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裁霞片裹神浆
2020-09-28叙事散文高迎春
巧裁霞片裹神浆书桌上,淡蓝色窑变堆塑荔枝笔筒,总在我的视线中张扬自己。筒体上丹实五枚,斑突鳞红;翠羽六片,衬枝托果,枝间一只瞪着黑眼睛的灰甲壳虫,仿佛乘人不备正偷偷爬行。有了这活灵活现的小家伙画龙点睛,使堆塑在笔筒上的荔枝果儿叶儿,都鲜活
巧裁霞片裹神浆
书桌上,淡蓝色窑变堆塑荔枝笔筒,总在我的视线中张扬自己。筒体上丹实五枚,斑突鳞红;翠羽六片,衬枝托果,枝间一只瞪着黑眼睛的灰甲壳虫,仿佛乘人不备正偷偷爬行。有了这活灵活现的小家伙画龙点睛,使堆塑在笔筒上的荔枝果儿叶儿,都鲜活起来。让我自然想起韩偓的那首《荔枝》:“巧裁霞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荔果艳红,仿佛裁来丹霞巧手缝就锦罗香绸囊,荔肉凝脂,仿佛金铜仙人手托玉盘承天露结冰凝就。奇思妙想,叫人佩服。
去海南岛旅游时,听导游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荔枝属,原产地就在海南岛,岛上至今尚存荔枝原始树林。荔枝质娇味美,白居易说它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所以荔枝最好离枝即食。因此,古人称它离枝、离支、荔支、荔枝。荔枝形圆色红,白居易赞它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因此,古人又称它丽枝,丹枝,丹荔,状元红。古籍《三辅黄图》记载,公元前111年,旧时称元鼎六年,汉武帝南巡,初尝荔枝后,难以忘怀。回长安便下旨建起扶荔宫,广植南方珍花异果,其中仅荔枝树就有上百株。终因气候不宜栽培而枯死,破灭了汉武帝一为尝鲜二为观赏的愿望。
在海南岛,亲眼目睹荔枝树,绿叶蓬蓬,垂红累累,槎头挂星,睛光掩映,与北方秋天的山楂林,好有一比。返程时,购买了新鲜荔枝10多斤,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赶回家时荔枝还算新鲜,外皮确是失了些颜色。冷藏保鲜快运,现在本地超市荔枝、香蕉、橙子已属常见,就连红毛丹、龙眼、山竹、椰子、木瓜、神密果、菠萝密、榴莲也时常有货。当然,论价可就贵了点。母亲在世时,为了让她品尝这些一辈子难得吃一回的热带水果,我没少给超市送钱。现在母亲转眼走了两年,即便再想孝敬她,却已是不能了。眼下正是清明,心愿与母亲梦中相聚,不知母亲是否会携了父亲入梦与我叙旧?
荔枝瓤肉莹白如冰雪,桨液甘酸如醴酪,深得唐玄宗爱妃杨玉环的喜爱。为博杨贵妃欢心,玄宗下诏在贵妃六月初一生辰之前,务必将荔枝飞马递送至京。人马轮流,日夜兼程,以致有的差官、驿马累毙于途中。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韩维的“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苏轼的“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刘克庄的“绛裳冰肌初照眼,玉环一笑恩光浓”,都用诗来记录了这史实。专家研究结论,杨贵妃所食荔枝,并非岭南,而是来之蜀地涪州乐温。据乐温县志记载:“杨贵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川,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味俱未变。”由乐温北上长安,距离二千里左右。山路崎岖,溪路蜿蜒,人马须三日内抵达,的确也够劳顿的。
荔枝树高大,繁枝拗曲,冠盖如云,四时青翠,浓荫遮地,属于长寿树种。福建蒲田南土楼村宋氏宗祠遗址中,有株世界上最古老的荔枝树。树干两分为二,每干合抱粗细,距今已有1300多岁了。依然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肉肥核小,异香袭人。因长在宋氏宗祠而被人取名“宋家香”,被誉为“品中第一”。宋代蔡襄所撰《荔枝谱》中,就记载了这株荔枝树,为唐代天宝年间所植。由于名闻遐迩,美国传教士蒲鲁士,分别在1903年和1906年,两度将古树幼苗携往美国佛罗里达州栽种。世纪更迭,蒲田“宋家香”荔枝的子子孙孙,如今已遍布北、南美洲了。清代诗人顾贞观,曾将“奇香异味天下无”的宋家香写入《菩萨蛮》中:“果然仙品如图谱,晶莹尚湿枫亭露。映彻玉壶冰,守宫纱一层。碧桃争比得,鹤顶真珠液。好在宋家香,刚逢十八娘。”诗中所谓十八娘,亦为荔枝著名品种,色深红而细长,相传闽王有女,排行十八,爱此荔枝,因此得名。看来论色、香、味,只有“十八娘”可与“宋家香”一拼高下。
荔枝品种繁多,除却宋家香和十八娘,尚有妃子笑、三月红、玉荷包、糯米糍、龙荔、香荔、白蜡、黑叶、桂味、桂紫、丁香、水荔、禾荔、古风、状元红、早红、陈紫、兰竹、元香、大红袍、楠木叶、荷花、焦核、青皮等数百品种。仅是点数美名,足以令人馋涎欲垂了。苏轼曾在《食荔吏》中宣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香荔可食,苏轼都不想回家了呢。其实,荔枝不宜过量食用,过食能够引发低血糖症,口渴、恶心、出汗、心慌、肚子痛,严重者会导致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苏轼的夸张之言,万不可轻信而践行呢。
受韩偓“巧栽霞片裹神浆,崖密天然有异香”之感召,几年前著名花鸟画家任恒泉来宁津画院作画时,我以上万元价格选购了他的六尺画作《鸡荔图》,图上荔枝翠枝赤珠,殷红妖艳;树下双鸡嬉戏,姿态祥和,寓意着大吉大利之美好。曾将食后的荔枝核,种入花盆中,虽出苗鲜嫩可爱,却终难活久。自从宣纸中有了一株荔枝树,欲养难活的遗憾,终得了一份快慰来补偿。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9-4-4 16:20 编辑 ]
书桌上,淡蓝色窑变堆塑荔枝笔筒,总在我的视线中张扬自己。筒体上丹实五枚,斑突鳞红;翠羽六片,衬枝托果,枝间一只瞪着黑眼睛的灰甲壳虫,仿佛乘人不备正偷偷爬行。有了这活灵活现的小家伙画龙点睛,使堆塑在笔筒上的荔枝果儿叶儿,都鲜活起来。让我自然想起韩偓的那首《荔枝》:“巧裁霞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荔果艳红,仿佛裁来丹霞巧手缝就锦罗香绸囊,荔肉凝脂,仿佛金铜仙人手托玉盘承天露结冰凝就。奇思妙想,叫人佩服。
去海南岛旅游时,听导游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荔枝属,原产地就在海南岛,岛上至今尚存荔枝原始树林。荔枝质娇味美,白居易说它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所以荔枝最好离枝即食。因此,古人称它离枝、离支、荔支、荔枝。荔枝形圆色红,白居易赞它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因此,古人又称它丽枝,丹枝,丹荔,状元红。古籍《三辅黄图》记载,公元前111年,旧时称元鼎六年,汉武帝南巡,初尝荔枝后,难以忘怀。回长安便下旨建起扶荔宫,广植南方珍花异果,其中仅荔枝树就有上百株。终因气候不宜栽培而枯死,破灭了汉武帝一为尝鲜二为观赏的愿望。
在海南岛,亲眼目睹荔枝树,绿叶蓬蓬,垂红累累,槎头挂星,睛光掩映,与北方秋天的山楂林,好有一比。返程时,购买了新鲜荔枝10多斤,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赶回家时荔枝还算新鲜,外皮确是失了些颜色。冷藏保鲜快运,现在本地超市荔枝、香蕉、橙子已属常见,就连红毛丹、龙眼、山竹、椰子、木瓜、神密果、菠萝密、榴莲也时常有货。当然,论价可就贵了点。母亲在世时,为了让她品尝这些一辈子难得吃一回的热带水果,我没少给超市送钱。现在母亲转眼走了两年,即便再想孝敬她,却已是不能了。眼下正是清明,心愿与母亲梦中相聚,不知母亲是否会携了父亲入梦与我叙旧?
荔枝瓤肉莹白如冰雪,桨液甘酸如醴酪,深得唐玄宗爱妃杨玉环的喜爱。为博杨贵妃欢心,玄宗下诏在贵妃六月初一生辰之前,务必将荔枝飞马递送至京。人马轮流,日夜兼程,以致有的差官、驿马累毙于途中。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韩维的“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苏轼的“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刘克庄的“绛裳冰肌初照眼,玉环一笑恩光浓”,都用诗来记录了这史实。专家研究结论,杨贵妃所食荔枝,并非岭南,而是来之蜀地涪州乐温。据乐温县志记载:“杨贵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川,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味俱未变。”由乐温北上长安,距离二千里左右。山路崎岖,溪路蜿蜒,人马须三日内抵达,的确也够劳顿的。
荔枝树高大,繁枝拗曲,冠盖如云,四时青翠,浓荫遮地,属于长寿树种。福建蒲田南土楼村宋氏宗祠遗址中,有株世界上最古老的荔枝树。树干两分为二,每干合抱粗细,距今已有1300多岁了。依然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肉肥核小,异香袭人。因长在宋氏宗祠而被人取名“宋家香”,被誉为“品中第一”。宋代蔡襄所撰《荔枝谱》中,就记载了这株荔枝树,为唐代天宝年间所植。由于名闻遐迩,美国传教士蒲鲁士,分别在1903年和1906年,两度将古树幼苗携往美国佛罗里达州栽种。世纪更迭,蒲田“宋家香”荔枝的子子孙孙,如今已遍布北、南美洲了。清代诗人顾贞观,曾将“奇香异味天下无”的宋家香写入《菩萨蛮》中:“果然仙品如图谱,晶莹尚湿枫亭露。映彻玉壶冰,守宫纱一层。碧桃争比得,鹤顶真珠液。好在宋家香,刚逢十八娘。”诗中所谓十八娘,亦为荔枝著名品种,色深红而细长,相传闽王有女,排行十八,爱此荔枝,因此得名。看来论色、香、味,只有“十八娘”可与“宋家香”一拼高下。
荔枝品种繁多,除却宋家香和十八娘,尚有妃子笑、三月红、玉荷包、糯米糍、龙荔、香荔、白蜡、黑叶、桂味、桂紫、丁香、水荔、禾荔、古风、状元红、早红、陈紫、兰竹、元香、大红袍、楠木叶、荷花、焦核、青皮等数百品种。仅是点数美名,足以令人馋涎欲垂了。苏轼曾在《食荔吏》中宣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香荔可食,苏轼都不想回家了呢。其实,荔枝不宜过量食用,过食能够引发低血糖症,口渴、恶心、出汗、心慌、肚子痛,严重者会导致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苏轼的夸张之言,万不可轻信而践行呢。
受韩偓“巧栽霞片裹神浆,崖密天然有异香”之感召,几年前著名花鸟画家任恒泉来宁津画院作画时,我以上万元价格选购了他的六尺画作《鸡荔图》,图上荔枝翠枝赤珠,殷红妖艳;树下双鸡嬉戏,姿态祥和,寓意着大吉大利之美好。曾将食后的荔枝核,种入花盆中,虽出苗鲜嫩可爱,却终难活久。自从宣纸中有了一株荔枝树,欲养难活的遗憾,终得了一份快慰来补偿。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9-4-4 16:2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