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样子
活着的样子
——读陕北作家苗雨田长篇小说《石峁》有感
读苗雨田长篇小说《石峁》,一个古老村庄的人事风尘跌落心间,一幅乡村改革发展的图谱徐徐打开,波澜壮阔,跌宕起伏;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似亲身经历,似熟悉生活。亲切、感伤、悲苦、惆怅、希望,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石峁》于众多作品之中,一榔头砸中我,没有喘气回旋余地,埋头捧卷,一口气读完。长时间沉浸在书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中,久久不能释怀。
这是一部继路遥《平凡的世界》后又一部打动我心灵深处的佳作,是一部透视陕北农村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小说。叙写了改革开放后陕北农民的生活变化和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美好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人性,关注底层人民。有着悲悯感怀、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思想灵魂。
作者深入农村情倾农民,感召时代启迪人性。笔触极细腻地描写乡村巨变之中,底层农民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和奋斗史。是一部可读耐读品味伦常人性的好书,是一部精读细度纵观历史命脉的大作。我愿与大家分享……
1
小说把陕北农村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围绕石峁村一户牛姓人家展开,触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赞美人性中的真善美,批驳阴暗丑陋的社会现象。一声慨叹,忧思难忘。
小说开头就笼罩在悲伤凄凉的氛围中。从牛德承二儿子牛远昌高考落榜开始说起,层层铺延,伸出诸多合情合理的枝丫旁系。没有繁复的铺排赘述,更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一切都那么亲切自然质朴敦厚,像一股塬上峁上粱上刮过的风,裹挟着你走不出陕北的黄土地,深陷于《石峁》章节中的沟沟岔岔和人物命运的坎坎坷坷。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薄纸应有不屈之心。”牛定昌、牛远昌兄弟俩,抱紧贫寒的躯体,竭力给对方以温暖和希望。两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可皆因这可怕的贫穷,每走一步都深陷命运的怪圈。
看牛定昌、牛远昌的命运,让我不由想起《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的命运。虽说时代背景不同,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故事不同,但主人公都出身贫寒清苦的陕北农家,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且都不屈服于命运,甩开膀子奋力前行,在黄土高原上艰难跋涉。他们坚韧不屈的性格中是黄土地赋予他们一抔又一抔宽厚、包容、忍耐的精神食粮。
牛远昌落榜不是他一个人的命运,而是牛家一家人的希望和命运。父亲牛德承孤注一掷,不惜一切代价,借债也要让儿子去复读。牛德承一生吃尽了苦,他的觉醒意识就是下一代必须靠读书走出黄土地。这是改革开放后,大多数农民的集体觉醒状态。
牛德承大儿子牛定昌放弃学业,已经让牛德承痛苦不堪。最后好歹跟了同村人王满贯学泥瓦匠手艺,也算有个吃饭混生活的本事。农村读书不成,有个手艺也能把人活前头。三儿子牛吉昌刚上初中,不是时候。因此,牛德承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二儿子牛远昌身上,希望他能趟出一条光宗耀祖的路,挤进一条世代农民眼中上等阶层的生活圈子。
父亲敢拿身家性命做赌注,但儿子却坚决不从。在父子俩同样倔强的性格面前,牛德承无奈地低下了头。他几乎绝望地在土炕上蜷作一团,不吃不喝不说话,人像抽取了胫骨一般,一下子立不起来,在村子里矮了一截。“像火红的一簇炭火,突然被一盆水给浇灭;又像是眼看着收割的麦穗,猛然被雷雨冰雹给摧毁”
穷汉家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偏偏这稻草一扯就断了。高考,是当时农家子女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了你是王者,吃上了商品粮,拥有了城市灯光般亮丽的人生;过不去,你是寇贼,有口难辩,只能认命,低着头憋屈地在这黄土地里搅和一辈子满裤管泥的人生。不论你是高中生,还是大字不识一个,都将是黄土地里刨食吃的庄稼汉。因此,拼力跳出农门,是千千万万个农家子弟,或辛酸或悲苦或惆怅或欢喜的一部成长史和生命史。
2
小说紧扣社会时代发展的命脉,语言简练明快,结构层次分明,叙事风格多样,突显底层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不变性。于不变中求变,于变中求不变。不变的是底层人物性格的质朴和善良本性,变的是农民适宜社会发展的角色转换。
为了讨生活,出苦力是农民唯一的本钱,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农民工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了社会发展建设中庞大的一个群体,但他们的人格尊严却又时时被忽视。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拿着可怜的一点点入不敷出的微薄薪水。他们是城市的寄居者,在城市流汗流血,却始终不敢抬头走路。唯恐一抬头,一束白眼光聚焦刺痛灼伤他们的心灵。
一群农民集体活着的样子,一个农民活着的样子,一家人抱团活着的样子,一个想要跳出农门的穷苦后生活着的样子……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作者笔下攒足了劲拼力生活,是放大了的生命个体在社会历史长河中的缩影,是一个又一个农民在社会巨浪中单薄、清苦、卑微身影的立体再现。
牛定昌的师傅王满贯,只因舍不得拿出两个月的工钱去换取几瓶瓶治病的药水水,活活被累死在工地上;牛德承因甲方没有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操作混泥土搅拌机时失去了右手,却满足于仅一万元的赔偿费;牛定昌因福乐公司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标识不到位而翻车致残,失去了左臀左腿,在自己豁出胆威逼之下,才给弟弟牛远昌换来了一份单位委培到省城读书的机会;牛德树,一个一生教书育人的先生,因学校合并,没有正式教师身份而赋闲在家,迫于生计下煤窑,不幸因瓦斯爆炸而身故;牛二女的儿子因骑摩托车和大卡车相撞,导致常年瘫痪在床。大车司机逃逸,从此一个富裕家庭因病致贫;杨秀梅为了爱情出卖身体供牛远昌完成学业;牛远昌和杨丽丽之间不可跨越的爱情鸿沟,和杨秀梅之间的现实爱情,和艾丽娅之间巧缘偶遇之情……
这些似曾熟悉的人和事,都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些人活着的样子,拼搏的样子,维护自己权益的卑微样子,对城市强权者宽容的样子,面对爱情无言说爱的样子,向命运抗争的样子,无一不让人感到可怜可叹又惋惜不已!
他们奔跑在涌入城市的道路上,跌倒起来,再跌倒再起来。他们是石茆这块古老村庄承袭的倔强子孙,他们是黄土地磨砺的汉子。他们对生活绝对忠诚,对生命全然不顾。活着就是这个样子,活着别无选择,活着是活着最好的样子!
3
小说以牛远昌个人命运为主线,以其家族成员为辅线,形象刻画了牛德承一家人父子抱团、兄弟合力的生活现状和善良本性。
高考失利的牛远昌,满盘皆输。背沙子扛水泥,受人白眼,爱情同样落了榜。虽然牛远昌最终站在了人生赢家的舞台上,以一个煤矿企业家的身份昭示石峁村,没有考上大学,人生一样精彩。可这精彩的背后是如何一条弯弯曲曲、悲壮辛酸、牵心挂肚的路啊!
相比较,杨丽丽父亲和叔父,光鲜亮丽的坦途背后,却是龌龊不堪的人性。在他们身上社会沉渣肌瘤还没有完全铲除,他们依然破坏着清风正气的土壤。把面面上顾住就是他们的体面人生。这是社会的大悲苦大堕落,是高官厚禄当权派还没有清醒的悲与苦。
牛远昌是作者笔下历经磨难的幸运儿。他的成功背后是一首又一首生命凄婉悲凉的歌声,是一个又一个挣巴着活出点样子的底层人倒下去的身影。那些一生在黄土地艰难跋涉的人,栽倒在城市文明的快车道上。不得不让人发出一声唏嘘悲凉之叹!
牛德承一家人的命运,是当时农村许多家庭的一个缩影。农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吃。贫穷、清苦、善良、勇敢。安于现状又不安于现实。上一辈人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又把希望寄托于再下一代人。希望在一代人眼中破灭,在下一代人眼中升起。
身处底层,生活所迫,一个个自私贪婪的丑态人性被作者写活了。如牛德秉为了独吞祖上留下的元宝,睁眼说瞎话,硬说大哥牛德承冤枉他,不惜当着父亲面,对着祖宗神龛大胆诅咒发誓;瘸腿张二换对寡妇刘候娥好色不成,竟然赖在牛家好吃好喝;刘候娥的小叔子王氏兄弟,平日里对寡嫂和孩子不管不问,但在嫂子改嫁一事上,却向牛定昌威逼挑衅索要钱财的卑鄙无赖之相……
每个人都有其劣根性。但小说最终把人性放在一个时间的长河中考量。人性向善向暖的总基调始终贯穿全书。在经历风雨坎坷后,人物内心依然坚守那份明澈善良的本性。
如牛德秉在大哥牛德承死后,把一块白亮亮的银元放进棺材,他用这样的方式向大哥忏悔赎罪;牛定昌身残后不愿拖累刘候娥,走出石峁村,从爱的视线中消失,留个村庄和候娥姐一个有尊严的背影;牛远昌发达之日,不计前嫌,对福乐公司杨总一笑泯恩仇……
4
牛远昌的人生不是完满的人生,牛家人的疾苦也不是长久的疾苦,黄土高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黄土梁。
终于,社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村庄正冲出封闭禁锢的院墙,着桃红柳绿的服饰,招摇呼唤城市的脚步。一群人来了,又一群人来了……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中,石茆村的旅游开发,让农民守在门跟前,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早些年奔出黄土地的脚步急匆匆往回赶。像杨丽丽这样的城市贵族,已经转身成了村庄的长期寄居者。
小说结尾最终的指向是明朗多情的。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壮美图景渐次展开,农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节节升高。作为主人公的牛远昌,做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梦,关于他人生中的三个女人,杨丽丽、杨秀梅、艾丽娅,同时在一个“梦”中呈现,留给读者丰富想象的空间。
这个艺术处理是成功的,也寓意“梦”的生活,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完成。在多角度多维度的社会背景下,人的情感选择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好坏。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好好地经营都是一段好的姻缘。
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每个人物一出场,骨子里就掺和着黄土飞扬的呛人的苦,亲戚邻人皆是满满的同情和帮衬。呈现了你我他在这个古老村庄扎下的根,在黄土地里结下的情。这些场景的描写,作者虽然着笔墨不多,但细微处见功夫,落笔处有暗含。
小说语言通篇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气候,似一条白羊肚手巾或笤帚拍打身上黄土落尘的味道,那样亲切自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艺极其高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窥全豹。人物性格特点似高原粗粝的黄风席卷而来,个个都那么质朴敦厚,忍耐倔强。掩卷沉思,驻步停留,半天换不过劲。
从《石峁》全篇可以看出,作者苗雨田有驾驭宏观叙事的超强能力,有捕捉人物性格的敏锐洞察力,更有拿捏文字技巧的深厚功底。
最后,期待苗雨田下一部大作问世!
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