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去上柴村(修改稿)

2020-09-24抒情散文汤如浩

去上柴村汤如浩我想起那几天的夜晚,深夜时分,鸱枭凌厉的叫声和铁门的栏杆相互撞击的呢喃,还有一夜又一夜的呼呼风声,还记忆犹新,心底总还是有些怀旧。停留的时日不多,可终究是一段经历和记忆,我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笃定会有些片段的镜像会浮现的,
去上柴村
汤如浩
  我想起那几天的夜晚,深夜时分,鸱枭凌厉的叫声和铁门的栏杆相互撞击的呢喃,还有一夜又一夜的呼呼风声,还记忆犹新,心底总还是有些怀旧。停留的时日不多,可终究是一段经历和记忆,我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笃定会有些片段的镜像会浮现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吐不快,如若不能够切除这样的块垒,它就会像一块镶嵌在心底生硬的疙瘩,鼓鼓涨涨,不舒服的,每每会耽于往事而难受的;而且,这似乎又是我这一段一个绕不过去的节点,总反复搅乱我的思维,就算是为我的回忆打下一点点的铺垫吧,更重要的,似乎还是一种幽幽的回味。   到达上柴村,已经下午六点多钟了。冬天,这个时候,太阳落山了,祁连山的雪峰隐约可见,其下的土丘,积雪微微泛着寒光;天空中虽然还有些飘浮的红色云霞,归巢的飞鸟还在盘旋游走,但暗夜的黑影却还是压下来了,笼罩着小村的边缘。一股浓浓的黑,从西边祁连山的脚跟那儿,升腾,又弥散开来,向我来的那个方向绵延,有那么一丝威逼的意思,似乎在向我包抄。我觉得,那简直就是一种有恃无恐的袭击,而且,无所忌惮。在上柴村,这种外界强加于人的感觉很明显和清晰,当然,我揣测其中的原因,是由于这个村落的西边,紧紧靠近祁连山的缘故,与人的心情无关。


  上柴村,我是开摩托车去的。一路上,发动机的轰鸣,沉闷,清楚,清脆,这种机械运动产生的噪音,在我的耳边,很是张扬,有穿透些什么的可能性,虽然我戴了厚厚的耳帽,但仍然可以清楚地听得到那种有节律的嗡嗡声,固然单调,却可以用来聆听,甚至相依相伴,还有,和周遭的静谧进行有意识的比照。因为我知道,向晚的乡村,已经逐渐归于沉默寂静了。此时,车马的往来,人烟的踪迹,牲畜的反刍声响,都很是寥落了。即便偶或洪厚的犬吠,也躲在很远的地方隐隐起落,显得很是渺远。整个村路和村落,似乎是被什么抑制了,没有声响,显得无比阔大和内敛。冬日的乡村,原本就是如此的,农闲时节,在温暖的屋子里啦呱闲聊,是每一家的首选,这我知道。对于踽踽独行的人来说,在寂静的空旷中,如果伴以嘈杂的回响,这是自然与人为的巧妙结合,所以,本质上,我很乐意听到这样的声响,除却耳旁呼呼的风声和铺满田野的白雪,我把看成它是一位在耳边唠叨的亲切伴侣,时时刻刻,如影相随。   通向小村的道路很平坦,而且笔直,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功夫了。这得益于现代科技的普遍和它们与普通百姓距离的缩小,我很庆幸,也很伤感。与摩托车有关的一些往事,好久了还在心中隐隐作痛,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习惯了,当细嫩的表皮被磨成老茧,还有必要再去追究些什么吗?摩托车驮着只露出双眼的我,匀速前行,猎猎的风声在耳,疏落的白杨树一晃而过,积雪的麦田条块分明,高低有致,这些,应该属于野趣的范畴,算来好久没有仔细体味过了,蜷身团坐于由汽油作动力的机械之上,显然不大适合使用眼睛东张西望,只可内心默默地去感悟了。路边,民房的大门紧闭,昏暗的灯光有一些是亮起来了,但点亮的,只是一份孤寂和落寞,毕竟,乡村的节俭注定了更多的暗淡,和长夜的寂寞。迎面而来的山风,可以吹走路面上的草屑枯枝,甚至催促着冻僵的驴粪蛋儿羊粪蛋儿微微滚动,能吹散院落和人家吗?我想,上柴村的特别,应该在于屋舍的分散,因为分散,无论人或者整个村落,整体上都是静寂的。   这种静寂沿袭到我所打算去的地方。这里更少见人烟。土丘边缘的这个小小院落远离村庄,很冷清,连同瑟瑟作响的干枯白杨树,小小的球台,高直的旗杆,大操场,榆树墙,一样孤单甚至荒芜,祁连山的阴影还是压下来了,很沉重,很厚实。我身后数里之遥,是喧哗嘈杂的县城,此刻,灯火的辉煌渐次凸显,而我这里,就愈加暗淡下来,所以,县城的明亮给予了祁连山以绝佳的机会,它的黑影向我倾斜,庞大的身躯拥有的重量不可估计,它挤压下来的力量,同样无法估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压迫感,是前所未有的,光线与实体的物质不同,我甚至恐惧,这是光线缺失而酝酿的黑暗造成的,还有我内心的落寞,而且都步步逼近。这还不是全部,更主要的是,在黑夜来临的时候近距离和祁连山相处,尤其在相对陌生的地方,我的经历中,更是前所未有。祁连山的身影造成的黑暗,带给我一种完全陌生的感觉,我好像深陷于某一处无底的深渊,挣扎,呼叫,撕扯,一并徒劳,如同生命中经历的那些无奈、恐慌、无助。如果需要选择,那就是沉默,或者冥想,似乎与周围的静寂带来的感受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那是一种空旷的无边无际的虚无,而这,却有一种充盈的内质,完全可以将人彻底覆盖。于是,叠加的黑暗围绕在周身,我有些窒息了。   拉亮电灯,我有些颤抖,身体和心灵承受的双重寒冷,逐渐被剥离开来,离我远去。我想,臃肿的身体被笼罩在光亮之中,这是一种很好的开端。乳白色的灯光洒满地面,空间无疑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无论其大小,还是它所抵挡的黑暗的面积,都在成倍速的增长,我感觉到,一股隐隐的暖意在升起,与道路上漠然的行走不同,我的紧张感在消失和融化,并且,心情释然。我忽然明白,当我注定要和黑夜融为一体的时候,明亮的灯光会带来心理的变化,而且,还有希望,就和我在诸多的文字中读到的一样,它们闪烁着和煦的气息,带来信心,可能,还有逐步膨胀的力量。灯光是一种奇怪的媒介,它为我搭建了一条宽敞的通途,我的心情可以来回穿梭,显得自由无比,就像遭遇了一件喜事,为此,我很欢欣。积雪的天气中捎带的寒意,显然属于另一个范畴,也是我的对立面,我采用跺脚和搓手的方式进行了战斗,效果可想而知,我胜利了。约十五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内,一张木条凳支起来的床,煤炉是使用红砖砌成的,乌黑的煤块被掰成碎块放在煤炉边,我用长长的铁条捅透掩实的火塘,新鲜的空气被悄悄地输入进去,当呛鼻的煤烟和煤灰的碎粒消散殆尽,室内的温度逐渐上升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等待中度过。读一卷新书,和屋外沉沉的黑暗一样平静。   黑夜,就从这一刻开始,在上柴村小学校的院落,我需要用记忆来填空。当祁连山下的隆冬向纵深发展之际,我与黑夜相伴了。村落还在远处,此时,我可以看到依稀的灯光闪烁了,在这样的闪烁中,我仍然可以依稀地看到祁连山高大连绵的轮廓,而且,如此迫近,与我往日的眺望不同,它现在似乎近在咫尺,似乎就在那些农舍的后面,漠然地站立,与亲近无关,更与我有着天然的隔膜。山风很是强劲,叩打屋瓦院墙的声响,远比风吹白杨榆树的回音清晰,除此之外,是铁制的门栏相互撞击的脆响,它们按照一定的节律和幅度摇摆,叮叮当当,彻夜不绝。犬吠却格外分明了,偶或的野鸟鸣声如此凄厉,甚至鸱枭的哀鸣也不失时机地响亮起来,黑夜遮掩了色彩、光线、明暗,甚至物体的大小、高矮、距离,但却在无意中造就了听觉,在小城的喧嚣中严重钝化的感官,敏锐起来,细腻起来,敏锐细腻到可以剖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正因为如此,这一夜,我失眠了。   我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话是对的,读着书,失眠的黑夜在我期盼光明的过程中过去了,感觉也很迅疾,记忆忽然有些遥远了。在上柴村的数个夜晚,几乎是相同的,和我在去年“十一”期间夜宿的经历相仿,之所以有这样的经历,起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在长长的假期,必须有人值班。我是代替妻子做这件事情的,理所当然。上柴村的夜宿,无论行程中的寒冷还是夜晚的失眠,都值得记忆。


  : [ 本帖最后由 汤如浩 于 2010-1-31 17:3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