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拾莘
“横山”拾萃
王世华
提起榆林横山区,其区名及其变化有几多神秘色彩。我小时候常常听爷爷说起“怀远”旧事,觉得“怀远”是古老而遥远的地方,长大后方知“怀远”即是“横山”,怀远县-横山县-横山区。
横山,古边塞风光迷人,说唱艺术独领风骚,资源和产业极具特色。特别是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的遗迹特征与窑洞式房址判断,均属仰韶晚期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由此证实,此时已有人类在横山生息繁衍。石峁遗址也证实人类在此活动历史。
横山之名
对于外地客人而言,读懂榆林横山区,须始于知于地名演变和县名发音。横山区,当地称横(hong)山,是以横山山脉主峰命名的,与横山山脉名读法同一。
横山区,因山与宁一脉,因根与夏同源。
横山山脉起自六盘山脉,掠宁夏,东迤入陕,终黄河岸边。群峰耸立,险峻峥嵘,塬川众多。宋元丰中种谔上言:“横山延袤千里,多马宜稼。”主峰在区西南部大理河南岸之小南山(西阳坬山),附近之大墩梁 ,山峰挺峻,上有土墩一座,为宋代屯兵的瞭望台,亦称横山寨,晓曙攀其可观榆林。
横山的历史,是随着中华文明进步的步伐走来的。据史料记载,横山在夏、商、周、春秋、三国、两晋、十六国,有奇特的演进过程。先后属前秦、后赵、后秦上郡。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破鲜卑、薛干等部,称天王建大夏,定都统万城,此时归夏统辖。唐属定难军夏州、银州,因定难军节度使形成世袭制度,为后来李继迁坐大、李元昊建西夏,而另立“门户”提供了土壤。横山有李继迁村予以佐证。北宋,以横山山脉为界,西北部归西夏,南部为宋地;南宋,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北部归西夏夏州,南部为金地。元朝为陕西行省延安路米脂县。明朝时期分属陕西省榆林卫和延安府米脂县。
横山区,原名为明朝1731年置县怀远,取“怀柔边远”之意。1914年为别于安徽怀远,遂依境内横山山脉主峰而名之——横山县。1935年,陕北工农政府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境内成立赤源县和米西县。1946年10月,县府易帜。1958年,横山县制撤销,分别划入榆林、靖边、米脂县。1961年县复,2015年,设立榆林市横山区。
横山之景
横山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奇妙的人文景观。
区域内秦昭王长城遗址,战国时复修,秦汉时曾增修、沿用。明长城在境内呈西南至东北向分布,蜿蜒亘现于地表。
小时候懵懵懂懂听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时常在长城脚下玩耍。长大后对长城之情渐盛。行武出身的我,每当来到长城遗址,踏上昔日的“边墙”,攀上烽燧,跨越时空隧道,眼前仿佛驿马在长城上奔驰,信鸽在天空飞翔,鸿雁在异乡传书,狼烟在间隔一里的烽火台上接力传递,马嘶人吼,战事正酣。
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位于区塔湾镇西南一公里处的红石岩上,塔身呈红褐色,与地面融为一体,被誉为陕北的“铁塔”。因建成后僧人在塔上装了风铃,微风轻拂,铃铛响起,故名“响铃塔”。这座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历经八百余年风吹雨打的十一层高塔,至今保护完好。
古代为防范匈奴南侵,陕北不仅有无定河天堑、有长城屏障、还构筑众多堡寨设防,城池固若金汤。如扶风寨、鱼河堡、怀远堡、清平堡、龙州堡、镇靖堡等。横山波罗(梵语,渡到彼岸的意思)古堡,即为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最。古堡位于横山区城东北,无定河南岸,为北进咽喉,西去隘口,塞上重镇,也是当时陕北军事政治之重地。
波罗古堡依山傍水而建,山名黄云山,水为无定河。无定河流至波罗,因芦河汇入,河面宽阔千米,河水静静地流淌,在夕阳下,呈现一幅动情的美景湿地图画。有一年芒种时节,傍晚,我站在黄云山山顶眺望,无定河湿地蜿蜒曲折,线条柔美,草木葳蕤,鲜花灿然;牧牛悠哉,稻田如画;落日余晖,夕阳晚霞,一幅长河落日映古塔的奇景,壮美无比,难怪当地人美其名曰“小扬州”。
波罗古堡,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佛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秘而又富有传奇的塞上古堡,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波罗”因城堡西石壁有巨大石佛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正统元年(1436)间,历经10年建成,万历元年(1578)重修扩建。堡城总面积约20公顷,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堡内有南瓮城、三官楼、玉帝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座,形成了四楼骑街,两牌楼耸立的奇丽景观。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古堡历为军事要塞,战事频发。晋隋唐宋时期,都设营建寨。李元昊、李自成曾在此屯兵作战。清顺治十年(1654)设波罗营,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古堡先后增设守备署、州同署、参将府。
古堡文化积淀深厚。明、清时期,古堡繁盛之极,为当时的军事重镇,经济文化中心。最繁盛时,店铺林立,作坊众多,人口愈万,曾有“四大家”“八小家”“七二十家牛牛家”之说。
历经千年风雨,饱尝艰辛沧桑的波罗堡古建筑群,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出古堡,站在无定河边,听着阵阵远去的涛声,我沉思良久。昔日的沙场,如今成为人们旅游休闲之地。历史之变,人民创造。人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实现新的梦想。
横山,山川纵横,塬岇众多,尤以狄青塬著称。
狄青塬原名大塬山,现名源于纪念北宋名将狄青而更命。因狄青智勇兼备,功绩卓著,人们称之为“铁青”,民间传狄青塬为铁青塬。
相传,狄青时任宋保安军巡检指挥使,骁勇善战,与西夏交战时,佩戴铜面具,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一次与西夏军作战,塬上供水之路被切断,在众将士和战马饮水危急之时,只见狄青的坐骑长嘶一声,跑出数里,来到一低凹处,用双蹄拼命刨地,竟然在塬上掘出了一眼甘泉,将士们见此情景,开怀痛饮后,士气大振。狄青趁此良机,率领三军反攻敌方大营,敌军措手不及,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自此,“马刨泉”之名传颂不衰,现在遗址尚存,以凭后人怀吊。
如今,狄青塬不仅有天然的草场和牧场,风光秀丽迷人,还建成“狄青飞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横山区八大景观之一。有年夏季,我登山观景,举目四望,草木萋萋,野花烂漫;极目远眺,白云飞动;俯身四顾,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北国风光无限之美的感叹油然而生。
多少代戍边卫国将士的梦想,如今变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现实生活,但是新的长征永远在路上。
横山之产
横山,宛若镶嵌在毛乌素沙漠南沿的一颗宝珠,在广阔浑厚的黄土高原上熠熠生辉。富集的水、土、动植物资源、富饶的地下矿藏,激励横山人擘画新蓝图、创造新产业、打拼新业绩。
横山已建成陕西最大的王圪堵水库,集灌溉、发电、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一体,并为水库下游雷惠渠、响惠渠、定惠渠补水。
春夏秋季,每当人们乘车从包茂高速公路经过库区,就会看到蔚蓝天空下,碧水荡漾、鸭游燕飞、垂钓悠闲,与两岸绿树成荫的毛乌素沙漠辉映,风景如画。冬季,巨大的水面结冰,成为天然的溜冰场。
横山处在晋陕蒙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腹地,千山藏宝物,万壑富资源。八大类四十多种地下矿产资源,令人惊叹,其中煤炭、天然气、石油、钠盐、高岭土四种资源极为丰富。
横山煤炭储量大、分布广、质量高、易开采,全区15个乡镇、3000平方公里的地下储有煤,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和化工用煤。
横山地处陕甘宁盆地大气田的中心地带,境内普遍储有通连、稳定的大面积天然气,是理想的城市用气和优质化工原料。横山是陕北特大岩盐矿区之一,还分布着大量的高岭土。
横山名贵土特产众多。最诱人的要数绿豆、小米和羊肉。
大明绿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滚圆硕大的粿粒,色泽鲜绿嫩艳,被誉为“粮食中的绿色珍珠”,赢得国内外客商和专家们的赞誉。横山广阔的南部山区 ,盛产耐旱有机农作物谷子。横山山地谷米即小米,具有超群品质色彩,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素有“小人参”之称。炎热的夏季,冰镇绿豆小米汤,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解喝又消暑,还补充元气营养,一碗下肚,神清气爽。
横山山羊绒,居国内外领先品种之列。山羊肉,已是家喻户晓的舌尖美味,香飘北京,味溢西安,走出国门。
横山之书
横山,是一本写不尽的书,读不完的书,说不竭的书。
走进横山,就进入“三弦”弹奏的故乡,“说书”艺术的海洋。集会庆典、婚丧嫁娶、朋友聚会等场合,专业的、业余的、爱好的,都会现编即说,抒发情感,表达贺意,增添气氛。
横山说书是陕西传统说唱艺术,属陕北说书重要一支,可谓陕北说书之代表,名声远扬。
横山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有这样的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清。不即江南之柳敬乎。”
横山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艺人们特有的开场白或特定的唱词外,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艺人任意发挥。优秀的民间艺人,在唱词中大量引用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剧、陕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户、蒲剧、晋剧、京剧的曲调,集各唱腔之精华,融会贯通 ,形成别具一格的说唱格调。
横山说书的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横山说书的结构,由起板、过场、正本、落板四部分组成。起板即开头,是艺人们根据所处场合或主人之状况,即兴编唱的问候吉祥语,然后起说:“弹起三弦定准个音,众位明公请坐稳,今天我不把别的论,单说说前朝古代人”……说书正式开始。过场是起板后为了吸引听众而说唱的一小段幽默笑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说正本。正本都是正能量的内容:以事说理、弘扬传统、激发美德、褒善贬恶、鞭策不良、时政引导等古书传记和新编新人新事故事。
横山说书已搬上荧幕。电影《三弦战士韩起祥》已在横山拍摄完成。影片主要讲述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从艺后,将说书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光辉历程和传奇人生。
横山区是民间艺人成长的摇篮,现有各类民间艺术人才3万多人。横山民间艺术名扬四海,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秧歌(老腰鼓)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陕北民歌之乡”称号。
说唱艺术,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也使横山人扬眉吐气,追求新梦想,说唱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