们:教画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