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有多丽
2020-09-24叙事散文杨友泉
丽江有多丽杨友泉丽江丽在茫夜里的灯火上。边地的茫夜是在昏黄里一点点四垂的,一种透骨的静,从这黑幕里释放出来,让人感到周围的异样。在这黑得寂廖的,有点绝望的夜幕里,丽江的城,落寞地矗立着,但不久,这张惶的城阙,也一点点被天幕收去。天地合而为一
丽江有多丽
杨友泉
丽江丽在茫夜里的灯火上。边地的茫夜是在昏黄里一点点四垂的,一种透骨的静,从这黑幕里释放出来,让人感到周围的异样。在这黑得寂廖的,有点绝望的夜幕里,丽江的城,落寞地矗立着,但不久,这张惶的城阙,也一点点被天幕收去。天地合而为一。远来的客人,在绝望中感到忧伤。
丽江的灯,瞬时着了起来。暗红,桔黄,像晚上的月牙,像晨曦里的红日,但是不亮。不能亮,亮了,会刺破边地的寂黑;亮了,会灼痛旅人的昏暗的忧伤。
它也不在你想要的位置,它勾画着每一个屋脊、每一个房檐,勾勒着翘起的脊首,好像要在寂黑如漆的夜空,苦望到什么。我看不见这屋宇的年龄,可我能知道这种苦望决不是始于今朝,甚至也不是源于古代,它源于某位苦吟者的眼。 所以,当这些微红的灯,把这些古屋曲虬的轮廓,从地狱的黑,托进天堂的黑里,每一个苦吟着的旅人,眼里就会流出感动的泪水。 丽江丽在大街小巷的石头上,大雨过后,铺在街心里的角砾岩,就会现出五彩斑纹,清丽可人。我去的时候没有下雨,但这石头上的五彩斑纹,已是纤毫毕现,红胎青斑,清光滋润,如雨洗过一般。阳光直入其中,又深不可测。 说是石头,其实不妥。头不是头,块不成块,它是一些凹凸不一的,一些非常光滑的石塑。它适合每一个行走在上面的旅人,适合每一双彳亍或匆匆的脚。所以,它不是石塑,它是每一个徐缓的或匆匆的生命,它是一双又一双沧桑或者激昂的脚,留下的无字名片。 就是这样,丽江有这样那样的丽,但是,到了第二天中午,我发现,它所有的丽,都冻结在一种叫作东巴的文字上。
这种文字以前我见过,见过就见过,不以为然。 但是,当我亲历了丽江的多种丽后,经过四方街上的鸡豌豆桥,进入科贡坊,我被挂在门洞两边的刻在木片上的文字吸住了,走了几次,没有走动。 我好不容易走了几步,很快又被左边的古老得恍如隔世的屋门吸入,一个头戴鸡毛毡帽的祭司,身穿纳西人黑袍,端坐在太师椅上,屏气在宣纸上写东巴文。我坐在边上的椅子上,看着他游弋的线条,慢慢地,我也和这些古老的线条一起游动。 这些文字更像是一张张生命的图像,至少我是把它当成生命的图像来读的。我和它似曾相识,于是想啊想,到底在什么地方见过呢?苦思冥想之后,我终于想起来了,它不就是昨夜寂黑里的微照吗?这座庞大的、无生命的、在天堂和地狱间游走的城池,竟然在东巴文字里生活着,有了真实的灵魂;而那些早已在街心角砾岩上消逝的脚步,此时,正一步一步,从遥远的天南海角,从深不可及的千万年前的某个朝代,踩着某种固定的足音,一下又一下,橐橐橐,款款地,由远而来。
2009-5-27于大理 [ 本帖最后由 杨友泉 于 2009-5-28 15:03 编辑 ]
杨友泉
丽江丽在茫夜里的灯火上。边地的茫夜是在昏黄里一点点四垂的,一种透骨的静,从这黑幕里释放出来,让人感到周围的异样。在这黑得寂廖的,有点绝望的夜幕里,丽江的城,落寞地矗立着,但不久,这张惶的城阙,也一点点被天幕收去。天地合而为一。远来的客人,在绝望中感到忧伤。
丽江的灯,瞬时着了起来。暗红,桔黄,像晚上的月牙,像晨曦里的红日,但是不亮。不能亮,亮了,会刺破边地的寂黑;亮了,会灼痛旅人的昏暗的忧伤。
它也不在你想要的位置,它勾画着每一个屋脊、每一个房檐,勾勒着翘起的脊首,好像要在寂黑如漆的夜空,苦望到什么。我看不见这屋宇的年龄,可我能知道这种苦望决不是始于今朝,甚至也不是源于古代,它源于某位苦吟者的眼。 所以,当这些微红的灯,把这些古屋曲虬的轮廓,从地狱的黑,托进天堂的黑里,每一个苦吟着的旅人,眼里就会流出感动的泪水。 丽江丽在大街小巷的石头上,大雨过后,铺在街心里的角砾岩,就会现出五彩斑纹,清丽可人。我去的时候没有下雨,但这石头上的五彩斑纹,已是纤毫毕现,红胎青斑,清光滋润,如雨洗过一般。阳光直入其中,又深不可测。 说是石头,其实不妥。头不是头,块不成块,它是一些凹凸不一的,一些非常光滑的石塑。它适合每一个行走在上面的旅人,适合每一双彳亍或匆匆的脚。所以,它不是石塑,它是每一个徐缓的或匆匆的生命,它是一双又一双沧桑或者激昂的脚,留下的无字名片。 就是这样,丽江有这样那样的丽,但是,到了第二天中午,我发现,它所有的丽,都冻结在一种叫作东巴的文字上。
这种文字以前我见过,见过就见过,不以为然。 但是,当我亲历了丽江的多种丽后,经过四方街上的鸡豌豆桥,进入科贡坊,我被挂在门洞两边的刻在木片上的文字吸住了,走了几次,没有走动。 我好不容易走了几步,很快又被左边的古老得恍如隔世的屋门吸入,一个头戴鸡毛毡帽的祭司,身穿纳西人黑袍,端坐在太师椅上,屏气在宣纸上写东巴文。我坐在边上的椅子上,看着他游弋的线条,慢慢地,我也和这些古老的线条一起游动。 这些文字更像是一张张生命的图像,至少我是把它当成生命的图像来读的。我和它似曾相识,于是想啊想,到底在什么地方见过呢?苦思冥想之后,我终于想起来了,它不就是昨夜寂黑里的微照吗?这座庞大的、无生命的、在天堂和地狱间游走的城池,竟然在东巴文字里生活着,有了真实的灵魂;而那些早已在街心角砾岩上消逝的脚步,此时,正一步一步,从遥远的天南海角,从深不可及的千万年前的某个朝代,踩着某种固定的足音,一下又一下,橐橐橐,款款地,由远而来。
2009-5-27于大理 [ 本帖最后由 杨友泉 于 2009-5-28 15:0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