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坨阳光

2020-09-24叙事散文何也
深秋的日子,在落叶疏离之中渐渐松弛了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橙黄散漫,一坨一坨地由古旧的窗棂横浸到了南郭寺的院内,晶莹地四处颤动。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山间古寺,我也慢慢地沉静了下来。顺着湛明的光线,我的眼睛像要辨别什么似的,努力追寻着那绚烂的

 
深秋的日子,在落叶疏离之中渐渐松弛了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橙黄散漫,一坨一坨地由古旧的窗棂横浸到了南郭寺的院内,晶莹地四处颤动。

  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山间古寺,我也慢慢地沉静了下来。

  顺着湛明的光线,我的眼睛像要辨别什么似的,努力追寻着那绚烂的色泽,一直到锈迹斑斑的房檐泥地。光斑所到之处,水一样流淌着弥漫着一种洁净,一直掩盖到脚下。然后又恬然地,荡开而去。那种静,就像不远处百流泉的淙淙之声,低诉着幽幽的音调。花影浮动。人的思绪也随着光霭在变幻。其实,这个季节,已经没有什么光华了,只有一些情绪所留恋的境界,在缓缓翻转。

  南郭寺在小城的南山,自杜甫来过后就一直在这片山腰间旺盛着,生长着,就像佛座之上的一朵莲花。在一朝又一代的香火中,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静物图案。因为聚敛了人的智慧,才气,它的窗棂栏杆,篁竹古木,也就有了幽闲洒脱的味道,甚至是一种秀丽般的灵犀。漫步庭院,明显能感受到佛教的信仰和力量处处给予俗世的人们的坚韧和顽强,忠贞和温暖。比如,那些平和的脸庞,闲淡的脚步,和低低絮语。此刻,在阳光的浮溢下,它们都已成为一种渺无踪迹的流动。那种闪烁明雅,明明是佛的世界,却也涵了更多诗的成分,就像这一坨一坨的阳光。

  因为阳光,所有的角落似乎都感觉到了一种温热。

  一直遥想,登临南郭寺时,引领诗圣到达的应该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吧。一路秋风,一路峥嵘,就像他翻越大关山时所踏遍的破碎山路一样。那时的寺院,远没有现在这般精致,优雅,或闲适。但是有塔。一座建造于隋朝的佛塔。像教堂一样,我始终认为,塔是中国城市的一个精神维度,和指向。它对心灵的隐喻无疑是高远的。没有了塔的城市,就像迷失了方向的鸟雀。

  隋朝的砖塔,高耸入云,掩映在南山萧疏的绿意之间。它与秦岭之外法门寺的佛塔遥遥相望,共同守护着佛祖的舍利。诗圣的方向就是朝着佛塔登攀。

  他看到,在塔的顶端,有一坨阳光,鲜艳,金黄,就像环绕佛前佛后的光环。历经乱世的他因之温暖如归。他也应该拄着一条树枝的拐杖。因为长时间的跋涉,他的脚步有些许的迟疑,但绝不疲倦。上山的路上有不尽的野草,荆棘,沟壑,也有暖暖的秋风。他的拐杖一直被砖塔所牵引。这也使得他的攀爬有了某种形而上的意味。

  朝向古寺的道路是这样,以后进川入蜀的道路更是这样。不过,眼前的这路似乎要平坦许多了。冥冥之中,他被暖暖的阳光所感动。即便是古寺破败的景象,也成为他美好祈愿的寄托。

  因为一座佛塔,因为一眼泉水,大地震后的秦州古寺,在诗圣眼里,俨然成为乱世间心灵栖息的一抔净土了。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这是诗圣游历古寺后的遗篇。纷乱的孤城天水,也因此名动天下。

  而塔,还巍然不倒。人和神,各自和谐着,满足着。

以后无数个昏昼中,我也曾登临过南山之上的这座古寺,也无数次感受过秋阳的暖意。但寺院已经过客一样,没有了让人留恋的瞬间。

  因为,在明朝的一场地震之后,隋朝的佛塔倒塌了。即便是那些古旧的砖石,也流离失所,不知终老。

  寺院依然,古树依然,流水还在,而塔再也没有立起过。它,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深暗处。小城从此更加孤寂。

这样的命运,令人不解。但冥冥之中,却也谶语似的暗合了诗圣以及一个朝代的命运。就像轮回之道,一切都将复归平静。

庭院里,阳光正在一坨一坨的移动,直到消失,隐匿。四周更加沉寂了。事实也是如此,一座佛塔,一个古寺,还有一个人。它们还将长久地搅翻着后人的情绪和记忆。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0-5-24 15:1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