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个人的河流 A

2020-09-24叙事散文寒溪幽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3 编辑

A 孤独的童年,书是最好的伙伴
.寂静中,似乎总听到岁月之花簌簌地剥落,而当夜色蹑足而至,这时光的小线段属于我。自从少年懂得了不谙世事的思念,我的岁月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3 编辑 <br /><br />A 孤独的童年,书是最好的伙伴
.
  寂静中,似乎总听到岁月之花簌簌地剥落,而当夜色蹑足而至,这时光的小线段属于我。自从少年懂得了不谙世事的思念,我的岁月便染上了浓郁的夜色。曾在多少个宁静的时间里,回味着逝去的童年和少年,也曾在一片星星眨眼的夜空下,走进记忆的大门。
  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留在那里参加战后的基本建设,等回国进入一家国企钢厂,已经是大龄了.作为孤儿且是独子的父亲,婚后参军,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得到了母亲的支持,那时父母被杨家将还有很多爱国戏文感染着,所以母亲义无返顾地送父亲参军。在朝鲜战后的四年建设中,父亲曾回国探过一次亲。58年姐姐出生了,却在六年后为不满一岁的哥哥洗衣服,溺水而亡。我出生时,父亲已经33岁了,怀着我的母亲因为姐姐的夭亡总是悲伤,我出生时体质特别弱。父亲在工厂,母亲在乡下劳作,看着孱弱的我,母亲只能求助于外婆,一岁零三个月,我被外婆带到远离母亲的乡村。
  独家墩,实际上住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几户人家,那个穿红褂绿裤扎着朝天小独角辫的小不点,在外婆的油盐粥中长大,她会因为别人“指责”她的朝天小辫子将天戳破才下雨而嚎啕大哭,会坐在外婆家后门口的半堵墙上看着园子里的瓜果蔬菜唱着外婆教的民谣,会在外地工作的舅舅远远地出现在村口的路上跑过去,“舅爷,舅爷”喊个不停,稚嫩的声音在田野回荡……最早留在记忆中的是外婆的茅草房,屋后菜园子里瓜果蔬菜,外婆颤巍巍的小脚忙进忙出,舅舅出现在村口的路上,把天戳破后的嚎啕大哭……这些象一根长绳子,把那些远去的一切重新拉回到身边,在我童年的天空中留下比彩虹更瑰丽的梦痕。
  田田莲叶,飘逸着尘封不了的一代代水乡的情愫,多年后我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才理解了那些乡亲后来搬到宴家庙居住的举动。湖的东边和北面聚居着众多的人家,而靠近独家墩湖的西面却很荒凉,散落地住着几户人家,后来外婆和那几户邻居搬到湖边居住,与湖对面的村庄相比这里显得冷清,但村民们相处却如同一家人。夏天的夜晚,从湖中飘出的荷香醉了村庄。而在这样的夜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中,在外婆永远也不停歇棉纱的纺车声中,我盯着土墙上斑驳的影子,脑子里幻想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那些土墙中的缝隙在渐渐困倦的眼中,幻化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和人物,跳入我的故事中,再入了我的梦。四岁,舅舅拿出一本《百家姓》教我识字,这是我最早的启蒙,一个姓氏总有一个故事,舅舅的故事不同于外婆的故事,神奇而美妙。舅舅教给我的字都认会了,记熟在心,就天天盼着他回家,念给他听,等他的故事,更期盼的是舅舅带回来的糖果新衣和新的小人书。
  晏家庙的住户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牛鬼蛇神,右派,特务,带着家眷来了,村子的孩子渐渐多起来了,于是这里开了一个复试班,被打成右派的余树帜老师来教这个班,一间教室里坐着两年级,一组一个年级。这教室和外婆家就共一堵土墙,早晨我常被隔壁整齐嘹亮的书声惊醒,淘气地趴在床上用小刀子将墙缝掏开,看着那边教室的一切。后来天天掏的墙缝变成能伸进小手了。糊上了墙缝,我也被送进教室,这一年我五岁。
  上完一年级的课,老师接着给二年级讲课。坐在一间教室里若是愿意,两个年级的课都可以听的。其他同学家,兄弟姐妹多,他们有玩伴,而我只有外婆,于是认字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余老师对外婆说,这孩子聪明,外婆说那要多教她文化,这一句话就让我每天要多背两条毛主席语录,老师将小纸条订在一起,一张纸条就是一条语录,记得我背了三本,最少有三百条。字识多了,可以自己看小人书,外婆再也没有新的故事讲我听了。舅舅每次回来带给我的是各种小人书,有时候等不及舅舅回来,我会跑到几十里路外供销社看有没有新到的书,若有就买下来,蹲在柜台前看完再回家。
  随着认识的字多起来,小人书的故事太简洁,远没有那些书的故事精彩,这是我在读完舅舅给我买回的《安徒生童话》后得出的结论。这本童话不知道看多少遍。常常沉浸在故事中,幻想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比如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丢开书本,我把这些故事讲给外婆听,一边讲一边表演,让掉光了牙的外婆乐得合不拢嘴。
  祖孙二人的生活是孤独的,正是这种孤独让多年后的我变成了习惯,甚至喜欢这种孤独,而七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村里,来自某地的种瓜老汉将生产队的瓜种的相当出色,在这个将湖开成粮田的地方,每到插秧的季节是最忙的,曾经有这样的故事,一个五岁的孩子去插秧,大人怕小孩子陷到淤泥起不来,就放一块木板子在田里,孩子就站在木板上插秧,大人一边插,一边将木板子往前拖,尽管那时是集体,但是每一块田都定了工分实行承包插秧,因为可以多挣工分大人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其他的点工,劳力十分工,妇女最高的工分是八分,依据年龄身体状况而定,十岁以上的孩子二分工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大人们除工分外,只要出一天工便可分到一个香瓜,十岁以下的孩子没工分,但是最大的香瓜是留给他们。黄灿灿的瓜香诱惑着我,不顾外婆的阻挡,我和那些孩子一起去插秧,当孩子们边插秧边互相撂水和糊稀泥时,我依然插着秧,没有大人的庇护,我知道该怎么做,满心以为晚上收工时能分到一个金黄的香瓜,送给外婆,然而轮到我时,分到的却是一个菜瓜。七岁的孩子是不知道反驳和抗争的,看着其他的孩子抱着黄灿灿的香瓜,欢天喜地地回家,而我拿着这菜瓜在仓库后面哭了起来,抹干泪水,回家,把瓜送给外婆,外婆夸我,可我鼻子一酸,泪水又要涌出来。晚上读着童话想,那分瓜的人肯定是巫婆或者是魔鬼,也第一次觉得世界还有不公平的事情,但从此我不再去为那一个瓜去插秧。外婆养猪,我打猪草,篮子里会放着一本书,麦地里,一个人的世界很美妙,偶而躺在地头,读完一个故事后,看着蓝天上飘走的白云想,将来我长大了,也要写好多好多的故事出来,让全世界的孩子读,像安徒生那样......尽管昔日这些苦涩或迷惘的往事滕蔓般将我紧紧缠绕,如今也成为回忆树上美丽的花朵。
  舅舅给我买的书越来越多,已经装满了两大箱子,而这些书让我成为伙伴中最骄傲的孩子。在他们眼里我是个独生女儿,在出生率特别高的六十年代独子或独女似乎是个异类,我告诉他们我有哥哥弟弟和妹妹,但是他们依然把我当做独女。舅舅离婚后一直单身,原本可以在武汉工作,因为恪守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训,守着经历坎坷的外婆呆在偏远的乡村,其代价是舅妈离婚,再嫁汉口,舅舅说他要等外婆去世后再成家。
  以自己的理解,舅舅将很多古诗讲给我听,在他的讲解中,我的脑海浮现一幅幅画面,也羡慕这些诗人能周游那么多的地方,写出这么美好的诗句。也幻想着自己将来也象他们,背着行囊漫游世界,写出能流传于世的诗篇。
  多年以后我在《童年的小雨滴》中追忆着逝去的日子,村庄里那些奶声奶气的乳名,袅袅的炊烟,金黄的油菜花,碧绿的麦苗,荷塘的清香总是霸道地挤入我的文字中,一个世界在我的思绪中延长,而另一种空旷的寂寞撬住我的灵魂。我是一尾鱼,而童年的生活就是我游弋的水,滋润着我后来走过的日子。我的外婆和那些先人们从我的童年走过,此时他们都睡进了各自的墓穴,土地温和地吻过那些衰朽的身体,但是他们的音容相貌却永远长存在我的文字里。
交流,望各位指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