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山 [二]
2020-09-24抒情散文千岁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走进大山眼前的这个小山村叫姚花沟,全村不足四十户人家。满山的坡地,像是一张绿色的网,一条条羊肠小道,分布在一块块田间,如一张密而有序的网绳。站在山下,看
走进大山眼前的这个小山村叫姚花沟,全村不足四十户人家。满山的坡地,像是一张绿色的网,一条条羊肠小道,分布在一块块田间,如一张密而有序的网绳。站在山下,看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走进大山
眼前的这个小山村叫姚花沟,全村不足四十户人家。满山的坡地,像是一张绿色的网,一条条羊肠小道,分布在一块块田间,如一张密而有序的网绳。站在山下,看山上的果树、庄稼一目了然。远处的山梁上有没有收割完的小麦,山民劳作的身影依稀可见。坡地上的一片片花椒林,青翠中泛着红,似红霞初绽的少女,略带羞涩含情脉脉的守望着远方;苹果树上的果子们,一个个被套上了纸质的袋子,无奈的垂挂在树梢上;金灿灿杏儿,如镶在树上的一颗颗宝石,十分的可爱诱人。
过了干枯了的河道,走了大约有两里路,才看见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民房有新有旧,新旧差异却是相当大的,崭新的是砖瓦混凝土结构的平房,墙面都贴着瓷砖,屋内地面也贴地砖,和山外的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据说是政府资助一部分,村民自己筹集一部分建的,才是这两年的政策了。旧的民房是土木结构,低矮破旧,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墙面风化严重,原本和在泥土中的麦草,一段段清晰可见,像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历经过的沧桑岁月。
一路上很少看见有人经过,沟底的杂草乱石间,隐约可见有一股细细的溪水流淌着。偶尔的几声鸟鸣,在山谷间回荡起来,驱赶着大山的沉寂。猛地放开嗓子大喊几声,听大山的回音回荡在耳畔,不觉也放开了久久沉重压抑着的心绪,感觉从来没有过的轻松与畅快。
山里地势复杂,平坦的地几乎没有,房子周围也没有院落、围墙什么的,他们住的很零散,很少有几家房子连在一起盖的,都是这个山梁上三两家,那个土台上一两户的,仅仅三十多户人家分部在山脚下、半山腰和山顶上。
半山腰有所希望小学,学校早已经放学,隔着窗户可以看见教室内设施齐全。据说一到六年级一共六七十学生,一个教室分别有好几个年纪的学生同时上课。听朋友讲,像这些小学校好像要撤掉,孩子们集中到镇子上的中心小学上学,统一食宿。
我们身后走来一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长的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穿一件显小的蓝色长袖上衣,他背上背着从田间刚割下来的三捆小麦,吭哧――吭哧――吃力的往山上走,没几步就赶上了了我们,问他上几年级,他略带羞涩的回答:“四年级”,说完便很快的走出了我们的视线。
走几步,又有一男一女赶上来,也是背着麦捆,麦捆高出头好多,大概有七八捆吧,远看就像一个麦草垛在缓缓移动,她们走的很快,没几步,便超越了我们,拐进前面的山坳中,看不见了。朋友解释说,他们的地都在山梁上,车子什么的根本排不上用场,一户三四口的人家,大都种三四亩麦子,或者更多一些,全部都是这么一捆捆的往家背了。
山顶上有一块较平展的空地,住着七八户人家,暮色中,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几只老母鸡,悠闲的在路边的草丛中找虫子吃。路边拴着头老黄牛,身边还有两只正在撒欢的小牛犊,母牛哞―――的叫一声,小牛犊猛的停止了乱蹦,安静了下来,这叫声也给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无穷的生气与和谐。
一对男女在一片十几平米的空地上,用一种特殊的工具 【木把手一头安装着西瓜大小的圆形的石头】,一下一下的提起再落下,夯实平整地面 【准备碾麦用】,旁边堆放了一大堆的麦捆。她们低声说着什么,看到我们的到来,两人不约而同用一种诧异的表情看着我们走近。走近后,我们才发现正是刚才在路上看见的背麦捆的男女。
“忙着呢!”我们主动答话。
她们立刻变的热情起来,说刚才在路上就看见我们的,问我们是不是要打听人,是不是需要什么帮助。男主人黝黑消瘦的脸庞,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穿一件旧的绿军装,看起来特别精神。女人又黑又瘦,眼神似乎有些散乱,白色上衣和桃红色的裤子上,沾满了因劳作而沾上的黑乎乎的污渍。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屋子是土木结构的三间老房子,只有卧室一间棚了楼顶,厨房和外间都是抬头就能看到屋顶的一根根木掾。卧室内简单的几件家具,炕上坐着一个男孩在玩弹子,正是刚才 路上见到的男孩,见到我们进来,男孩先是一愣,又嘿嘿一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见孩子如此举动,我们都笑了。
女人笑骂道:“这么大了,连个人都不知道问,跟个瓜娃一样。”
墙上挂了一面镜框,里面镶着大大小小的照片,有老人的,有孩子的,其中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就是男女主人的婚纱照,仅有六寸大,照片上男人着西装,英俊潇洒,女人穿婚纱妩媚动人,足以看出男女主人当年也是一对金童玉女的强强组合了。
女人用碗盛来满满一碗杏,见我们没人动手,便顺手抓过来几个,硬是往我手里塞,在手和手接触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这是一双女人的手吗?皮肤粗糙,指骨节大且有些变形,血管暴起,手指弯曲。这是一双经频繁过度的田间劳作,而造就的一双手了。
经过一阵闲聊,了解到这对男女主人,是在广东打工时认识的,男人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结婚后,男主人仍然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女人和九岁的儿子。一听说孩子才和我儿子一般大小,看她们夫妻的年龄怎么也有四十岁左右了,一问才知道男主人三十岁,女人二十八岁。男主人告诉我们,家种了四亩麦子,两亩花椒,三亩苹果。平时家里家外有妻子一人张罗,自己在外打工只是农忙的时候才回来,城市再好不是自己的家呀!如今,国家对山里人很是照顾,各种富民的优惠政策一条条的出台,她们夫妻好好干几年,争取三年之内把房子盖起来,不然等儿子十几岁时,没有人说媳妇可是大事情。
这对夫妻的勤劳、纯朴、善良,和对生活的态度,深深的感动了我,论年纪我比她们大的多,然而平日里对生活的种种欲望却如无尽的深渊,浮躁、丑陋的思想在脑子里根深蒂固,而且不断的滋长着。其实我们都知道,真实、平淡的生活轨迹才是人生的真正含义。但是很多时候,明知深陷其中却不能自拔。
天慢慢的黑了,我们起身道别,女人一定要留我们吃晚饭再走,我们婉言谢绝,因为我们要赶天黑之前赶到山下的镇子上。
告别了这对年轻的夫妇,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此刻,站在这山顶,看近处已是隐隐约约,远处苍茫的群山却依稀可见,连绵起伏的山顶,浩浩荡荡延绵不断,庄严的撑起了一个迷茫的苍穹,望也望不到边际。
置身于这茫茫群山中,似被植入一般,才深感自己渺小如茫茫尘世中一粒尘埃,尽管自己一路苦苦跋涉,可在这广博的宇宙之中,却始终走不出头顶的那片天。世事的喧嚣便被阻隔了起来,心,自顾徜徉于这另外的世界里,在时空的交错中,也不知此时、何时---此刻才觉心境安静了下来,也平实了好多。
山的那边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是锦缎般的绚丽繁华,还是废墟般的枯寂荒凉,我不再猜测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山的那边依然是山,依然是----
眼前的这个小山村叫姚花沟,全村不足四十户人家。满山的坡地,像是一张绿色的网,一条条羊肠小道,分布在一块块田间,如一张密而有序的网绳。站在山下,看山上的果树、庄稼一目了然。远处的山梁上有没有收割完的小麦,山民劳作的身影依稀可见。坡地上的一片片花椒林,青翠中泛着红,似红霞初绽的少女,略带羞涩含情脉脉的守望着远方;苹果树上的果子们,一个个被套上了纸质的袋子,无奈的垂挂在树梢上;金灿灿杏儿,如镶在树上的一颗颗宝石,十分的可爱诱人。
过了干枯了的河道,走了大约有两里路,才看见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民房有新有旧,新旧差异却是相当大的,崭新的是砖瓦混凝土结构的平房,墙面都贴着瓷砖,屋内地面也贴地砖,和山外的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据说是政府资助一部分,村民自己筹集一部分建的,才是这两年的政策了。旧的民房是土木结构,低矮破旧,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墙面风化严重,原本和在泥土中的麦草,一段段清晰可见,像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历经过的沧桑岁月。
一路上很少看见有人经过,沟底的杂草乱石间,隐约可见有一股细细的溪水流淌着。偶尔的几声鸟鸣,在山谷间回荡起来,驱赶着大山的沉寂。猛地放开嗓子大喊几声,听大山的回音回荡在耳畔,不觉也放开了久久沉重压抑着的心绪,感觉从来没有过的轻松与畅快。
山里地势复杂,平坦的地几乎没有,房子周围也没有院落、围墙什么的,他们住的很零散,很少有几家房子连在一起盖的,都是这个山梁上三两家,那个土台上一两户的,仅仅三十多户人家分部在山脚下、半山腰和山顶上。
半山腰有所希望小学,学校早已经放学,隔着窗户可以看见教室内设施齐全。据说一到六年级一共六七十学生,一个教室分别有好几个年纪的学生同时上课。听朋友讲,像这些小学校好像要撤掉,孩子们集中到镇子上的中心小学上学,统一食宿。
我们身后走来一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长的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穿一件显小的蓝色长袖上衣,他背上背着从田间刚割下来的三捆小麦,吭哧――吭哧――吃力的往山上走,没几步就赶上了了我们,问他上几年级,他略带羞涩的回答:“四年级”,说完便很快的走出了我们的视线。
走几步,又有一男一女赶上来,也是背着麦捆,麦捆高出头好多,大概有七八捆吧,远看就像一个麦草垛在缓缓移动,她们走的很快,没几步,便超越了我们,拐进前面的山坳中,看不见了。朋友解释说,他们的地都在山梁上,车子什么的根本排不上用场,一户三四口的人家,大都种三四亩麦子,或者更多一些,全部都是这么一捆捆的往家背了。
山顶上有一块较平展的空地,住着七八户人家,暮色中,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几只老母鸡,悠闲的在路边的草丛中找虫子吃。路边拴着头老黄牛,身边还有两只正在撒欢的小牛犊,母牛哞―――的叫一声,小牛犊猛的停止了乱蹦,安静了下来,这叫声也给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无穷的生气与和谐。
一对男女在一片十几平米的空地上,用一种特殊的工具 【木把手一头安装着西瓜大小的圆形的石头】,一下一下的提起再落下,夯实平整地面 【准备碾麦用】,旁边堆放了一大堆的麦捆。她们低声说着什么,看到我们的到来,两人不约而同用一种诧异的表情看着我们走近。走近后,我们才发现正是刚才在路上看见的背麦捆的男女。
“忙着呢!”我们主动答话。
她们立刻变的热情起来,说刚才在路上就看见我们的,问我们是不是要打听人,是不是需要什么帮助。男主人黝黑消瘦的脸庞,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穿一件旧的绿军装,看起来特别精神。女人又黑又瘦,眼神似乎有些散乱,白色上衣和桃红色的裤子上,沾满了因劳作而沾上的黑乎乎的污渍。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屋子是土木结构的三间老房子,只有卧室一间棚了楼顶,厨房和外间都是抬头就能看到屋顶的一根根木掾。卧室内简单的几件家具,炕上坐着一个男孩在玩弹子,正是刚才 路上见到的男孩,见到我们进来,男孩先是一愣,又嘿嘿一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见孩子如此举动,我们都笑了。
女人笑骂道:“这么大了,连个人都不知道问,跟个瓜娃一样。”
墙上挂了一面镜框,里面镶着大大小小的照片,有老人的,有孩子的,其中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就是男女主人的婚纱照,仅有六寸大,照片上男人着西装,英俊潇洒,女人穿婚纱妩媚动人,足以看出男女主人当年也是一对金童玉女的强强组合了。
女人用碗盛来满满一碗杏,见我们没人动手,便顺手抓过来几个,硬是往我手里塞,在手和手接触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这是一双女人的手吗?皮肤粗糙,指骨节大且有些变形,血管暴起,手指弯曲。这是一双经频繁过度的田间劳作,而造就的一双手了。
经过一阵闲聊,了解到这对男女主人,是在广东打工时认识的,男人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结婚后,男主人仍然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女人和九岁的儿子。一听说孩子才和我儿子一般大小,看她们夫妻的年龄怎么也有四十岁左右了,一问才知道男主人三十岁,女人二十八岁。男主人告诉我们,家种了四亩麦子,两亩花椒,三亩苹果。平时家里家外有妻子一人张罗,自己在外打工只是农忙的时候才回来,城市再好不是自己的家呀!如今,国家对山里人很是照顾,各种富民的优惠政策一条条的出台,她们夫妻好好干几年,争取三年之内把房子盖起来,不然等儿子十几岁时,没有人说媳妇可是大事情。
这对夫妻的勤劳、纯朴、善良,和对生活的态度,深深的感动了我,论年纪我比她们大的多,然而平日里对生活的种种欲望却如无尽的深渊,浮躁、丑陋的思想在脑子里根深蒂固,而且不断的滋长着。其实我们都知道,真实、平淡的生活轨迹才是人生的真正含义。但是很多时候,明知深陷其中却不能自拔。
天慢慢的黑了,我们起身道别,女人一定要留我们吃晚饭再走,我们婉言谢绝,因为我们要赶天黑之前赶到山下的镇子上。
告别了这对年轻的夫妇,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此刻,站在这山顶,看近处已是隐隐约约,远处苍茫的群山却依稀可见,连绵起伏的山顶,浩浩荡荡延绵不断,庄严的撑起了一个迷茫的苍穹,望也望不到边际。
置身于这茫茫群山中,似被植入一般,才深感自己渺小如茫茫尘世中一粒尘埃,尽管自己一路苦苦跋涉,可在这广博的宇宙之中,却始终走不出头顶的那片天。世事的喧嚣便被阻隔了起来,心,自顾徜徉于这另外的世界里,在时空的交错中,也不知此时、何时---此刻才觉心境安静了下来,也平实了好多。
山的那边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是锦缎般的绚丽繁华,还是废墟般的枯寂荒凉,我不再猜测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山的那边依然是山,依然是----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