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外一篇)
2023-11-15叙事散文陈草旭变
……
三类人(外一篇)
《红楼梦》不是说读够几遍就可以见真晓的,对于我这样的素质,可以说还未真正读过一遍。不论是宝玉挨打、贾政适才、还是抄敛大观园,都是看了书评,才恍恍然有所明白。其中真情真意,虽没有全部理解“满纸荒唐言” ,却也懵懵懂懂,真的略微理解“一把辛酸泪”。
搬出浩瀚的《红楼》,有点儿自卑的味道。拿出自家仅有的几本书,可纵览其中外文学、子集、诗文,那真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入手,望洋兴叹,且纤悉于仔细处生出悲观,“生有涯而学无涯”。在这里不是拼搏进取的格言,而是发出“生命短暂、自我愚钝”的感叹。
术业有专攻。浩浩荡荡的人类的万象,万象之中的一滴文学史,文学史所在阳光之下闪耀的光华,就是夜色里用百年才可窥其轨迹和规律的星辰。人生过半,明白这个道理,足以自卑苦难,而“少壮无努力”的老朽,又该是怎样的伤悲?面对这样的事实,务实者激流勇退,回归社会家庭,平凡于红尘,苟全于安康。自私者,蔑视洋洋大观,捣毁道德的殿堂,甘心纵欲肆情,无所畏惧,随波逐流。只有浪漫的或理想主义的人,不愿意一生平淡的,以澹泊红尘为远志,以卧薪尝胆为图强,向着几乎无能却又充满希望的山峰攀登,用自己的心灵照亮着奔向未知之域的队伍,那行走中的黑暗森林。
第一类为生活者,充满了笙歌燕语的情调,不烦于锅碗名利的交响,熙熙攘攘,涌向人生的另一个津口,也势无阻挡。自私而堕落者,无论是打幌子的,还是赤裸的坑蒙拐骗的,纵情也纵恶,肆意也肆丑,人生一梦,无所顾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尼采概括了第三类人,把那种追求乃至牺牲称为艺术创造和创造的陶醉。那悲壮的如雾如烟般缥缈的气氛,正是烘托未路英雄、催产救世主的新生,新生一个新的英雄。
人类的文明史,正是这无数的英雄影响涌动着生活者的洪流,万马千军奔向前。人类的文明史,就担负和付出着无数的牺牲,哺育着一代高贵一代的尊严。过程就是福音,过程就是英雄之行。崇高是美的吗?这是一种崇高吗?李贽明知自己的认识于世不容,著书要焚毁,就做《焚书》;明知会死就引颈就戮。最激烈最直接的矛盾之里,似乎其中的赴死的万千烈士,更是广泛的证明。
写作杂想一二
儿童的生活是艺术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真诚的、非功利的。不仅如此,儿童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李贽的“童心说”,袁氏三兄弟的“性灵说”,都是历史的佐证。从此可以看到,保持一颗童心是一个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家的灵魂。刘心武说自己怕“丧失了对事物的敏感度,”恐怕就是指对事物保持真诚的情谊,对世界和人类怀有赤子之心。
以功利贵贱观念来看待人,或者即使有太多的功利贵贱价值评价习惯,也会窒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其过程本身具有的愉悦与创新,与艺术的创作会失去融合的机会,而丧失那种冲动、激情及艺术的构思和展现。保持天真的情怀,而注意幼稚的危害,养护激情的季节运转,而注意无所顾忌的盲从、盲动,会带来的祸及本体的可能,也是艺术家避免走入象牙塔,与人隔绝,或沦陷于俗世,丧失本我童心,而走入另一极端所不能不注意,并尽力避免的。
事物联想和发展的观点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在一生中会发生变化,具有不稳定性,使一些人以为人是不可知的,所谓“人心隔肚皮,”所谓“人不可信。”把类似的言论奉为教训。大部分人也会以自己的感觉,定期的相处为据,经验地定义一个人,一些人。那么,以怎样的看法来评价一个人呢?联想的观点,对于个人,是指他的时代背景,其他背影都先对他进行了规定,它的作为与横断面的他人他事的作为,也有千丝万缕的纠葛。
同时,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及发展。他,既人在不同年龄段所共有的特征,诸如年轻时莽撞,中年时持重,暮年时安详平和,尽管也具有自己的个性。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一个人的复杂性,加上主观人的复杂及主观人与客观对象联系的复杂,使个人的形象更具复杂性。怎是整几句悼词了的?大如曹操、雍正,会于今天翻案,小如李陵,会有史家鸣冤。我们轻易不予评价,迫不得已,除尊重联系和发展的规则,还要注意对立统一的法门。
困难当头及苦难降临的时候,才会知道谁是汉奸,谁是真正的勇士。当然,灾祸临头的时候,林鸟夫妻各自飞,还是共患生死?则一目了然什么是真的爱情。在矛盾冲突步入激化区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默默温情的面纱,被再无顾忌的撕开,虚假的外衣被无情的扒下,让我们看到了那冲突中赤裸的真实。“河中无鱼市上见”,“患难之中见真情”。史家在表现人物性格的时候,文学家在刻画人物形象之时,都选择了矛盾冲突这个窗口,那的确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特殊时空。
《红楼梦》不是说读够几遍就可以见真晓的,对于我这样的素质,可以说还未真正读过一遍。不论是宝玉挨打、贾政适才、还是抄敛大观园,都是看了书评,才恍恍然有所明白。其中真情真意,虽没有全部理解“满纸荒唐言” ,却也懵懵懂懂,真的略微理解“一把辛酸泪”。
搬出浩瀚的《红楼》,有点儿自卑的味道。拿出自家仅有的几本书,可纵览其中外文学、子集、诗文,那真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入手,望洋兴叹,且纤悉于仔细处生出悲观,“生有涯而学无涯”。在这里不是拼搏进取的格言,而是发出“生命短暂、自我愚钝”的感叹。
术业有专攻。浩浩荡荡的人类的万象,万象之中的一滴文学史,文学史所在阳光之下闪耀的光华,就是夜色里用百年才可窥其轨迹和规律的星辰。人生过半,明白这个道理,足以自卑苦难,而“少壮无努力”的老朽,又该是怎样的伤悲?面对这样的事实,务实者激流勇退,回归社会家庭,平凡于红尘,苟全于安康。自私者,蔑视洋洋大观,捣毁道德的殿堂,甘心纵欲肆情,无所畏惧,随波逐流。只有浪漫的或理想主义的人,不愿意一生平淡的,以澹泊红尘为远志,以卧薪尝胆为图强,向着几乎无能却又充满希望的山峰攀登,用自己的心灵照亮着奔向未知之域的队伍,那行走中的黑暗森林。
第一类为生活者,充满了笙歌燕语的情调,不烦于锅碗名利的交响,熙熙攘攘,涌向人生的另一个津口,也势无阻挡。自私而堕落者,无论是打幌子的,还是赤裸的坑蒙拐骗的,纵情也纵恶,肆意也肆丑,人生一梦,无所顾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尼采概括了第三类人,把那种追求乃至牺牲称为艺术创造和创造的陶醉。那悲壮的如雾如烟般缥缈的气氛,正是烘托未路英雄、催产救世主的新生,新生一个新的英雄。
人类的文明史,正是这无数的英雄影响涌动着生活者的洪流,万马千军奔向前。人类的文明史,就担负和付出着无数的牺牲,哺育着一代高贵一代的尊严。过程就是福音,过程就是英雄之行。崇高是美的吗?这是一种崇高吗?李贽明知自己的认识于世不容,著书要焚毁,就做《焚书》;明知会死就引颈就戮。最激烈最直接的矛盾之里,似乎其中的赴死的万千烈士,更是广泛的证明。
写作杂想一二
儿童的生活是艺术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真诚的、非功利的。不仅如此,儿童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李贽的“童心说”,袁氏三兄弟的“性灵说”,都是历史的佐证。从此可以看到,保持一颗童心是一个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家的灵魂。刘心武说自己怕“丧失了对事物的敏感度,”恐怕就是指对事物保持真诚的情谊,对世界和人类怀有赤子之心。
以功利贵贱观念来看待人,或者即使有太多的功利贵贱价值评价习惯,也会窒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其过程本身具有的愉悦与创新,与艺术的创作会失去融合的机会,而丧失那种冲动、激情及艺术的构思和展现。保持天真的情怀,而注意幼稚的危害,养护激情的季节运转,而注意无所顾忌的盲从、盲动,会带来的祸及本体的可能,也是艺术家避免走入象牙塔,与人隔绝,或沦陷于俗世,丧失本我童心,而走入另一极端所不能不注意,并尽力避免的。
事物联想和发展的观点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在一生中会发生变化,具有不稳定性,使一些人以为人是不可知的,所谓“人心隔肚皮,”所谓“人不可信。”把类似的言论奉为教训。大部分人也会以自己的感觉,定期的相处为据,经验地定义一个人,一些人。那么,以怎样的看法来评价一个人呢?联想的观点,对于个人,是指他的时代背景,其他背影都先对他进行了规定,它的作为与横断面的他人他事的作为,也有千丝万缕的纠葛。
同时,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及发展。他,既人在不同年龄段所共有的特征,诸如年轻时莽撞,中年时持重,暮年时安详平和,尽管也具有自己的个性。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一个人的复杂性,加上主观人的复杂及主观人与客观对象联系的复杂,使个人的形象更具复杂性。怎是整几句悼词了的?大如曹操、雍正,会于今天翻案,小如李陵,会有史家鸣冤。我们轻易不予评价,迫不得已,除尊重联系和发展的规则,还要注意对立统一的法门。
困难当头及苦难降临的时候,才会知道谁是汉奸,谁是真正的勇士。当然,灾祸临头的时候,林鸟夫妻各自飞,还是共患生死?则一目了然什么是真的爱情。在矛盾冲突步入激化区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默默温情的面纱,被再无顾忌的撕开,虚假的外衣被无情的扒下,让我们看到了那冲突中赤裸的真实。“河中无鱼市上见”,“患难之中见真情”。史家在表现人物性格的时候,文学家在刻画人物形象之时,都选择了矛盾冲突这个窗口,那的确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特殊时空。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