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 食
2020-10-01抒情散文一丁
乞食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吴市吹箫的成语,光看字面,意象美得一塌糊涂,还会以为是什么艺术行为。深究,原来说的就是伍子胥乞食于市的故事。《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范睢蔡泽列传》详细地演泽为:“伍子
乞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吴市吹箫的成语,光看字面,意象美得一塌糊涂,还会以为是什么艺术行为。深究,原来说的就是伍子胥乞食于市的故事。《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范睢蔡泽列传》详细地演泽为:“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口,膝行蒲伏,稽首肉祖,鼓腹吹萧,乞食于吴市。”这段被拓展成小说化的情节,后人就浓缩为“吴市吹萧。”
其实我想要说的是我的一次乞食经历,跟伍子胥一点关系也没有。要说有那就是他也曾乞食,我也曾乞食,并由乞食两字想到吴市吹萧,由吴市吹萧想到伍子胥其人。
乞食说白了就是要饭、讨饭。记得我打工的时候,曾经一段时间干的是替人押车送货的行当,也就是从市里跟车把货物送到周边县城或乡镇。一次,我们的车抛锚在了偏僻的山区,师傅检查了半日怎么地找不出问题究竟出在那里,无奈只好电话告诉老板,等人来救援。
一天一夜过去了,还不见救援的车到来。在这前不着店后不挨村的地方,我和师傅都饿得实在受不了。但是我们没带食物,冬日的时节,野外也没有可以食用的东西。
忽然师傅说:“记得车子走过的地方,不远处好像有一户人家。”
“是吗?”
“真的!”
“那又怎样?”
“看能不能卖点食物来?”
“我看倒不如讨要点,乡下人憨厚,买怕不合适,会伤感情的。”
“我就不信,现在竟然有人会不爱钱?”
“师傅,你是城里人,你不懂我们乡下人。你要点他或许会给你,你若说买或许会被拒之门外。”
“那好,就你去吧,我到要看看你会讨来些什么?”
于是我便寻往那户人家。
夜深了,灯还亮着。
敲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婆婆。
“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谁呀!”
“大娘,你好,我是一个过路的人,车坏在道上了,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想讨点东西吃。如果方便的话,给一点。”
“哎呦,孩子,快进屋。”
我进屋一看,家里只有老俩口,房子很宽敞也很整洁干净,一打问才知道老俩口都是代课教师,守着一所有三、四十名学生的小村学一辈子,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就把学校交给了女儿,子承父业,坚守着山村唯一的希望,也坚守着她们一辈子的信念和向往。
老俩口把我让到了暖腾腾的炕上:“孩子,冻坏了吧,快上炕先暖和暖和。”
我上炕还没有坐稳老婆婆就端来了雪白的馍头,老大爷也忙忙乱乱地插上了电炉。不一会儿,老婆婆就又端来了热腾腾的鸡汤:“孩子,你算是一个有口福的人,昨夜黄鼠狼咬坏了两只鸡,今天炖的,太多,我们老俩人也吃不了,你来了正好,多吃点,多吃点。”
老俩口热情得让人流泪,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人,彷佛让吃让喝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吃饱喝足,我说:“我们一块还有一位师傅。”
“快去,快去,换得回来,喝口热汤也好暖和暖和。”
师傅回来的时候,眼泪旺旺地,手里还擒着几个馍头。
“老人家说,不走的话,早上还来。”
我欲言又止,知道他少年丧失了父母,中年又没了老伴,遇见那么热情的老人家,也一定像我一样勾起了许多酸楚的回忆。
乞食,大多是由于不得已才为之的。梁实秋先生在《乞丐》一文中说:“乞丐是一种光荣的职业。”我猜想,他一定认为一个人能放下尊严去乞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其实,人在许多时候,维护的是一种矫情的虚伪。蒙田说,只从表面判断自己或者别人,都是一种不聪明和不慎重的做法。直面人生就是要直面现实。鹑衣百结,狂歌四野,食无定餐居无定所,一生乞食兴学的武训,沉浮于世俗之外,他死后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尊敬。在中外教育史上,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哈佛、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莱一起,被列为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人是具有广泛的同情心的,当武训深悟客人没有文化就会吃苦的时候,他乞食办学就成了义薄云天的壮举。梁实秋先生写《乞丐》一文的时候,肯定也想到了这位天下奇乞。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叫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词。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子;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这是陶元明写的《乞食》诗,不论怎样说,我们是要知恩图报的,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不能像后来成为楚王的韩信那样,但也要做到把别人的爱深藏心底,以爱回报爱,以爱传递爱,岂不更好!
[ 本帖最后由 一丁 于 2009-3-4 13:48 编辑 ]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吴市吹箫的成语,光看字面,意象美得一塌糊涂,还会以为是什么艺术行为。深究,原来说的就是伍子胥乞食于市的故事。《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范睢蔡泽列传》详细地演泽为:“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口,膝行蒲伏,稽首肉祖,鼓腹吹萧,乞食于吴市。”这段被拓展成小说化的情节,后人就浓缩为“吴市吹萧。”
其实我想要说的是我的一次乞食经历,跟伍子胥一点关系也没有。要说有那就是他也曾乞食,我也曾乞食,并由乞食两字想到吴市吹萧,由吴市吹萧想到伍子胥其人。
乞食说白了就是要饭、讨饭。记得我打工的时候,曾经一段时间干的是替人押车送货的行当,也就是从市里跟车把货物送到周边县城或乡镇。一次,我们的车抛锚在了偏僻的山区,师傅检查了半日怎么地找不出问题究竟出在那里,无奈只好电话告诉老板,等人来救援。
一天一夜过去了,还不见救援的车到来。在这前不着店后不挨村的地方,我和师傅都饿得实在受不了。但是我们没带食物,冬日的时节,野外也没有可以食用的东西。
忽然师傅说:“记得车子走过的地方,不远处好像有一户人家。”
“是吗?”
“真的!”
“那又怎样?”
“看能不能卖点食物来?”
“我看倒不如讨要点,乡下人憨厚,买怕不合适,会伤感情的。”
“我就不信,现在竟然有人会不爱钱?”
“师傅,你是城里人,你不懂我们乡下人。你要点他或许会给你,你若说买或许会被拒之门外。”
“那好,就你去吧,我到要看看你会讨来些什么?”
于是我便寻往那户人家。
夜深了,灯还亮着。
敲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婆婆。
“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谁呀!”
“大娘,你好,我是一个过路的人,车坏在道上了,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想讨点东西吃。如果方便的话,给一点。”
“哎呦,孩子,快进屋。”
我进屋一看,家里只有老俩口,房子很宽敞也很整洁干净,一打问才知道老俩口都是代课教师,守着一所有三、四十名学生的小村学一辈子,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就把学校交给了女儿,子承父业,坚守着山村唯一的希望,也坚守着她们一辈子的信念和向往。
老俩口把我让到了暖腾腾的炕上:“孩子,冻坏了吧,快上炕先暖和暖和。”
我上炕还没有坐稳老婆婆就端来了雪白的馍头,老大爷也忙忙乱乱地插上了电炉。不一会儿,老婆婆就又端来了热腾腾的鸡汤:“孩子,你算是一个有口福的人,昨夜黄鼠狼咬坏了两只鸡,今天炖的,太多,我们老俩人也吃不了,你来了正好,多吃点,多吃点。”
老俩口热情得让人流泪,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人,彷佛让吃让喝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吃饱喝足,我说:“我们一块还有一位师傅。”
“快去,快去,换得回来,喝口热汤也好暖和暖和。”
师傅回来的时候,眼泪旺旺地,手里还擒着几个馍头。
“老人家说,不走的话,早上还来。”
我欲言又止,知道他少年丧失了父母,中年又没了老伴,遇见那么热情的老人家,也一定像我一样勾起了许多酸楚的回忆。
乞食,大多是由于不得已才为之的。梁实秋先生在《乞丐》一文中说:“乞丐是一种光荣的职业。”我猜想,他一定认为一个人能放下尊严去乞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其实,人在许多时候,维护的是一种矫情的虚伪。蒙田说,只从表面判断自己或者别人,都是一种不聪明和不慎重的做法。直面人生就是要直面现实。鹑衣百结,狂歌四野,食无定餐居无定所,一生乞食兴学的武训,沉浮于世俗之外,他死后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尊敬。在中外教育史上,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哈佛、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莱一起,被列为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人是具有广泛的同情心的,当武训深悟客人没有文化就会吃苦的时候,他乞食办学就成了义薄云天的壮举。梁实秋先生写《乞丐》一文的时候,肯定也想到了这位天下奇乞。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叫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词。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子;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这是陶元明写的《乞食》诗,不论怎样说,我们是要知恩图报的,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不能像后来成为楚王的韩信那样,但也要做到把别人的爱深藏心底,以爱回报爱,以爱传递爱,岂不更好!
[ 本帖最后由 一丁 于 2009-3-4 13:4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