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
2020-09-24叙事散文红尘飘雪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2 编辑
村 庄村庄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足以到达。岁岁年年,村庄经历着变化。曾经每次回乡,当脚踏上生我养我的村庄,心都不由滋生出酸涩和惆怅。—家乡的发展变化
村 庄村庄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足以到达。岁岁年年,村庄经历着变化。曾经每次回乡,当脚踏上生我养我的村庄,心都不由滋生出酸涩和惆怅。—家乡的发展变化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2 编辑 <br /><br />村 庄
村庄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足以到达。
岁岁年年,村庄经历着变化。
曾经每次回乡,当脚踏上生我养我的村庄,心都不由滋生出酸涩和惆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同一头日暮的老牛拉着,脚步沉重迟缓。
渴望家乡巨变,渴望村庄的人像城市的人一样生活。但这种渴望,也许只能是心中的花火。
我一次一次的走在村庄的大道上,文人墨客,可能会为村庄的一切歌颂。因为这里静谧;因为这里到处一片葱绿;因为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谐祥和。
可是,从小在村庄长大,吃尽了农人苦头的我,却不能为村庄眼前的风景感动。我体谅村庄人的吝啬。尽管改革开放了30年,可村庄的人,除了能吃饱穿暖,绝大部分没有多余的余钱装点生活。
脚下的的土路,一如既往的蜿蜒到各家院落。每次下雨,踩在村庄泥泞的路上,看着雨中朦胧的村庄,浑暗的天空,我就感伤。莫名其妙的泪会迷糊我的双眼。
是村庄的人比富裕地方的人愚笨吗?答案是否定的。我的乡亲——村庄的人,都勤劳持家。土地也是富饶的,可土地一年的产出抵不上城市一个普通职工的月收入。
村庄的人不安心了,大大小小蜂涌进城,讨生活。
建筑工地、家政服务、大小工厂,到处都有村庄人忙碌的身影。
数着微薄的收入,节衣缩食,村庄人将打工挣回的钱建设家园,装点村庄。
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也在村庄的变革下,成了一道凄美的风景线。
当城里孩子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或许同龄的乡下孩子正泪水涟涟握着电话,与远在千里的父母通话。
许多人发出概叹,说村庄改变了模样,村庄的人也变了。
许多人发出质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了时代的悲壮话题。
可流浪的村庄人,没有人不牵挂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娘亲和孩童。村庄人年年岁岁的奔波,只为家乡有一天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2008年5月12日,一场8.0级的地震,彻底毁灭了我熟悉的村庄。
曾经总是概叹无所改变的村庄,坍塌得满目狼藉、凄然、荒凉。
村庄的老人、孩子无奈地蜷坐在断垣残墙上,眉宇间凝结着迷茫、凄凉……
村庄远去的游子,抹着泪回来了。
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伸出满是老茧、青筋暴露的双手,拾掇着碎瓦断砖,在废墟上,垒起了暂时住人的简易家园。
度过了最艰难的夏天,村庄开始在金色的秋天渐渐改变。
公路两旁渐渐矗立起新房,渐次代替了曾经几家人坐落在一起的农家大院。
那些曾经的院落,只有剩下碎砖瓦砾,在风中诉说着昨天的记忆。它们的坍塌,是村庄一个时代的结束,又一个征程的开始。
村庄曾经的小青瓦房,似乎没有了,小洋楼、平房多了。曾经的罕见的太阳能热水器,也爬上了村庄人的屋顶。
村庄看似繁华了!
可有谁知道,这些表面好看的新房,已经透支了村庄人多年的收入?许多人家,都是“拉钱磨账”、寅吃卯粮,靠借贷,才修起的这一排排房啊!
村庄的人又打点着行李上路了。
一排排新屋,又空荡荡的了。
留守的依然又只有老人、孩子!
村庄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足以到达。
岁岁年年,村庄经历着变化。
曾经每次回乡,当脚踏上生我养我的村庄,心都不由滋生出酸涩和惆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同一头日暮的老牛拉着,脚步沉重迟缓。
渴望家乡巨变,渴望村庄的人像城市的人一样生活。但这种渴望,也许只能是心中的花火。
我一次一次的走在村庄的大道上,文人墨客,可能会为村庄的一切歌颂。因为这里静谧;因为这里到处一片葱绿;因为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谐祥和。
可是,从小在村庄长大,吃尽了农人苦头的我,却不能为村庄眼前的风景感动。我体谅村庄人的吝啬。尽管改革开放了30年,可村庄的人,除了能吃饱穿暖,绝大部分没有多余的余钱装点生活。
脚下的的土路,一如既往的蜿蜒到各家院落。每次下雨,踩在村庄泥泞的路上,看着雨中朦胧的村庄,浑暗的天空,我就感伤。莫名其妙的泪会迷糊我的双眼。
是村庄的人比富裕地方的人愚笨吗?答案是否定的。我的乡亲——村庄的人,都勤劳持家。土地也是富饶的,可土地一年的产出抵不上城市一个普通职工的月收入。
村庄的人不安心了,大大小小蜂涌进城,讨生活。
建筑工地、家政服务、大小工厂,到处都有村庄人忙碌的身影。
数着微薄的收入,节衣缩食,村庄人将打工挣回的钱建设家园,装点村庄。
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也在村庄的变革下,成了一道凄美的风景线。
当城里孩子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或许同龄的乡下孩子正泪水涟涟握着电话,与远在千里的父母通话。
许多人发出概叹,说村庄改变了模样,村庄的人也变了。
许多人发出质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了时代的悲壮话题。
可流浪的村庄人,没有人不牵挂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娘亲和孩童。村庄人年年岁岁的奔波,只为家乡有一天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2008年5月12日,一场8.0级的地震,彻底毁灭了我熟悉的村庄。
曾经总是概叹无所改变的村庄,坍塌得满目狼藉、凄然、荒凉。
村庄的老人、孩子无奈地蜷坐在断垣残墙上,眉宇间凝结着迷茫、凄凉……
村庄远去的游子,抹着泪回来了。
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伸出满是老茧、青筋暴露的双手,拾掇着碎瓦断砖,在废墟上,垒起了暂时住人的简易家园。
度过了最艰难的夏天,村庄开始在金色的秋天渐渐改变。
公路两旁渐渐矗立起新房,渐次代替了曾经几家人坐落在一起的农家大院。
那些曾经的院落,只有剩下碎砖瓦砾,在风中诉说着昨天的记忆。它们的坍塌,是村庄一个时代的结束,又一个征程的开始。
村庄曾经的小青瓦房,似乎没有了,小洋楼、平房多了。曾经的罕见的太阳能热水器,也爬上了村庄人的屋顶。
村庄看似繁华了!
可有谁知道,这些表面好看的新房,已经透支了村庄人多年的收入?许多人家,都是“拉钱磨账”、寅吃卯粮,靠借贷,才修起的这一排排房啊!
村庄的人又打点着行李上路了。
一排排新屋,又空荡荡的了。
留守的依然又只有老人、孩子!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