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石岭下的光芒

2020-09-24抒情散文聂中民

石岭下的光芒文/聂中民石岭下,是武山县城近郊的一个村庄。石岭下,是一个以自然村落命名的距今约5500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石岭下,300年前就有周之祯拾金不昧的灵魂之光。而在当代,农家女张云霞再次传承了人类道德的精神之光。面对这样一个村落,
石岭下的光芒

文/聂中民

石岭下,是武山县城近郊的一个村庄。

石岭下,是一个以自然村落命名的距今约5500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石岭下,300年前就有周之祯拾金不昧的灵魂之光。而在当代,农家女张云霞再次传承了人类道德的精神之光。

面对这样一个村落,我陷入巨大的失落中。人类文明的曙光,人类道德的光芒,时人精神的离席等一系列奇特的问题吸引着我近乎悲哀的走进石岭下。我到石岭下的那天,是2009年的8月22日下午。秋天的阳光落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暖暖的让人很舒服。从武山县西步行约五华里才能到石岭下村。一路走去,鸳鸯湖公园秋意正浓。沿途而上,渭河两岸的树叶一片一片黄了,身边横着一黛青山。

同行的甘肃彩陶协会副会长漆子扬教授说,石岭下类型彩陶的陶质以橙黄色陶为多,橙红色陶只占少数,器形以喇叭口圆腹平底罐和平底瓶为主要特色。石岭下类型彩陶多用深灰色绘制花纹,也有用黑色的,还有用少量白色的。彩陶花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为杏圆形,两边为斜向弧形三角形的简化了的变体鱼纹;另一种是中为旋心圆而上下为相对弧边三角纹构成的变体鸟纹。可以说,石岭下类型是处于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将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引入了新的繁盛时期。

说话间,路边一座近代修建的八角凉亭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拾金不昧”亭。“拾金不昧”在石岭村有着光荣传统,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该村周之桢拾到巨额银两后归还失主的事迹,受到皇帝褒奖。清光绪九年(1883)十月,御批嘉奖追表,曾两次镌刻嘉奖碑。2004年3月,该村集资3万多元重修了“拾金不昧”碑亭。石岭村人张云霞再次为石岭村续写了“拾金不昧”的新篇章。

我们来到石岭村,陡坡村道上不时人来人往。我们的造访似乎一点也没有打破了这个静谧而神秘的村落的宁静。在村头见到一个乘凉的老人。他今年77岁,还记得1947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来石岭下的情景。老人说当时有三个人,在村边挖出了彩陶。后来县上立碑,空地也就做了麦场。村民在西面山上曾经挖出来很多碎片。我们找到的空地上已是荒草凄凄,周边都是村民修建的院落。

村子的西侧是一条深沟,估计应该是甘石河,不过现在已经干涸,塑料垃圾随处可见,扎眼的很。河沟的西侧叫西坪,在一个二层台地的悬崖层,我们仔细查看,果然找到不少陶片。放眼睛望去,暮色中的石岭村正在沐浴着夕阳的余辉。这里在70年代修过水平梯田,土层很厚。悬崖上面的平地是一家果园。女主人看到我们,和孙女走下来。她嫁到这个村40多年了,没有听见谁挖出过陶片。孙女在三中上学。我们又沿着山路向上,再没有任何发现。我们还想再找找,又怕朋友等不及,只好匆匆下山。

回来的路上,村庄上空不时飘起了炊烟,我还沉醉在先民们遥远的生活长卷里。漆教授高兴地告诉我,他早就想来实地看看,总是没有机会,今天总算终于如愿以偿了。以后给学生上考古课,他就拿出这次在傅家门、石岭下捡到的陶片,让同学都摸一摸,感受一下五千年前古人亲手制作的东西。

石岭下文化遗址位于渭河南岸,现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遗址北至天兰铁路,南靠大山,东接马莲湾,西连毛纺厂。甘石河如一把锋利的斧头刀,将石岭村一分为二,东称崖头,西曰西坪。崖头和西坪保护总面积为18000平方米。在甘肃临洮县的辛店都有辛店文化的标记,武山也应该在拾金不昧亭边立一个石岭下文化的标记。我想,这远比拾金不昧富有文化意蕴,更响亮,更有名。拾金不昧的事迹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但史前文化却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在过去,归属于石岭下文化类型的陶器主要是调查采集所得的彩陶。而现在,被称为石岭下的文化遗存则多指天水师赵村、西山坪、武山傅家门的相关文化。确切的说它不是马家窑文化系列的源头,而是仰韶文化系列中晚期偏早阶段的遗存。按理说,石岭下文化类型属于以大地湾四期为代表的仰韶晚期遗存是合理的。可是,考古界对是否以大地湾四期类型的命名来替代石岭下的命名展开了阵容庞大的学术之争。

大凡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石岭下文化遗存是仰韶文化与马家马家窑文化的过度阶段。石岭下类型代表了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发展的早期,上承庙底沟类型,距今大约5500年。它主要分布在甘肃东部的渭水上游及其支流葫芦河、洮河与西汉水等流域。因为后来再没有发现石岭下类型文化遗存,考古学界一度有人提出取消石岭下类型的声音。这么说来,本该以武山为中心的石岭下文化层定义却面临着更名的困境。石岭下文化遗址因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进行正式发掘,只有择机全面发掘,才能以充足的实物资料来正本清源,平学术之争。现在看来,似乎路还是很遥远,很漫长。

作为武山人,我很赞成保留石岭下文化遗址这个已经众所周知的名字。同样,这个在渭河边上具有文化烙印的村庄依旧显得生动而真实!我的记者朋友王文元曾跟我说,在石岭下出土的罐和瓶上,有时候会有两种花纹的并置使用的情况。一般上层为变体鸟纹,下层为变体鱼纹。另外,还有一种变体的鸟纹与鱼纹共同组成的纹样,是以天上飞鸟与水中游鱼合用一个头,图案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细细的端详手里的陶片,看着上面美丽图案和流畅的线条,似乎整个大地上都闪烁着古人类智慧的光芒。黄土之下沉睡着的大量的灰层、灰炕、陶钵、碗、盆、罐及石器,似乎在向人们默默的叙说着着生命的意义。那变体鸟纹和变体鱼纹难到没有告诉我们古人个生活状态吗?面对那些残留在大地上的厨料薹石末、草、红土、三合泥,难道不是远古人类丢失在大地上的生命痕迹么!

从石岭下出土的彩陶瓶的装饰花纹可以看出,先民的制作目的可以说是单纯的对美的追求。有的纹饰描绘了人类视野中美好的自然界,用形象艺术化、抽象化的方式表达了先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无比热爱;有的纹饰可能反映着当时人类精神层面的某种信仰、崇拜、认识,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令人遐想无穷。看着一个个韵味十足,古朴风雅的彩陶瓶,先民们对美的渴望绝对是制作彩陶的原动力,在漫长的新石器历史时期,陶器成为古人类门生活中必不可缺,展示艺术才华的主要天地。


石岭下,好一个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
[ 本帖最后由 聂中民 于 2010-1-29 16:2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