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摇曳涌绿云
2020-09-24叙事散文高迎春
芦苇摇曳涌绿云回望故乡,省略不去的内容,总有那一湾萧萧袅袅的芦苇。茸茸雨丝弄春晴,紫紫嫩嫩的苇笋锥儿,就在湾底争先恐后地拔节展叶,逶迤青翠成一湾翠绿的云。水湾,南北走向,将村庄切割成东西两半。湾中间,人工筑了一条便道,纽带似的牵携着村东村
芦苇摇曳涌绿云
回望故乡,省略不去的内容,总有那一湾萧萧袅袅的芦苇。茸茸雨丝弄春晴,紫紫嫩嫩的苇笋锥儿,就在湾底争先恐后地拔节展叶,逶迤青翠成一湾翠绿的云。
水湾,南北走向,将村庄切割成东西两半。湾中间,人工筑了一条便道,纽带似的牵携着村东村西。村里的学校,设在村西一户地主家的四合院里。于是,从小学到初中,我几乎闭上眼睛,也能穿越湾中间那条芦苇相拥的小路。在伙伴们眼里,芦苇就是取之不竭的玩具。拔一棵粗壮的芦苇,三折两叠,就能交织成五角星。手拿着五角星唱闪闪的红星。我们仿佛就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潘冬子。选一棵稍细点的芦苇,借助苇叶捆扎,就能做出一把小巧的手枪。持了手枪,口中模仿子弹射击声,苇岸边硝烟四起,我们仿佛就是沙家浜芦苇荡里的新四军。
秋天里,芦苇顶端紫灰色的苇缨儿,也很好玩。抽下来,可以做成轻盈柔软的掸子和小笤帚,可以用来拂去课桌上的浮尘。老了的芦苇缨穗,颖果蓬松,花如柳絮,秋风吹过,便如蒲公英般轻飏向蓝天,心中就纳闷它们飞向了那里?家中的枕头芯,有秕谷壳装的,有荞麦皮装的,那个小巧的枕头芯,是母亲精心用芦花装的。吃奶的孩子枕着它,柔软舒服不伤头,脑瓜儿长的周正。芦苇缨穗不着艳色,却自有一种朴素大方的美。古代文人见景生情,便是一言好绝句: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昔日墨客听乐动心,便是一幅好画境: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鸟飞起。曾经特意去水湾中,剪来苇缨穗,插在母亲陪嫁的青花瓷瓶中,高低错落,横生野趣。芦花白,瓷花青,静物无言,静物有言,全凭心灵与之沟通,意得神会。
芦苇虽亲水,但水湾干涸的时候,它也依然蓬蓬勃勃地长,长的与高粱一般高。芦苇与水相依,本质却坚韧,有骨性,是村民用来建房的好原料。小时候,我家的东邻,是一户经营油坊而发家的财主,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高大气派。三进宅的四合院,从前街延伸至后街。解放前,财主便弃家而逃,不知所踪,空空的宅院,是伙伴常去玩的好地界。一般人家修房,都是用苇帘铺顶,再排一层苇把,财主家的房顶,用的却是苇笆。苇笆的编织和苇席的原理相同,除去抱茎的叶鞘,粗细匀称的六根芦苇,纵横编结而成,铺在房顶上,既结实又漂亮。编织苇笆,用工费时,不是财大气粗的人家,连想都不敢想呢。现在,鲁北乡村修房,仍然离不开芦苇,但再也不用苇帘和苇把,而是用那种机器压制的苇板了。苇板排在房檩上,人便可以在其上行走,苇板的硬实程度,由此可以想见。
青青的苇叶,如竹叶般柔韧,是鲁北人用来包粽子的好材料。端午节来临,母亲都吩咐我去苇湾打苇叶。找新生的芦苇丛,叶儿也宽也长,很快就可以批够,顺便割两把捆粽子用的茅草叶,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母亲将苇叶和茅草放在锅里煮一下,捞出来放在凉水里备用,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用苇叶包的粽子,有一种特殊的苇香,我总也吃不够。
《乐书》记载:芦管之制,胡人截芦为之。唐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杨柳枝》、《新倾杯》二曲。由此可知,芦管最初由胡人传入,唐代开始流行。唐代诗人岑参,在《裴将军宅芦管歌》中,详细记录了这种芦管乐器:“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开首两句,明确了芦管的采摘地点和季节。接下来描述芦管的嘹亮、幽怨、哀伤动人,乐声勾起如雪的苍凉,甚至连白狼、玄兔也受了感染。称赞芦管弄调激越胜过洞箫,发声美妙赛过横笛,竖吹的芦管,既能吹奏出横吹曲《折杨柳》,又能吹奏出横吹曲《梅花落》。汉代的横吹曲,是经协律都尉李延年由胡曲改造而来的新声。魏晋以后,汉横吹曲有十八个曲调得以流传,《折杨柳》和《梅花落》,是其中的两首。美妙的芦管,演奏了一曲又一曲,客人们仍然意犹未尽,以至高燃红烛,欢娱到深夜。唐代的李益,也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到了芦管:“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中所言受降城,是指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缠绵悱恻的芦管声,揉碎了边关将士们的心,勾起了思乡情怀,彻夜难眠。芦管乐器虽简陋,却能让五音六律奏出摄人心魄的乐声。芦苇做成的芦管,大概如今已经失传,取而代之的是竹管、木管,但管哨依然是用芦苇修薄压扁后制成的双簧哨片。
小时候,公社年年号召农业学大寨,生产队为了多打粮食,认准污黑的湾泥是好肥料,秋冬两闲时候,就组织人马挖湾泥,许多或黝黑或褐黄或洁白的苇根,被连泥切断,推堆在湾岸边。曾担心湾内的芦苇从此绝了根。可是来年春天,湾内的芦苇,依然丛丛密密地生,于是才放下心来。村里的赤脚医生,到学校传授医学科普知识时,罗列的中药材中,就有芦苇的根茎。春秋季节采挖,除却泥土和须根,可鲜用,也可晒干了用。甘寒无毒,清热生津,止呕解酒,可以治疗疹出不畅,胃热呕吐,受寒感冒。从此知晓,芦根是一味近在身边,易采易得的保健养生良药。行走乡间的吹鼓打,唢呐上的口哨,就是用芦根做的,只是平时须放在清水中养护。高吭嘹亮的唢呐声,如龙吟鹤鸣,是鲁北乡村中红白两事上的主角。当唢呐哭的时候,苇叶上的泪珠也会贱落;当唢呐笑的时候,苇穗上的芦花也会飞舞。
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诗经》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记得它有一个浸透诗意的名字叫蒹葭呢?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三国志.吴书.贺邵传》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晓得成语一苇可航呢?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荀子.劝学》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来用苇苕系巢比喻身处危境呢?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听芦苇飒飒低语,我定会听懂芦苇盼雨的心事;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看芦缨摇曳舞动,我定会看清芦花终究飞向了何方。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邮编: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2-10 22:00 编辑 ]
回望故乡,省略不去的内容,总有那一湾萧萧袅袅的芦苇。茸茸雨丝弄春晴,紫紫嫩嫩的苇笋锥儿,就在湾底争先恐后地拔节展叶,逶迤青翠成一湾翠绿的云。
水湾,南北走向,将村庄切割成东西两半。湾中间,人工筑了一条便道,纽带似的牵携着村东村西。村里的学校,设在村西一户地主家的四合院里。于是,从小学到初中,我几乎闭上眼睛,也能穿越湾中间那条芦苇相拥的小路。在伙伴们眼里,芦苇就是取之不竭的玩具。拔一棵粗壮的芦苇,三折两叠,就能交织成五角星。手拿着五角星唱闪闪的红星。我们仿佛就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潘冬子。选一棵稍细点的芦苇,借助苇叶捆扎,就能做出一把小巧的手枪。持了手枪,口中模仿子弹射击声,苇岸边硝烟四起,我们仿佛就是沙家浜芦苇荡里的新四军。
秋天里,芦苇顶端紫灰色的苇缨儿,也很好玩。抽下来,可以做成轻盈柔软的掸子和小笤帚,可以用来拂去课桌上的浮尘。老了的芦苇缨穗,颖果蓬松,花如柳絮,秋风吹过,便如蒲公英般轻飏向蓝天,心中就纳闷它们飞向了那里?家中的枕头芯,有秕谷壳装的,有荞麦皮装的,那个小巧的枕头芯,是母亲精心用芦花装的。吃奶的孩子枕着它,柔软舒服不伤头,脑瓜儿长的周正。芦苇缨穗不着艳色,却自有一种朴素大方的美。古代文人见景生情,便是一言好绝句: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昔日墨客听乐动心,便是一幅好画境: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鸟飞起。曾经特意去水湾中,剪来苇缨穗,插在母亲陪嫁的青花瓷瓶中,高低错落,横生野趣。芦花白,瓷花青,静物无言,静物有言,全凭心灵与之沟通,意得神会。
芦苇虽亲水,但水湾干涸的时候,它也依然蓬蓬勃勃地长,长的与高粱一般高。芦苇与水相依,本质却坚韧,有骨性,是村民用来建房的好原料。小时候,我家的东邻,是一户经营油坊而发家的财主,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高大气派。三进宅的四合院,从前街延伸至后街。解放前,财主便弃家而逃,不知所踪,空空的宅院,是伙伴常去玩的好地界。一般人家修房,都是用苇帘铺顶,再排一层苇把,财主家的房顶,用的却是苇笆。苇笆的编织和苇席的原理相同,除去抱茎的叶鞘,粗细匀称的六根芦苇,纵横编结而成,铺在房顶上,既结实又漂亮。编织苇笆,用工费时,不是财大气粗的人家,连想都不敢想呢。现在,鲁北乡村修房,仍然离不开芦苇,但再也不用苇帘和苇把,而是用那种机器压制的苇板了。苇板排在房檩上,人便可以在其上行走,苇板的硬实程度,由此可以想见。
青青的苇叶,如竹叶般柔韧,是鲁北人用来包粽子的好材料。端午节来临,母亲都吩咐我去苇湾打苇叶。找新生的芦苇丛,叶儿也宽也长,很快就可以批够,顺便割两把捆粽子用的茅草叶,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母亲将苇叶和茅草放在锅里煮一下,捞出来放在凉水里备用,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用苇叶包的粽子,有一种特殊的苇香,我总也吃不够。
《乐书》记载:芦管之制,胡人截芦为之。唐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杨柳枝》、《新倾杯》二曲。由此可知,芦管最初由胡人传入,唐代开始流行。唐代诗人岑参,在《裴将军宅芦管歌》中,详细记录了这种芦管乐器:“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开首两句,明确了芦管的采摘地点和季节。接下来描述芦管的嘹亮、幽怨、哀伤动人,乐声勾起如雪的苍凉,甚至连白狼、玄兔也受了感染。称赞芦管弄调激越胜过洞箫,发声美妙赛过横笛,竖吹的芦管,既能吹奏出横吹曲《折杨柳》,又能吹奏出横吹曲《梅花落》。汉代的横吹曲,是经协律都尉李延年由胡曲改造而来的新声。魏晋以后,汉横吹曲有十八个曲调得以流传,《折杨柳》和《梅花落》,是其中的两首。美妙的芦管,演奏了一曲又一曲,客人们仍然意犹未尽,以至高燃红烛,欢娱到深夜。唐代的李益,也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到了芦管:“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中所言受降城,是指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缠绵悱恻的芦管声,揉碎了边关将士们的心,勾起了思乡情怀,彻夜难眠。芦管乐器虽简陋,却能让五音六律奏出摄人心魄的乐声。芦苇做成的芦管,大概如今已经失传,取而代之的是竹管、木管,但管哨依然是用芦苇修薄压扁后制成的双簧哨片。
小时候,公社年年号召农业学大寨,生产队为了多打粮食,认准污黑的湾泥是好肥料,秋冬两闲时候,就组织人马挖湾泥,许多或黝黑或褐黄或洁白的苇根,被连泥切断,推堆在湾岸边。曾担心湾内的芦苇从此绝了根。可是来年春天,湾内的芦苇,依然丛丛密密地生,于是才放下心来。村里的赤脚医生,到学校传授医学科普知识时,罗列的中药材中,就有芦苇的根茎。春秋季节采挖,除却泥土和须根,可鲜用,也可晒干了用。甘寒无毒,清热生津,止呕解酒,可以治疗疹出不畅,胃热呕吐,受寒感冒。从此知晓,芦根是一味近在身边,易采易得的保健养生良药。行走乡间的吹鼓打,唢呐上的口哨,就是用芦根做的,只是平时须放在清水中养护。高吭嘹亮的唢呐声,如龙吟鹤鸣,是鲁北乡村中红白两事上的主角。当唢呐哭的时候,苇叶上的泪珠也会贱落;当唢呐笑的时候,苇穗上的芦花也会飞舞。
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诗经》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记得它有一个浸透诗意的名字叫蒹葭呢?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三国志.吴书.贺邵传》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晓得成语一苇可航呢?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荀子.劝学》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来用苇苕系巢比喻身处危境呢?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听芦苇飒飒低语,我定会听懂芦苇盼雨的心事;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看芦缨摇曳舞动,我定会看清芦花终究飞向了何方。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邮编: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2-10 22:0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