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斗笠
2020-09-24叙事散文脂砚
外婆的斗笠文/又凡雨还没有停,外婆的等待也还没有停。她是在等她的斗笠,一个小时前,也许两个小时前,一个城里人问她借斗笠,说得很好听:“大姐,你能不能把斗笠借我用会儿?我到后街取件东西就还你。”几乎没有考虑,外婆顺手就摘下斗笠递给她,就像在她
外婆的斗笠
文/又凡
雨还没有停,外婆的等待也还没有停。她是在等她的斗笠,一个小时前,也许两个小时前,一个城里人问她借斗笠,说得很好听:“大姐,你能不能把斗笠借我用会儿?我到后街取件东西就还你。”几乎没有考虑,外婆顺手就摘下斗笠递给她,就像在她的村庄人们互借东西一样。
那是外婆刚买的斗笠,用来对付街上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雨。该是回家的时候,一拨又一拨赶街的人陆陆续续走上回家的路,和外婆同村的赶街人也三个五个地朝东山走去,在穿过一大坝田野,翻过一大座高高的东山之后,才能抵达外婆的村庄,所以即便是那会儿就出发,到家也是天压黑了。然而外婆还在等,站在商铺外的屋檐下,借着商铺榨而略略倾斜的屋檐避雨。而那个借斗笠的人,一直没有回来……
那是一个如期而来的雨季,灰白色的雨线千丝万缕纷纷扬扬,城是半旧的小城,石板路在略显古旧的商铺中间湿漉漉地延伸。没有汽车,没有广告牌,没有唱片店潮水般的音乐,没有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没有,小城真正是如今偶尔展出的旧照片里的古旧和朴实,甚至更古旧更朴实,因为尚没有被摄影师和照相机剪裁、添加和关照过,那些衣服上方块的平整补丁,驼着柴捆或者货物的马匹,码得很整齐的长长柴垛,古街一角席地而坐拉着二胡的算命先生,以及农妇背上或多或少装着生活用品的篮子,还有头上式样单一的方形围巾……
当然这些文字里展现的古旧和朴实,也和当时的古旧和朴实是有着某种差距的,再高明的文字也与一张照片、一张画无异,它们同样被我此刻的心情剪裁、添加和关照过——也许当你想叙述什么是什么什么的时候,已经远离那一件事物的本意。比如说爱情是什么什么时,其实已经远离爱情的本意,爱情就是爱情,而不是什么什么……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叙述是徒劳的,累赘的,但是除了叙述,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除了不停地不停地叙述,我们还能选择什么呢?就像一个唠唠叨叨的母亲,明知道对儿子的叮嘱未必听得进去,未必起作用,但仍会在每次送别的路口重复着相同的唠唠叨叨,因为那个对儿子饱含深爱的母亲,在送别的路口,除了唠唠叨叨的叮嘱,她再不能做点别的什么,对于儿子在路上的那些无常、可能的伤害、重重险阻,她无能为力。
也许我们注定要在不断地叙述、判断、论证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中探寻事物的本意。除此没有别的办法。而事物就静静地在那儿,它的存在就是所有的本意,只不过它告诉我们的,当我们付诸纸面,那些本意就像鸟儿一样展翅飞走了。昆德拉说: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
那天,外婆终于没有等到她的斗笠。我想象不出那个借了外婆斗笠的大姐,那双看贯了来来往往上街的乡下人做过种种傻事的势利眼,是如何视外婆的等待而不见的,她又将如何处置那顶崭新的斗笠,就像自己买的一样在每一个雨天戴上,直到破了,旧了,扔了,她是如何做到心安理得的。当然,我也只是在揣度她的心安理得,也许也会不安,以及由不安引发的一丝或者浓浓的悔意。谁知道呢。
而我的外婆,她等到的是数十年后长长一串六岁孩子的笑声,那么长那么长,当母亲和六岁的妞妞说起外祖母的斗笠时。还有,就是在我的想象中再现外婆那些如期而来的雨季,以及雨季中我如今所生活的这个小城外婆那个时代的古旧、朴实、美好和诗意。有时候我走在街上,就忍不住想哪个脚印一定正好是外婆当年赶街时刚好踩过的。虽然扩建了街道,重新陈铺了石板,但那些脚印的位置却还在原来的地方,外婆的等待也还在原来的地方,尽管外婆的斗笠早已朽烂了。
“这个老外祖母也太可爱了。”妞妞笑得止都止不住。在她的笑声中外婆的善美、外婆的一生在眼前就无比通透了。有时候一个细节就是漫长的一生,那个细节诉说不尽,那些意念回味久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脂砚 于 2009-5-30 10:45 编辑 ]
文/又凡
雨还没有停,外婆的等待也还没有停。她是在等她的斗笠,一个小时前,也许两个小时前,一个城里人问她借斗笠,说得很好听:“大姐,你能不能把斗笠借我用会儿?我到后街取件东西就还你。”几乎没有考虑,外婆顺手就摘下斗笠递给她,就像在她的村庄人们互借东西一样。
那是外婆刚买的斗笠,用来对付街上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雨。该是回家的时候,一拨又一拨赶街的人陆陆续续走上回家的路,和外婆同村的赶街人也三个五个地朝东山走去,在穿过一大坝田野,翻过一大座高高的东山之后,才能抵达外婆的村庄,所以即便是那会儿就出发,到家也是天压黑了。然而外婆还在等,站在商铺外的屋檐下,借着商铺榨而略略倾斜的屋檐避雨。而那个借斗笠的人,一直没有回来……
那是一个如期而来的雨季,灰白色的雨线千丝万缕纷纷扬扬,城是半旧的小城,石板路在略显古旧的商铺中间湿漉漉地延伸。没有汽车,没有广告牌,没有唱片店潮水般的音乐,没有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没有,小城真正是如今偶尔展出的旧照片里的古旧和朴实,甚至更古旧更朴实,因为尚没有被摄影师和照相机剪裁、添加和关照过,那些衣服上方块的平整补丁,驼着柴捆或者货物的马匹,码得很整齐的长长柴垛,古街一角席地而坐拉着二胡的算命先生,以及农妇背上或多或少装着生活用品的篮子,还有头上式样单一的方形围巾……
当然这些文字里展现的古旧和朴实,也和当时的古旧和朴实是有着某种差距的,再高明的文字也与一张照片、一张画无异,它们同样被我此刻的心情剪裁、添加和关照过——也许当你想叙述什么是什么什么的时候,已经远离那一件事物的本意。比如说爱情是什么什么时,其实已经远离爱情的本意,爱情就是爱情,而不是什么什么……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叙述是徒劳的,累赘的,但是除了叙述,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除了不停地不停地叙述,我们还能选择什么呢?就像一个唠唠叨叨的母亲,明知道对儿子的叮嘱未必听得进去,未必起作用,但仍会在每次送别的路口重复着相同的唠唠叨叨,因为那个对儿子饱含深爱的母亲,在送别的路口,除了唠唠叨叨的叮嘱,她再不能做点别的什么,对于儿子在路上的那些无常、可能的伤害、重重险阻,她无能为力。
也许我们注定要在不断地叙述、判断、论证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中探寻事物的本意。除此没有别的办法。而事物就静静地在那儿,它的存在就是所有的本意,只不过它告诉我们的,当我们付诸纸面,那些本意就像鸟儿一样展翅飞走了。昆德拉说: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
那天,外婆终于没有等到她的斗笠。我想象不出那个借了外婆斗笠的大姐,那双看贯了来来往往上街的乡下人做过种种傻事的势利眼,是如何视外婆的等待而不见的,她又将如何处置那顶崭新的斗笠,就像自己买的一样在每一个雨天戴上,直到破了,旧了,扔了,她是如何做到心安理得的。当然,我也只是在揣度她的心安理得,也许也会不安,以及由不安引发的一丝或者浓浓的悔意。谁知道呢。
而我的外婆,她等到的是数十年后长长一串六岁孩子的笑声,那么长那么长,当母亲和六岁的妞妞说起外祖母的斗笠时。还有,就是在我的想象中再现外婆那些如期而来的雨季,以及雨季中我如今所生活的这个小城外婆那个时代的古旧、朴实、美好和诗意。有时候我走在街上,就忍不住想哪个脚印一定正好是外婆当年赶街时刚好踩过的。虽然扩建了街道,重新陈铺了石板,但那些脚印的位置却还在原来的地方,外婆的等待也还在原来的地方,尽管外婆的斗笠早已朽烂了。
“这个老外祖母也太可爱了。”妞妞笑得止都止不住。在她的笑声中外婆的善美、外婆的一生在眼前就无比通透了。有时候一个细节就是漫长的一生,那个细节诉说不尽,那些意念回味久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脂砚 于 2009-5-30 10:4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