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佛缘

2020-09-24叙事散文高作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6 编辑

           佛缘文\高作刚“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释迦法平大师在有生之年还是披上了美丽的袈裟。皈依佛门,诵经斋戒,修身养性,虔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6 编辑 <br /><br />           佛缘
                        文\高作刚
  “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释迦法平大师在有生之年还是披上了美丽的袈裟。皈依佛门,诵经斋戒,修身养性,虔诚致志,利乐有性。
  法平大师身材高挑,面目清瘦,眼窝微陷,颧骨略凸,但老人精神矍铄,身体尚好,平素间谈笑风生,悠闲萧雅。直觉难以相信大师已是71岁的老人。
 
  这是一座土坯草屋,南面200米处就是美丽的万福河,小屋傍路而建,坐西朝东,不加修饰,略显简陋。小屋北面稀疏的篱笆围成一个方方的小院,院中垂柳依依,果木飘香,树下鸡鸣犬吠,一派盎然,小屋掩映其中,微风徐来,若隐若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大师美其名曰:“佛仙居”,门楹的正上方“佛仙居”三个梅花篆字很是醒目,左右各有一联,上联:“自家佛堂早等三宝”下联“心中圣庙西下五行”。屋内被法平大师隔开几个空间,空间大小不一,正对屋门稍大的一间放着一张木桌,桌上树着神龛,神龛里供奉着几位佛祖,有观音菩萨,有米勒佛祖、有如来佛祖-------佛祖面前摆放着供品和香火,圆圆的蒲草垫放在桌前,南面的一间作为大师的禅房,整齐的排放着各种经书。作为佛家的居所,想必大师远离喧嚣,以求宁静;陋室而居,以求清雅;身心其中,以求正果。
  释迦法平大师本姓蒿,高河乡高河屯村人。1964年逃荒流浪到四川峨眉山,大师或许是因峨眉那块土地的神奇,或许是佛光普照下的圣洁,亦或是冥冥前世注定的佛缘,便毅然皈依佛门。可六十年代的文革之火随即也燃到了法平大师所在的寺院,那是一个没有自由的时代,更是一个扼杀信仰的时代,心中的虔诚,佛国的圣洁,刹那间变得灰飞烟灭。两年后法平大师被迫离开心爱的寺院,离开那块圣洁的土地毅然回到了家乡,当时的“破四旧,立四新”也破灭了法平大师的成佛梦,自此法平大师辛勤劳作,娶妻生子,开始了庄户人家的生活。

  1997年对于法平大师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年秋天峨眉山佛教协会根据当时他皈依时的记录,千里迢迢找到了法平大师的家,那一刻法平大师流下了激动地泪水,即可两眼微闭,双手合实,向着西方连向佛祖表示感谢,那一天法平大师又一次剃度灌顶。如同枯木逢春,如同龟裂的大地喜降甘露,此时法平的内心又重新燃起了对佛祖的的无限神往,毕竟大师未曾想到在自己的余生佛祖还在怜悯着他,恩惠着他,他发誓利用自己的有生之年来回报佛祖对他的宽慰。为了寻求诵读佛经时的安静,远离繁杂喧嚣,法平大师因地制宜,第二年初春便在自家的田里建起了一座简陋的佛堂-------“佛仙居”。
  十余年大师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断汲取佛经的精华。青灯一盏,袈裟一件,木鱼声声伴三更;陋室三间,经书万卷,诵经阵阵到黎明。平素大师乐善好施,广结善缘,讲经颂法,周边县市常相邀例行法事,仅去年为寺庙和个人开光达27次。问及收入时大师哈哈一笑,自称佛家以乐善好施为己任,解救芸芸众生,慈悲为怀,一盒香烟,一包点心,来去路费, -------总之由他而去。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愿法平大师在佛国的世界里颐养天年。2009.5月于大师“佛仙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