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江南素朴的质感
2020-09-24叙事散文李华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蓝印花布,江南素朴的质感
李华新因为,我有一篇文章现在正静静地趴在我电脑的硬盘里,感到那种感觉找对的时候,我会如点睛一样,把那个文眼打理好之后,就会立马
蓝印花布,江南素朴的质感
李华新因为,我有一篇文章现在正静静地趴在我电脑的硬盘里,感到那种感觉找对的时候,我会如点睛一样,把那个文眼打理好之后,就会立马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蓝印花布,江南素朴的质感
李华新
因为,我有一篇文章现在正静静地趴在我电脑的硬盘里,感到那种感觉找对的时候,我会如点睛一样,把那个文眼打理好之后,就会立马出笼。自然我不会去投这里的报纸,因为这里的报纸副刊,那些编辑已经没有了对于文章最质朴情感的感受,而是用不同的交换,在维持一个省级报刊的霸气,想想这样的一个场合下,你会感到,那些搜肠刮肚而来的文字,是多么的乏味。
可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却使得我无法消解,那是关于江南的蓝印花布。因为江南的蓝印花布,是属于江南的某个工匠在一次不经意的工作环节出现失误,而出现的一种效果。于是,那个叫做靛蓝的染布池中,因为偶然的白石灰墙壁的脱落,而形成的那种历史花朵般的效果。
于是,经过人为的精工细刻的图案出现了,成为江南的一个稍稍有些忧郁的色调的土布。成为江南某些文采飞扬的片段,因为这样的花布,而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意像,成为今天旅游商业化行为的点缀。
似乎是这些又不是,而是在我们进入苏杭之后,感到的那点意像,是在我用一种憧憬的心情,进入乌镇后我才感到了,那就是那挂在高高竹竿上的印花蓝布。随江南的风飘舞,才能飘逸出的感觉。
原来这才是我寻找的文眼。
却原来江南的感觉,就在某种细微之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或是不能觉察到方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因为步入江南之后,尤其是进入旅游景点后,你已经发现了街面上作为商品的印花蓝布,实际上已经经过细心的剪裁成为了商品,那些用此布做成的布兜,就在大街招摇着,或是在那些小摊的摊位上,有些委琐地屈就在层层叠叠的印痕皱褶之中。可是起初,蓝印花布,就是在那些江南女子柔韧的腰肢用力摆动和漂洗中,成为今天依旧存在的印象。那可是江南女子之美的一个作品呀。
可是在乌镇,却不一样,因为当我们走进乌镇之后,那个只有买票,才可以进入的乌镇,因为买票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旅游的景点,而不是一个生活着的乌镇,不是一个拥有历史活动信息的乌镇了。
果不其然,进入乌镇的路线已经规定好,而且你要是愿意坐坐船的话,那么乌镇的感觉,就会在你的船舷边随哗哗的水花飞溅进历史的深处。乌镇上有不少的景点,这些景点是有些味道的,而有的则是带有明显人为的痕迹。而我所感兴趣的则是,在乌镇的街头,那些留守的老人在自己的老房子门口晒太阳的样子,这是绝对真实的场景,因为那些老人甚至听不懂南来北往的有人,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按照图示我寻找那个江南的染坊,它在要接近旅游高潮之处的一个挺僻静的角落。
不过那锅上没有待染的土布的,只有那高高悬挂在竹竿上的蓝印花布,在随风飘动。正是--我要寻找到的染制蓝印花布的场景,于是我把相机拿出来就要拍照,可是这时我才发现,相机没有电了。因此镜头无法伸出。我想如果我不是在精心选择场景,而是进得院来,见到就拍照的话,那么我至少是会留下一张从高处垂挂下的蓝印花布的画面,现在确实因为我的精心,而失去了这个机会。
看来,在有的时候,你太精心了,反而不会保留中某种精彩。
于是我只好悻悻地离开。
第二天,我想再来一次,同行的人问,为什么,我说了理由,人们却说,是专职搞摄影吗?是要搞摄影创作吗?我说,也不是,人们便说,我的相机里有,回去后拷给你不就得了。我连忙说感谢之类的话。可是总是觉得,也许那些照片拍得比我好,也许是照得比我多,可是有谁会知道,那些照片中成像的时候,并没有某种思想和情愫的渗透。也许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至今让我们寄存。
为何如此,因为在蓝印花布上,肯定有属于江南人的沉稳的性格和对于某种事物向往的心情,有属于江南的审美的意趣,在那些个叫做什么镇、什么街巷的狭小的空间制作完成,而心情却是那样的一场灿烂。因为据说,蓝印花布在宋代就在民间就出现了,它没有富贵的绫罗绸缎的霸王之气,也没有云锦一般的富贵和奢侈,而只是民间的一次次不断重复的工艺,但是只要是有江南的女子穿上这样的用蓝印花布做成的衣裳,那些江南女子美丽的肢体下的腰身和婀娜的身姿,就会立马鲜活起来,胜过那些百般修饰和极度描眉打扮的世俗的女人。
是的,蓝印花布是什么?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主要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 、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
正是因为蓝印花布是始自民间的东西,而且也一直为民间所用,因此它的生命力在民间才会永远具有鲜活的精神。就像那些从乌镇买来的蓝印花布一样,离开了江南水乡的环境,回到追求时尚、出位的现代色彩有些凌乱的奢侈社会,那些具有淳朴情感的土布,不管是做工多美多么景致,还是缺少些优渥的底气,因为那是价格使然;那些蕴藏丰富文化含量的蓝印花布,可以产生联想让人向往旧日的江南的蓝印花布,确实现在最时尚最昂贵的布料所做不到的。但是,那些个像星星散落在蓝花布上的白色的花朵,毕竟所需要出现在那个蓝色的苍穹一般的底布上。但是现在的苍穹,已经不再是那般的纯净,而是需要用更灿烂更强烈对比的色调,来强调现在的质感。
因为,它是如何的适合那个用青灯、青砖和灶间冒烟的场景出现,而现在燥热的繁忙的甚至是有些不择手段的江南,那些水亦非当年那般清澈,人们精致的时间亦非既往那般充足。因为,镇上的人对我说,这些高悬的蓝印花布,只是每日挂上,供你们这些游人观赏,到了晚上就会收起来的。
听了心中怅然,心想,没有拍成,也没有什么,只是我们知道江南的蓝印花布还在,只是这个工艺更多了些艺术的展销,它已经从居家生活的百姓日子,变为历史记忆深处的一段风景。
而它质朴的风情依然存在。
江南事物的景象因为一次失误的偶然,在某个无名师傅的手下完成了一次杰作。
这样的杰作,无可辩驳的成为江南人文意义的风景。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八月十六日星期日
李华新
因为,我有一篇文章现在正静静地趴在我电脑的硬盘里,感到那种感觉找对的时候,我会如点睛一样,把那个文眼打理好之后,就会立马出笼。自然我不会去投这里的报纸,因为这里的报纸副刊,那些编辑已经没有了对于文章最质朴情感的感受,而是用不同的交换,在维持一个省级报刊的霸气,想想这样的一个场合下,你会感到,那些搜肠刮肚而来的文字,是多么的乏味。
可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却使得我无法消解,那是关于江南的蓝印花布。因为江南的蓝印花布,是属于江南的某个工匠在一次不经意的工作环节出现失误,而出现的一种效果。于是,那个叫做靛蓝的染布池中,因为偶然的白石灰墙壁的脱落,而形成的那种历史花朵般的效果。
于是,经过人为的精工细刻的图案出现了,成为江南的一个稍稍有些忧郁的色调的土布。成为江南某些文采飞扬的片段,因为这样的花布,而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意像,成为今天旅游商业化行为的点缀。
似乎是这些又不是,而是在我们进入苏杭之后,感到的那点意像,是在我用一种憧憬的心情,进入乌镇后我才感到了,那就是那挂在高高竹竿上的印花蓝布。随江南的风飘舞,才能飘逸出的感觉。
原来这才是我寻找的文眼。
却原来江南的感觉,就在某种细微之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或是不能觉察到方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因为步入江南之后,尤其是进入旅游景点后,你已经发现了街面上作为商品的印花蓝布,实际上已经经过细心的剪裁成为了商品,那些用此布做成的布兜,就在大街招摇着,或是在那些小摊的摊位上,有些委琐地屈就在层层叠叠的印痕皱褶之中。可是起初,蓝印花布,就是在那些江南女子柔韧的腰肢用力摆动和漂洗中,成为今天依旧存在的印象。那可是江南女子之美的一个作品呀。
可是在乌镇,却不一样,因为当我们走进乌镇之后,那个只有买票,才可以进入的乌镇,因为买票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旅游的景点,而不是一个生活着的乌镇,不是一个拥有历史活动信息的乌镇了。
果不其然,进入乌镇的路线已经规定好,而且你要是愿意坐坐船的话,那么乌镇的感觉,就会在你的船舷边随哗哗的水花飞溅进历史的深处。乌镇上有不少的景点,这些景点是有些味道的,而有的则是带有明显人为的痕迹。而我所感兴趣的则是,在乌镇的街头,那些留守的老人在自己的老房子门口晒太阳的样子,这是绝对真实的场景,因为那些老人甚至听不懂南来北往的有人,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按照图示我寻找那个江南的染坊,它在要接近旅游高潮之处的一个挺僻静的角落。
不过那锅上没有待染的土布的,只有那高高悬挂在竹竿上的蓝印花布,在随风飘动。正是--我要寻找到的染制蓝印花布的场景,于是我把相机拿出来就要拍照,可是这时我才发现,相机没有电了。因此镜头无法伸出。我想如果我不是在精心选择场景,而是进得院来,见到就拍照的话,那么我至少是会留下一张从高处垂挂下的蓝印花布的画面,现在确实因为我的精心,而失去了这个机会。
看来,在有的时候,你太精心了,反而不会保留中某种精彩。
于是我只好悻悻地离开。
第二天,我想再来一次,同行的人问,为什么,我说了理由,人们却说,是专职搞摄影吗?是要搞摄影创作吗?我说,也不是,人们便说,我的相机里有,回去后拷给你不就得了。我连忙说感谢之类的话。可是总是觉得,也许那些照片拍得比我好,也许是照得比我多,可是有谁会知道,那些照片中成像的时候,并没有某种思想和情愫的渗透。也许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至今让我们寄存。
为何如此,因为在蓝印花布上,肯定有属于江南人的沉稳的性格和对于某种事物向往的心情,有属于江南的审美的意趣,在那些个叫做什么镇、什么街巷的狭小的空间制作完成,而心情却是那样的一场灿烂。因为据说,蓝印花布在宋代就在民间就出现了,它没有富贵的绫罗绸缎的霸王之气,也没有云锦一般的富贵和奢侈,而只是民间的一次次不断重复的工艺,但是只要是有江南的女子穿上这样的用蓝印花布做成的衣裳,那些江南女子美丽的肢体下的腰身和婀娜的身姿,就会立马鲜活起来,胜过那些百般修饰和极度描眉打扮的世俗的女人。
是的,蓝印花布是什么?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主要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 、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
正是因为蓝印花布是始自民间的东西,而且也一直为民间所用,因此它的生命力在民间才会永远具有鲜活的精神。就像那些从乌镇买来的蓝印花布一样,离开了江南水乡的环境,回到追求时尚、出位的现代色彩有些凌乱的奢侈社会,那些具有淳朴情感的土布,不管是做工多美多么景致,还是缺少些优渥的底气,因为那是价格使然;那些蕴藏丰富文化含量的蓝印花布,可以产生联想让人向往旧日的江南的蓝印花布,确实现在最时尚最昂贵的布料所做不到的。但是,那些个像星星散落在蓝花布上的白色的花朵,毕竟所需要出现在那个蓝色的苍穹一般的底布上。但是现在的苍穹,已经不再是那般的纯净,而是需要用更灿烂更强烈对比的色调,来强调现在的质感。
因为,它是如何的适合那个用青灯、青砖和灶间冒烟的场景出现,而现在燥热的繁忙的甚至是有些不择手段的江南,那些水亦非当年那般清澈,人们精致的时间亦非既往那般充足。因为,镇上的人对我说,这些高悬的蓝印花布,只是每日挂上,供你们这些游人观赏,到了晚上就会收起来的。
听了心中怅然,心想,没有拍成,也没有什么,只是我们知道江南的蓝印花布还在,只是这个工艺更多了些艺术的展销,它已经从居家生活的百姓日子,变为历史记忆深处的一段风景。
而它质朴的风情依然存在。
江南事物的景象因为一次失误的偶然,在某个无名师傅的手下完成了一次杰作。
这样的杰作,无可辩驳的成为江南人文意义的风景。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八月十六日星期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