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米糊
2020-09-24叙事散文季大相
茭米糊季大相周末,友人相约小聚。中午,吃了一顿在这之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茭米糊。朋友的家位于洪泽湖畔,这里即将因湖滨风光带建设需要而迁移。他一家人都很识大体、顾大局,认为大湖的旅游等资源应该开发出来,合理的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世代家居
茭米糊
季大相
周末,友人相约小聚。中午,吃了一顿在这之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茭米糊。
朋友的家位于洪泽湖畔,这里即将因湖滨风光带建设需要而迁移。他一家人都很识大体、顾大局,认为大湖的旅游等资源应该开发出来,合理的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世代家居湖畔,呼吸地是新鲜空气,饱览地是秀丽的湖光水色。蜗居地是一块宝地。但是,当因资源开发需要迁移时,他只是和家人简单地商量了一下,一家人就形成了共识“迁”,也没有向政府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便第一户在拆迁协议上面签了字,带了个头。同意迁移,已签了字,但马上就要搬离这方世代居住的地方,还是十分的不舍,甚至还流露出淡淡的失落感。我与他开玩笑地说,平房换楼房,眼一眨由小麻雀变成老母鸭。他吁了口气,说道:“靠湖吃湖,鱼虾、菱角、湖藕等湖鲜产品吃不完,是正宗的无公害绿色产品,可口又保健。拿到集市上去卖,俏销价又高,每个渔民的收入比你们拿工资的要高出许多。”
“算了,不说这些伤神的话了。请你来玩,大家就玩个痛快。”他站起身,说道:“中午弄点什么吃吃呢?”并开始推电动车,打算上菜市场去买菜。我手一伸拦住,笑道:“你马上要从这里搬迁走了,再吃湖菜就困难了。就干脆做些渔家饭菜好了,原汁原味,也好让我回味无穷。”“也好,家里随便搞出几样菜就吃不了。”
朋友从里间屋里拿出些菱角米,淘净倒入钢锅内,添加些水放在煤炉上,打开炉门开始烧煮。菱角米是野生菱角剥米晒干储存备用的,通体银白色,朋友说,菱角米干的很,要用大火烧开,文火慢慢地煲。朋友又从厨房里端出三个塑料箩出来,里面盛装的是早晨刚从大堤上采摘的枸杞头、菊花脑和从湖里捕捞的小杂鱼。我择菜,朋友掐鱼。鱼是清一色的小罗汉、小毛刀,小拇指大小,也不拿刀剖杀,只用手指甲轻轻地刮去鱼身上的细细的鳞片,捏住鱼的腹部,用力一挤,五脏六腑一古脑儿的出来,清理得干干净净,比用刀来得还利索。接着,他又提出一只水桶,里面足有十多条鲫鱼,捞出四条宰杀洗净。
择好菜,掐好鱼,做午饭的时间也就到了。朋友妻子在一家企业上班,工作时间是三班制,刚轮换到白班,中午不回家吃饭,企业提供工作餐;他家小孩已上高中,住校,家里就其光杆一人。平时下湖捕捞或干些其它活儿,三餐随便凑合一下就对付过去了。我来了,自然要生火做饭。朋友拿个围裙往腰间一系,手拿锅铲,俨然一副大厨的模样。厨房里除了煤炉、煤气灶外,还有草锅。很快,用煤气灶将枸杞头、菊花脑这两样蔬菜炒好上桌。他又揭开钢锅盖看了看说,菱角汤煲好了,拿出袋白绵糖,用小汤勺舀了两勺下锅搅匀,也不要碗装,而是将铜勺放在钢锅里,直接把锅端上桌。接着,将小杂鱼下锅熬煮,放入咸菜、葱、姜等配料后,盖好锅盖,让煤气灶自行烧煮。朋友则拿出酒和酒杯,酒杯是大号的,一杯能装一两五钱酒,每人一杯,边喝酒吃菜边聊天。枸杞头和菊花脑是野生的,一股淡淡的土气味,地道的可口;菱角米也是大湖特产的野生货,添加了些糖,绵绵的香,绵绵的甜。一会儿,小杂鱼也熬好了上桌。桌面上的菜算不上丰盛,但两个人是吃不完的,而且从保健的角度来讲,绝对是上上品的佳肴。
喝着酒,吃着菜,聊着天,不知不觉地已两大杯酒下肚,两大杯酒,三两量,已达到了我平日酒量的顶峰。我说,酒行了。朋友说,再喝一杯。我说,再喝就要倒下了,是来小聚玩乐的,想让我受罪?朋友笑了,那就随你的便,看你满脸通红,眼睛仁都红透了,我还要喝一杯。我用空酒杯又遥陪朋友喝了一杯酒,等他空酒杯放下,我说还想吃点主食,米饭没煮,下点面条能填饱肚皮就行了。朋友说,不吃饭也不吃面条,来做茭米糊吃。问我吃过没有?我摇摇头。朋友拉着我一起走进厨房,安排我烧草锅。他将四条鲫鱼下锅连同葱姜等佐料油炸一下,添加些水,让我大火猛烧。朋友又从橱柜里拎出一个小蛇皮口袋说,这不是一般的面粉,是茭米面。他从口袋里面舀出两碗茭米粉倒进瓷盆里,添水打成糊子。一会儿,我将锅里的水烧得滚沸,朋友手抓一只竹编的小篾箩,不同于我所见过的篾箩,它是特制的。朋友一只手抓着篾箩,一只手端起瓷盆,将面糊倒进篾箩里面,像漏粉条一样往鱼汤锅里漏,漏出了一条条线柱下锅。出锅时,我和朋友每人盛了一碗,这茭米糊,就像我十多年前在南方吃过的米粉(线),加之鱼汤汁伴侣,爽口味美。
我对茭米糊的美味赞不绝口,朋友笑了笑,折身从里屋里抓出一把茭米介绍说,它是洪泽湖盛产的天然作物,又叫“茭苗米子”,是将茭苗芝子放在席子上一点一点搓捶出来的,很费工夫。看上去,这茭米短而粗,呈圆柱形,有大针般粗,坚硬光滑,粒长约一厘米。临别时,朋友用方便袋装了几斤茭米给我,略带歉意地说道:“现在茭米量少了,家里就剩这些了,下次多准备些给你送上门,可得提前备好酒菜哦!”一句戏谑的话语,质朴而温馨。我们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回家后,我拿茭米煮饭,呵!那香喷喷的味道,就连大米也望其项背而折服。我原想自己做顿茭米糊给妻儿品尝,无奈,茭米量少加之没有特制篾箩,只得作罢。好在我主动与朋友取得了联系,下周末携带妻儿登门作客,并点名要吃茭米糊。朋友爽快地说,头一天要腾空肚皮,保证足量供应吃个够。
美食就是这样诱集人的胃口。放下电话的话筒,我摇了摇头,向妻儿扮了个鬼脸,逗引得他们“咯咯”地笑弯了腰。我却脸皮发烫,为的是又要给朋友添麻烦了。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4-26 07:41 编辑 ]
季大相
周末,友人相约小聚。中午,吃了一顿在这之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茭米糊。
朋友的家位于洪泽湖畔,这里即将因湖滨风光带建设需要而迁移。他一家人都很识大体、顾大局,认为大湖的旅游等资源应该开发出来,合理的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世代家居湖畔,呼吸地是新鲜空气,饱览地是秀丽的湖光水色。蜗居地是一块宝地。但是,当因资源开发需要迁移时,他只是和家人简单地商量了一下,一家人就形成了共识“迁”,也没有向政府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便第一户在拆迁协议上面签了字,带了个头。同意迁移,已签了字,但马上就要搬离这方世代居住的地方,还是十分的不舍,甚至还流露出淡淡的失落感。我与他开玩笑地说,平房换楼房,眼一眨由小麻雀变成老母鸭。他吁了口气,说道:“靠湖吃湖,鱼虾、菱角、湖藕等湖鲜产品吃不完,是正宗的无公害绿色产品,可口又保健。拿到集市上去卖,俏销价又高,每个渔民的收入比你们拿工资的要高出许多。”
“算了,不说这些伤神的话了。请你来玩,大家就玩个痛快。”他站起身,说道:“中午弄点什么吃吃呢?”并开始推电动车,打算上菜市场去买菜。我手一伸拦住,笑道:“你马上要从这里搬迁走了,再吃湖菜就困难了。就干脆做些渔家饭菜好了,原汁原味,也好让我回味无穷。”“也好,家里随便搞出几样菜就吃不了。”
朋友从里间屋里拿出些菱角米,淘净倒入钢锅内,添加些水放在煤炉上,打开炉门开始烧煮。菱角米是野生菱角剥米晒干储存备用的,通体银白色,朋友说,菱角米干的很,要用大火烧开,文火慢慢地煲。朋友又从厨房里端出三个塑料箩出来,里面盛装的是早晨刚从大堤上采摘的枸杞头、菊花脑和从湖里捕捞的小杂鱼。我择菜,朋友掐鱼。鱼是清一色的小罗汉、小毛刀,小拇指大小,也不拿刀剖杀,只用手指甲轻轻地刮去鱼身上的细细的鳞片,捏住鱼的腹部,用力一挤,五脏六腑一古脑儿的出来,清理得干干净净,比用刀来得还利索。接着,他又提出一只水桶,里面足有十多条鲫鱼,捞出四条宰杀洗净。
择好菜,掐好鱼,做午饭的时间也就到了。朋友妻子在一家企业上班,工作时间是三班制,刚轮换到白班,中午不回家吃饭,企业提供工作餐;他家小孩已上高中,住校,家里就其光杆一人。平时下湖捕捞或干些其它活儿,三餐随便凑合一下就对付过去了。我来了,自然要生火做饭。朋友拿个围裙往腰间一系,手拿锅铲,俨然一副大厨的模样。厨房里除了煤炉、煤气灶外,还有草锅。很快,用煤气灶将枸杞头、菊花脑这两样蔬菜炒好上桌。他又揭开钢锅盖看了看说,菱角汤煲好了,拿出袋白绵糖,用小汤勺舀了两勺下锅搅匀,也不要碗装,而是将铜勺放在钢锅里,直接把锅端上桌。接着,将小杂鱼下锅熬煮,放入咸菜、葱、姜等配料后,盖好锅盖,让煤气灶自行烧煮。朋友则拿出酒和酒杯,酒杯是大号的,一杯能装一两五钱酒,每人一杯,边喝酒吃菜边聊天。枸杞头和菊花脑是野生的,一股淡淡的土气味,地道的可口;菱角米也是大湖特产的野生货,添加了些糖,绵绵的香,绵绵的甜。一会儿,小杂鱼也熬好了上桌。桌面上的菜算不上丰盛,但两个人是吃不完的,而且从保健的角度来讲,绝对是上上品的佳肴。
喝着酒,吃着菜,聊着天,不知不觉地已两大杯酒下肚,两大杯酒,三两量,已达到了我平日酒量的顶峰。我说,酒行了。朋友说,再喝一杯。我说,再喝就要倒下了,是来小聚玩乐的,想让我受罪?朋友笑了,那就随你的便,看你满脸通红,眼睛仁都红透了,我还要喝一杯。我用空酒杯又遥陪朋友喝了一杯酒,等他空酒杯放下,我说还想吃点主食,米饭没煮,下点面条能填饱肚皮就行了。朋友说,不吃饭也不吃面条,来做茭米糊吃。问我吃过没有?我摇摇头。朋友拉着我一起走进厨房,安排我烧草锅。他将四条鲫鱼下锅连同葱姜等佐料油炸一下,添加些水,让我大火猛烧。朋友又从橱柜里拎出一个小蛇皮口袋说,这不是一般的面粉,是茭米面。他从口袋里面舀出两碗茭米粉倒进瓷盆里,添水打成糊子。一会儿,我将锅里的水烧得滚沸,朋友手抓一只竹编的小篾箩,不同于我所见过的篾箩,它是特制的。朋友一只手抓着篾箩,一只手端起瓷盆,将面糊倒进篾箩里面,像漏粉条一样往鱼汤锅里漏,漏出了一条条线柱下锅。出锅时,我和朋友每人盛了一碗,这茭米糊,就像我十多年前在南方吃过的米粉(线),加之鱼汤汁伴侣,爽口味美。
我对茭米糊的美味赞不绝口,朋友笑了笑,折身从里屋里抓出一把茭米介绍说,它是洪泽湖盛产的天然作物,又叫“茭苗米子”,是将茭苗芝子放在席子上一点一点搓捶出来的,很费工夫。看上去,这茭米短而粗,呈圆柱形,有大针般粗,坚硬光滑,粒长约一厘米。临别时,朋友用方便袋装了几斤茭米给我,略带歉意地说道:“现在茭米量少了,家里就剩这些了,下次多准备些给你送上门,可得提前备好酒菜哦!”一句戏谑的话语,质朴而温馨。我们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回家后,我拿茭米煮饭,呵!那香喷喷的味道,就连大米也望其项背而折服。我原想自己做顿茭米糊给妻儿品尝,无奈,茭米量少加之没有特制篾箩,只得作罢。好在我主动与朋友取得了联系,下周末携带妻儿登门作客,并点名要吃茭米糊。朋友爽快地说,头一天要腾空肚皮,保证足量供应吃个够。
美食就是这样诱集人的胃口。放下电话的话筒,我摇了摇头,向妻儿扮了个鬼脸,逗引得他们“咯咯”地笑弯了腰。我却脸皮发烫,为的是又要给朋友添麻烦了。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4-26 07:4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