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兴庆公园
癸卯兔年二月十九日,与朋友相约一起再游兴庆公园,这已是我第十次踏进兴庆公园了。每进一次公园,都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总觉得它时刻在变,有时小变,有时大变,这和西安这座城市的定位和国家的繁荣发展紧紧相连。
而这次啊,我感到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啊。
早春时节,万木复苏,梅花在枝头绽放,黄得亮眼。樱花已满枝花蕾,粉得似霞。玉兰不甘落后,也整装待发,露出满枝褐色的包壳,毛绒绒的喜人。高空如洗蓝得透彻。和风习习,暖暖的日光下,各色游人沐浴其中,或拍照,或嬉戏,或高歌,或舞蹈,人们都醉在这早春的温暖里。
兴庆公园位于古都西安城墙外东南角的咸宁路上,因在唐代皇宫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而得名。该公园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坐落在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的北边。这里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旧宅。先天元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开元二年,即改旧宅为兴庆宫。唐代的兴庆宫历经扩建,占地达二千零一十六亩。今日的兴庆公园占地七百八十亩,兴庆湖面积一百五十亩,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二零零六年七月十五日开始实行门票免费制,这里成了游客和当地市民最好的文化、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唐代兴庆宫四周共设有六座城门,正门西开,号称兴庆门。而今兴庆宫向南开的大门在唐代称为通阳门。从整体布局来看,兴庆宫中间有一座东西向的隔墙,把兴庆宫分为两半,而以南半部的园林风光为最美。这里有龙堂、长庆殿、沉香亭、华萼相会楼和亲政务本楼等高大建筑物。环绕一泓碧水的龙池,湖广楼色相会,犹如仙境。相传龙池中曾大量种植荷花、菱角和各种藻类植物。池南岸还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兴庆宫的北半部宫殿巍峨,南雄殿、长兴殿、大同殿隐没林中,各有千秋,别具一格。一九五八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成西安最大的公园兴庆宫公园。其设计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国外造园的艺术特点。
建国初期建成的游乐设施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功能不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为了不断满足广大青少年开发智力、活跃文化生活的需要,公园加强了对游乐设施的改造和开发。从一九九零年起,不断引进游乐项目,先后建成了二十多个大型游乐新项目。
为了使公园能够持续发展,公园提升改造开发项目被西安市政府列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之一。本次兴庆宫公园综合改造以“一池、三山、十三区、多节点”作为结构,依托中国古典造林“一池、三山”的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分为十三片区,分别为酒店商务区、管理办公及唐文化研究区、民俗酒吧区、南门历史遗址展示区、唐乐表演区、生态保护区、兴庆宫文化景观区、健身娱乐区、核心景观区、养生休闲区、动漫娱乐区、公园外棚户区改造等。“一池”是指公园内的兴庆湖;“三山”是园内已有的三座假山。改造后,未来的兴庆宫公园将成为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档游园景区。
每次入园,都要细细观赏象征中日友好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为汉白玉砌筑,仿唐结构,碑高五点三六米,端庄峻拔。碑正面刻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八字,背面镌刻其事迹;采用脱胎于义慈惠柱和唐石灯的方形石造纪念柱,柱头刻有象征中日友好的梅花和樱花浮雕,柱基是采用莲瓣雕饰,柱础四周栏板刻有日本遣唐使船浮雕,两侧柱身作"卷杀"处理,分别刻有晁衡的《望乡诗》。岁月静穆,李白、杜甫的这位异国好友,在大唐风风雨雨五十四载仿佛历历在目。
游走在兴庆公园,静静观赏着龙堂里的“飞龙在天”青铜雕塑,它是由中国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张锦秋女士亲手策划。建成后的龙堂坐落在三重台基之上,圆柱下为莲花柱、台明、踏步、残疾人坡道、室内地面、龙雕底座等用不同的石材进行铺设。地面建筑为中国传统仿古建筑样式,四面开放空间,中间顶部玻璃天井,四面屋脊两头均安装脊兽且脊兽贴金。建筑样式四面保持一致,保证建筑四个立面外观一致的同时,也体现着龙堂建筑设计的“迷”。建筑柱头上的斗拱,走廊的天花吊顶,二层廊檐的格栅、栏杆、屋面的琉璃瓦等装饰,宏伟的建筑体量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历史地位。
游走在花木映衬春水荡漾游人如织的兴庆公园,看着一群群走过的各色人群:老人精神矍铄,年轻人笑语声声,小孩子健康快乐,一片大国盛世祥和之气扑面而来,幸福洋溢在每个游人的脸上。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正在奔向中国梦的路上,正在奔向美好生活的大道上。我们相信,凭着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和开拓,我们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做打油诗一首记之。
再游兴庆公园有感
万里晴空暖阳甜,
兴庆公园祥瑞现。
沉香亭下品诗意,
牡丹桥上赏春栏。
飞龙在天重气象,
一池三山正古典。
春风十里沐笑颜,
紫气东来盛世艳。
2023年2月19日于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