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一路走好!
这一周过的混混沌沌,一向精神利落的婆婆在医院照顾失智公公时,突发脑梗,33小时后便离开了我们,终年77岁。
老公三弟兄对婆婆的感情,都要远远胜过对待公公。公公自去年以来腿脚完全不能行走,吃喝拉撒都由婆婆一人服侍,加之今年公公头脑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婆婆感到力不从心,整个人消瘦的厉害。春节之后,在婆婆的强烈要求下,弟兄三人将公公送到康复中心养老。因为婆婆的家事我从不参与,只是从感情上觉得把老爷子送到所谓的康复中心,实际上有点象养老院的地方,有点儿孤单和可怜,便提醒老公说“一定要尊重妈妈(婆婆)的意见”,直到老公说是她坚持的,而且也是为她身体考虑,不能将老太太身体拖垮了,我才从心理上替老公安稳了一点。
婆婆属于特别能干的人,生活上样样拿的起。在我儿子幼小时,很多的小衣服、鞋子,都是婆婆自己做的,虽然有点原始的土,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穿在婴儿时儿子身上,憨态十足,甚是可爱。比起现在的成品婴儿衣服,渗透出亲情和厚爱,更有着儿子幼时的味道。又因为婆婆受过的教育,思想上还能与时俱进,比较关注时势娱乐体育什么的,喜欢随着儿孙们聊上一会儿,因此感觉与儿孙们一直都还能亲近的起来。因为能干,估计也是爱操劳,即便儿子们各自成家了,也爱操心我们的生活起居,但似乎也没能改变我们多少。
有一点是事实,儿子毕竟没有女儿细腻,我们做媳妇的对她也没有象自己妈妈那样亲昵与依恋,与她之间还只是礼节,还是生分的成份多。听老公说,婆婆就想要个女儿,却生了三个儿子,认为自身没那个福气。我们与公公更是少有说话,因为公公是江苏苏北人,乡音很重,我几乎都听不懂,而且话少,很少与子女们交流,每次去都是看他忙忙忙碌碌,要不就是捣鼓那些小电器。三个媳妇中,我算是与婆婆能说的来的了,也顶多是周末或是过节时在婆婆那里,在饭桌上说说话,因为我俩吃饭都慢,且她也是忙到最后三儿子、三孙子都吃完了才吃,所以最后就成了我俩坐在桌上。再后来,我也偷懒或找借口,周末在家搞卫生,不去她那里了。
我们最初的房子,所住小区离他们家不太远,因此她常常送点烧好的熟菜和蒸发的面点等送过来。特别是我们有了儿子后,虽然在周未都要回她那里,但她还是经常性的弄点小吃的送来。说真的,这些家常点心,小区内买着也方便,但一是不忍拂她的心意,二是估计她来也是常观察我们小家到底过的是啥状况,跑跑比较放心。在我们独自居住的那十年,每年春节,她都要与老公公一起到我们家搞厨房卫生,那时他们也都有六七十岁了。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应该,还以为是因为他们的儿子、即我的老公不会做家务,想必他们是替他儿子受累。现在浮现起公公当时微胖的身材擦洗油烟机的情景,心中真的是酸酸的。之后,由于我们与我的父母同住,婆婆感觉不太方便,做好吃的东西,就送到我的单位,常常在办公室走廊就直呼我的大名,响亮、清脆,弄得单位里都晓得我有一个干练干脆的婆婆。
婆婆的性格是非常要强和有主见的。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让儿子们操过心和给我们带来过麻烦。甚至是她这次在医院犯病时,左半边身子瘫塌下来,她还要在坐着的轮椅上勉强下来,要自己走。在我扶她上卫生间时,还要自己解带。当晚在她头脑还算清醒时,我给她喂面条,起初她不吃,后来我说“你不吃就没有抵抗力,身体好不了,儿子们就没办法上班了。”估计,这句话她是听进去了,后来喂一口咽一口,吃了大半碗。其实,我对婆婆的“要强”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的。因为不知道是婆婆真的太能干凡事都能自己解决,还是因为儿子们没耐心指望不上,她不得不坚强。
婆婆特别有主见,在同龄人当中是不多的。年纪大的人,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通病,喜欢买保健品,婆婆有一次定的某某保健品,而且是一年的用量,让我上网查编号,查到与产品不符,知道是受骗了,婆婆硬是找到那些推销人员退了,而且理由是:她有心脏病,吃出了问题,他们承担不起。还有前年,婆婆准备在我们这里一个具有老街特色,且生活非常便利的镇上买一处住房,已谈好交易价格,准备正式签署协议了,因为不知道产权等情况,委托我帮助查询。后打听是具有本地特色的、市政府搞的“渔民上岸工程”安置房,产权要五年以后才能拿到。因为其时公公腿脚已经行走困难,婆婆打算买一楼的,这样市区、镇上两处居住,都比较好。因为买房毕竟是件大事,我就建议她带上儿子一起去,遇到事情也好商量,后来,因为几万元的装潢费用没谈妥,她还是放弃了。另外一次,是她现居住的房屋在楼梯口处出现一处裂缝,她打市长热线,有关部门也上门进行核实,后来建议她写一份书面的材料。婆婆的这些事,从来不找儿子,知道我比较有耐心一点,要我帮着草拟。其实,我也知道政府好多部门也都是敷衍而已,但不忍心让她失望,同时也觉得不过写一份材料而已,很简单的事。所以写好后送给她并按她的意见做了修改。之后,就没得到此事进展的消息了,一般来说我也从不问结果,只是她若讲我就听着。不过,这事后她说了,让小区居民签字时,街道的人都夸我说这个媳妇听她的话,老太很高兴的样子。
婆婆是安徽安庆人,“安庆人”在我们安徽算是“精明”的代名词,当然,在我的词典中是褒义的。婆婆在同龄人中是属于精明一类的,这与她年轻时受过的教育有关,也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表现在生活中和为人处事中,都有着自己的独挡一面,不象这个年龄段的老太,依赖的多,盲从的多。这么多年,她一直保持着出去旅游的习惯,而且一年当中至少一到两次。最初常常是由婆婆牵头,带着一起晨练的老少妇女五六人一同前去,这些人与婆婆处的十分友好,也特别爱与婆婆一起玩。听婆婆说过,其中一位老太太老家是东北的,后来返东北定居,婆婆组织在一起玩的一群人,硬是把这位老太太送回老家,她们也在东北美美地玩了一趟,回来时,一群人还依依不舍,常常念叨。这几年,婆婆估计是年纪大了,不再是选择自由行,旅游主要是跟着旅行团队走,去了不少地方。每次回来都要与子女们交流出去玩的见闻感触,我们也为老太每次在途中怎样省钱又玩得好的机智所征服。这次整理她的遗物,看到她叠放整齐的所到之处的旅游门票、景点介绍,以及火车票等等,大嫂反应快,说这些东西随婆婆的物品一同烧了,“妈妈喜欢旅游!”听了好一阵子沉默,心里又是酸酸的。
婆婆最后一次与我通电话,是公公在康复中心居住期间得了肺炎,转至现在的医院急救的时候。住院后,她打我电话,要给我老公送钱来用于老爷子持续治疗的缴费。那晚我刚好在外面,老公在家,我便告诉她说她儿子在家,她可以去,也建议她把钱交给大哥是一样的。她一定要我在家时送来。其实我一直没理解,她打我电话非要我在家时送来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想是不是为了证明,他们有养老金及医疗保险,不会给我们带来负担的。这一点,到她离去,我们都在说,她从来没有也从来不肯给子女带来一点麻烦的,只是辛苦了她自己。两位老人节俭了一辈子,留下来的钱只能送到医院换命,甚至还换不回命来,真是不幸与悲哀了……
婆婆的离去,最不幸的应该就是至今仍然不知情的公公。老爷子虽然糊涂时多,但听老公说前阵子婆婆去陪他,他见到婆婆就流眼泪,想必他心里还是恋家的,不想待在这里。今年春节后,在送他去康复中心的前一天晚上,婆婆与三个儿子商量着第二天的安排。老公那晚在公婆家陪老爷子,半夜叫他起夜,以往都要折腾半至一个小时,那晚特别听话,心里好象知道要把他送走,还提醒老公别冻着了,很是可怜。这两天,马鞍山的小叔、北京的大表哥、南京的小表哥为婆婆奔丧,到医院看望公公,正在发烧的公公神志不清,不认识他们。特别是大表哥,因为年幼时跟着妈妈改嫁到南京,后得益于我的公婆也就是他的大舅大舅妈的资助,才得以顺利上完大学并分配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直到六年前退休,因此对我公婆特别的孝顺,也是公婆特别值得骄傲的,多次与我谈起过。这次他看到公公现状,悲伤不已。值得欣慰的是,婆婆出殡后的第二天,老公带着儿子去看老爷子,老爷子见到小孙子,眯缝着的无采的双眼,突然睁大放起光来,想必他认出是喜爱的小孙子回来看他来了……想想又是一阵的心酸。
85岁的老公公,就象即将熄灭的灯芯,在残留的一丝生命中飘摇着,却无法再看到燃起的希望。这几天,我总是在想,可能公公的失智,对于目前的他是最好的忘记痛苦的状态了,否则,他又怎样能承受这种意外的失去老伴之痛呢?
(写于2016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