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2021年第1期|王苏辛:冰河(节选)
2023-11-13小说天地王苏辛
一
坐在门内的人叫章敬业。他早上来,一般是六点钟,有时要七点一刻,今天例外,五点半他就来了。寒天的早上,全身裹着棉袄棉裤,踩着皮棉鞋,也依然觉得冷。他坐下来的时候看不出高……
坐在门内的人叫章敬业。他早上来,一般是六点钟,有时要七点一刻,今天例外,五点半他就来了。寒天的早上,全身裹着棉袄棉裤,踩着皮棉鞋,也依然觉得冷。他坐下来的时候看不出高……
一
坐在门内的人叫章敬业。他早上来,一般是六点钟,有时要七点一刻,今天例外,五点半他就来了。寒天的早上,全身裹着棉袄棉裤,踩着皮棉鞋,也依然觉得冷。他坐下来的时候看不出高矮,只觉得一个宽大的影子落下来了,尽管影子里他真正的身躯,又瘦又小。
章敬业模样有些老,但分不清是五六十岁的老,还是六七十岁的老。他不太说话,长期的沉默让他看起来过于严肃,以至显得不太有精气神。他面前是拼了一半的拼图,如果在往日,他定要把拼图拼完,但今天,他总想犯懒。
他面前是一本翻开的日记,日期还是几个月之前的某一天。第一句话写着“今天是地铁运行的最后一天”。章敬业看了一会儿,又把日记本合上,紧盯着右侧墙壁,也像只是对着空气,轻声读出,或者背出日记的内容。像这样记日记的日子并不多,章敬业只在从城外回来后才会写。刚搬进来的时候,他没什么出去的机会。后来,每年能有几天假期。他喜欢在固定的那个日子前后请假,仿佛是一种契约。也有时候,他从外面回来,并不写新的日记,只是不停修改之前的。有那么几次,改着改着,一篇日记就变成了另一篇,另一篇又变成了另另一篇。到最后,这些日记总能连在一起,像纸上的山脉,有时海拔高一点,有时矮一点,它们的曲线像章敬业心绪的变化。尽管他的情绪在脸上是看不出来的,但落在纸上,他就发现,自己只能在每年的那个日子,才稍微平静一些。
他手里端着个白色茶缸子,背面隐约印着“钓鱼岛是中国的”,那还是很多年前搬进城内时他带着的,当时杯子就不怎么新了,现在旧得更加明显,笔画已经掉漆了。除了他和钟娟娟,门卫室其他人,都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章敬业用一只很小的电磁炉煮饭,茶缸子是锅也是碗,筷子用来喝汤,也用来吃米饭。有时,茶缸里是炒好的油豆腐和五花肉,有时是煮好的速食面,但今天里面只是一杯飘着油脂的开水。章敬业吸溜一口,看看面前荡着黄尘的马路,再啜一口,看看后面,那远处隐约的山。直到水有些温了,他干掉半杯水,没管窗外的来人到底在问些什么,只是大喊:“山在后边,河在右边。”最近,总有人敲门卫室的窗户,问些有的没的。比如最新一期的报纸是上个月的还是一年前的,又比如城内的租金是多少,申请条件是什么。还有一些住了很久的老住户,偶尔会敲敲窗户,低声说着听来的“新闻”,说冰河里的鱼虾都靠进口,放生到河里的。对此,章敬业不感兴趣,因为他从不去冰河。他已经快忘了自己最初是怎么进城内生活的,只记得,自己的养老金好多年都没有涨,但也足够支付在城内生活的费用,但在城外,要靠子女的帮助。搬进城内后,只有老伴的祭日,他才会觉得自己和城外的世界有关联。他不爱打听什么,不像有的人,眼睛会盯着来往的人看,他多半时候一动不动,就像所有的一切都和自己无关。实在担心会睡着,就玩面前的拼图。也有时,他会和来送邮件的邮递员聊天。城内所有收寄件只走平邮,一开始,邮递员们每隔两周会来一次,有时候只是发放城内人看的精简版报纸,更多时候,他们会亲自把邮件送到每户人家,并写下一份翔实的访问记录,呈给上级。
城里的人不用手机,新来的手机都上缴了,或卖给二手商。报纸是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起初,这些报纸并没多少人要看,只是丢在门房。堆久了,就被值班的人丢出去,每个月都有收废品的人,守在门卫室外,捡报纸。时间长了,报纸送得越来越晚,也越来越少。城内人不到必要的时候,也不太过问城外的样子,偶尔有些想出去的,或者出去了又回来的,嘴里也多是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什么“外面什么也没有”,又或者“出城的方向错了,看见了几个扛着锄头的人,说要到我们这里来”。
门卫室其他几个轮班的,对章敬业有各种不同称呼。许亚洲喊章爷,岁数最大的钟娟娟喊阿业。年纪最小的索罗,有时候喊名字,有时候喊他〇五一六——这是章敬业住的那间屋的门牌号。只是城内的人,说话时都不爱看人的眼,偶尔往高处瞅,看见一两架飞机从头顶飞过,就赶紧低头向着地面,声音也低沉下来,整个人降了一个色号。但偶尔也有人故意高声大喊,比如钟娟娟。她会看着突然在滑板上跳起来的索罗,用家乡话大声咒骂他。也有时,她会骂一个似乎不存在的人。没人知道她骂的是谁,也没人去猜,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想骂的人。只是总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说她骂的是头顶上的飞机。但很快钟娟娟又开始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待到真的聚集了几个听众,她又不说话了。更多时候,城内的这群人都在咒骂天气,咒骂长期的断电、时不时的断水,他们只能轮流去冰河打水。而敲破冰层的铁锹被传来传去,常常不见踪迹。
这几年地震频发,暴风雪来了几趟,光照总是不够,城外的粮食往往也要靠进口,更不必说城内。城内没有四季,都是寒天,可即使稍微温和的日子,也不见冰层有松动的迹象。
只是章敬业从不参与大家的抱怨。今天上午,他没有继续枯坐在门房内盯着某处一直看,甚至没有完成一块拼图。他想起今天是每年的那个特殊日子,往年这一天他都在城外,由孩子带着给老伴扫墓,或者和几个老朋友聚一下。后来,朋友大都渐渐离世,孩子带他扫完墓,都匆忙回了家。他居住的房子越来越空。
此刻,章敬业又一次对着空气喊“欸”,一连欸了好几声。他很专注,眼睛一会儿眯着,一会儿瞪圆。盯着一处看久了,他的眼前就有重影,并觉得另一个影子朝自己压了过来,这么一恍神,他竟倒在座位上睡着了。只是刚睡了一会儿,他就觉得有人敲了门卫室的窗户。再一愣神,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女人,穿着宽大的暗红色毛呢大衣,说话声像喘着气。
她侧着身,左手搓着右手上一颗冻疮道:“我是新来的,这是介绍信。”
介绍信的纸张已经泛黄,一些蓝色墨水字都已经看得不够清楚了。不过末尾的落款他很熟悉,这人也是曾经的门卫,好几年前据说去了城外,还有人说去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说那里还不通信。女人又敲了敲窗户,章敬业回过神道:“我们现在都不用介绍信了,那个你得走流程,先申请……”
“他们说拿着信就能住进来,我妈不住,我可以住。”
章敬业再看过去,发现介绍信上入住人的名字果然和女人身份证的名字不同,而女人的身份证,仔细看,也是多年前的版式了,背面的国徽还是红色的。
“这身份证该换了。”章敬业登记了一下她的身份证号道,“具体住哪儿,等通知吧。”
“我走了好久的路,草鞋被泥巴糊住了,能让我在门卫室后面扎个帐篷吗?”
说完,他继续低头拼起拼图,直到困倦得趴下睡着了。“帐篷?”章敬业看过去,只见女人已经熟练地拿出一只深蓝色折叠帐篷,作势要铺开。章敬业比画了一下道:“进来吧,低调点,别让人看着。”
女人点点头,椭圆形的身影在门卫室又荡来荡去了一下,很快消失不见。
深绿色的小卡车,已经趁着朝阳,拉着一批城内住户往城外去,而门房前的小黑板上,也已经被开卡车的人写上一列新的入住人。这几年,入住标准变了,从以前的要有财产证明,或要有学历,到增加不准结婚的条限。也不像最初那几年,住进来就不准出,要出也只能往更远信息更少的地方。这几年,有几个人都回到了原本居住的城外,甚至还有往上面城市走的,章敬业不知道,这几名新的入住人,是城外来的,还是从更荒凉的地带来的,他们是不是也骑马,还是已经学会了开车。
很多年前,城内也是那样一个更荒僻的地方。只是,章敬业搬进去前,它就已经迎来了一批住户,那些住户章敬业许多也曾认识,都是工厂的下岗职工,或者孤寡老人,还有一些不打算结婚和逃避城市压力的男女。入住人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也不过是接受信息的有限性。他们不允许再参与进现代化浪潮中,从大哥大、电脑、互联网,到手机、即时通信设备、自动翻译机、快递机器人……这些都不许在城内出现。他们看的报纸都是被筛选过信息的,那些现代化色彩的新闻都被过滤掉。他们不允许结婚,只能住在各自的单人宿舍,不能留宿在其他人的房间。连城内日常吃食,多年来也是就地取材,后山的小野兔小野鸡早不见了,只有冰河深处偶尔还有野生鱼虾,但最近似乎也在变少。有人饲养鸡鸭,还有人负责熬煮酱料,拓出一块旱地,种植小麦和旱稻。量虽不大,竟也能供城内的几十口人。开始,运粮车会带来最简单的食物,后来,就很少来了。物资短缺的时候,有假期的人会去城外采购一些食品,拿着失业证去旧衣回收站领取免费衣物。
章敬业例行公事地站起来看小黑板上的那些名字,有几个很眼熟,似乎早就是城内的居民,但后来出去了,现在再出现,是要回来?章敬业想着,只见接班的许亚洲已经摇摇晃晃朝他走来了。
“章爷。”他喊着,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伸到章敬业面前,“章爷。我听说,这周来的新人,没有立刻住进来?”
章敬业不愿接茬,但还是伸出一根手指道:“等着吧。”
说完,他终于睁开眼,看见许亚洲两腮的胡茬已经快和额前长长的刘海儿融为一体,撇撇嘴道:“野人。”
“上周走的那个人,负责理发。他走了,没人理了。”许亚洲抚弄了一下刘海儿,“不过他去了那么远的地方,那地方,真有人需要理发吗?”
章敬业不理他,走出门把小黑板收进去,再把茶缸子放在水桶里洗净,粗略擦了擦。低下头时,仿佛又感觉那个椭圆形身影飘忽而过,只是再抬起头,又不见了。仿佛刚刚只是过了一阵穿堂风。可这里哪有穿堂风呢?他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又想着外面的事情,不禁把整个头都裹进外套里,顺着泥巴路一深一浅地往城深处走去。
……
王苏辛,1991年生于河南,现居上海。已出版小说集《象人渡》《在平原》等。曾获得第七届西湖·新锐文学奖、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等奖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