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秦腔戏
生丑净旦,诠释人生百态;
喜怒哀乐,尽显富贵清寒;
人性和人心,你搬到台上;
忠奸和美丑,你放在心间;
奸臣害忠良,你抽丝剥茧明断公案;
相公爱姑娘,你推波助澜在花前月下……
在我们大西北大部分地区尤其山区人来说,唱戏、一般是指秦腔戏。在我还没有上小学时,就听上初中的二姐和大哥二哥他们放学回来后对母亲说班里谁谁又被县秦剧团选准了,要当秦腔演员了。尤其是当我听说这些年龄只有10来岁的学生被剧团选准后会成为演员,而且还会成为国家正式职工时,很是羡慕和向往!
那个年代,由于物质匮乏、精神生活也比较空虚,好多村里都会筹建秦腔自乐班,唱上三五天的。记得家住泾川县汭丰乡三十梁大队的舅舅家每逢唱戏时,大舅便会让表兄表妹来家请母亲去看戏,母亲去时有时会带上还没有上学的我。戏场一般都是村组里的收碾麦场比较宽畅的地方。每逢有戏,村里大都是全家出动的,可当时还年幼的我,既听不懂,更看不懂,全是图个热闹,看个花花绿绿。在戏场还经常睡着,三哥送给我的爱不释手的一支塑料手枪也是是戏场里丢的!但却记住了一些戏中人物的名字:诸如《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李玉和,《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刁德一、沙奶奶,《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座山雕、少剑波等等。
而我真正爱上秦腔戏,是缘于两场电影:《屠夫状元》和《火焰驹》。《屠夫状元》是一部眉户剧电影,而剧中人物胡山和干妹妹党凤英对唱的唱词:“叫哥哥你不必如此介意,妹妹的手艺拙你不要嫌弃。俺母女得重生多亏了你,这样的这样的大恩情报答不及……妹的话热乎乎暖人心肺,像这样这样的知心话从无人提,贤惠的好妹妹呀世上真少遇呀/忠厚的好哥哥天下难觅……”却常常会萦绕在我的耳畔、牵动着我那懵懂的情愫!《火焰驹》中的“表花”片断戏词:“依我看姑娘比它还俊样,芙蓉出水胜淡妆/丫头…你既然会说又会讲,我要把各样花儿问一场:……什么花开在架上,什么花开靠粉墙/紫藤花开在架上,牵牛花开靠粉墙。凌霄花开高千丈,紫薇花开泛霞光/虽把那样样花儿都对上,只可惜样样花儿少比方/叫姑娘叫姑娘你莫忙,听我把各样花儿说比方。海棠姐,紫薇郎。牡丹帐子、芭蕉床。绣球枕头、荷叶被,窈窕淑女梦才郎”更是让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爱情有了初步的觉醒!
我上小学时,无论县上还是乡里都要举办几次物资交流大会的。县上的物资交流会正会一般在农历四月初二举办(最初为电子坡梁家祠堂上香日,现在为国家4A级景区龙泉寺),乡上的举办日期一般为农历七月初七(三宵娘娘生日,乡上有个三宵娘娘庙,故此我们那个乡大家也通常称为“庙上”)。
但无论是县上还是乡里,开戏前10天左右,一些卖吃喝、卖烟酒饮料的,就用白灰画方正线框争抢摊位,开戏前夜已搭起帐篷,锅灶齐备了。开戏当天,戏场前后左右边角的摊位里,写字卖画的,卖羊肉泡、麻花的,卖儿童玩具、卖衣服、鞋袜的,卖锅碗瓢盆、卖家用小电器、电子手表的,理发的、照相的、琳琅满目!舞台周边的路径上,四面八方,托儿的、带女的,骑自行车、开摩托、驾驶拖拉机的,络绎不绝,一起拥向舞台方向——从县里看戏回来的姐姐哥哥们和伙伴们谈论着一些秦腔戏的剧情:《天仙配》里的董永和七仙女;《双明珠》里的瓜旦……他们讲得津津乐道,我们这些小孩子听得全神贯注!当有人说,在看《双明珠》里的瓜旦出来喊道“谁要新媳妇呢?没人要?”时,他就在台下大声地说:“我要呢”时,我们大家就笑得前仰后合!说是他在吹牛!乡里唱戏时,之前父母亲差我们请来的舅舅及表姐他们会来家里住上几天,每当戏毕人散我们回到家里,平时爱看戏的舅舅就会给我们讲些戏里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诸如《秦香莲告状》《狸猫换太子》《窦娥冤》等,我们静静地听着,也了解着台上台下、戏里戏外的人生百态,表姐随身带着的几本秦腔剧本我们争相来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考入一所农业学校上学走前,乡上正好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每当在白天收秋晚间闲暇下来时,我会陪母亲去看夜戏。这时,经过舅舅熏陶的我又会附在母亲的耳旁给她讲述着诸如《烙碗记》《八件衣》《周仁回府》《哑女告状》等戏的剧情,母亲听得很认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结婚了,那时录音机和落地式音箱也流行起来,妻子会时不时地买些秦腔磁带,诸如刘易平老师的《辕门斩子》,郭明霞老师的《赶坡》,李小锋的《花亭相会》,她常常学唱腔,学唱词,比比划划,百听不厌。她还说她当时还背着岳母和几个同学去学戏——
如今,我和妻子常在家里刷着抖音、看着直播来看秦腔戏,有时还会和西安易俗社的薛广民老师、侯红琴团长聊上几句,并看看李梅等“四大名旦”的戏,有好的秦腔剧全本了,再来一个电视投屏……如今,县里在开“两会”或者有重大节日和活动时,也会请些名家来唱几天戏!我和妻子便不倒场地看,我看戏喜欢盯着舞台两边的唱词显视屏,一边听看演员“手眼身法步”等动作,一边感受秦腔宛转悠扬的韵味美,一边揣摩唱词的精美绝伦,实在是情趣无限,高妙享受。每到熟悉处,也免不了悄悄低吟几句!有些苦戏,动情时眼泪稀里哗啦,便低下头来以纸沾泪,生怕被周围观众发现——
当然,年岁不一样,心态不一样,看戏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一样的戏,看一次有一次的感受,看一次有一次的味道。古老的秦腔戏曲,如乳如血,如月如水,如梦如幻,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路清扬,见证着王朝,见证着时代,见证着繁荣和变迁,见证着沧海桑田和百姓喜乐。那些曾经过往的,令人感动的、伤怀的、庆兴的的人和事,也已如同秦腔戏曲,播放、定格、释怀、或珍藏于记忆深处,或归隐于茫茫尘烟之中。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感恩我与戏相逢,感动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感谢秦腔戏给予我们大家生活大舞台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丰富多彩的“戏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