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歌
微风轻拂,站在王孝锡烈士纪念碑前,抚摸着砖碑上岁月斑驳的痕迹,我总会想起王孝锡烈士临刑时那流淌着暗红色的遥远清晨。此时,像是有一股力量,召唤着我穿越时光隧道,与王孝锡豪壮的振臂呐喊建立了联系。
那个文质彬彬的年轻小伙,用他充满理想信念的身躯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引来十月革命炮响的余音,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陇东地区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他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王孝锡就是这样思想敏锐的人,有知识有抱负有信仰,他准确领悟到马列主义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分析革命形势,为偏僻的西北农村召唤来一个时代的黎明破晓。
拾级而上,我重温王孝锡的生平:王孝锡,甘肃宁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大革命时期西北党组织重要领导人之一。在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中,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传播进步思想、首建农村支部、组建地方组织、整理甘肃党务、领导旬邑起义、写诗赞颂革命……在革命道路上追寻坚持,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登顶东山,不只是到达一座山的顶峰,而是无限靠近王孝锡铸造的精神高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王孝锡在黄土高原上宣传爱国主义,启发民智,字字句句都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散发着极富感染力的思想光芒。新思想新观念在群众间传开,由此,如同生出星星之火,在黄土高原上燃烧,照亮了陇东封闭而保守的长夜,为蜂拥而至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为后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宁边区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当祭扫王孝锡烈士陵墓时,我被陵园肃穆的气氛围裹,总会生出澎湃的感动,在高天厚土的塬上,致敬那个伟岸的背影。为了详细了解王孝锡烈士生平和革命思想,我买来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王孝锡传》,逐字逐句阅读,许多鲜活的细节次第呈现。
王孝锡遗留的文稿是我重点研究的内容,简洁明快的语言特征,透彻易懂的逻辑观点,用语言的音韵律美精妙点缀,也把个人的情操爱好浸润其中。单看他的议论短文就足以看到气势汹涌的真知灼见,再看他的抒情骈文就足以领略立意高远的崇高追求。对形势的分析,对家国的忧思,对革命的坚定,他的判断即便是今日看来依然精准而独到。
“今日之时代,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时代也!岂可不图自强乎!”这是振聋发聩的呐喊,也是生于忧患的筹谋,更是一代人又一代人需要肩负的使命。“然则欲图自强,必孜孜努力可也。”这是一位意志坚定的革命者语重心长的教诲,也需要超常的毅力践行,不光要有独到精准的眼光发现问题,也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诚使工农各界、各业,咸能自强不息,各行其志,则投无不胜,进可建大业也。”王孝锡的雄才大略和革命抱负由此可见,他是千千万万热血奔走的早期党员中的一份子,他身上闪耀着我们党早期党员的共同特征。
面对笼罩在大革命浓雾当中可爱的中国,“必处近虑远,居安思危,挽狂澜于危倒,弭祸乱于未发”,这才是共产党人该有的追求。发出这样的感慨需要多高的智慧?得出这样的判断需要多少的借鉴?这是王孝锡青年时期勤奋攻读的侧影,熟读史书批注的墨迹定格在历史的时空,而思想的光芒闪闪发光。
我后来去过王孝锡乡下的墓地,厚重的黄土之上,墓前的松柏长青旺盛。真令人痛心!年仅26岁就惨遭毒手。26岁,多么富有青春朝气的年纪,正值血气方刚的年华,正是为民族谋复兴的壮年期。王孝锡本该大有作为,可惜“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疯狂的刽子手岂能善罢甘休!“问苍天,何不行方便?”支撑他慷慨就义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同样震颤着我的灵魂,如何面对生死抉择,做一个对革命有益、重于泰山的人?
王孝锡“任何力量不能移我之心”的矢志拼搏奋斗,舍生忘死追寻光明与真理的执着,宣告大时代下小村庄的觉醒。作为马克思主义播火者,王孝锡烈士的革命生涯虽然短暂,但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的精神永驻陕甘大地,永载党的史册。
时光凸显了王孝锡立体多面的性格特征。王孝锡是一个好儿子,被捕前他正在给老父磕头祝寿;王孝锡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面对革命同志胡廷珍、保至善等被捕遇害,他不顾个人安危发表诗篇痛斥敌人;他也是一位楷模和榜样,他博览群书,掌握科学方法,写信叮嘱幼弟,言辞恳切,及时勉励;他多情多义,他写给爱妻的诗信,又表达了一个丈夫的柔情似水,读来令人动容。
离开烈士的墓碑前,我再次鞠躬。一队少先队员在旁边的广场上朗诵着王孝锡的绝命词:“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泪水从我眼眶涌出,“休把儿挂念……儿去也,莫牵连!”我抹去眼泪回首,那洪亮的朗诵声传向远方,似乎在回应王孝锡生前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