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能绽开多少朵幸福
2020-09-24抒情散文浇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28 编辑
一生能绽开多少朵幸福·浇 洁认识她,是因为她门前摆放的几十盆热闹夺目的花。月季温情脉脉,石榴张着樱桃嘴,海棠翩跹如蝶,柱顶红举着喧腾的火把……花盆里
一生能绽开多少朵幸福·浇 洁认识她,是因为她门前摆放的几十盆热闹夺目的花。月季温情脉脉,石榴张着樱桃嘴,海棠翩跹如蝶,柱顶红举着喧腾的火把……花盆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28 编辑 <br /><br /> 一生能绽开多少朵幸福
·浇 洁
认识她,是因为她门前摆放的几十盆热闹夺目的花。月季温情脉脉,石榴张着樱桃嘴,海棠翩跹如蝶,柱顶红举着喧腾的火把……花盆里的土洁净黑亮得像用水洗过,每片花瓣每张叶子都清亮怡人,雀跃着阳光,抖擞着精神气。
一位老太太低头弓腰在细心地给一张张茶花叶子洗抹,银白的发丝映衬在洁绿的叶片上……见我欣赏她的花,老人高兴地停下手中的活,用标准的普通话热情邀请我坐,并说:你喜欢哪一盆,尽管拿去。
我看着一盆盆靓丽得像小姑娘似的花,怎好意思平白无故地拿走?正笑谢着,同一排平房紧挨着老太太的一位邻居老妪搭腔道:“我们这一排的花都是敏婆婆送的呢!她养花如养儿,狂风大雨时一盆盆搬进屋,停了雨又一盆盆小心搬出来。八十多岁了,行动又不方便,可为了这些花不长虫子少生草,那养花的土都放锅里炒过哩……”
果然,这一排平房十多户人家,家家门前都摆了花。我好奇地在老人挪着碎步热心从屋里搬出的矮木凳上坐了下来。
孤寂许是健谈的催化剂。老人曲腿站着,搭讪了一会,就跟我讲了一个“何必远烧香,在家敬父母”的故事:有个名叫何必的人从不孝敬父母,却常去庙里烧香。菩萨点化他:“你不必求我,你家里就有菩萨,你家的菩萨倒穿鞋。”何必夜晚回到家,敲门。他母亲听是儿子回来了,忙穿鞋出来开门。何必借着月光低头一瞧,见母亲倒穿着鞋,顿时明白过来。一次下暴雨,何必在靠山墙的一个亭子里躲雨。他母亲远远地呼喊:“何必……何必!”何必不知母亲出了什么事,忙从亭子里跑出,结果他一出来,亭子就塌了。母亲不是菩萨是什么?
老人的京腔普通话讲得入味,我听得入神。
原来,老人是江西重型机床厂的一名家属,名叫钮惠敏,八十一岁,北京人。她先生乔治,毕业于浙江大学,是高级工程师,十二年前去世。老人生活自然简朴,什么事都乐于自己动手。她喜欢用破桶烂盆装上泥种点菜,抑或拣些菜市场丢弃的菜叶,放电饭堡里一煮,加点盐和味精,不放油。衣服用摆在床前的老缝纫机自己做着穿。为了耐穿保暖,棉衣裤是从不下水的,换季时把面套子拆下,洗好后重新缝上。她家的橱柜、竹杆、电饭堡等家什,似和她一样年长,都用了几十年。邻居看她艰难,时不时送些菜给她,她也不亏待人家,将自己的花送人,偶尔烙了面粉饼,便分赠给邻舍的孩子们……昨天,就着自家种的七八个青辣椒吃了一天;今天,拣了一脸盆半烂的桔子和几张有点虫迹的菜叶。老人说:那些桔子菜叶扔了多可惜啊!桔子剥了皮,放开水里消毒后,一样可以煮汤喝。菜叶抹上盐腌一下,过几天就酸脆可口。那些大家丢弃的菜根菜皮,有的比茎和叶还营养呢。
这样一个靠抚恤金过日子的清贫老太太,家里却一尘不染。陈旧的木门、木桌、木凳等,白净得凸透出清晰的木质经络。常吃的碗筷,用塑料薄膜包起,上面另盖了白纱布。地面看不到灰,屋角也不落蛛网。穿的衣服清爽大方,式样还不落伍。淡蓝的连衣裙胸前绣了紫红花,蝴蝶形布衣扣是自己滚的。玫瑰红对襟开丝米线衫,是自己织的。老人从衣橱里找出白球鞋运动服,骄傲地说:这一套,还是五十多岁时跳迪斯科单位上发的。做姑娘时,隔壁是苏联大使外交官,探戈、伦巴,她什么舞都学会了跳。让人惊讶的是,老人虽然头发银白,皮肤却白皙洁亮,没有多少皱纹寿斑,真的可说得上漂亮。你看她,五官端正,眼神清亮,汪着两潭与她年龄极不相衬的水,浑身上下洋溢着天然娴雅。
哲人说:适度的清贫是幸福的。它无须受到物质的羁绊,能把人生衡定在宁静的坐标上。
老人站在生机盎然的花前,情不自禁:“我每天爬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今天又开了几朵花。月季天亮开花,太阳花要等太阳照在脸上,紫茉莉要挨到黄昏……”老人望着自己的花,流露出母亲凝望娇儿的欢喜。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何况这八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出生在京城老胡同里的一户贫苦人家。父亲是酗酒如命的黄包车夫。母亲是一庸常女子,因为一脸的麻子,虽生育了八个儿女,却一生不得父亲的疼爱。大姐,十三岁给人当了童养媳。二姐生下不久就送了人。三姐几岁时被酗酒的父亲不小心一巴掌打死。然后就是四个哥哥。惠敏最小,外号“老丫头”。父亲前前后后有三次想把她卖掉,都被大她二十多岁的大哥中途硬抱了回来。家里穷得不行,没衣服穿,没被子盖。冬天怕冷,老丫头蜷睡在几个哥哥的脚跟头,把手伸进哥哥的裤管里取暖。
“十二岁那年,一伙姑娘坐马车去天桥玩,我也想跟着去,一位伙伴想把我拽上正在行走的马车,一下没攥住,我重重摔在地上,一条胳膊活生生地压在车轱辘下,我母亲、哥哥远远看见吓坏了!哥哥赶紧跑来把我抱起,一看我的胳膊居然没事!原来,我撞上了车轱辘上的凹处,刚好没压着。我命真大。”老人思路清晰,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一点也不会颠三倒四。
“我打小聪明。母亲做针线活在当地是一绝,可母亲却不让我学,说自己做了一辈子针线活,吃了一辈子苦,不想让我跟着受苦。我趁母亲不注意,偷偷学,做鞋、绣花我样样行。上了几年正规的扫盲班,我就能当老师。我打小爱看书,《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我最喜欢看的是《聊斋》,晚上点小油灯乐滋滋地看。看了那《画皮》,总感觉屋里身后能冷不丁蹿出个吸血的鬼影子,唬得睡不着,可越害怕越忍不住想看。就是现在,我也爱戴上老花镜看书……”
我在她屋里环顾了一下,果然床头叠放着三本书,放在上面的是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书是盗版的,质量很差。老人见我翻书,说:“我那桌柜里还有好多哩,你喜欢看就借去。有时我儿子回来了,也很爱看。”
我不禁对她敬佩起来。她慢慢挪着步子从桌柜里拿出《中国南方花卉》递给我,“你看!我现在最爱看的是这本,彩图,介绍又详尽。我小时候就喜欢花花草草,所以现在爱养花。平常我做做针线活,感觉很不顺心时,就上街买些便宜的书或布料子,既活动身子,又能哄自己开心。人老了,哄自己开心最重要。”
老人打开桌柜,把珍藏的书一本一本捧给我看。里面居然有好几本席慕容的诗集。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当我念出封面上的这句诗时,老人拿出一个红皮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读了席慕容,我也胡诌过几句呢。你看看!”
我颇感讶异地打开她有些年头的红皮本,只见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道:
满天星
不知花要开多少年
才能变成星星让你看见
我抬起头
天边的你 笑着眨眨眼
我把你暖心的笑
一粒一粒地播种
我坚信只要我用心浇灌
总有一天
你会像灼灼怒放的满天星
玉立门前
照澈我的双眼
亦如当年
“敏婆婆,真没想到,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老人响呵呵地笑将起来,神态像自得的少女。她的笑极富感染力,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笑声中,老人摸了摸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跟我说:“这项链,是我老头子送给我的五十岁生日礼物,花了他半个月工资呢。我从小就爱美,小时候,喜欢把念念草结的珠子串成各种形态戴在脖子上手腕上。”
老人清了清嗓子,“我年轻时长得很漂亮,有资本家的少爷,当官人的公子哥向我求婚,我都没答应。我先生当年大学毕业后分在北京第一机械厂工作,恰好和我哥哥同一个厂。是我哥哥嫂子觉得他人好,偷偷介绍的。”
说起幸福的往事,老人眼发亮,脸上绽开了灿烂的花朵。
她兴奋地把自己的结婚证和年轻时的照片翻出来给我看。当年她的先生西装革履、英俊潇洒;她扎着两根乌亮的大辫子,圆领套裙,时髦标致。两人头靠头,甜美得就像一副鸳鸯枕。
“我哥哥为了给我介绍对象,把我带到一个公园里,自己就走开了。我嫂子故意虐待我,不给我留饭,说,我不虐待你,你会嫁人吗?我看乔治,南方人,个子矮小,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像只鸭子,不喜欢。我嫂子劝我:这人老实,脾气好,如果脾气不好要样样依他,你又有精神病,过不了几天,说不定他就会打你!”老人理了理床上的被单。
“我二十二岁那年,与十八个女孩子共同成立了一个地质部保育院。那保育院建在乱坟岗上,到处都有人骨头。那是解放初期,不讲封建迷信。而我的精神病,就是在地质部保育院得的。那时我睡上铺。晚上起来小解,没开灯,怕灯光刺醒室友。铺下有一木凳,是承脚的,我下来时一下没摸清,踩空了。结果,尾椎摔坏了,影响到大脑神经。有人说,这是乱坟岗的鬼魂在作祟。
结婚后,为了照顾儿子,我离开了这家保育院,辞职跟随丈夫来到这成了专职家属。”
老人平淡地说着,过往的岁月在她头顶盘旋一会,便悄然离去。
她顺手拿起床上织了一半的毛线裤,织了几针,又放下:“人老了,要有自尊心,包括在儿女面前。我从不在儿子跟前唠叨身体哪儿不舒服。再说,有许多病,不用吃药,食疗或按摩一下就好。我更不在儿子面前哭穷。我从不跟他说,我拣菜吃。儿子回来了,我买鱼买肉包饺子给他们吃……”
老人和我有滋有味地唠叨这些事。上午十点多钟才吃早饭,一吃就是两大碗,胃口特好。下饭的菜唯有几根榨菜丝,却津津有味。到下午四点多吃第二餐时,多了一小瓶虾米,她说是邻居给的,“这虾米可营养了,去买要二三十块钱一斤哩。”
邻居悄悄说:敏婆婆从不吃人家的剩菜余饭。
孤寂的敏婆婆见我陪她聊了一整天,把每日必看的老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晾在一边,倾心感激地掏出了心里话。
“我老头子一辈子对我可好了!我自二十二岁那年被摔后就患上了精神病。本来是不能结婚的,但乔治爱我,说我聪明漂亮,远远看见我就眉开眼笑,像娃娃望见了爱吃的糖,笑起来能融骨。”老人说到这,似乎眼前站着乔治。
“我近三十岁和他结婚,输卵管堵塞,不能生育,这是很痛苦的事。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我不能过性生活,只要过一次性生活,就亢奋得几夜睡不着。刚开始结婚那会儿,老头子还不了解我,被我吵得难受,一次把我的头按在枕头上,埋怨道,‘你这小脑袋瓜子怎么就不会睡呀!’那次我的精神病患得最重。我想与其这样讨人嫌,拿草当韭菜,拣西瓜皮吃,没有半点尊严地活着,还不如去死。于是我气愤地把乔治的衣服撕成一条条的。去跳河,被一直跟着我的老头子救起;去撞火车,被老头子一把揪住。那时我发起病来,坐公交满北京跑,我老头子一趟趟地满北京找,常常顾不上吃饭,淋得透湿。还好,我二哥有个学中医的朋友,开了十多剂汤药给我喝,治好了我的病。”
假如有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须瞻前顾后,就能找到可以寄托、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的基础。时间对它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时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既不显示出它的绵延,又不留下任何更替的痕迹。处于这种境界的人是幸福的。
此时此刻,老人的神情里就焕发出这种充实的幸福。
“我共发过三次精神病,都由我老头子照顾。我老头子样样依着我,过不了性生活,自己忍着。要知道一个健壮的男人,过不上正常的性生活,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我欠他的太多太多。”说话间,老人下意识地松了松套在无名指上的戒指,“我二十岁来月经,四十来岁就停了,慢慢地生殖器就萎缩了。即便勉强过一次性生活,也分泌不出多少爱液,老头子却不嫌弃我。我婆母也安慰我,‘反正我有很多孙子,你不生也不打紧。’那时,为了补贴家用,我上户做裁缝。我老头子每回都赶在上班前帮我挑缝纫机,下班了,又接我回来。三四年从未间断过一次。户主们见了都很羡慕地说,‘你老公真体贴!轻言细语的,看见你就笑成了弥勒佛。’我和老头子唯一的爱好,就是两人在一起一人拿一本书看。有了电视,两人一起看电视。书看累了,电视看乏了,老头子就欣赏我养的花。他喜欢红色的花。老头子对我真好!”
每个人都有一个支撑点。支撑敏婆婆孤而不伶地走下去的,便是那如花的爱情。人,是一座需要极力支撑的高塔。敏婆婆磐实的塔礅就是丈夫对她的爱。
一个不会生育又有精神病的女人,能一辈子把自己所爱的人笼在身边,继而爱她,是多么不简单、多么聪慧的一个人啊!
当我带着“她丈夫为什么能对她这么好?”的疑虑想问她时,敏婆婆却自己爽朗说开了。
“我老头子有八兄弟,他是老七。因我不会生育,就过继了他四哥的一个儿子,我取名为乔仁。当年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总把细粮省给老头子吃。老头子身体不好,打小就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一累就咳,老来发展成肺心病。我对儿子管教很严,可儿子一直不理解我,以至对我怨恨在心——毕竟不是亲生的呀!儿子是我们江重厂的第一个大学生,我感到非常骄傲。我老头子去世后,遗愿中要把骨灰迁回老家,我儿子开始说什么也不愿意,说这是我的主意,和我吵了几次,最后迫不得已才答应。我想,再怎么,我们也是一家人。
体弱的婆母一直跟着我们生活。为了给婆母治病,1961年,我就欠下了800多元,之后,又独自承担了婆母的安葬费。所欠的债务,还了十多年才还清。
而我的儿子自江重厂倒闭后,就去了广州,为了逃避我这个老太婆。我没办法,找到法院,法院判给我一万元赡养费。我把这一万块钱全给了孙子——为他儿子买了人寿保险。到我孙子五十多岁时,就有二十多万。那时我孙子,再也不用像我一样窘迫地生活,仅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好好地过日子。
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住上新房子。以前我住的是江重厂的职工居民楼。去年开发商拆了说给我们重建。等新房子建成后,我就回老家,看看我的老头子……”
孤寂是一束隐忍的火焰,当有期盼和爱做引子时,它潜藏的能量是巨大的。
我想问她:如果有一天老得一点都走不动了,怎么办?可望着邻居老妪坐在门前含饴弄孙的幸福模样,再看看她,终于不忍心问出。
也许一切答案都在她养的花里。养花不仅仅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她的精神体操。在生将落幕的深井里,她死死拽住了养花这根温润的草绳,竭力向上攀爬,并让自己尽量从容些、愉悦些,那过往的苦难、幸福与爱,都蜕化成了她姹紫嫣红的花下基肥。她的花,不仅香艳了一排平房,还香艳了像我一样许许多多的赏花人。尽管残酷的事实没有任何诗意地横在敏婆婆望得见的日子里,可过于追究花儿凋零的凄楚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界上,最坚强的人都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敏婆婆是坚强的,无论曾经受到过怎样的伤害,一直没有丧失爱的能力,一直能主宰自己的心灵。人活一辈子,最高的艺术,就是生活的艺术,清醒地看待自己、淡然面对生死的艺术。敏婆婆是个惜福爱物懂得生活的人,她每天所做的事,就是让自己不管不顾、经风历雨地花儿一样绽开吧。
当我走出她的平房迎向大街时,远处,不知谁家的窗口传来轻柔的二胡钢琴协奏曲,淡淡的忧伤慢慢地爬过了曾有的浪漫,那是风居住过的痕迹。
·浇 洁
认识她,是因为她门前摆放的几十盆热闹夺目的花。月季温情脉脉,石榴张着樱桃嘴,海棠翩跹如蝶,柱顶红举着喧腾的火把……花盆里的土洁净黑亮得像用水洗过,每片花瓣每张叶子都清亮怡人,雀跃着阳光,抖擞着精神气。
一位老太太低头弓腰在细心地给一张张茶花叶子洗抹,银白的发丝映衬在洁绿的叶片上……见我欣赏她的花,老人高兴地停下手中的活,用标准的普通话热情邀请我坐,并说:你喜欢哪一盆,尽管拿去。
我看着一盆盆靓丽得像小姑娘似的花,怎好意思平白无故地拿走?正笑谢着,同一排平房紧挨着老太太的一位邻居老妪搭腔道:“我们这一排的花都是敏婆婆送的呢!她养花如养儿,狂风大雨时一盆盆搬进屋,停了雨又一盆盆小心搬出来。八十多岁了,行动又不方便,可为了这些花不长虫子少生草,那养花的土都放锅里炒过哩……”
果然,这一排平房十多户人家,家家门前都摆了花。我好奇地在老人挪着碎步热心从屋里搬出的矮木凳上坐了下来。
孤寂许是健谈的催化剂。老人曲腿站着,搭讪了一会,就跟我讲了一个“何必远烧香,在家敬父母”的故事:有个名叫何必的人从不孝敬父母,却常去庙里烧香。菩萨点化他:“你不必求我,你家里就有菩萨,你家的菩萨倒穿鞋。”何必夜晚回到家,敲门。他母亲听是儿子回来了,忙穿鞋出来开门。何必借着月光低头一瞧,见母亲倒穿着鞋,顿时明白过来。一次下暴雨,何必在靠山墙的一个亭子里躲雨。他母亲远远地呼喊:“何必……何必!”何必不知母亲出了什么事,忙从亭子里跑出,结果他一出来,亭子就塌了。母亲不是菩萨是什么?
老人的京腔普通话讲得入味,我听得入神。
原来,老人是江西重型机床厂的一名家属,名叫钮惠敏,八十一岁,北京人。她先生乔治,毕业于浙江大学,是高级工程师,十二年前去世。老人生活自然简朴,什么事都乐于自己动手。她喜欢用破桶烂盆装上泥种点菜,抑或拣些菜市场丢弃的菜叶,放电饭堡里一煮,加点盐和味精,不放油。衣服用摆在床前的老缝纫机自己做着穿。为了耐穿保暖,棉衣裤是从不下水的,换季时把面套子拆下,洗好后重新缝上。她家的橱柜、竹杆、电饭堡等家什,似和她一样年长,都用了几十年。邻居看她艰难,时不时送些菜给她,她也不亏待人家,将自己的花送人,偶尔烙了面粉饼,便分赠给邻舍的孩子们……昨天,就着自家种的七八个青辣椒吃了一天;今天,拣了一脸盆半烂的桔子和几张有点虫迹的菜叶。老人说:那些桔子菜叶扔了多可惜啊!桔子剥了皮,放开水里消毒后,一样可以煮汤喝。菜叶抹上盐腌一下,过几天就酸脆可口。那些大家丢弃的菜根菜皮,有的比茎和叶还营养呢。
这样一个靠抚恤金过日子的清贫老太太,家里却一尘不染。陈旧的木门、木桌、木凳等,白净得凸透出清晰的木质经络。常吃的碗筷,用塑料薄膜包起,上面另盖了白纱布。地面看不到灰,屋角也不落蛛网。穿的衣服清爽大方,式样还不落伍。淡蓝的连衣裙胸前绣了紫红花,蝴蝶形布衣扣是自己滚的。玫瑰红对襟开丝米线衫,是自己织的。老人从衣橱里找出白球鞋运动服,骄傲地说:这一套,还是五十多岁时跳迪斯科单位上发的。做姑娘时,隔壁是苏联大使外交官,探戈、伦巴,她什么舞都学会了跳。让人惊讶的是,老人虽然头发银白,皮肤却白皙洁亮,没有多少皱纹寿斑,真的可说得上漂亮。你看她,五官端正,眼神清亮,汪着两潭与她年龄极不相衬的水,浑身上下洋溢着天然娴雅。
哲人说:适度的清贫是幸福的。它无须受到物质的羁绊,能把人生衡定在宁静的坐标上。
老人站在生机盎然的花前,情不自禁:“我每天爬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今天又开了几朵花。月季天亮开花,太阳花要等太阳照在脸上,紫茉莉要挨到黄昏……”老人望着自己的花,流露出母亲凝望娇儿的欢喜。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何况这八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出生在京城老胡同里的一户贫苦人家。父亲是酗酒如命的黄包车夫。母亲是一庸常女子,因为一脸的麻子,虽生育了八个儿女,却一生不得父亲的疼爱。大姐,十三岁给人当了童养媳。二姐生下不久就送了人。三姐几岁时被酗酒的父亲不小心一巴掌打死。然后就是四个哥哥。惠敏最小,外号“老丫头”。父亲前前后后有三次想把她卖掉,都被大她二十多岁的大哥中途硬抱了回来。家里穷得不行,没衣服穿,没被子盖。冬天怕冷,老丫头蜷睡在几个哥哥的脚跟头,把手伸进哥哥的裤管里取暖。
“十二岁那年,一伙姑娘坐马车去天桥玩,我也想跟着去,一位伙伴想把我拽上正在行走的马车,一下没攥住,我重重摔在地上,一条胳膊活生生地压在车轱辘下,我母亲、哥哥远远看见吓坏了!哥哥赶紧跑来把我抱起,一看我的胳膊居然没事!原来,我撞上了车轱辘上的凹处,刚好没压着。我命真大。”老人思路清晰,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一点也不会颠三倒四。
“我打小聪明。母亲做针线活在当地是一绝,可母亲却不让我学,说自己做了一辈子针线活,吃了一辈子苦,不想让我跟着受苦。我趁母亲不注意,偷偷学,做鞋、绣花我样样行。上了几年正规的扫盲班,我就能当老师。我打小爱看书,《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我最喜欢看的是《聊斋》,晚上点小油灯乐滋滋地看。看了那《画皮》,总感觉屋里身后能冷不丁蹿出个吸血的鬼影子,唬得睡不着,可越害怕越忍不住想看。就是现在,我也爱戴上老花镜看书……”
我在她屋里环顾了一下,果然床头叠放着三本书,放在上面的是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书是盗版的,质量很差。老人见我翻书,说:“我那桌柜里还有好多哩,你喜欢看就借去。有时我儿子回来了,也很爱看。”
我不禁对她敬佩起来。她慢慢挪着步子从桌柜里拿出《中国南方花卉》递给我,“你看!我现在最爱看的是这本,彩图,介绍又详尽。我小时候就喜欢花花草草,所以现在爱养花。平常我做做针线活,感觉很不顺心时,就上街买些便宜的书或布料子,既活动身子,又能哄自己开心。人老了,哄自己开心最重要。”
老人打开桌柜,把珍藏的书一本一本捧给我看。里面居然有好几本席慕容的诗集。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当我念出封面上的这句诗时,老人拿出一个红皮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读了席慕容,我也胡诌过几句呢。你看看!”
我颇感讶异地打开她有些年头的红皮本,只见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道:
满天星
不知花要开多少年
才能变成星星让你看见
我抬起头
天边的你 笑着眨眨眼
我把你暖心的笑
一粒一粒地播种
我坚信只要我用心浇灌
总有一天
你会像灼灼怒放的满天星
玉立门前
照澈我的双眼
亦如当年
“敏婆婆,真没想到,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老人响呵呵地笑将起来,神态像自得的少女。她的笑极富感染力,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笑声中,老人摸了摸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跟我说:“这项链,是我老头子送给我的五十岁生日礼物,花了他半个月工资呢。我从小就爱美,小时候,喜欢把念念草结的珠子串成各种形态戴在脖子上手腕上。”
老人清了清嗓子,“我年轻时长得很漂亮,有资本家的少爷,当官人的公子哥向我求婚,我都没答应。我先生当年大学毕业后分在北京第一机械厂工作,恰好和我哥哥同一个厂。是我哥哥嫂子觉得他人好,偷偷介绍的。”
说起幸福的往事,老人眼发亮,脸上绽开了灿烂的花朵。
她兴奋地把自己的结婚证和年轻时的照片翻出来给我看。当年她的先生西装革履、英俊潇洒;她扎着两根乌亮的大辫子,圆领套裙,时髦标致。两人头靠头,甜美得就像一副鸳鸯枕。
“我哥哥为了给我介绍对象,把我带到一个公园里,自己就走开了。我嫂子故意虐待我,不给我留饭,说,我不虐待你,你会嫁人吗?我看乔治,南方人,个子矮小,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像只鸭子,不喜欢。我嫂子劝我:这人老实,脾气好,如果脾气不好要样样依他,你又有精神病,过不了几天,说不定他就会打你!”老人理了理床上的被单。
“我二十二岁那年,与十八个女孩子共同成立了一个地质部保育院。那保育院建在乱坟岗上,到处都有人骨头。那是解放初期,不讲封建迷信。而我的精神病,就是在地质部保育院得的。那时我睡上铺。晚上起来小解,没开灯,怕灯光刺醒室友。铺下有一木凳,是承脚的,我下来时一下没摸清,踩空了。结果,尾椎摔坏了,影响到大脑神经。有人说,这是乱坟岗的鬼魂在作祟。
结婚后,为了照顾儿子,我离开了这家保育院,辞职跟随丈夫来到这成了专职家属。”
老人平淡地说着,过往的岁月在她头顶盘旋一会,便悄然离去。
她顺手拿起床上织了一半的毛线裤,织了几针,又放下:“人老了,要有自尊心,包括在儿女面前。我从不在儿子跟前唠叨身体哪儿不舒服。再说,有许多病,不用吃药,食疗或按摩一下就好。我更不在儿子面前哭穷。我从不跟他说,我拣菜吃。儿子回来了,我买鱼买肉包饺子给他们吃……”
老人和我有滋有味地唠叨这些事。上午十点多钟才吃早饭,一吃就是两大碗,胃口特好。下饭的菜唯有几根榨菜丝,却津津有味。到下午四点多吃第二餐时,多了一小瓶虾米,她说是邻居给的,“这虾米可营养了,去买要二三十块钱一斤哩。”
邻居悄悄说:敏婆婆从不吃人家的剩菜余饭。
孤寂的敏婆婆见我陪她聊了一整天,把每日必看的老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晾在一边,倾心感激地掏出了心里话。
“我老头子一辈子对我可好了!我自二十二岁那年被摔后就患上了精神病。本来是不能结婚的,但乔治爱我,说我聪明漂亮,远远看见我就眉开眼笑,像娃娃望见了爱吃的糖,笑起来能融骨。”老人说到这,似乎眼前站着乔治。
“我近三十岁和他结婚,输卵管堵塞,不能生育,这是很痛苦的事。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我不能过性生活,只要过一次性生活,就亢奋得几夜睡不着。刚开始结婚那会儿,老头子还不了解我,被我吵得难受,一次把我的头按在枕头上,埋怨道,‘你这小脑袋瓜子怎么就不会睡呀!’那次我的精神病患得最重。我想与其这样讨人嫌,拿草当韭菜,拣西瓜皮吃,没有半点尊严地活着,还不如去死。于是我气愤地把乔治的衣服撕成一条条的。去跳河,被一直跟着我的老头子救起;去撞火车,被老头子一把揪住。那时我发起病来,坐公交满北京跑,我老头子一趟趟地满北京找,常常顾不上吃饭,淋得透湿。还好,我二哥有个学中医的朋友,开了十多剂汤药给我喝,治好了我的病。”
假如有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须瞻前顾后,就能找到可以寄托、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的基础。时间对它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时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既不显示出它的绵延,又不留下任何更替的痕迹。处于这种境界的人是幸福的。
此时此刻,老人的神情里就焕发出这种充实的幸福。
“我共发过三次精神病,都由我老头子照顾。我老头子样样依着我,过不了性生活,自己忍着。要知道一个健壮的男人,过不上正常的性生活,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我欠他的太多太多。”说话间,老人下意识地松了松套在无名指上的戒指,“我二十岁来月经,四十来岁就停了,慢慢地生殖器就萎缩了。即便勉强过一次性生活,也分泌不出多少爱液,老头子却不嫌弃我。我婆母也安慰我,‘反正我有很多孙子,你不生也不打紧。’那时,为了补贴家用,我上户做裁缝。我老头子每回都赶在上班前帮我挑缝纫机,下班了,又接我回来。三四年从未间断过一次。户主们见了都很羡慕地说,‘你老公真体贴!轻言细语的,看见你就笑成了弥勒佛。’我和老头子唯一的爱好,就是两人在一起一人拿一本书看。有了电视,两人一起看电视。书看累了,电视看乏了,老头子就欣赏我养的花。他喜欢红色的花。老头子对我真好!”
每个人都有一个支撑点。支撑敏婆婆孤而不伶地走下去的,便是那如花的爱情。人,是一座需要极力支撑的高塔。敏婆婆磐实的塔礅就是丈夫对她的爱。
一个不会生育又有精神病的女人,能一辈子把自己所爱的人笼在身边,继而爱她,是多么不简单、多么聪慧的一个人啊!
当我带着“她丈夫为什么能对她这么好?”的疑虑想问她时,敏婆婆却自己爽朗说开了。
“我老头子有八兄弟,他是老七。因我不会生育,就过继了他四哥的一个儿子,我取名为乔仁。当年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总把细粮省给老头子吃。老头子身体不好,打小就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一累就咳,老来发展成肺心病。我对儿子管教很严,可儿子一直不理解我,以至对我怨恨在心——毕竟不是亲生的呀!儿子是我们江重厂的第一个大学生,我感到非常骄傲。我老头子去世后,遗愿中要把骨灰迁回老家,我儿子开始说什么也不愿意,说这是我的主意,和我吵了几次,最后迫不得已才答应。我想,再怎么,我们也是一家人。
体弱的婆母一直跟着我们生活。为了给婆母治病,1961年,我就欠下了800多元,之后,又独自承担了婆母的安葬费。所欠的债务,还了十多年才还清。
而我的儿子自江重厂倒闭后,就去了广州,为了逃避我这个老太婆。我没办法,找到法院,法院判给我一万元赡养费。我把这一万块钱全给了孙子——为他儿子买了人寿保险。到我孙子五十多岁时,就有二十多万。那时我孙子,再也不用像我一样窘迫地生活,仅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好好地过日子。
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住上新房子。以前我住的是江重厂的职工居民楼。去年开发商拆了说给我们重建。等新房子建成后,我就回老家,看看我的老头子……”
孤寂是一束隐忍的火焰,当有期盼和爱做引子时,它潜藏的能量是巨大的。
我想问她:如果有一天老得一点都走不动了,怎么办?可望着邻居老妪坐在门前含饴弄孙的幸福模样,再看看她,终于不忍心问出。
也许一切答案都在她养的花里。养花不仅仅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她的精神体操。在生将落幕的深井里,她死死拽住了养花这根温润的草绳,竭力向上攀爬,并让自己尽量从容些、愉悦些,那过往的苦难、幸福与爱,都蜕化成了她姹紫嫣红的花下基肥。她的花,不仅香艳了一排平房,还香艳了像我一样许许多多的赏花人。尽管残酷的事实没有任何诗意地横在敏婆婆望得见的日子里,可过于追究花儿凋零的凄楚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界上,最坚强的人都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敏婆婆是坚强的,无论曾经受到过怎样的伤害,一直没有丧失爱的能力,一直能主宰自己的心灵。人活一辈子,最高的艺术,就是生活的艺术,清醒地看待自己、淡然面对生死的艺术。敏婆婆是个惜福爱物懂得生活的人,她每天所做的事,就是让自己不管不顾、经风历雨地花儿一样绽开吧。
当我走出她的平房迎向大街时,远处,不知谁家的窗口传来轻柔的二胡钢琴协奏曲,淡淡的忧伤慢慢地爬过了曾有的浪漫,那是风居住过的痕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