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
2020-09-24抒情散文路上的歌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3 编辑
来江南参与某条高速路建设月余了,遇到雨天,没办法施工,一大早,生产经理老陈便吆喝着大家出去挖野菜。我们租住的是乡下的民居,站在阳台远望,沟渠纵横,阡陌交
来江南参与某条高速路建设月余了,遇到雨天,没办法施工,一大早,生产经理老陈便吆喝着大家出去挖野菜。我们租住的是乡下的民居,站在阳台远望,沟渠纵横,阡陌交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3 编辑 <br /><br />
来江南参与某条高速路建设月余了,遇到雨天,没办法施工,一大早,生产经理老陈便吆喝着大家出去挖野菜。
我们租住的是乡下的民居,站在阳台远望,沟渠纵横,阡陌交通,绿树掩映中,楼房鳞次栉比,最称奇的是随处可见婷婷修竹,颇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古风。按时令算,现在应该是仲春了,雨雾濛濛中,油菜花黄,荠菜花白,空气湿漉漉的,清新的让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
带上小铁铲和方便袋,我和几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出发了。年轻人朝气蓬勃,旺盛的活力让他们一刻也闲不住,一路打闹着,嬉笑着,野地里远远传出脆生生的歌声,难怪汪国真会说“年轻真好。”我被他们快乐的情绪感染,也和着他们的歌声小声哼哼。
田野里,随处可见的是荠菜。我想起以前在乡下老家时,常挑了荠菜包饺子,后来搬去城里住,也曾赶了双休日去野外,边踏青边采摘。有一群小孩跟在后面,一边唱着“荠莱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一边放风筝。那乡村野趣足以让你陶醉。菜市场里荠菜也有卖的,看上去很鲜嫩,据说是大棚里生产的,味道比野生的差了很多,不如自己拿了铲子竹篮满地里搜寻的好吃。
荠菜向来有颇为风雅的传说,《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菜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清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老家人却不很理会这些,只是挑来拌了米粉做菜或混杂粉丝肉末做成馅包饺子,味道极是鲜美。
还有一种野蒜,长在田边地头,直愣愣地挺着,用苍翠的绿逼你的眼,挑回家洗尽,用食盐简单腌制,隔夜,就是早餐的美味小菜,只是气味很浓,吃了要漱口的。如果不是性急,午饭时放上花椒腊油在饭锅里蒸出来,那才下饭。
记得小时候还吃过一种野菜,俗称紫草,通称紫云英。农人在秋收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所以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摘了嫩茎用开水烫了凉拌,也可入口,似豌豆苗。紫云英的花呈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那时学校有学农基地,学生有砍青肥田的任务,每天上学途中,用布兜兜了紫草送到学校,集中起来后,再撒到学农田里,赤了脚下水,将紫草踩进泥里腐烂,那是我们最喜欢的劳动,几十个人在水里撒欢,不一会衣服全湿了,于是便挨老师批评,通常老师不会很严厉,轻描淡写说几句,大家吐出舌头做个鬼脸,赶紧上埂晒衣服。
那几个大学生里,有一个是农大毕业的,头头是道地教我们辨认野菜,我有些感叹,农大的毕业生居然做了土木工程技术员,足见年轻人择业观的开放。我也顺便学了不少知识,司空见惯的野菜,居然也有很多学问,想要世事洞明,真是很难。
遇到两个城里来挑野菜的女孩,和江南的水一样灵秀,大学生们呼啦围上去,正像歌里唱的那样,“年轻的朋友们一见面啦,情投意又合”,没说几分钟,彼此就相熟了,我站在一边看他们互留电话号码,想起自己年轻那会儿的许多往事,一时沉浸在回忆里了。施工员小赵格外热情,把自己挖的野菜一股脑儿倒进女孩的竹篮里,小许也不甘示弱,惹得大家拿他俩开心。女孩说,够了够了,要不了许多的,我们也不白要你们的野菜,一会儿开车带你们回去。
快中午时,我们坐上女孩的吉普,满载而归。检视一下劳动成果,袋子里最多的是荠菜,也有野蒜、“剪子股”、野苋菜一类。老夏他们几个用竹竿钓了几条草鱼,食堂师傅杀了,还在扑棱着尾巴,让我心生恻隐,但想起鱼烧豆腐的香味,终究硬起心肠。弱肉强食,没什么好说的。
老陈热情很高,张罗着让人去超市买酒,两个女孩抢着说让小赵小许坐我们的车去吧,于是小赵小许乐滋滋地上了车,一会儿买回一箱二锅头。大家热情挽留女孩吃了午饭再走,两个女孩低眉顺眼地浅笑着,和我们挥手再见,说下次一定不客气,带了红酒和大家拼一拼。
一起动手,很快就闻着香味了,一大盆荠菜糊,清炒野苋菜,野蒜蒸鸡蛋,草鱼钻豆腐,摆了一大桌。老夏给每人开了一瓶二锅头,觥筹交错,吆五喝六,大家尽情享用劳动的美味。半斤下肚,老夏唱起了家乡的庐剧,调子跑到天边,让大家笑成一团。
驾驶员小甘笑话我,说我该考虑减肥了。这段时间放松惬意,一不留神就心宽体胖了,挺着肚子站着,已看不到自己脚尖。我说还不到老来瘦的时候,坚决不减。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去工地劳动几天,保管让你能参加健美比赛。
我笑了,从没有过的开心。
来江南参与某条高速路建设月余了,遇到雨天,没办法施工,一大早,生产经理老陈便吆喝着大家出去挖野菜。
我们租住的是乡下的民居,站在阳台远望,沟渠纵横,阡陌交通,绿树掩映中,楼房鳞次栉比,最称奇的是随处可见婷婷修竹,颇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古风。按时令算,现在应该是仲春了,雨雾濛濛中,油菜花黄,荠菜花白,空气湿漉漉的,清新的让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
带上小铁铲和方便袋,我和几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出发了。年轻人朝气蓬勃,旺盛的活力让他们一刻也闲不住,一路打闹着,嬉笑着,野地里远远传出脆生生的歌声,难怪汪国真会说“年轻真好。”我被他们快乐的情绪感染,也和着他们的歌声小声哼哼。
田野里,随处可见的是荠菜。我想起以前在乡下老家时,常挑了荠菜包饺子,后来搬去城里住,也曾赶了双休日去野外,边踏青边采摘。有一群小孩跟在后面,一边唱着“荠莱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一边放风筝。那乡村野趣足以让你陶醉。菜市场里荠菜也有卖的,看上去很鲜嫩,据说是大棚里生产的,味道比野生的差了很多,不如自己拿了铲子竹篮满地里搜寻的好吃。
荠菜向来有颇为风雅的传说,《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菜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清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老家人却不很理会这些,只是挑来拌了米粉做菜或混杂粉丝肉末做成馅包饺子,味道极是鲜美。
还有一种野蒜,长在田边地头,直愣愣地挺着,用苍翠的绿逼你的眼,挑回家洗尽,用食盐简单腌制,隔夜,就是早餐的美味小菜,只是气味很浓,吃了要漱口的。如果不是性急,午饭时放上花椒腊油在饭锅里蒸出来,那才下饭。
记得小时候还吃过一种野菜,俗称紫草,通称紫云英。农人在秋收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所以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摘了嫩茎用开水烫了凉拌,也可入口,似豌豆苗。紫云英的花呈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那时学校有学农基地,学生有砍青肥田的任务,每天上学途中,用布兜兜了紫草送到学校,集中起来后,再撒到学农田里,赤了脚下水,将紫草踩进泥里腐烂,那是我们最喜欢的劳动,几十个人在水里撒欢,不一会衣服全湿了,于是便挨老师批评,通常老师不会很严厉,轻描淡写说几句,大家吐出舌头做个鬼脸,赶紧上埂晒衣服。
那几个大学生里,有一个是农大毕业的,头头是道地教我们辨认野菜,我有些感叹,农大的毕业生居然做了土木工程技术员,足见年轻人择业观的开放。我也顺便学了不少知识,司空见惯的野菜,居然也有很多学问,想要世事洞明,真是很难。
遇到两个城里来挑野菜的女孩,和江南的水一样灵秀,大学生们呼啦围上去,正像歌里唱的那样,“年轻的朋友们一见面啦,情投意又合”,没说几分钟,彼此就相熟了,我站在一边看他们互留电话号码,想起自己年轻那会儿的许多往事,一时沉浸在回忆里了。施工员小赵格外热情,把自己挖的野菜一股脑儿倒进女孩的竹篮里,小许也不甘示弱,惹得大家拿他俩开心。女孩说,够了够了,要不了许多的,我们也不白要你们的野菜,一会儿开车带你们回去。
快中午时,我们坐上女孩的吉普,满载而归。检视一下劳动成果,袋子里最多的是荠菜,也有野蒜、“剪子股”、野苋菜一类。老夏他们几个用竹竿钓了几条草鱼,食堂师傅杀了,还在扑棱着尾巴,让我心生恻隐,但想起鱼烧豆腐的香味,终究硬起心肠。弱肉强食,没什么好说的。
老陈热情很高,张罗着让人去超市买酒,两个女孩抢着说让小赵小许坐我们的车去吧,于是小赵小许乐滋滋地上了车,一会儿买回一箱二锅头。大家热情挽留女孩吃了午饭再走,两个女孩低眉顺眼地浅笑着,和我们挥手再见,说下次一定不客气,带了红酒和大家拼一拼。
一起动手,很快就闻着香味了,一大盆荠菜糊,清炒野苋菜,野蒜蒸鸡蛋,草鱼钻豆腐,摆了一大桌。老夏给每人开了一瓶二锅头,觥筹交错,吆五喝六,大家尽情享用劳动的美味。半斤下肚,老夏唱起了家乡的庐剧,调子跑到天边,让大家笑成一团。
驾驶员小甘笑话我,说我该考虑减肥了。这段时间放松惬意,一不留神就心宽体胖了,挺着肚子站着,已看不到自己脚尖。我说还不到老来瘦的时候,坚决不减。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去工地劳动几天,保管让你能参加健美比赛。
我笑了,从没有过的开心。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