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民间 孩童游戏 撷趣
2020-10-05抒情散文西部边关雪
渭源民间孩童游戏撷趣渭源民间游戏颇多,幼儿至成年均有,且传承年代久远,这里撷取生活记忆鲜活有趣的,分别述记:打木榔儿打木榔儿是渭源农村一项独特的娱乐性很强的健身竞技活动,有些像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棒球或垒球项目,只是简便得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
渭源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渭源民间游戏颇多,幼儿至成年均有,且传承年代久远,这里撷取生活记忆鲜活有趣的,分别述记:
打木榔儿
打木榔儿是渭源农村一项独特的娱乐性很强的健身竞技活动,有些像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棒球或垒球项目,只是简便得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非常盛行,七十年代后期日渐式微。活动用具是长90cm左右3cm粗细的一段木棒,和约4cm长3cm粗细的一截“木榔儿”。木棒和木榔儿材质均以硬杂木为好。场地只须平坦宽敞无障碍物,但一般一堵墙或一个较高地埂做为“缸”底,“缸”是靠墙或地埂随手划出一个1至2m半圆形的区域。
比赛时可以是单对单,也可以是多人对打。参与游戏者可自愿组合,也可协商组合强弱搭配,中途可在双方加入新成员。开始时双方组长争头,决定哪一方先执棒打木榔儿。执打人在“缸”前站定,左手拿木榔儿,右手执棒,可将棒头和左手木榔儿接对后打出,也可像乒乓球发球一样左手抛起后击打。抡棒击打后无论远近只要击中木榔儿,对方都得在木榔停顿的地方将木榔扔向“缸”内,木榔儿进缸,执打人就要下场,让另一同伴上岗执棒继续;如果木榔儿停在“缸”外,执打人以棒为丈量标尺量出木榔儿停留处至缸边的距离,量得多少棒便得多少“棍儿”,量完后再打再量,直到被对方“杀死”。抡棒打不到木榔儿,或击出去的木榔儿被对方用手或帽子悬空接住,执打人也要下场。
有时候扔回的木榔儿落在“缸”沿附近,不够一棍,便要打“半打儿”。打“半打儿”时先手握木棒,使棒的上端向虎口方向倾斜,再用另一只手把木榔儿安放在大拇指食指与木棒相贴处,然后向上一抛使木榔儿冲上半空再抽棒急速击打,以免木榔儿落地。如果对方把木榔儿正好扔在“缸”沿线上,执打人则要把木榔儿立在地面击打,常常打不高打不远,甚至刮得地面尘土飞扬,震得手背生疼,木榔儿却立在原地不动。
一般是击出的木榔儿越远,对方往回扔时不易进“缸”。通常是不论正反方,约定谁先积够100棍儿者为胜,胜者惩罚败者的方式常常是“喝牢”。由胜方出人仍用木棒击打木榔儿,待木榔儿落地后败方拾捡握在手里,边跑边喊“嗷——”,直至缸前,中间喊声不能中断,中断者要反复喊,直到胜方认可;可顺次喊也可由胜方指定败方谁来喊。而且,在木榔儿落地后方向竖者,喊的人只喊跑到缸前即可;倘木榔儿落地后方向横者,则“喝牢”被称为“双牢”,即要喊一个来回,喊到缸前后再换一口气又喊着跑回原地。
踢毽子
这种游戏由来已久,在渭源地域大多为女孩子和年轻媳妇们所钟爱。大些的女孩子自己动手,用几大麻钱(孔方兄)、几层边角布料、一截大鸡毛管和一束较长又好看的小羽毛(常用大公鸡的),只几针就缝妥。待插入漂亮的各色羽毛时还没踢就心花怒放了。姐妹们或男女伙伴们常常“拉人”分组进行比赛,花样多变,一踢就是几十蹦数百蹦,当然是谁积数多谁为胜。这时留长辫或小双辫的女孩,左踢右转,辫子甩动飞舞,彩毽翻飞升至半空,引得围观的伙伴大人眼珠跟着毽子走,心儿随着辫子飞。久而久之,年纪仿佛的男孩甚至女伴,对身脚敏捷的女子羡慕留恋、钦敬不已。当然,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电视节目和运动员的高超水平相比。现在人们在电视节目、民族运动会和全民健身时,经常可见到技艺高超的踢毽表演或比赛场景.
玩弹弓
30年以前渭源城乡鸟儿特多,主要是麻雀、乌鸦、喜鹊、野鸽等,特别在秋季收获时,黑压压像云一样一片片飞到庄稼地里觅食。那时的男孩子,承继父辈祖先留下的习俗,几乎大都有一把精美的弹弓。弹弓一般是用一段约13cm长的天然树杈,去皮削圆滑,在分叉两头各拴绑一节16cm左右的橡皮带,再在橡皮带两头有一块较结实的小块长方形皮子连通,这块皮子专供包裹小石子。使用时先包上小石子,杈木朝前瞄准鸟雀等目标,扯紧皮带,掌握最佳时机放开皮带时,石子便飞向目标。被射中的鸟雀无论大小都会受伤,大多小鸟雀都是当场毙命的。
现在孩童们手里拿的小弹弓,木头的分叉弓已很少,大多改为较粗的铁丝,橡皮带已经换作小商店、地摊随处可购的鸡肠或皮筋儿。这种弹弓已打不到几只鸟,也无鸟可打,只是在伙伴们之间打几颗“纸弹”逗乐或恶作剧。
打木猴儿
木猴儿又叫木牛儿,打木猴儿也叫打木牛儿。这种游戏看似简单,但还是需要技巧的。一般孩童大多自己制作木猴,是用木质较硬的细腻的小圆木随意截断一小截,将一端削尖后在尖端中心镶嵌一粒小滚珠(铁或钢丸),最后用彩笔在周身和上圆面画上简单线条图案,木猴旋转时特别好看。除了木猴儿,还有一杆小鞭子用来抽打使木猴不停顺时针旋转。先用细鞭梢缠住木猴腰身,开始时可放在地上顺势甩鞭,木猴儿就在鞭梢带动下旋转起来,当然玩熟后的孩童则往往是左手端平木猴,右手向外甩鞭起转。更多的则是先将鞭杆夹在左胳肢窝,双手搓转木猴,着地旋转后再取鞭连着抽飞旋木猴的腰身。旋转不停更不翻倒的木猴儿,发出嗡嗡的细微啸声,打木猴的和围观者无论孩童还是成人长辈,都被飞旋漂亮的木猴和优美的乐音所倾倒。围观者为木猴一边让场路一边盯着木猴和表演者拍手喝彩喜笑颜开,表演者神采飞扬更加得意、迈力。有时木猴会飞起来,几米远落地后继续飞旋。冬季时孩童们常去冰滩打,难度较大,既要关顾木猴不掉进冰窟窿,又要谨防脚下滑倒。伙伴们常常以谁的木猴制作漂亮、连续飞旋时间最长者为羡钦偶像。
打木猴儿常常是男孩子们的专利,女孩们只能充任观众或追星族。直至今天,渭源民间孩童们仍在玩这种游戏,只是大不如从前兴盛。可在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运动会上,打木猴是比赛项目之一,木猴不只是木质的,有塑料、金属制成的,最大的直径超过90cm,五花八门,洋洋大观。
滚铁环
这种游戏男女孩均可玩,只是男孩较普遍些。孩童们自己的铁环及推动铁环转动的铁钩,大多不像后来学校用的明工,好多穷孩子的铁钩常常被固定在木把上使用,铁环呢,是比较粗糙、笨重的厚铁圈。个别孩童有在铁环上加几个小铁圈的,滚动时发出呛啷啷动人乐音,不用看就知道是你熟悉的哪位伙伴过来了。距学校近的城镇孩童,常常是滚着铁环上学去滚着铁环回家园,有很多家人几乎将铁环的响声当作孩子平安健康心情好的信号。节假日和周日,常常是孩童们在庭院、麦场比技巧健身的好时机。自然,平时练得巧练得好的,在学校比赛中大多会拿奖状回家。
猜谜听古经
这些儿戏既是家中长辈兄姊之间的,也是村头庄尾乡场上和田间地头伙伴邻居之间的。影响了数代人的谜语:“一个老汉一寸高,腾地一跳没气了”,谜底是炮竹;“一个木娃娃,人来先爬下”谜底是农家常见的炕桌儿;“一根歪棍,人来先问”,谜底是水烟瓶,这种祖辈们日常不离手的用品今天已很少见到。还有猜人五官等器官的,“高高山上种胡麻,胡麻底下藏娃娃”(头);“高高山上种豆儿,不多不少两绺儿”(眉);“青枣核儿,两头尖,中间一个活神仙”(眼睛)……祖辈们张口就来,数不胜数,内容从生活常见老少皆熟知者为主要对象。
祖辈们讲古经,晚辈们听古经。“古经古,古经湾里打老虎……”不知流传了几千年,听古经既是长辈与晚辈交流沟通的好方式,也是伙伴间司空见惯的儿戏,更是孩童们玩中学学中玩学常识受教育学做人的启蒙教育,常常是人一生中启蒙老师的家常便饭。古经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字词、成语故事,童谣、寓言、笑话、童话、神话,戏曲、人物故事,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等等。尽管你听到的与他听到的有同有异或大同小异,但主要情节、人物等,总是在张扬因果报应、惩恶扬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且幽默谐趣、智慧豁达、寓意深远永恒。《野兔戴孝》、《习惯成自然》、《王小三》、《巧媳妇与瓜女婿》等“古经”,是渭源区域口头传承的故事经典段子。穷苦人智斗老财主和瓜女婿的段子流布面广、版本较多、讲听频率居高。 (共4页约3600字,附图3帧供赏) 1.打木猴儿 2.踢毽子 3.跳皮筋 (本文作者为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终身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员)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西部边关雪 于 2009-1-8 12:16 编辑 ] 家园, 民俗风情, 声音, 童谣, 西部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