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清明雪

2020-09-24叙事散文祁连云烟
清明雪窗外下着雪。三月的雪,从苹果树枝上滑落,绒花般扑进大地的怀抱。春草已经萌发,叶片上顶着细细的水珠,向天空张望。又是一季春天,又是一个清明,在雪花飘曳中,所有的泪,所有的记忆,都融化成纯白洁净的乡思,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向着心灵漫延、渗
      清明雪

  窗外下着雪。

  三月的雪,从苹果树枝上滑落,绒花般扑进大地的怀抱。春草已经萌发,叶片上顶着细细的水珠,向天空张望。又是一季春天,又是一个清明,在雪花飘曳中,所有的泪,所有的记忆,都融化成纯白洁净的乡思,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向着心灵漫延、渗透、扩散和氤氲……

  我坐在窗前,隔着电脑和茶杯,隔着花朵般的文字和雪片似的忧伤,不断地怀想失去的时光,感念那个令人怅惘的节日。故乡在千山万水之外,祖先冷冷的坟茔,荒草漫漫的墓地,于我而言,只能是一个恍惚不清的梦境,或者说,即使我幻化成一朵白雪,也无力飞往那纸灰飘摇、香火袅袅的祭祀之地。

  孩子给我发来短信,他说,清明节到了,遥想北国的暮春,白杨绽出了新芽,蒲公英挑着伞盖,叶笛声中,牧童跟着炊烟回家,就连家乡的水也已清纯如蓝,成了少女的眸子。孩子考上大学后就去了南方,孩子的家就是他的故乡,而我的故乡却没有他的家。两代人拥有两个故乡,两颗心向着不同的山水地理、人文环境。也许这便是宿命,每个人都在飘泊,都在羁旅他乡,有一天,孩子长大了,老了,孩子的孩子又开始出发,去寻找另一个归宿,他们将去的地方是莺飞草长的江南,还是飘雪迷蒙的塞北?而当他们站稳脚跟,再次回望来路归程的时候,将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乡?

  孩子忘了,每年今日,每年清明,他的家乡还是雪天。在这个祁连山麓的县城,依然很冷,依然有雪,在白杨树的枝头,麻雀瑟缩,寒鸦低语,最柔嫩的野草刚刚睁开惺忪的眼睛。我还要告诉他,这一天,你父亲的故乡也没有鸟语花香,爷爷奶奶的坟头,萧瑟的西风还摇曳着荒草,亡灵走过的路仍旧被厚厚的白雪覆盖。

  我知道孩子喜欢写作,在他的诗文里,也曾经出现过一个偏远的山村,有过老屋旧院的沧桑背影,但他的文字消解了太多的苦难和痛苦,更多是诗情画意,散淡,空灵,隽永,美好,甚或把我的故乡虚拟成为一个桃源仙境。其实,我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奶奶身边,于贫寒的农村生活并不陌生,在他两三岁的年龄,睡过家乡阴暗潮湿的窑洞,吃过发霉的豌豆干粮,喝过刚刚从泉眼里打来的冷水。在乡村寂静寒凉的夜晚,抚摸着奶奶干瘪的乳头,睡着又醒来,然后再搂着奶奶的胳膊,做完一个又一个孤独甜蜜的梦。然而,我的孩子始终没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乡村生活,对于父亲的故土,他向来不怎么认同,看得相当轻淡,他说他的家乡在城市,他梦想的全部就是电脑电视,就是喧嚣热闹的街市,就是打游戏,看郭敬明、韩寒的小说。童年的那段时光,对他而言,仿佛就是一片雪花,在葱茏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那些年,每逢清明,我都要带着孩子回老家,给父母亲上坟扫墓。乡村的田野上到处都是雪,白茫茫的,像一片辽阔的海,而父母亲的坟则孤伶伶地立于海边,类似于被时光遗弃的贝壳。天冷,寒风瑟瑟,吹得人的骨头都要发疼。父母亲就躺在那冰冷的地底下,没有太阳,没有火,也不知他们在那个世界里拿什么取暖。我们跪在坟茔旁边,烧纸,上香,献祭,然后祝祷祈愿,念一通祭奠亡灵的诗文。在那个时刻,我眼前总是晃动着父母亲的影子,甚至能感到母亲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我的脸庞。怀念令人悲伤,心疼的就像万千滴泪水,捎带着血、满含着盐,穿越了心灵的每一个伤口。但我的孩子却一脸漠然,也许,在他的记忆中,爷爷奶奶的身影已经渐走渐远,模糊成一粒尘埃、一朵白云、一滴露水。

  我知道,血缘维系着亲情。可另一种说法是,祖先的血在一代代子女的身上流淌,终归要减去温热。在血缘的河流里,我的上游是父亲母亲,下游是孩子,隔着我,祖孙两代的眺望和回溯,肯定不会有太多的热泪激情。对孩子来说,能记住爷爷奶奶的名字,于墓前,烧一摞纸,磕几个头,遥寄一点思念与感恩,也就够了。清明节就要到了。之前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还是那几间老房子,老房子旁边是牛棚和羊圈。能看见炊烟慢慢升上房顶,与几只蓝翎鸽,悠悠地盘旋在天空。屋檐下,只有我的母亲一个人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针线,为我们缝补衣服。梦里,我怎么也看不清母亲的脸,看见的是她的头发,落满尘灰的白发,在风中飘呀飘……

  我给远方的孩子回写了一个短信:记住清明的雪花,它的每一瓣都是寄给亡灵的信笺,都写满了对亲人的怀念。


[ 本帖最后由 祁连云烟 于 2010-4-2 23:2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