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读先生十月日记

2020-09-24叙事散文石秋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1 编辑

读先生十月日记鲁迅先生去世之前的一个月。这个月,对他来说,只有十九天。第十九天凌晨,先生不再呼吸了,他再也不能在日记上留下笔墨。前一天,本来按照习惯,他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1 编辑 <br /><br />读先生十月日记


鲁迅先生去世之前的一个月。

这个月,对他来说,只有十九天。第十九天凌晨,先生不再呼吸了,他再也不能在日记上留下笔墨。

前一天,本来按照习惯,他将记录日常琐碎的事情:谁来信了,又给谁回信;谁来了,不见或者未见,还是谈天;买了什么书,多少钱,是去书店买的还是送来的;收到版税或者稿费多少钱;到哪里去找房子了;和谁一起到哪里吃饭;和谁一起去看了什么电影;看了医生,吃药还是停止服药。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先生都记录得很清楚。我们在这些日记里,看到了牢牢拥抱着日常碎事的先生,看到先生外在的生存痕迹。

但是这个月的第十八天,只有两个字:“星期。”后面本来应该还有一些内容:谁来了,给谁寄信了……现在戛然而止,只有无限的空白。出现在先生日记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活动场地,再也不到这里来了;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斤两,消散了。
写下这两个字,先生的力气似乎也用尽了。

他本来已经想好了今天日记的内容,这项工作无论多么琐碎,即使无人欣赏,但决定了的事情、习惯了的事情,必须完成,这是先生的认真。但写下两个字以后,他感到自己支气管的毛病重了,咳嗽加剧,胸也难受得无法克制,只能暂时歇一歇。他想自己应该可以好起来。


这个月的第一天,先生特意记录了自己的体重,又后面写道“较八月一日增1kg,即约二磅”,其实后一句根本不用再写,我们也能够想象先生对自己的身体逐渐康复而顽皮兴奋的样子。他从装了假牙的嘴里发出“呵呵”的笑声,那著名的木刻一般的胡子也在得意地神气起来。但先生还是很喜欢自己的康复,一定要写下“约二磅”。

这一年,这个56岁的矮个子老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消逝。他经历了太多的黑暗和孤独,对生命的理解却显得无比开阔。

这一天的日记里,他还记录了一句话:“夜七时三十七度九分。”刚刚引起的喜悦里,又有些让人担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记录了“是日不发热”,“又发热几三十八度”。这样的反复发热,学过医的先生应该知道病情的。所以在十八天的日记里,“须藤来诊”或“去须藤医院”出现了七次。

先生是想继续活着的。他要继续“呵呵”神气地笑,继续写信、写文章,继续和朋友见面,继续去电影院看美国或者苏联电影。还有一些必须参加的会议、活动。他还要做很多事情。


这个月,从1号到13号,先生买了八套书,其中《越缦堂日记补》有十三本。这些书,在等待那个勤奋的老人的手指;但这个老人再也不能抚摩这些书皮了。这些书的心脏,也逐渐冷下去。

这个月,先生收到了二十九封信,收到了八次他人寄赠的书籍,本来应该一一回复,但只回复了十七次。不是先生懒惰,而是先生太忙了,又有病,“或惫或忙”。一旦略有好转,他就开始工作,他自己称之为“打杂”。这个月的第十六天,他回复了四个人的信,写了一篇文章,晚上又有朋友来。

再有三天,他将再也无法做这些事情了。俯身过的书桌,将不会再接触到先生的温度;从桌子上空照下来的电灯光,将发现不见了熟悉的粗硬的头发。

这个月的这几天,都是晴天。天气很好,秋高气爽,先生感觉自己身体也不错,就出门了一趟,回来病就加重了。这是17日的事情,离他去世只有两天。——只要活着,那么就工作着罢。

但也娱乐着,快乐着。午后和夫人、儿子一起去看电影,和朋友、兄弟交往,也是不能不在日记里记录的,这是一个细心的老人。甚至连“濯足”这样的小事,也值得仔细记录,这是一个认真到极点的可爱的老人。

这就是先生的生活,这就是先生的生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