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山
2020-09-28叙事散文若谷
第一次进山那年,进山的路上还没有公交车,对于大平原长大的我来说,徒步走山路的艰辛是不必说的了。但艰辛之外我首先记住的,是十几里的山路上有十几条小河(后来我才知道,那其实是一条,只不过有时在路左边有时在路右边而已。),小河中间摆放一些石头方
第一次进山
那年,进山的路上还没有公交车,对于大平原长大的我来说,徒步走山路的艰辛是不必说的了。
但艰辛之外我首先记住的,是十几里的山路上有十几条小河(后来我才知道,那其实是一条,只不过有时在路左边有时在路右边而已。),小河中间摆放一些石头方便行人过河,那样从一块石头跳到另外一个石头上过河很是好玩,河边大多有水鸟,很好看,甚至还有幸见到一只白鹤从河过飞起。
记住了路边上有一块很大很平的石头,稍稍有点斜,上面能坐四五个人的样子。在那块大石上我们休息,并摆上随带的吃食,这种席地而坐吃饭的样子有点象日本或韩国的规矩吧。记住了这块大石头,并且以后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要在那里休息一会儿,直到有了公交车。
还记住了,刚进山的时候,我提着两个包,肩上是自己的小挎包,后来两个包都没了,一个里面的东西慢慢都进了肚子,空了,另外一个到了他手里。再后来,我的小挎包也挎到了他的肩上。徒手走路的我仍然感觉随时都有要倒下去的可能。他一直在鼓励我:“不错,你挺能干!这十几里路,咱们走了六个小时就快到了,比二嫂他们强,那年二嫂第一次去我们家的时候,走了整整八个小时呢。”这对我无疑是个鼓励,因为毕竟二嫂还是当地人,只是家在城里没到过乡下。
由此也说到了二哥和二嫂的故事。二哥上初二的时候,接连几个月大雨,山里涨水,进城的路被水封严,他们都不能去上学了,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帮家里干起了活。几个月水才退去,二哥自己去买来了高中的课本自学,两年后去县城上了一年高三复习班,在那里和后来的二嫂成了同桌。后二哥成了那个乡唯一的本科大学生,当时的家庭情况自然很糟,很难抽出多余的钱供他上学,二哥很节俭,还是感觉吃力。当时二嫂已上班,就把自己的工资寄给二哥做生活费,还亲手织毛衣寄去。一直这样支持他四年。
这样的真情让我感动不已,怪不得二哥没有继续念研究生,他不想让二嫂再那样等他。当然几年后孩子长大些,二哥还是去上了研究生,也算是了却自己的心愿了,这是后话。在很累很累的时候,听他讲起这些事,便是最能让我忘记劳累的了,也是对我的鼓励。
这是我们相识五年后第一次和他一起回老家,也是第一次真正的走进大山深处。在北京一小杂志社时,曾与同事一起去青岛出差,途中看到有山村在不远处,上官姐说:“山里很美,但只适合旅游,不能居住。”我知道她这是在点拨我,因为她知道有个山里的小伙子在和我恋爱。我记得那句话,却不知这话的真正含义。其实直到走进去以后,我也还不是很明白,她说的也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封闭与生活的艰辛吧。
因我从小热爱山水,并执着于那种向往吧,我并不认为在山里居住就是很不好的事。23岁那年第一次去北京参加诗歌笔会,和文友们一起去爬长城,半夜一起到天安门等待升国旗,我到处拍得是山,是天空,是冉冉升起的旗帜。在日照海边拍得是大海的无边之蓝,海边的礁石与大海深处的一叶孤帆。
不过那些只是一种居高临下观望的心情,这样走进大山之间,趟过一条又一条小河,看两面山高且陡,并有细流如瀑布垂下,一路听不同的鸟鸣之声,入耳入心,第一次听他用方言跟别人打招呼,都让劳累得有些过度的我有种恍惚如梦的感觉,兴奋而新奇。
所以尽管走了六个多小时的路之后很累,第二天我还是自己悄悄走出他家的后门,决定去爬山。屋后的小路很窄,走着,看着,听着,哪儿哪儿都特别,哪儿哪儿都新鲜,树叶,草都是不太认识的,小鸟很多,叫得很好听,我也不自觉婉转地吹了几声口哨,想听听有没有鸟儿来回应我。“哞……”一声,哪儿来的声音?!我一下子就呆在了原地,停止了思维,惊飞了想象,甚至大气都不敢喘了,后悔不该吹口哨,可能就是那口哨惹得。大脑片刻的空白后,我马上扭身往回跑。正好他出来找我“怎么自己跑出来了?都在找你呢。”“嘘”我赶紧止住他再说话,“有老虎!”我悄悄说。“老虎?哪呢?”后来我猜想他当时肯定在偷笑,当时我只顾害怕了。“不知道在哪,刚刚听到叫了一声,吓死了。”他微微一笑说放心吧没有老虎,就伸手来拉我。要知道上山的时候那么累,他都不肯拉我一把的,说别人看到会笑话。随他走回去,还是满腹狐疑,心里一直在嘀咕,明明听到了的,他怎么就说没有呢?
回去后他肯定告诉他妈妈了(当时我叫阿姨),阿姨就很温和又耐心地告诉我,这里没有老虎,刚才听到的声音可能是谁家的牛在叫,还说好多年前这里有过熊,有野猪,也曾经有过狼,现在什么都没了不用怕,并端出一碗刚刚焙得香又酥的核桃仁放到我手里。
正午的时候,太阳没有照在房子的中间,我很纳闷,这儿的房子不是朝南的吗?自进了这个门我就还一直没辨清方向呢,他告诉我这儿的房子大多都不是正南正北的,一般是顺山势盖房,尽量向阳些。自此我也知道了山里人不说东西南北,走到哪都说上和下。
三天后,我们下山了,真正考验我的时候也到了,走了不多会儿,腿就不听使唤了,感觉膝盖很直,不会打弯了,很象机器人的样子。他在下面催促,我眼泪都快下来了,“我不会走路了。”他就哈哈笑,“你迈小步跑快点就行了,别一步一步慢慢走,越慢越不行。”自此,我也真正懂了那句早就知道的“上山容易,下山难。” [ 本帖最后由 若谷 于 2009-4-13 14:10 编辑 ]
但艰辛之外我首先记住的,是十几里的山路上有十几条小河(后来我才知道,那其实是一条,只不过有时在路左边有时在路右边而已。),小河中间摆放一些石头方便行人过河,那样从一块石头跳到另外一个石头上过河很是好玩,河边大多有水鸟,很好看,甚至还有幸见到一只白鹤从河过飞起。
记住了路边上有一块很大很平的石头,稍稍有点斜,上面能坐四五个人的样子。在那块大石上我们休息,并摆上随带的吃食,这种席地而坐吃饭的样子有点象日本或韩国的规矩吧。记住了这块大石头,并且以后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要在那里休息一会儿,直到有了公交车。
还记住了,刚进山的时候,我提着两个包,肩上是自己的小挎包,后来两个包都没了,一个里面的东西慢慢都进了肚子,空了,另外一个到了他手里。再后来,我的小挎包也挎到了他的肩上。徒手走路的我仍然感觉随时都有要倒下去的可能。他一直在鼓励我:“不错,你挺能干!这十几里路,咱们走了六个小时就快到了,比二嫂他们强,那年二嫂第一次去我们家的时候,走了整整八个小时呢。”这对我无疑是个鼓励,因为毕竟二嫂还是当地人,只是家在城里没到过乡下。
由此也说到了二哥和二嫂的故事。二哥上初二的时候,接连几个月大雨,山里涨水,进城的路被水封严,他们都不能去上学了,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帮家里干起了活。几个月水才退去,二哥自己去买来了高中的课本自学,两年后去县城上了一年高三复习班,在那里和后来的二嫂成了同桌。后二哥成了那个乡唯一的本科大学生,当时的家庭情况自然很糟,很难抽出多余的钱供他上学,二哥很节俭,还是感觉吃力。当时二嫂已上班,就把自己的工资寄给二哥做生活费,还亲手织毛衣寄去。一直这样支持他四年。
这样的真情让我感动不已,怪不得二哥没有继续念研究生,他不想让二嫂再那样等他。当然几年后孩子长大些,二哥还是去上了研究生,也算是了却自己的心愿了,这是后话。在很累很累的时候,听他讲起这些事,便是最能让我忘记劳累的了,也是对我的鼓励。
这是我们相识五年后第一次和他一起回老家,也是第一次真正的走进大山深处。在北京一小杂志社时,曾与同事一起去青岛出差,途中看到有山村在不远处,上官姐说:“山里很美,但只适合旅游,不能居住。”我知道她这是在点拨我,因为她知道有个山里的小伙子在和我恋爱。我记得那句话,却不知这话的真正含义。其实直到走进去以后,我也还不是很明白,她说的也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封闭与生活的艰辛吧。
因我从小热爱山水,并执着于那种向往吧,我并不认为在山里居住就是很不好的事。23岁那年第一次去北京参加诗歌笔会,和文友们一起去爬长城,半夜一起到天安门等待升国旗,我到处拍得是山,是天空,是冉冉升起的旗帜。在日照海边拍得是大海的无边之蓝,海边的礁石与大海深处的一叶孤帆。
不过那些只是一种居高临下观望的心情,这样走进大山之间,趟过一条又一条小河,看两面山高且陡,并有细流如瀑布垂下,一路听不同的鸟鸣之声,入耳入心,第一次听他用方言跟别人打招呼,都让劳累得有些过度的我有种恍惚如梦的感觉,兴奋而新奇。
所以尽管走了六个多小时的路之后很累,第二天我还是自己悄悄走出他家的后门,决定去爬山。屋后的小路很窄,走着,看着,听着,哪儿哪儿都特别,哪儿哪儿都新鲜,树叶,草都是不太认识的,小鸟很多,叫得很好听,我也不自觉婉转地吹了几声口哨,想听听有没有鸟儿来回应我。“哞……”一声,哪儿来的声音?!我一下子就呆在了原地,停止了思维,惊飞了想象,甚至大气都不敢喘了,后悔不该吹口哨,可能就是那口哨惹得。大脑片刻的空白后,我马上扭身往回跑。正好他出来找我“怎么自己跑出来了?都在找你呢。”“嘘”我赶紧止住他再说话,“有老虎!”我悄悄说。“老虎?哪呢?”后来我猜想他当时肯定在偷笑,当时我只顾害怕了。“不知道在哪,刚刚听到叫了一声,吓死了。”他微微一笑说放心吧没有老虎,就伸手来拉我。要知道上山的时候那么累,他都不肯拉我一把的,说别人看到会笑话。随他走回去,还是满腹狐疑,心里一直在嘀咕,明明听到了的,他怎么就说没有呢?
回去后他肯定告诉他妈妈了(当时我叫阿姨),阿姨就很温和又耐心地告诉我,这里没有老虎,刚才听到的声音可能是谁家的牛在叫,还说好多年前这里有过熊,有野猪,也曾经有过狼,现在什么都没了不用怕,并端出一碗刚刚焙得香又酥的核桃仁放到我手里。
正午的时候,太阳没有照在房子的中间,我很纳闷,这儿的房子不是朝南的吗?自进了这个门我就还一直没辨清方向呢,他告诉我这儿的房子大多都不是正南正北的,一般是顺山势盖房,尽量向阳些。自此我也知道了山里人不说东西南北,走到哪都说上和下。
三天后,我们下山了,真正考验我的时候也到了,走了不多会儿,腿就不听使唤了,感觉膝盖很直,不会打弯了,很象机器人的样子。他在下面催促,我眼泪都快下来了,“我不会走路了。”他就哈哈笑,“你迈小步跑快点就行了,别一步一步慢慢走,越慢越不行。”自此,我也真正懂了那句早就知道的“上山容易,下山难。” [ 本帖最后由 若谷 于 2009-4-13 14:1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