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塘泥(散文) 朱麦完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搞生产队的时候,一到秋收结束临近冬天,也就是农闲的季节,生产队长便安排村民挑塘泥的活儿。我们村子是沿着圩埂而居住,埂脚的池塘一个接着一个,圩埂似一根玉带把大大小小的塘口象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大的塘口有两三亩地大,小的塘口也只有三分地的大小,有的塘口名字就以大小来取名: 三分塘、六分塘,有的以形状取名: 三角塘、桃子塘、团塘、粑粑塘、乌龟塘,还有名叫清明塘、沙塘、赤水塘、菱角塘、井塘,井塘是由于塘底沙泥性质,沙泥中冒水如井所致,比较出名的一个塘口叫太师园,据长辈们传说是某个朝代太师放马的地方。
挑塘泥是生产队积肥的一种形式,比如把一个塘口用水车把水抽干,那时候没有电动机抽水,全靠人工车水。车水一般由三个人组成,由两个男劳力搭配一个女劳力,车水时由两人组成,其中第三人为轮回换班。我初中毕业回乡务农时,跟在父亲后面学会了车水,父亲教我学着扛水车、架水车。水车全部是杉木制品,由车筒子、水板子、水龙骨、车拐、水笼头组成,水笼头一个在水上一个浸在水下,车筒子用两根竹棍子夹着,用麻绳子捆绑插在水面稳固起来,在水下的龙头不能完全浸入水里,那样车水非常吃力且过重容易毁水车部件,龙头的水轴一定要与水平面持平,这样既省力又带水,水车不易损坏。如果为早稻田里的稻苗车水,天气比较炎热了,用自家的被单,用两根细竹子扎成十字形的阴蓬,插在车水的地方,微风阵阵,徐徐吹来,真的好惬意哦!如果会唱车水歌的,大声来几句挺有诗意的,歌声随风飘向远方,提起精神忘却了劳累。
塘泥是一种无公害的优质肥料,在冬季挑塘泥是最古老的积肥方式,既为生产队的庄稼积肥,又为村民打发无奈的时光,自家又挣得工分。挑塘泥时,大家挖的挖,挑的挑,你来我往,秩序井然,热火朝天。如果大家觉得比较累的时候,队长吹口哨招呼大家就地休息,休息时有的用扁担当作凳子,或者在田埂边随便拽把枯草垫在屁股底下。这时,大伙儿三三两两两坐在一起拉拉家常,顺便抽根烟;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用扁担抵棍,两个人各站在对立面,手掌握住扁担尖相互使劲,要看哪一方有力气且有耐力;姑娘们有织起毛线衣的、有用五色花线绣鞋底的、有为过年作准备纳鞋底的;嫂子们便抽空回家看看孩子,顺便给孩子喂奶的;也有个别勤快的人借此机会,在田埂边寻找黄蟮泥鳅洞挖黄蟮泥鳅,如果顺手的话能挖个斤把下酒菜。
有时,王队长趁大伙儿休息的机会,开会布置工作,大声说:“啊!这个季节是挑塘泥的最好季节,要充分利用起来,也为来年庄稼丰收提供保障!啊!把塘口的淤泥挑到田里,水变清,多蓄点水,好处多多!好,我就啰嗦这么几句!啊!下面请会计把各家各户做的工分报一下,有误差的说出来!啊!”其实王队长没上过几天学,但他为人热心,办事正直公平,热爱集体,谁对谁错当面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不留情面,所以大伙儿特别信任他,在生产队干了四十多年的老队长。
挑过塘泥的塘口,水质特别清澈,一眼能望见底,塘里的鱼儿都能数清楚。挑塘泥的活儿,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能干得动的活儿。象我们这些上学的小男孩,周末也参加劳动,把大人们挑的塘泥用挖锹一点一点地撒开,寒冬过后,塘泥冻酥松了,春上用锄头轻轻一推,覆盖在小麦垄上或者是红花草田里,象被子一样覆盖着,比现在的化肥带劲。
时过境迁,挑塘泥的时代渐渐地离我们无声地远去了,每当回忆起挑塘泥的日子,心中却有淡淡的不舍,那火热的劳作场面将永远定格在脑海里,也许多年多年以后,不再提起成为了记忆!
2023年3月27日晚20∶59分作于金家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