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夜走案山关

2020-09-30抒情散文江湖小李
由于事急,决定夜走案山关,朋友再三劝阻无效,便塞给我一支开亮了就不能关的旧手电筒,目送我融入浓浓的夜色。冬天月底的夜,不但冷,也黑,路变成一条淡淡的灰影。从南源动身,不过二里许,案山关便黑沉沉的峭立在眼前。没有月光,没有星光,没有人家,没有


由于事急,决定夜走案山关,朋友再三劝阻无效,便塞给我一支开亮了就不能关的旧手电筒,目送我融入浓浓的夜色。
冬天月底的夜,不但冷,也黑,路变成一条淡淡的灰影。从南源动身,不过二里许,案山关便黑沉沉的峭立在眼前。没有月光,没有星光,没有人家,没有犬吠,一切都显得那样静,北风的呼啸透着凄厉。
九曲十八弯的上山石板路,夹在密密的灌木丛和高过人头的巴茅中,受惊的山鼠或野兔,倏的逃开,一阵乱响,手电一照,却什么也看不见。
也不知转过了几道弯,翻过了几个坳,渐渐的汗出潸潸了,虽在寒风中。突然,什么东西从身边窜过,一惊,身子不自主地一让,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掉到黑咕隆冬的岸下了,急忙顺手一抓,牢牢地抓着了路边的树枝。等回过神来,心下还突突地跳,此时更糟糕的事发生了,手上这支只能开不能关的手电,不知什么时候掉到什么地方去了。抬头望去,关顶还远远地在接天的地方,模糊中的关亭(高寒亭)显得异样的狰狞,好象蹲在那里的山峭鬼魅,随时要扑过来攫人似的,不自觉地想起各种各样关于鬼怪的故事来,头皮一阵发麻,脚就有些挪不动了,背上直冒冷汗,只想往回跑。回头是不可能的了,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只有壮着胆子,艰难地摸索着,一步一挨地朝天际攀登,也不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好不容易上得了关顶。
这是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两边是陡峭的奇峰,中间一个狭口,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南北通道,在这个要冲有一个古老的凉亭,因为南北气流争着通过瓶口,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激流,凭你多热,只要往凉亭里一站,不消片刻,便寒意森森了,怪不得古人把他叫作高寒亭。可能出于军事上的考虑,高寒亭的墙基特别的牢,用巨大的麻石垒成,足有一米多厚,至今还可辨累累弹痕,为当年的激战留下了见证,由于年久失修,现在高寒亭只剩残垣断壁,在亭子旁边另僻了一条公路。别人以为高寒亭是我的杜撰,诚不知清朝上栗有一个叫胡增瑞的翰林回乡省亲经过这里写下了一首诗《过案山关》:杨岐东来势插天,鸟道中开苍霭连。上至绝顶平如案,雄关屹立山之巅。山前山后行人倦,高寒亭下石历乱。
诗中说:“上至绝顶平如案”,这是不是案山关所以得名呢?高寒亭这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但这里却并没有多少诗意,倒是有些血腥味。脚下这雄关也确实大有来历,东连宜春,西下湖南,北上杨岐,南走萍乡,扼吴楚咽喉,控湘赣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胡诗中也可以看出以前还有守关的戊卒,就其险而言,远在萍乡其他三关之上,旧时强人出没的地方,行客过关,白天都要结伴而行。今日盘山公路取代了昔日九曲十八弯的羊肠石板路,那只是汽车,步行,人们还是习惯于走小路,因为公路大弯。但晚上过关,尤其是独自过关,还不是一件平常的事。
站在关顶,远处的电视差转台的大大小小数百个小煤窑的灯火,高低明灭,使人产生一种天上人间的感慨。
下山有两条路,依旧是一条盘山公路,一条原来的小路,稍一犹豫,还是象上山一样,选择了小路。
下山丝毫不比上山轻松,有爬山经验的人都知道,上山脚酸,下山脚软。手电没了,只好凭以前的印象和眼前模模糊糊的影子来判断自己前进的方向,长期失修,加上山洪冲刷,小路已变成了坑坑沟沟,走的人少了,两边的灌木和荆棘拥起,大多数地方已形成甬道,本来就暗沉沉的视野,到这时几乎变成了全黑,多数地方只有试着前进,先用手抓住路边的柴草,然后一只脚踏牢,另一只脚跟上,如此反复,有些地方简直就是爬行前进。
关脚里许,一个灯火通明处是杨岐乡政府设的煤卡子,当一个人从重重夜幕中钻出来的时候,守卡子的职员露出了惊讶的难以置信的神色,的确,如今出门打的,最低档次也是租摩托的年代,寒风中夜走案山关的确叫人不可思议。
接下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关都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1999年元月25日)
(说明:后来案山关下开了隧洞,人也好,车也好都不从高寒亭边过了,这是进步,但我担心案山关高寒亭将从此湮灭。)
[ 本帖最后由 江湖小李 于 2009-3-20 09:4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