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
2020-09-30叙事散文思哲
我在城市的中央遭遇了石磨的尴尬。石磨被置放在城市的中央,对石磨本身来说就是件很尴尬的事情。我本以为,或者压根就不会料到石磨会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出现。这是位于滇西北腹地中的一座城市,这似乎又有了合情合理的理由,石磨的存在有了足够的理由。我
我在城市的中央遭遇了石磨的尴尬。石磨被置放在城市的中央,对石磨本身来说就是件很尴尬的事情。我本以为,或者压根就不会料到石磨会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出现。这是位于滇西北腹地中的一座城市,这似乎又有了合情合理的理由,石磨的存在有了足够的理由。我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突兀的感觉突然之间把我击中。我可以当是时间给现代城市开的一个玩笑。我同样当是沉于时间深处的事物对我的考验。我喜欢石磨。时间在把一切与城市的节奏完全相悖的事物从记忆里剔除。我不会料到石磨会突然出现在面前,在我的潜意识里根本就不会有着与石磨在城市中碰见的可能。石磨,对于我这种来自农村的人来说已太过熟悉。一个早已沉寂多年并将继续沉寂的事物的再次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个骨节眼上,石磨或许是与人一样耐不住寂寞,人通常会在耐不住寂寞的时候做出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举动。总有一些东西会消失,总有一些东西会出现。时间似水的同时有着许多的不可思议,似乎时间是揣摩不透的。我绝对不会料到会在这座城市里遭遇石磨,更不会料到会是在那么喧闹的一个角落里。多奇怪的一座城市,多奇怪的一个店铺,我还要继续深入下去,一切似乎都变得荒诞不经。
记忆中石磨的出现是在村子。记忆中石磨最普遍的时候是七岁以前,七岁以后石磨就渐渐地悄悄地退出了村子,现在几乎见不到石磨的身影了。七岁以前,村里到处有着石磨的身影,村庄似乎就是从石磨的缝隙中钻出来的。是因为石磨,村庄似乎注定是细碎的,注定洒落于村庄的日光是柔软的。而现在面前的这个石磨并不是存在于村子,而是存在于一座城市。石磨在那个小店里安静地转着的过程,似乎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层次的一个完美诠释。关于这座城市,有着时间撇下的记忆。有着这种想法都是因为发现了石磨的存在。某些物象在时间的消磨下被人们遗忘。被遗忘,不需要任何的理由。眼前的石磨就是,但它并不是被遗忘者,而是作为被店铺的主人偶然之间记起的一个物象。当我冷不丁地被石磨刺伤的过程中,首先我思考的是关于店主的问题,石磨与店主之间也许是以记忆与叙事的形式被连接的。石磨曾经是村庄的一个叙事形式,哪个村庄没有石磨的存在,当然那种情形只能存在于过去。渐渐地,连村庄里也把石磨搁置在一边,直到灰尘如阳光般把石磨过去的光滑覆盖的时候,依然没有人记起,或者只有象这个店主的人才会猛然间记起。我在猜想,石磨一定是沉积于店主心里的一个结,那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关于石磨,有一个关于石磨的故事,也许是关于爷爷或者奶奶,也许是关于父亲或者母亲,最有可能的是关于那个店主的。或者可以做这样的猜想,店主是一个旁观者,因此对石磨有着很深的感情。也许,关于石磨,他们中的某个人给他讲过关于石磨与生活互补的一个哲理。也许,关于石磨,他在偶然间完成了生命的真实体验。
在这样猜测的过程中,我融入了太多自己的感情体验,关于石磨,我同样有一个故事,我同样在奶奶用石磨磨面的过程中有所领悟。玉米粒在多次循环反复地磨后,变得如筛下的日光一般柔软且充满质感。我在村子里几乎找不到石磨了。我曾经刻意地去寻找过石磨。而时间把石磨从记忆中彻底抹平,我再想不起石磨的真实样子。而在这个城市的喧闹里,我竟然再次与记忆中的石磨扯上了关系,我可以再次回味自己曾经所完成的生命体验。面前的这个石磨确实与记忆中的石磨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每一次遭遇物象的时候,我首先要完成的就是一种与生命相互衔接的物象体验。体验不止于表面的肤浅,我很想把简单或不起眼的物象与生命扯上关系,真实的生命绝对不是肤浅的变体。石磨里渗出的不是面粉,而是水。石磨被收拾得很干净,似乎那是把石磨用于渗水的一个意义,让水把石磨上积着的灰尘冲洗干净。石磨的旁边摆着一盆在冬季依然油绿的植物,我没有细看,但对那种植物我有种很熟悉的视觉体验。那种植物曾经在某个时候冲击着我的视觉。那种植物一定曾经出现在乡村的某个旮旯里,以自己的安静维护过某个旮旯的宁静。我很喜欢那个店铺,我接二连三地走过那个店铺,看一眼石磨,再看一眼店铺,城市的那个角落再不是如往常一样的喧闹与烦躁。我觉得只有在与物象完成真正的生命体验,才能把周围的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物化,城市中的这个石磨让我有了这种珍贵且真诚的体验。每一次看到石磨的瞬间,脑海里都会闪现出这样的感觉:那一年我在乡下,那一年店主在乡下,那一年有着一个关于石磨的故事正在进行。也许,关于乡村的记叙才真正开始。那个石磨的存在,似乎在保留一出记忆,那水对石磨的清洗似乎在清洗着灵魂上的尘垢。灵魂在与石磨相碰的过程中升华,让人有种忘了自己存在而产生的快感。
有多少人会在这座城市的这个角落里发现这个石磨。有多少人会为这个石磨而激动,绝对不会只是店主与我,我坚信还会有别的人。石磨在帮助我完成记忆与现实的再次互补。记忆在现实中变得清晰,记忆的元素开始从时间的流沙中跳跃出来。
姓名:李达伟
地址:云南省大理学院古城校区06汉本一班948信箱
邮编:671003
电子邮件:yanshi_2009@yahoo.com.cn [ 本帖最后由 思哲 于 2009-3-23 14:12 编辑 ]
记忆中石磨的出现是在村子。记忆中石磨最普遍的时候是七岁以前,七岁以后石磨就渐渐地悄悄地退出了村子,现在几乎见不到石磨的身影了。七岁以前,村里到处有着石磨的身影,村庄似乎就是从石磨的缝隙中钻出来的。是因为石磨,村庄似乎注定是细碎的,注定洒落于村庄的日光是柔软的。而现在面前的这个石磨并不是存在于村子,而是存在于一座城市。石磨在那个小店里安静地转着的过程,似乎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层次的一个完美诠释。关于这座城市,有着时间撇下的记忆。有着这种想法都是因为发现了石磨的存在。某些物象在时间的消磨下被人们遗忘。被遗忘,不需要任何的理由。眼前的石磨就是,但它并不是被遗忘者,而是作为被店铺的主人偶然之间记起的一个物象。当我冷不丁地被石磨刺伤的过程中,首先我思考的是关于店主的问题,石磨与店主之间也许是以记忆与叙事的形式被连接的。石磨曾经是村庄的一个叙事形式,哪个村庄没有石磨的存在,当然那种情形只能存在于过去。渐渐地,连村庄里也把石磨搁置在一边,直到灰尘如阳光般把石磨过去的光滑覆盖的时候,依然没有人记起,或者只有象这个店主的人才会猛然间记起。我在猜想,石磨一定是沉积于店主心里的一个结,那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关于石磨,有一个关于石磨的故事,也许是关于爷爷或者奶奶,也许是关于父亲或者母亲,最有可能的是关于那个店主的。或者可以做这样的猜想,店主是一个旁观者,因此对石磨有着很深的感情。也许,关于石磨,他们中的某个人给他讲过关于石磨与生活互补的一个哲理。也许,关于石磨,他在偶然间完成了生命的真实体验。
在这样猜测的过程中,我融入了太多自己的感情体验,关于石磨,我同样有一个故事,我同样在奶奶用石磨磨面的过程中有所领悟。玉米粒在多次循环反复地磨后,变得如筛下的日光一般柔软且充满质感。我在村子里几乎找不到石磨了。我曾经刻意地去寻找过石磨。而时间把石磨从记忆中彻底抹平,我再想不起石磨的真实样子。而在这个城市的喧闹里,我竟然再次与记忆中的石磨扯上了关系,我可以再次回味自己曾经所完成的生命体验。面前的这个石磨确实与记忆中的石磨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每一次遭遇物象的时候,我首先要完成的就是一种与生命相互衔接的物象体验。体验不止于表面的肤浅,我很想把简单或不起眼的物象与生命扯上关系,真实的生命绝对不是肤浅的变体。石磨里渗出的不是面粉,而是水。石磨被收拾得很干净,似乎那是把石磨用于渗水的一个意义,让水把石磨上积着的灰尘冲洗干净。石磨的旁边摆着一盆在冬季依然油绿的植物,我没有细看,但对那种植物我有种很熟悉的视觉体验。那种植物曾经在某个时候冲击着我的视觉。那种植物一定曾经出现在乡村的某个旮旯里,以自己的安静维护过某个旮旯的宁静。我很喜欢那个店铺,我接二连三地走过那个店铺,看一眼石磨,再看一眼店铺,城市的那个角落再不是如往常一样的喧闹与烦躁。我觉得只有在与物象完成真正的生命体验,才能把周围的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物化,城市中的这个石磨让我有了这种珍贵且真诚的体验。每一次看到石磨的瞬间,脑海里都会闪现出这样的感觉:那一年我在乡下,那一年店主在乡下,那一年有着一个关于石磨的故事正在进行。也许,关于乡村的记叙才真正开始。那个石磨的存在,似乎在保留一出记忆,那水对石磨的清洗似乎在清洗着灵魂上的尘垢。灵魂在与石磨相碰的过程中升华,让人有种忘了自己存在而产生的快感。
有多少人会在这座城市的这个角落里发现这个石磨。有多少人会为这个石磨而激动,绝对不会只是店主与我,我坚信还会有别的人。石磨在帮助我完成记忆与现实的再次互补。记忆在现实中变得清晰,记忆的元素开始从时间的流沙中跳跃出来。
姓名:李达伟
地址:云南省大理学院古城校区06汉本一班948信箱
邮编:671003
电子邮件:yanshi_2009@yahoo.com.cn [ 本帖最后由 思哲 于 2009-3-23 14:1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