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之外,必有诗行
2024-06-16抒情散文陈草旭变
……
病榻之外 必有诗行
一
和亲人一年不见,相逢却生出间隙,难隐分歧,尴尬短信留言,叶子落下一样,我在立秋的空中是飘失的早殇;发小40多岁,年轻体壮者,一旦疾病,半载既亡,举目无言,叹息泪洒。还有和儿子一起养的小狗,渐渐长大,居无定所,岳父、父亲处不能相容,只好奔袭数十里外,送陌生人之手,豢养或杀戮,不堪所踪。只好在诗词行间,寻寻觅觅,抚平这仿佛不愈的伤。
于是看到普通的人,在陋巷之中,一路边的妇人,竹筷在粥中线现的滑动,望远宽笑,以为是野趣,也因此知道我总情动于陋巷胡同的缘由,是喜欢这边鄙之里的真实和静谧,是那无人河岸上茂长的丛林中的风,自在自然,恍若无痕。
想到自家的亲人,想给他说:“有些时候,人走得太远,已忘却缘何而出发。”而你归途之中所写《过少陵墓》,又何以解释呢?“匆匆过北芒,偶(竟)遇少陵园;碑石(青碑)对苍松,依次(依依)之墓冢;诗圣(杜老)独立像,(劳劳)愁容望行行,文章吟(垂)古今,其哭几人同?”所予以的磋商词语,也许是我们的根基和血脉通融所在。
也依稀看到我的人生轨迹,如一部作品的线索,委蛇灰线,竟是命中要注定的送别和送别。《诗品》曰:“潺潺流水,平平远春”。而我则暗暗叹息:采采流水,蓬蓬热浪。那也是酷暑当中,淋漓汗流的送别,送别已故发小时的感伤。那是我汗流浃背,汗泪浑浊的赶写《悼词》之际,在许昌十六中学空调坏掉的电脑一旁;也是我念悼词,而不觉感慨的主持之时。
“登起太行,翠绕羊肠。”而我在送别了我的小狗之后,走在乡间公路上,油路如肠,不知何处。两行野杨,不语自伤。何必“幽人空山,过而彩屏,太华夜碧,人文情种”。只好躲在这安逸且卑贱的日子里读诗忘情,若儒雅,竟无奈生命不义之为。终至夜深异象,惊梦床榻。
二
《第七封印》以弥漫瘟疫的中世纪欧洲为背景,来拷问信念和死亡。对于愿并能够触摸生之终极矛盾的人而言,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震撼。我知道死,在众人面前玩笑一样说:哈哈,我们谁不死呢?大家顿时无语,因为这话语在朋友的灵柩之前,最为真实切意。
我也试图去研究死,不仅因“不知生,焉知死”的吊诡,不仅因理性之真实,而且,仿佛死亡有一种内在的隐秘之美,在幽暗之处,黑洞一样神奇而瑰丽,确知的是:“恶人只息交绕,因乏人得享安息”。不是没有恐惧,在病痛的梦中,幻灭中的异象,皆有揣摩。
但是,死亡是生的句号,即使没有魔鬼之手,让我胎死母腹,又无妖孽夭折我于乡村陋巷,更无种种患难使我放弃生命,哪怕患难为母亡家破,家人隔阂,甚而溪水流变一样漫灭,却使我越发坚韧,不坠孱弱。无论身心,无论肉体灵魂。所有,还有一个信念在,还有一个目标在。“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给我以安慰和希望,给我路途上的眺望,矗立,凝视和欣赏。
“过一天算一天 吃一天喝一天,获一天银子,摆一会闹场”的流言,是我不愿意的;打牌游乐,垂钓闲酒,也只是调剂和调剂吧。只是“碧树柳闲浓荫客,桃源深处有闲人”吧。沉睡更不能安抚我,床榻是我休息的地方,是我一天的死亡之地。是死亡,却又是出发,是结束,却亦开始。我总要做些什么,留给我生的地方,给我生给我力的地方,不负这个地方。
即此病榻之处,亦有诗行。我来了,我存在;我走了,却还在。
一
和亲人一年不见,相逢却生出间隙,难隐分歧,尴尬短信留言,叶子落下一样,我在立秋的空中是飘失的早殇;发小40多岁,年轻体壮者,一旦疾病,半载既亡,举目无言,叹息泪洒。还有和儿子一起养的小狗,渐渐长大,居无定所,岳父、父亲处不能相容,只好奔袭数十里外,送陌生人之手,豢养或杀戮,不堪所踪。只好在诗词行间,寻寻觅觅,抚平这仿佛不愈的伤。
于是看到普通的人,在陋巷之中,一路边的妇人,竹筷在粥中线现的滑动,望远宽笑,以为是野趣,也因此知道我总情动于陋巷胡同的缘由,是喜欢这边鄙之里的真实和静谧,是那无人河岸上茂长的丛林中的风,自在自然,恍若无痕。
想到自家的亲人,想给他说:“有些时候,人走得太远,已忘却缘何而出发。”而你归途之中所写《过少陵墓》,又何以解释呢?“匆匆过北芒,偶(竟)遇少陵园;碑石(青碑)对苍松,依次(依依)之墓冢;诗圣(杜老)独立像,(劳劳)愁容望行行,文章吟(垂)古今,其哭几人同?”所予以的磋商词语,也许是我们的根基和血脉通融所在。
也依稀看到我的人生轨迹,如一部作品的线索,委蛇灰线,竟是命中要注定的送别和送别。《诗品》曰:“潺潺流水,平平远春”。而我则暗暗叹息:采采流水,蓬蓬热浪。那也是酷暑当中,淋漓汗流的送别,送别已故发小时的感伤。那是我汗流浃背,汗泪浑浊的赶写《悼词》之际,在许昌十六中学空调坏掉的电脑一旁;也是我念悼词,而不觉感慨的主持之时。
“登起太行,翠绕羊肠。”而我在送别了我的小狗之后,走在乡间公路上,油路如肠,不知何处。两行野杨,不语自伤。何必“幽人空山,过而彩屏,太华夜碧,人文情种”。只好躲在这安逸且卑贱的日子里读诗忘情,若儒雅,竟无奈生命不义之为。终至夜深异象,惊梦床榻。
二
《第七封印》以弥漫瘟疫的中世纪欧洲为背景,来拷问信念和死亡。对于愿并能够触摸生之终极矛盾的人而言,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震撼。我知道死,在众人面前玩笑一样说:哈哈,我们谁不死呢?大家顿时无语,因为这话语在朋友的灵柩之前,最为真实切意。
我也试图去研究死,不仅因“不知生,焉知死”的吊诡,不仅因理性之真实,而且,仿佛死亡有一种内在的隐秘之美,在幽暗之处,黑洞一样神奇而瑰丽,确知的是:“恶人只息交绕,因乏人得享安息”。不是没有恐惧,在病痛的梦中,幻灭中的异象,皆有揣摩。
但是,死亡是生的句号,即使没有魔鬼之手,让我胎死母腹,又无妖孽夭折我于乡村陋巷,更无种种患难使我放弃生命,哪怕患难为母亡家破,家人隔阂,甚而溪水流变一样漫灭,却使我越发坚韧,不坠孱弱。无论身心,无论肉体灵魂。所有,还有一个信念在,还有一个目标在。“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给我以安慰和希望,给我路途上的眺望,矗立,凝视和欣赏。
“过一天算一天 吃一天喝一天,获一天银子,摆一会闹场”的流言,是我不愿意的;打牌游乐,垂钓闲酒,也只是调剂和调剂吧。只是“碧树柳闲浓荫客,桃源深处有闲人”吧。沉睡更不能安抚我,床榻是我休息的地方,是我一天的死亡之地。是死亡,却又是出发,是结束,却亦开始。我总要做些什么,留给我生的地方,给我生给我力的地方,不负这个地方。
即此病榻之处,亦有诗行。我来了,我存在;我走了,却还在。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