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 福建茶乡的歌谣
有些地方,听过名字便遐思神往;有些地方,未见风景早已有了模样;云水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作为地道的北方人,有些惧怕南方夏的闷热、冬的湿冷,就自动忽略南方的美景,在朋友的邀请下才去了云水谣古镇,竟然给我惊喜,让我感受到了福建茶乡的另一番美韵,不同于北方的广袤和壮美,这是一种玲珑与秀气美。
汽车一进入山区,眼前的景色让我恍惚,觉得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我想那一定是在梦里,或者是在《梦里水乡》的歌声里。
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古老村落,幽长的古道,千年老榕树,饱经风霜的土楼,绵延的茶园,是我一路看到的风景,简直就是一幅山水谣。
云水谣,一个小小的村落,地处闽西腹地深山中,几百年来养在深闺鲜为人知,后来因为一部在此取景的电影而名声鹊起。当地政府遂将原名“长教”的小镇改成了电影的名字。
在三十多度的闷热里行走,大汗淋漓,心中不免焦躁起来。但是,一走到溪水边,走到那一棵棵巨大的榕树下,就好像走进了天然凉亭,便觉凉风拂面,慢慢地,心也静了下来。在榕树下歇息,望流水潺潺,沐清风徐徐,看白云悠悠,任凭思绪泛滥,呆坐良久,让时光静止,喧哗的游人好像不复存在,烦乱的心绪按下了暂停键。
沿溪水边一路前行,能看到很多老榕树,导游说这是由13棵百年甚至千年老榕树组成的榕树群,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达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目前福建省内已发现的最大古榕树。
古榕树下的古道伸向远方,铺就的鹅卵石已经被踩磨得非常光滑,据导游讲这是从前龙岩通往漳州府的必经之路。当地政府将古镇更名后,同时将村中这条长十余公里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
榕树是南方特有的树种,如同北方的白杨树,非常普遍。有许许多多的气根从枝条垂挂下来,像丝线、像筷子、像手指、像手杖、像长长的山药、像蛇、像龙,粗粗细细,长长短短,曲曲弯弯,或疏或密。有的扎根地下,有的接到地面,有的悬在半空。只有一种姿态,垂直向下,底端尖尖的,随时准备扎根大地,这是一种古树情韵,是对大地满怀的无限深情。
这些古老的榕树,虬曲盘旋,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一些枝杈下面,又有好几根树干撑着。其实那不是树干,而是支柱根,像柱子一样的粗根,一开始,是从树枝上垂下来的气根,慢慢长长,扎入地下,又慢慢长粗,成为支柱,在支柱之上,又长出新的枝条,慢慢长成一棵棵看似独立却又和主树干相通的枝条。这些支柱根,让大榕树有了许多支撑点,才可以吸取大地的营养,才使榕树长得郁郁葱葱,蔚然成林,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
榕树边的小溪上,不仅仅有古朴的石桥,还有导游口中的石跳子桥,由一排石墩子间隔铺成,我想到了语文课文《搭石》中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溪水流过石墩子,有小瀑布的情调哦。
沿古榕冠盖的河堤继续前行,过了石拱桥,水车咿咿呀呀的声音吸引了游人的目光。流淌的溪水在此稍做停留,汇成了一汪浅浅的碧波,缓缓转动的水车,和天上的蓝天白云一同倒映在碧水中,成了云水谣的灵魂。这高大的水车因电影取景需要而建,倒是和古村的景色协调,使水色有了份灵动,溪畔有石阶径自通往悠悠的水车房。
如果是烟雨蒙蒙的时节,飘落的雨丝,吱呀的水车,打着油纸伞的姑娘,风吹长发,走在小桥上,会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发生,也许是在守候着一份牵肠挂肚的爱情吧!
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有好几座分布在云水谣的小溪边,在夕阳的辉映下,土楼显得古朴而高大,有的是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目前保存完好的是和贵楼、怀远楼。
走进怀远楼,一种悠远古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圆中有圆,风格别致,是中型圆土楼的代表,也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楼内各个房间大小差不多,每间屋子的窗户上还有精美的雕刻,雕刻图案也不同,有八仙过海、有招财进宝……表现了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美好愿望。
土楼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造型独特,有圆、有椭圆,有正方、长方,规模宏大,能容纳大家族几百口人,还具备抗震防匪功能,是结构奇巧的古代城堡。
一路上,导游再三强调不走回头路,我们跟着导游沿着溪水两岸走,一边来一边回。导游虽好,但总让我们去她的“亲戚”家坐坐,推销当地的特产,耽误了我赏美景的时间;亲戚家的茶叶虽好,对于我这个不喝茶的人,每次拒绝起来实在有些难为情。
离开云水谣的时候有些不尽兴。一天的时间毕竟太仓促,最好的体会应该是在此小住几日。
云水谣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山虽没有黄山的奇秀,水没有九寨沟的绚丽,却有着与世无争的淳朴与安然。
后来,我常常会想起云水谣:漫步在古老榕树下的鹅卵石古道上,穿行在土楼陈设古朴的房间里,静静地坐在老榕树下的石头上,古榕树倒影在溪水之上,水车吱吱呀呀,古老的石跳子桥如同琴键,溪水跳跃起悠扬的音符。
云水谣,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