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位女诗人的行走

2020-10-08叙事散文木祥

——刘芝英诗歌赏析
木祥我调到丽江市文联后,安排着和刘芝英在一个办公室上班,我在中财论坛上发表散文,她却喜欢在中财上发表诗歌。坐在一间散发着新鲜油漆味道的办公室里,有一种亲切感和陌生感。其实,我与刘芝英早年就认识,只是交往不多。先是知道她
——刘芝英诗歌赏析
木祥
  我调到丽江市文联后,安排着和刘芝英在一个办公室上班,我在中财论坛上发表散文,她却喜欢在中财上发表诗歌。坐在一间散发着新鲜油漆味道的办公室里,有一种亲切感和陌生感。其实,我与刘芝英早年就认识,只是交往不多。先是知道她的名字,读到了她一些散文和诗歌。第一次是我参加丽江文学艺术奖评奖的时候,在文学组评委会上,读到了她的诗歌,并在第一时间知道她得了这次的诗歌奖。第二次是她向我约稿,此时,她在丽江玉龙县编《玉龙文艺》,发表了我的小说和散文。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会调到一个单位,并在一间办公室里上班。于是,与这个文学爱好者坐在一起,便产生这样的想法,人生要经历的一些事,有时候真是难于预测,也是无法说清楚的。   上班不久,刘芝英的诗集《诗亦沉思》便出版了。一个深秋的早晨,她把散发着墨香的诗集放到了我的办公桌上。随便翻开,一首诗的标题便吸引了我:《一个人行走》。便把诗往下读:没有人用声音/捞走我脑海里活蹦乱跳的鱼/没有人挽着我的胳膊/让我走另外一条路/对着草坪上满地的残阳/傻傻地笑/让太阳在两丛竹林间/走来走去/没有人说我/是疯子……诗中没有提到诗歌,没有说到对文学的热爱和坚守,但是,我固执地认为这是刘芝英对文学对诗歌的表白。于是,心里便产生一些感动和联想。首先想到的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写诗的人不多了,好诗不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能看到一本诗集的出版,让人觉得实在不容易。我曾经在评论一位诗人的时候说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诗歌创作不论是作者和作品都在质和量上呈下滑的趋势。全国著名杂志《诗刊》的发行量,由八十年代54万份,滑到现在的2.5万份。谁都清楚,写诗不仅无法购房置车,甚至连养家糊口也难以维持了。然而,刘芝英却是一直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自己的诗歌阵地,以最为纯净地语言,表达着对诗歌的热爱。
  刘芝英的诗集里,我还读到另外一些关于对诗歌的阐释。她的诗歌让我看到一个要把“桌子坐成诗/把路走成诗”的女诗人,正在不断地成长。读着她的诗歌,我觉得她对诗歌感情真挚,认识到位,表现了一个年轻诗人的良好心态。这种心态对一个诗人来说,相当重要。我们知道,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样式,远古时候,诗歌来自民众,源于生活,出自心灵;其文字浑厚纯朴,纯乎天籁,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诗意,《诗经》便是流传至今的不朽经典。我国曾是诗的大国,单是唐诗宋词,优秀的诗作多如繁星,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没法产生那么多优秀的诗人和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也要保持发扬我国文化传统,需要象刘芝英这样的诗人热爱诗歌,为诗歌的繁荣作不懈的努力。这是因为,诗歌繁荣的时候,也是一个民族思维最活跃,情感最丰沛,神思最飞扬的时代,也必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可喜的是,在丽江,就活跃着刘芝英这样的诗人,他们坚守着诗歌阵地,用诗的姿态保持坚守丽江的文化品味。
  感慨之余,断断续续读了《诗亦沉思》的大部分篇章。大多数人认为,刘芝英的诗歌重在理性,然而,我觉得刘芝英的诗歌,首先是抒情的。诗永远是抒情的文学。不可否认,越来越发达的工业社会难免给人造成了一种非人化的尴尬境遇。针对这种局面,尼采早就说过“上帝死了”。社会生活让人越来越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可能正是这种原因,刘芝英便以诗的形式在飘摇的精神家园中寻找抒情出路,以此来对抗“荒芜”的困惑,以求得的生活真实。
  不过,刘芝英诗歌中的抒情,是在有意无意地逃离赞美、讽刺、愤怒或欢乐。在她的诗作中,总是以极为平淡极为平静的口气中缓缓“流出”。她力避抒情诗那种常见的、极富气势的句子,着力加强叙述成份。刘芝英的诗中隐匿了爱憎,抒情以相当自我的视点、并且是不动声色的冷抒情格调,把个人心态隐匿于诗中,让读者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诗中的情感。这里,我最喜欢她的《传言》,听说,这是她读中专时候的一首爱情诗,热烈的感情,被她如此冷静地道来:你以为我是一只鸟儿/一抖翅膀/就会飞到你再也寻不到的去处/可是我没有翅膀/并且身体沉重……你想用目光织出一张网/把我罩在你的身旁/可是我不是鸟/不会傻乎乎的/一步一步/走进你的网中央……
  诗歌抒情是同语言表达欲望分不开的。很明显,刘芝英的诗歌语言从国家、民族语言空间转向“个人的话语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的诗歌语言获得了本体意义,这样一来,诗人也就更加“本体”起来。于是,刘芝英的诗歌在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个人对社会及宇宙的关系。所以,读了刘芝英的诗,我真实地感悟到,感人的感情是产生文本魅力的灵魂!高尚情怀是包括诗歌在内的一切文学创作者的必备素养之一!
  抒情是诗歌的生命,但抒情模式相当复杂。诗歌在抒情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诗歌整体的意境化与意象化,其中,意境化把抒情贯穿于与要抒之情有关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达到情景合一,融为一体,而意象化则是将生活环境中用来表现抒情主体的“意”融入到个人情感之中。刘芝英在抒情的意境化和意象化上处理就比较得当:妈妈说那轮弯弯的月儿/是被天狗吃缺了的/可是天狗/为什么要吃月亮呢/那轮弯弯的月儿/是被我的眼睛吃缺了的吧……读了刘芝英这样的诗歌,我们领悟到的,便不只是诗中的情了,那浓郁的抒情中,所产生的意境,那是难于言说了。
  当然,刘芝英的诗歌,有着她理性的思考,这也是她的诗歌的一大特点。把诗集命名为《诗亦沉思》,我们不难看出她的良苦用心。理性使我们思考,理性使我们崇高,将理性融入诗歌,可以探索民族的意蕴,思考自我的奥秘,破译真善美的真谛。 刘芝英的很大一部份诗歌,偏重于理性的阐释,虽然形象不宏大,但写作状态的冷静,读起来没有较大的气势,但明理晓畅。更可喜的是,她的理性诗歌不作无病之呻吟,在看似平淡的文字里,有一种飞扬激昂的意趣,令人感到世界的宏阔, 人生的深邃,事物的多姿。用理性来观照人生,人生也显示出它的摇曳多姿,变幻万千。刘芝英的诗歌,是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纷繁的人世,展示人生深刻的底蕴。她寻找着具有蕴藉力的意象,挖掘它的内涵,体现自己的人生思考。
  然而,刘芝英的诗长处在于此,局限也在于此:倾情于微观而疏懒于宏观,所以,她的抒情诗或哲理诗,大多是从微观入手的,虽然明白晓畅,不故弄玄虚,但部分诗作中却少了几分绕梁之余韵。然而,刘芝英还很年轻,一个人的行走,其路还很长,继续走下去,前途不可估量!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08-11-27 13:49 编辑 ] 诗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