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
2020-10-05叙事散文山野农夫
腊 月腊月,孩子们翘首巴望的腊月。她驾着款款四季年轮,踏着声声日月鼓点,揣着山坡上那颗最后丰稔的果子,捧起的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伴随暖暖的阳光,迎着张张笑脸,终于来到了乡村!腊月,是一年的岁末,因腊祭而得名。腊月,是吉祥如意的腊月,是硕果累
腊 月
腊月,孩子们翘首巴望的腊月。她驾着款款四季年轮,踏着声声日月鼓点,揣着山坡上那颗最后丰稔的果子,捧起的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伴随暖暖的阳光,迎着张张笑脸,终于来到了乡村!
腊月,是一年的岁末,因腊祭而得名。腊月,是吉祥如意的腊月,是硕果累累的腊月,是欢声笑语的腊月,是亲情暖意融融的腊月,是农友总结年景、憧憬未来的腊月。
腊月是一坛浓酽酽丰收酒。屋檐下,一串串鞭炮似的红椒,一把把汤丸似的大蒜;仓库里,一筐筐金灿灿的谷子,一袋袋饱鼓鼓的花生;堂屋里,刚刚淘洗过准备打粑的白花花糯米,水桶浸泡准备打豆腐的黄澄澄大豆;还有那坛坛罐罐装的高粱、绿豆、芝麻等丰登的五谷,共同酿造腊月这坛丰收美酒。一杯杯醇香的丰收酒醉红了当家男人的脸膛,一股股醇香的力量鼓起了男人、女人共同装点新年的劲头。
腊月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佛粥、五味粥、七宝粥、七宝五味粥等。用粳米、糯米、麦米、玉米、红枣等制作而成。南宋诗人陆红游有诗曰:“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腊月二十四,是小年日,也是“扫尘日”。这一天,家家户户习惯用青竹叶气扎成的扫把,打扫高处的尘埃蛛网,掸去春台桌椅板凳的灰尘,开始除旧布新,迎接新春。腊月里,乡下娶亲嫁女喜事连连。村东嫂子们给“回门婿”打红。脸被打得像位“红关公”,嫂子们还闲不过瘾,让丈爷、丈娘也“带了彩”。村西小伙子正在盘新娘、新郎。新郎、新娘一前一后,抬着昨夜被揭被子,新郎前面乐嗬嗬地笑,新娘后面羞得低下了头。
腊月是一曲紧张繁忙的歌。腊月农闲,忙什么?忙年,忙打豆腐、做糍粑、杀年猪,忙打年货,忙迎新春。村里的豆腐作坊里灯,常常昼夜不眠,豆腐师傅的双眼熬得像红桃,豆桶队伍还是站到了作坊门外。打糍粑是男人活,女人“巾帼不让须眉”,像男人一样,拿起粑棍舞起来。腊月里,男人喜欢择个暖暖的晴天,驾着“奔马”,带着媳妇和孩子,走街上县,打年货。购新衣新鞋,买鱼肉酒菜,购蜡烛鞭炮等,还没忘记给孩子买件“小霸王”学习机。腊月里女人最能表现自己的能干。夜里,飞针走线纳鞋底。穿花套图,描绘的女人一颗灵巧的心灵,一针一线,寄托的是一缕缕温热的亲情。阳光下,姑娘赶织“心上人”的毛衣。灿灿的光芒,把姑娘的脸蛋温暖得比毛衣还要红,手上的舞动的两根针,像一对恋人不住地快捷亲吻。
腊月是一轮紧贴门框巴望的月亮。腊月到了,在外求学、打工的儿女快要来了。父亲掰着指头,数着腊月的日子;母亲把儿女的床被、床单晾晒了几遍,把儿女爱喝的老米酒做得香甜甜的。要过年了,在外打工男人要回来了。家里糍粑已打、豆腐已做,油菜田肥已追。年货基本办齐,女人不指望男人在城里给家里带几多的年货,只希望男人从城里带回一两件时髦的年衣。他们盼望自己的亲人早点回来,把一缕缕情丝倾注给月亮,他们知道月亮能代表他们的心。
腊月是一罐甜丝丝的蜜。年饭桌上,饭香菜美,暖意融融。吃呀,喝呀,说呀,笑呀。大碗小钵,盛满着丰登的五谷;佳酿香汤,飘溢着甜美的气息;瓢勺箸盏,传递着浓浓的亲情。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旺旺的火塘旁,尽情享受着安详、温馨、甜蜜。男人掏出挣来的一沓票子,一张张数给女人看,女人似乎不稀罕票子,还是忙着手中针线活儿。孩子在火塘边烘烤着糍粑,糍粑渐渐鼓胀得像孩子胖乎乎脸,接着裂开了道道的缝,如同孩子脸上的笑容。老人是最悠闲的,香香地吸着烟,目不转睛地盯着旺旺的火塘,细看一束束火苗,如同一条条红红的狗舌,在火塘上不住地乱舔。
腊月纯真古朴,动心可人;腊月五谷芬芳,余味绵长;腊月千姿百态,令人畅然欣慰。但腊月毕竟是位要嫁出去的姑娘,谁也留不住。“腊月风和意已春”,“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点点报新年”。腊月出嫁了,她许配的郎君------叫春天。
[ 本帖最后由 山野农夫 于 2008-12-28 10:06 编辑 ]
腊月,孩子们翘首巴望的腊月。她驾着款款四季年轮,踏着声声日月鼓点,揣着山坡上那颗最后丰稔的果子,捧起的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伴随暖暖的阳光,迎着张张笑脸,终于来到了乡村!
腊月,是一年的岁末,因腊祭而得名。腊月,是吉祥如意的腊月,是硕果累累的腊月,是欢声笑语的腊月,是亲情暖意融融的腊月,是农友总结年景、憧憬未来的腊月。
腊月是一坛浓酽酽丰收酒。屋檐下,一串串鞭炮似的红椒,一把把汤丸似的大蒜;仓库里,一筐筐金灿灿的谷子,一袋袋饱鼓鼓的花生;堂屋里,刚刚淘洗过准备打粑的白花花糯米,水桶浸泡准备打豆腐的黄澄澄大豆;还有那坛坛罐罐装的高粱、绿豆、芝麻等丰登的五谷,共同酿造腊月这坛丰收美酒。一杯杯醇香的丰收酒醉红了当家男人的脸膛,一股股醇香的力量鼓起了男人、女人共同装点新年的劲头。
腊月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佛粥、五味粥、七宝粥、七宝五味粥等。用粳米、糯米、麦米、玉米、红枣等制作而成。南宋诗人陆红游有诗曰:“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腊月二十四,是小年日,也是“扫尘日”。这一天,家家户户习惯用青竹叶气扎成的扫把,打扫高处的尘埃蛛网,掸去春台桌椅板凳的灰尘,开始除旧布新,迎接新春。腊月里,乡下娶亲嫁女喜事连连。村东嫂子们给“回门婿”打红。脸被打得像位“红关公”,嫂子们还闲不过瘾,让丈爷、丈娘也“带了彩”。村西小伙子正在盘新娘、新郎。新郎、新娘一前一后,抬着昨夜被揭被子,新郎前面乐嗬嗬地笑,新娘后面羞得低下了头。
腊月是一曲紧张繁忙的歌。腊月农闲,忙什么?忙年,忙打豆腐、做糍粑、杀年猪,忙打年货,忙迎新春。村里的豆腐作坊里灯,常常昼夜不眠,豆腐师傅的双眼熬得像红桃,豆桶队伍还是站到了作坊门外。打糍粑是男人活,女人“巾帼不让须眉”,像男人一样,拿起粑棍舞起来。腊月里,男人喜欢择个暖暖的晴天,驾着“奔马”,带着媳妇和孩子,走街上县,打年货。购新衣新鞋,买鱼肉酒菜,购蜡烛鞭炮等,还没忘记给孩子买件“小霸王”学习机。腊月里女人最能表现自己的能干。夜里,飞针走线纳鞋底。穿花套图,描绘的女人一颗灵巧的心灵,一针一线,寄托的是一缕缕温热的亲情。阳光下,姑娘赶织“心上人”的毛衣。灿灿的光芒,把姑娘的脸蛋温暖得比毛衣还要红,手上的舞动的两根针,像一对恋人不住地快捷亲吻。
腊月是一轮紧贴门框巴望的月亮。腊月到了,在外求学、打工的儿女快要来了。父亲掰着指头,数着腊月的日子;母亲把儿女的床被、床单晾晒了几遍,把儿女爱喝的老米酒做得香甜甜的。要过年了,在外打工男人要回来了。家里糍粑已打、豆腐已做,油菜田肥已追。年货基本办齐,女人不指望男人在城里给家里带几多的年货,只希望男人从城里带回一两件时髦的年衣。他们盼望自己的亲人早点回来,把一缕缕情丝倾注给月亮,他们知道月亮能代表他们的心。
腊月是一罐甜丝丝的蜜。年饭桌上,饭香菜美,暖意融融。吃呀,喝呀,说呀,笑呀。大碗小钵,盛满着丰登的五谷;佳酿香汤,飘溢着甜美的气息;瓢勺箸盏,传递着浓浓的亲情。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旺旺的火塘旁,尽情享受着安详、温馨、甜蜜。男人掏出挣来的一沓票子,一张张数给女人看,女人似乎不稀罕票子,还是忙着手中针线活儿。孩子在火塘边烘烤着糍粑,糍粑渐渐鼓胀得像孩子胖乎乎脸,接着裂开了道道的缝,如同孩子脸上的笑容。老人是最悠闲的,香香地吸着烟,目不转睛地盯着旺旺的火塘,细看一束束火苗,如同一条条红红的狗舌,在火塘上不住地乱舔。
腊月纯真古朴,动心可人;腊月五谷芬芳,余味绵长;腊月千姿百态,令人畅然欣慰。但腊月毕竟是位要嫁出去的姑娘,谁也留不住。“腊月风和意已春”,“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点点报新年”。腊月出嫁了,她许配的郎君------叫春天。
[ 本帖最后由 山野农夫 于 2008-12-28 10:0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