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电影
2020-09-24叙事散文萧艾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坝坝电影在我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最令人兴奋的事情。那时,我们在小学里念书,把那里叫“大队上”或者“大队”。是
坝坝电影在我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最令人兴奋的事情。那时,我们在小学里念书,把那里叫“大队上”或者“大队”。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 坝坝电影
在我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最令人兴奋的事情。
那时,我们在小学里念书,把那里叫“大队上”或者“大队”。是一个乡村政治业余生活的中心。电影就在操场上放。电影队下午就到了,把白色的银幕挂在两棵树之间,看到银幕,我们便得知了消息,一下子活跃起来,仿佛发生了一件大喜事,接着,消息传遍了全大队。
那个时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十分贫乏,做多听听家里的有线广播,没有收音机,没有录音机,没有影碟机,也没有电视,放电影对全村来说,像过年一样喜庆,热闹。
放学之后,我心花怒放的走在田埂上,急着赶回家,早早吃过晚饭,那上一根小凳到操场上占个位置。我的眼里,最好的位置,就是坐在放映机的周围,尤其是放映机的前面,那儿距离不远不近,换胶片时,还可以看看李开全怎样在操作。挨近那神奇的机器,心里十分的欣慰。
那时候放的影片,多是样板戏,比如《沙家浜》、《春苗》、《闪闪红星》、《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等。外国电影就是朝鲜的《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等。
放映前,一般要加新闻简报,但人们不愿意看,人们急切的等着正片子。
我被《沙家浜》中的画面迷住了,里面的环境干净,美丽,人物也如同是神话中的,与我们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巨大的差别。
第二个吸引我的是机枪的神奇。它庞大威武,面对涌上来的敌人,可以连续扫射,十分过瘾。
我们已经有正邪的分别。我们把正的一方叫“中国”,把反方叫敌人。不过,我们最喜欢敌人的帽子,我们模仿着,在自己的帽子里放一个铁丝圈,把帽子做成国民党军官帽子的样子,觉得十分威武。而“中国”的帽子却没有那么好看。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电影的悲剧情节。在《白毛女》里,地主婆用针扎白毛女的脸,我觉得太残忍了,难怪那时候要斗地主,地主分子实在是太坏了。世上还有这么狠心的人!还有朝鲜的电影《卖花姑娘》,我觉得也是分悲惨。
我们还分不清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常常以为电影里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直到一个叫杨修义的王家地的少年提出疑问,说,如果电影里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为什么电影结束要现演员表?我们才开始怀疑起来。原来,电影里的人死了,并不是真的死了。
那个时候的电影缺少爱情题材。我记得有一次看完《沙家浜》回家,我听见父母议论,说,阿庆嫂和郭建光以后要结婚,我想极有可能,因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小时候,为看一场电影,我常常要走很远的路,到剑阁县的双华去,看的是《平原游击队》,回家时,有一段路要一个人走,我十分害怕,幸好有队上的孤人杨培友吆喝着我的名字,我才敢回家。如果去了,结果发现是谣言,根本没有电影,人们会说,昨晚的电影真好看,叫《英雄白跑路》。
因为爱看电影,我爱闻汽油味,爱听发电机的轰鸣。崇拜放映员李开全和郭定营。那时候,李开全是光头,是主要放映员,而郭定英营是他的副手,他们能掌管那神秘的机器,我觉得十分了不起。
现在再也不会放坝坝电影了。连公社(现在叫乡)的电影院也拆了。人们已习惯坐在家中看电视。坝坝电影是一个特殊年代的产物,它在一个乡村孩子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我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最令人兴奋的事情。
那时,我们在小学里念书,把那里叫“大队上”或者“大队”。是一个乡村政治业余生活的中心。电影就在操场上放。电影队下午就到了,把白色的银幕挂在两棵树之间,看到银幕,我们便得知了消息,一下子活跃起来,仿佛发生了一件大喜事,接着,消息传遍了全大队。
那个时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十分贫乏,做多听听家里的有线广播,没有收音机,没有录音机,没有影碟机,也没有电视,放电影对全村来说,像过年一样喜庆,热闹。
放学之后,我心花怒放的走在田埂上,急着赶回家,早早吃过晚饭,那上一根小凳到操场上占个位置。我的眼里,最好的位置,就是坐在放映机的周围,尤其是放映机的前面,那儿距离不远不近,换胶片时,还可以看看李开全怎样在操作。挨近那神奇的机器,心里十分的欣慰。
那时候放的影片,多是样板戏,比如《沙家浜》、《春苗》、《闪闪红星》、《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等。外国电影就是朝鲜的《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等。
放映前,一般要加新闻简报,但人们不愿意看,人们急切的等着正片子。
我被《沙家浜》中的画面迷住了,里面的环境干净,美丽,人物也如同是神话中的,与我们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巨大的差别。
第二个吸引我的是机枪的神奇。它庞大威武,面对涌上来的敌人,可以连续扫射,十分过瘾。
我们已经有正邪的分别。我们把正的一方叫“中国”,把反方叫敌人。不过,我们最喜欢敌人的帽子,我们模仿着,在自己的帽子里放一个铁丝圈,把帽子做成国民党军官帽子的样子,觉得十分威武。而“中国”的帽子却没有那么好看。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电影的悲剧情节。在《白毛女》里,地主婆用针扎白毛女的脸,我觉得太残忍了,难怪那时候要斗地主,地主分子实在是太坏了。世上还有这么狠心的人!还有朝鲜的电影《卖花姑娘》,我觉得也是分悲惨。
我们还分不清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常常以为电影里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直到一个叫杨修义的王家地的少年提出疑问,说,如果电影里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为什么电影结束要现演员表?我们才开始怀疑起来。原来,电影里的人死了,并不是真的死了。
那个时候的电影缺少爱情题材。我记得有一次看完《沙家浜》回家,我听见父母议论,说,阿庆嫂和郭建光以后要结婚,我想极有可能,因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小时候,为看一场电影,我常常要走很远的路,到剑阁县的双华去,看的是《平原游击队》,回家时,有一段路要一个人走,我十分害怕,幸好有队上的孤人杨培友吆喝着我的名字,我才敢回家。如果去了,结果发现是谣言,根本没有电影,人们会说,昨晚的电影真好看,叫《英雄白跑路》。
因为爱看电影,我爱闻汽油味,爱听发电机的轰鸣。崇拜放映员李开全和郭定营。那时候,李开全是光头,是主要放映员,而郭定英营是他的副手,他们能掌管那神秘的机器,我觉得十分了不起。
现在再也不会放坝坝电影了。连公社(现在叫乡)的电影院也拆了。人们已习惯坐在家中看电视。坝坝电影是一个特殊年代的产物,它在一个乡村孩子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