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点书出去
叶德辉是大藏书家,读书爱书,是他的本分。但他的爱书,已近乎于痴,痴到让书和老婆享受一样的待遇:“妻与藏书,概不出借。”爱书爱到这个程度,即便在书界也不多见。人会为一些事而上瘾,就说烟酒吧,有人抽上了喝上了,就不容易放下,这就是上瘾。上瘾的东西,也并非都是不好,比如读书上瘾,就是很好的一件事,而且还令人羡慕,——我就特别羡慕读书人,恨不能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读书人。不是读书人,还爱买一点书,这大概也算是我的一个臭毛病了。我不但爱买书,还很爱惜自己买的那些书,一般不轻易借出去,当然在我这里,书是书,老婆是老婆,不能像叶德辉那样,让书和老婆享受一样的待遇。
我的爱买书,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几十年来,几乎每年都买一点,从不间断,上街要不进一下书店,就不舒服,进书店要不买一两本书,也不舒服。除了在书店买,还通过邮局和网上购买,有不少书还买了不同的版本,不知不觉,房间里那一墙书柜,早被书填得满满的,却突然发现,有许多自己都没读过,读不了那么多,还在买,买了又读不了,放在那儿,不等于废纸吗?想到这儿,惊出一身冷汗。
不禁想起,在哪儿看到过,是谁说的,读书要做减法,读得太多未必有用。还在哪儿看到过,是谁说的,他读书读得最多的就两本,一本是《契诃夫小说选》,一本是《战国策》。读《契诃夫小说选》,是为了练习写小说,读《战国策》,是为了学辩论。这两本书都读好读通了,就两样都会了。我读书不多,读书更不是为了想从中学到些什么自己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是在买书时不小心多买了一点,有些还买重了。买了又读不了那么多,就变成一种负担,一种让人不知所措的负担。为了不让这些书变成废纸,就要学会做些减法,要做些减法,并不是把它们扔掉了事,而是把它们分点出去,让需要它们的人不至于让它们变成废纸。
怎么分,分到那儿去?以前曾经写过一篇《送书的尴尬》,讲的就是把书送给一些亲戚朋友的孩子时,就担心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没有让人开卷有益,结果有一天,它们中有的竟然被流落到卖旧书的地摊上,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近年来在参加一些读书活动中,碰到一些爱读书的人,很有一点找到知音的感觉。我读书比较小众,买书自然也不怎么买大众的,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我买的那些书有的他们还没读过,就找几个比较踏实的,向他们表明我有那么些书想分出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兴趣,有的话可以分一点给他们。令人高兴的是,他们都表示有兴趣。这样,我要分出去的那些书,就有了它们的去处。我从书柜中分拣出部分图书,分几个批次分送出去,送到愿意接收甚至愿意阅读它们的人的手中,相信它们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利用。
买书是令人兴奋的,进入书店,总能呆上大半天,倘能买到一两本自己中意的书,就会捧在手心一看再看,要兴奋好几天才能平静下来;邮购或网购,下单后也总是翘首以盼,盼望书能快点送到自己手中。——这是很奇妙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你要不亲历过就很难想象出来,当你买书买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又会担心自己能不能读得了那么多,这种担心很快就又会变成一种压力,这时候分一点出去,就成为自己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压在我心里已经有些年头,现在终于能分一点出去,为自己减轻一点压力,人也轻松了一点,这种感受虽然和买书时的感受有所不同,但能为分出去的那点书找到一个好去处,也还是令人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