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2020-09-24叙事散文炬焰炯炯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浅读韩开春老师的散文集《水边记忆》那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原来可以这么美、这么哲学、这么辽阔、这么惹人遐思?!这哪里是一棵普通的水边植物啊?!分明是一位美丽的俏佳人,日日站在水边,对着来往的行人含情注目呢?在没有读韩开春老师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
——浅读韩开春老师的散文集《水边记忆》
那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原来可以这么美、这么哲学、这么辽阔、这么惹人遐思?!这哪里是一棵普通的水边植物啊?!分明是一位美丽的俏佳人,日日站在水边,对着来往的行人含情注目呢?在没有读韩开春老师的《水边记忆》之前,我真的不知道,这些普通的水边植物,她们的生命是这样的充满诗意,她们足下坚守的水域是那样的幽邃。
平静优美,真情倾吐。一个优秀的作者,向来都是能注意语言节奏的高手。仿佛满怀激情却又让情绪象溪水一样缓缓流出,不急,不急,等满了再倒!这集聚的过程是一种力量的暗涌,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不是每一个作者都能让这种力量从笔尖流出的,更重要的是流出的同时都带着作者浓浓的深情。一篇没有真情的文章,是一株没有生命的植物;一株深情的植物是一位美丽的佳人,正对着您浅笑呢。韩开春老师在这两方面做的都相当出色,每一种植物娓娓道来,不急不慢,童年的调皮是那样的生动活泼,把作者自己、把读者我们都带向了渐行渐远的童年。馋嘴的我们、淘气的我们,因为这些水边植物,同时又和这些水边植物,一下子都在文章里活了!作者把对童年的怀想不声不响的浸透在文章里,一点点的忧伤却有着很多很多的优美,这是作者真情的倾吐,也是读者静静的怀想!
口舌生津,齿颊留香。一切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到一个什么程度?实在是一个问题。值得所有的创作者深思。让文字端坐,高高在上?还是让文字深入基层,和人类的食色性相连?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历史给出的答案:被广泛接受的一定是离生活最近的。《水边记忆》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白描,仿佛一位邻家小媳妇,不娇不饰,浑然天成,它没有理由不被大众广泛接受,很多生活细节,只要有过生长在水边经历的读者都可能有过同样的经历,采莲蓬、摘菱角、挖荸荠这些事我们都做过;食芋头、尝莼菜汤、吃莲藕,口中的香气还没有散去。
明为状物,暗揭哲理。任何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他的文字起于文字却绝不会止于文字。夯实、加宽、拓延是文字以外的东西,是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水边记忆》中在描写到鸡头时有这样的一句话:“大凡能在某个领域称王称霸的,必得自己本身就有强大的实力,能让同类慑服,却不一定非得有什么特别的保护自己的手段——进攻便是最好的防卫。”、“鸡头满身的尖刺,实在算不得水中霸王的标志,相反,倒是它作为弱者的代名词——只有弱者才会寻求保护”,说得真好!小小的鸡头,作者的创作思维在这里无限拓展,与之相对应就是读者阅读空间无限增大,不是每一个作者都具有这样的文字驾驭能力的。
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把食物比成美女我认为实在是一种绝佳的比喻,集观赏和联想于一身,活色生香,遐思连连。而这种比喻如果来自古代,就更让人找到根的感觉,人类很多感觉真是由来已久,有史有据。大唐最风流的人所出的一“比”——鸡头米之比,虽然昭示着他必将亡国的命运却也写出天子的真性情,都是人嘛!谁也不比谁甚!而那个被唤着“美人腿”的茭白,不仅让人想尝一尝,更想怀揣着她入梦啊!
一边展现,一边深究。世界万物都是矛盾的,纤弱的顽强、淡然的慌张、内敛的却又张狂,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是万物的一份子,逃脱不了矛盾的笼罩,作者把他的笔伸向这里,瞄准靶心、分析矛盾的猎物。每一株水生植物都是他心中的爱人,荷花取其貌,芋头颂其果,水葫芦要得就它那一份霸气,他轻轻的轻轻的尽量不让自己的笔沾上世俗的尘土,只让一切思考都在水里深究,精明的洞察读者的阅读心理、雕琢精巧的文笔,避开矫揉造作,却又深刻的揭示了水边世界的联系与矛盾。
清远画意,韵词流芳。每一株水边植物都是一个绝美的佳人,款款的从文字里走来,象一幅画,又象一个梦,停留在记忆深处,带着淡淡的馨香,带着撩人的姿势,激荡了一颗颗平静的心,那是故乡的味道在撩拨着我们啊!
[ 本帖最后由 炬焰炯炯 于 2010-1-25 14:24 编辑 ]
——浅读韩开春老师的散文集《水边记忆》
那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原来可以这么美、这么哲学、这么辽阔、这么惹人遐思?!这哪里是一棵普通的水边植物啊?!分明是一位美丽的俏佳人,日日站在水边,对着来往的行人含情注目呢?在没有读韩开春老师的《水边记忆》之前,我真的不知道,这些普通的水边植物,她们的生命是这样的充满诗意,她们足下坚守的水域是那样的幽邃。
平静优美,真情倾吐。一个优秀的作者,向来都是能注意语言节奏的高手。仿佛满怀激情却又让情绪象溪水一样缓缓流出,不急,不急,等满了再倒!这集聚的过程是一种力量的暗涌,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不是每一个作者都能让这种力量从笔尖流出的,更重要的是流出的同时都带着作者浓浓的深情。一篇没有真情的文章,是一株没有生命的植物;一株深情的植物是一位美丽的佳人,正对着您浅笑呢。韩开春老师在这两方面做的都相当出色,每一种植物娓娓道来,不急不慢,童年的调皮是那样的生动活泼,把作者自己、把读者我们都带向了渐行渐远的童年。馋嘴的我们、淘气的我们,因为这些水边植物,同时又和这些水边植物,一下子都在文章里活了!作者把对童年的怀想不声不响的浸透在文章里,一点点的忧伤却有着很多很多的优美,这是作者真情的倾吐,也是读者静静的怀想!
口舌生津,齿颊留香。一切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到一个什么程度?实在是一个问题。值得所有的创作者深思。让文字端坐,高高在上?还是让文字深入基层,和人类的食色性相连?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历史给出的答案:被广泛接受的一定是离生活最近的。《水边记忆》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白描,仿佛一位邻家小媳妇,不娇不饰,浑然天成,它没有理由不被大众广泛接受,很多生活细节,只要有过生长在水边经历的读者都可能有过同样的经历,采莲蓬、摘菱角、挖荸荠这些事我们都做过;食芋头、尝莼菜汤、吃莲藕,口中的香气还没有散去。
明为状物,暗揭哲理。任何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他的文字起于文字却绝不会止于文字。夯实、加宽、拓延是文字以外的东西,是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水边记忆》中在描写到鸡头时有这样的一句话:“大凡能在某个领域称王称霸的,必得自己本身就有强大的实力,能让同类慑服,却不一定非得有什么特别的保护自己的手段——进攻便是最好的防卫。”、“鸡头满身的尖刺,实在算不得水中霸王的标志,相反,倒是它作为弱者的代名词——只有弱者才会寻求保护”,说得真好!小小的鸡头,作者的创作思维在这里无限拓展,与之相对应就是读者阅读空间无限增大,不是每一个作者都具有这样的文字驾驭能力的。
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把食物比成美女我认为实在是一种绝佳的比喻,集观赏和联想于一身,活色生香,遐思连连。而这种比喻如果来自古代,就更让人找到根的感觉,人类很多感觉真是由来已久,有史有据。大唐最风流的人所出的一“比”——鸡头米之比,虽然昭示着他必将亡国的命运却也写出天子的真性情,都是人嘛!谁也不比谁甚!而那个被唤着“美人腿”的茭白,不仅让人想尝一尝,更想怀揣着她入梦啊!
一边展现,一边深究。世界万物都是矛盾的,纤弱的顽强、淡然的慌张、内敛的却又张狂,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是万物的一份子,逃脱不了矛盾的笼罩,作者把他的笔伸向这里,瞄准靶心、分析矛盾的猎物。每一株水生植物都是他心中的爱人,荷花取其貌,芋头颂其果,水葫芦要得就它那一份霸气,他轻轻的轻轻的尽量不让自己的笔沾上世俗的尘土,只让一切思考都在水里深究,精明的洞察读者的阅读心理、雕琢精巧的文笔,避开矫揉造作,却又深刻的揭示了水边世界的联系与矛盾。
清远画意,韵词流芳。每一株水边植物都是一个绝美的佳人,款款的从文字里走来,象一幅画,又象一个梦,停留在记忆深处,带着淡淡的馨香,带着撩人的姿势,激荡了一颗颗平静的心,那是故乡的味道在撩拨着我们啊!
[ 本帖最后由 炬焰炯炯 于 2010-1-25 14:2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