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2021年2期|阿成:寻找老乡曲松岭(节选)
2023-11-12小说天地阿成
……
就像那个外国人说的那样,道外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松光电影院也从来不愁客源。为什么?当时离松光电影院最近的北三、北四、北五、北六,一直到北十六道街,包括北新街、……
就像那个外国人说的那样,道外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松光电影院也从来不愁客源。为什么?当时离松光电影院最近的北三、北四、北五、北六,一直到北十六道街,包括北新街、……
……
就像那个外国人说的那样,道外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松光电影院也从来不愁客源。为什么?当时离松光电影院最近的北三、北四、北五、北六,一直到北十六道街,包括北新街、太古街、靖宇大街等等,那真是万头攒动、车水马龙,而且道外的五道街还是一个水运码头,那些从乘坐客轮到大都市哈尔滨来的,依兰、尚志、延寿等地的商人,到哈尔滨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看电影。再加上周边像花鸟鱼市、旧货市场,经营各种风味小吃的饭馆、茶馆、京评剧院、说书馆、成衣铺、寿衣店、小旅馆、治牙镶牙、画像、澡堂子、杂货店、同济商场、大罗新、麻衣神相、武术馆、小人书铺、档铺,五花八门,应收尽收,有求必应,让人目不暇接。而且洋人特别少,主要是国人。在这些商家的簇拥之下,松光电影院想不火都不成,还愁什么客源呢?
松光电影院周边的情况就像我刚才介绍的那样,那么松光电影院本身呢?松光电影院在一个天井式的胡同里头,是一幢二层的准折中建筑风格的小楼。为什么说是一幢准折中建筑风格的小楼呢?因为这幢小楼无论里面还是外面都凸显着不少传统建筑风格,所谓混搭者也。现在有人称这种样式的建筑为“中华巴洛克式的建筑”。
新中国成立以后,松光电影院仍旧是老一代道外区寻常百姓经常光顾的地方。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居住在道外没在松光电影院看过电影,那你就不是真正的道外人。可以说,那个年代放映的所有电影道外人都看过,最早的像《山间铃响马帮来》《扑不灭的火焰》《新婚第一夜》《柳堡的故事》《铁道游击队》《王老五添丁》《刘三姐》《300年前》《洪湖赤卫队》《前哨》《地道战》以及部分外国电影,都看过,而且没看过的都想看,看过的还想看第二遍第三遍,所以电影票总是一票难求。这样,卖黑票的“黄牛”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包括松光电影院在内哈尔滨这座城市所有的电影院的观众几乎是天天爆满。电影院一火,附近的饭馆、食杂店,卖各种小吃的摊子,像兰州拉面、馄饨、煎饺、油条、油饼、杠头、包子、麻花、羊蹄儿、烧鸡、牛肝、牛肚、卤猪尾巴、花生米、爆米花、瓜子儿、糖果、小人书铺等等,也都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这样说吧,在哈尔滨这座年轻的城市当中,当年有不少深受老百姓欢迎的饭馆子,自打松光电影院开业以来到今天已是老字号了。如果追源溯本,这还真的要感谢曲松岭先生和他的松光电影院,如果当初没有曲先生建议建这个电影院,那么电影院周边又何来的繁荣、何来的兴旺呢?有人说造桥铺路是善事,其实建电影院也是善事。当然,这样的情景,这样的繁荣,这样的效果,包括他的股东们都是始料未及的。
曲先生成立了松光电影院之后,只要是逢年过节,无论是春节、元旦、中秋节、端午节,他都要给所有的股东分发电影票。不仅如此,他还给他下属企业的每一位职工分发电影票,包括职工的家属都可以免费来看电影。而且曲先生在每年的春节,由曲先生的三夫人策划、主持,都要在电影院举行颁奖活动,奖励那些优秀的职工,同时还要举行联欢会等等。到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曲先生和三夫人还滑稽地系上红绸子,化上妆,跟职工们一起扭大秧歌。据说,一些爱好话剧的青年在曲松岭先生的赞助下,在电影院里成立了一个“老乡剧团”,用山东吕剧的形式表演一些山东老家的传统节目,很受欢迎,特别是山东老乡的欢迎(但同时也悄悄地上演一些抗日救亡这样一些自编自演的话剧。曲先生似乎对这些一概不知情)。曲先生一直牢记当年父亲带他去青岛的路上告诉他的两句话,一句是“沉默是金”,另一句是“吃亏者常在,能忍则久安”。曲先生又给他自己加了一句,就是“要像将军那样爱护自己的士兵。”只要到了旧历的新年,已成惯例,曲先生就亲自去给那些老职工和已经退休的、有残疾的职工拜年,而且照例要带上四盒礼和给小孩儿的糖果。那么在平时呢,无论是哪一个职工本人或者是他们的孩子要结婚了,他一定会随上一份礼金。职工们生老病死时,尽管他不能到场,但他一定会安排三夫人去慰问一下。最让我感到目瞪口呆的是他和三夫人组织职工们野游的事。黑龙江的春天姗姗来迟,到了5月份才是真正的春天。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几乎是曲先生挂在口头上的话,而且年年的春天都要说一次。“松花江已经跑完冰排了,大雁也飞回来了。让职工们出去玩一玩吧,带上老婆孩子,放松放松。”于是安排自己的火轮船,送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去帽儿山、大顶山去春游。这件事情的具体操办者就是他的三夫人。每次到了这个时候,三夫人从来是满面春风,而且是一身工装打扮,好像是厂里的女职工一样。她对大家说,太多的礼品做不到,但是每人都有一份食品和一个草帽。好不好啊?大家齐声说好。三夫人说,如果说好的话,我就开始发了,发的时候我们大家要唱一支歌,一边唱歌我一边发礼品。于是大家就唱了起来……对于这样的事,虽然觉得有点荒唐,有点匪夷所思,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你能对这个败家的曲先生和三夫人说些什么呢?你能说他扯这干什么?啧啧,又没花咱的钱,扯就扯呗。再说,毕竟曲先生对有些事从来都是不闻不问,而且每当有电影上映的时候,他还安排专场招待咱们包括咱们家属。咱们这些被称之为“帮凶”的人免费来看电影,可以了,咱也别管闲事儿了。这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同样是由曲先生的三夫人来具体张罗。三夫人见“帮凶”,首先是给每人甩一包好烟,而且还冲他们来一个飞吻。然后像一股旋风似的不见了,留下一屋子法国香水的气味儿。这些帮凶都说,曲先生真是好福气呀。你回头再看看咱家的那些娘们儿,哎哟我的妈呀。
破棉靰拉似的,真是愁死人了。
但是,曲先生自己非常清楚,有一件事他始终没有办成,那就是建一所小学。他不是没有这个财力,只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这方面的资源。他和三夫人策划过多次,也出了许多的方案,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当中,无论是学校的校址还是师资力量都未能完成。三夫人建议他说,要不你就办一个职工子弟学校吧,将来他们在这里学习了技术,也可以到工厂去实习,老师好解决,就是工厂里的技术工人呗。将来他们的父母老了,这些孩子就可以去接他们的班。不但,解决了咱们的后继人才问题,还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啊。曲先生说,只是办一个学校谈何容易呀。
是呀,曲先生毕竟是个商人不是文化人,他认识的文化人太少了,至于教师就更是少而又少。三夫人说,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它办成了,今年办不成,明年,三年办不成,六年,六年办不成,十年,一定要把它办成。
曲先生作为一个商人,他关心的是经商和生产,而社交方面的事,就是那些与生产无关的事情全部交由三夫人去做。另外几个夫人也都认同这种做法,因为她们没有文化,社交能力也不行。而三夫人又特别热衷于办这些事情,她说,我年轻,那就由我来做吧。比如说,去给那些因为支持进步人士,在当局的高压之下,曲先生不得不开除的人(包括老乡剧团的一些进步演员),按月悄悄地发放工资。而曲先生依旧佯装不知。当他们打算离开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时候,他还资助路费。那些股东们看到曲许先生的这种做法就说,您这是干嘛,您又不是做慈善,在商言商,我们毕竟是商人呐。您不是已经发给他们工资了吗?何必还要做这么多事呢?曲先生说,嗨,不是我帮他们,而是他们在帮我们。
……
阿成,编审。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短篇小说《年关六赋》曾获1988—198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其他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多种奖项。曾发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等40余部,并创作电影《一块过年》、电视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话剧《哈尔滨之恋》(合作)等。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韩等国文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