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悬壶济世 华章载道

2020-10-08抒情散文聂中民

悬壶济世 华章载道-----记我国著名医学家、文史学家裴正学先生聂中民裴正学先生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是公认的杏林巨擘、医界山斗。他躬耕杏林已逾五十载,悬壶济世,今犹不辍。现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主
悬壶济世 华章载道
-----记我国著名医学家、文史学家裴正学先生
聂中民


  裴正学先生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是公认的杏林巨擘、医界山斗。他躬耕杏林已逾五十载,悬壶济世,今犹不辍。现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甘肃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理事长、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书香子弟少年坎坷
  裴正学先生籍隶甘肃武山,生于历史渊源悠久、民风极为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之陇上名镇——洛门,出身于中医世家、书香门第。其祖父裴绍俭为著名儒医,名闻陇东南。其父慎之先生早年负笈南雍,就学中央大学,初学国文,后弃文从医,仁心圣手,医德医术誉满陇原,诗词书画亦造诣颇深,素有“陇上板桥”之誉。正学先生天资颖异,又受父祖潜移默化、熏沐濡染,自幼即勤奋好学,并立志献身医学,拯济黎元。

  裴老告诉记者,在其人生旅途中,曾经有过三次较大的波折,第一次是在他20岁那年,当时裴老在读西安医科大学二年级。在全国性的“反右”中,他的父亲被错划为右派,蒙冤囹圄,因此受到诛连;加之他学习优秀,倾向真理,一时被当作右派批判长达数月;后因他有一首歌颂社会主义之诗作曾在《延河》杂志发表而未被戴上右派帽子。接着助学金被取消,他赖以学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困难。为了完成学业,他一边节衣缩食,一边利用课余为报刊撰稿,用微薄的稿费来添补给养;正是这段艰苦的磨砺和沉重的压力,才使他极富同情心,从而培育了拳拳为民的赤诚。第二次是1961年,西安医科大学毕业的裴正学本因品学兼优而留校,但在政审时,因家庭出身和所谓的父亲历史问题,被改配到天水医院。裴老并未因此消沉。在天水医院期间,他认认真真地看病,勤勤恳恳地工作。第三次是“文革”期间,裴老被当成“黑五类”,下放到了偏僻的天水甘泉卫生院。裴老在这里心不灰,气不馁,反倒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深入群众、了解民间疾苦和接触百病的好机会。他访贫问老,上门治病,留意收集民间验方和验药,并反复实践,去伪存真,开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医治疑难杂症。与此同时,裴老医术高明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慕名求医的人越来越多。 “兰州方”剂 大医精诚
  裴正学先生心绍岐黄仁术,济困扶危,解民病痛,将祖国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精华发扬光大,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尤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年逾七旬,神采奕奕的裴正学先生回忆过去的经历时不无为之动容,当初在临床上每遇到西医一时难以奏效的患者,他常采用一些中医方剂治疗。1967年,裴老接触到一例白血病人。那时,他正在天水地区医院内科工作。当时,一位叫马长生的年轻战士不幸患了白血病,虽然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进行了全力治疗,但病情并无好转。当他的血色素只剩下2克时,领导决定把他送回原籍天水和父母做最后的诀别。父母见到垂危的儿子,心中悲痛万分,他们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离去,便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去求裴老救治。当时国内外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化疗,但化疗的副效应却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化疗是将人体细胞不分良莠全部“枪毙”,最终导致肌体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丧失和免疫力低下,使患者衰竭。

  他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马长生开了一个中药方,并辅之西药治疗。用药一个月后,高烧退了;服用中药百余剂后奇迹出现。一年后,血色素增加到14克,多次骨髓涂片检查均呈完全缓解现象。裴老当时难以置信,他把检查结果拿到兰州让曾经主治过马长生的张爱诚教授看,张教授看后大吃一惊,连呼奇迹,奇迹!说这是国内之第一例,也是世界之先河啊!时经40余年,马长生仍健康生活着。该病案例曾1973年苏州召开的全国血液病会议上作了报告,受到全体与会者的高度评价,把该病例主方定名为“兰州方”,在国内各地医院广泛推广使用,疗效显著。该患者至今尚健在。这例患者的治愈,给了裴正学先生巨大的启示,对医学产生了更强烈的追求渴望。 开拓创新 独辟蹊径
 
  20世纪60年代始,裴正学先生先后钻研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知要》等经典著作。每遇疑难,多方请教,切磋研磨,以期必得。同时,先生精心阅读了近代中医汇通派唐容川、张锡纯、施今墨、余无言、时逸人等大师之代表论著。先生于唐容川之《血证论》用功尤勤,独有心得,于是在文革期间历时两年写成《〈血症论〉评释》一书,197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发行后影响很大,1985年5月日本静岗医科大学校长田荣一教授专程来兰州向裴教授请教书中的有关问题。

  在90年代初的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他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得到了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的肯定,该方针于1992年作为编写《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的主导思想。“十六字方针”开头就是“西医诊断”,之所以放在临症的首要位置,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疾病的要害,提高诊治水平,杜绝医疗事故发生。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再去进行“中医辩证”,就可大大增加辩证的准确性。“中医辩证”是理法方药的基础,是突出中医特色的关键……。裴老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听者茅塞顿开,耳目一新。这是对“《伤寒论》字字金科玉律,不可更改一字”的挑战。“中药为主”是十六字方针的落脚点,是以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此方针是为发展中医而专设。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法则。他先后撰写多篇学术论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并应邀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推介。后受甘肃省卫生厅委托,中西医结合学会在省中医院举办了四期主治医师学习班,深入学习“十六字法则”的理论与临床应用。这“十六字法则”被全国中西医界所关注,成为当前中西医结合领域的重要学派。

  1973年裴正学先生奉调新医药学研究所,执教省西中医班。他一心倾注医学事业,常年挥汗三尺讲台。古人云“教学相长”,长期精心细致的教学使其医学造诣较前更有提高,达到全新之境界,开始认为“方剂”是中医学术之核心,它上惯理法,下系药物,位居中医临床之前哨,于是对“方剂”进行了重点钻研,1980年写成《新编中医方剂学》并出版问世。在教学、研究及临床的实践中,正学先生深切体会到中医的方药是有效的,但它只是建立在“证”的基础上,而与现代医学的“病”全部脱节,把“证”与“病”结合起来,实为中西医结合最基本、最首要之任务。裴老于1979年编著了《新编中医方剂学》,它突出重点,执简驭繁,理法方药环环入扣,为医学界学习应用传统方剂开辟了一条捷径。“西药为辅”不排斥西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旨在补充中医之不足。 医著累累 成就裴然

  二十多年来,裴先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并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了《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新编温病学》《裴慎医案选遍》、《大黄的药理与临床》、《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14部学术专著。1992年2月,裴正学先生组织西北五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21位,编写了一部中西医结合内巨著《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全书150余万字的精装本于1995年正式出版发行。在1996年4月美国召开的世界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该书获“突出贡献国际金奖”,先生本人还获“世界百名民族医药之星”之殊荣,并应邀赴美领奖、讲学。

  裴正学先生于1987年取得主任医师职称,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并先后被香港中医大学等四所中医院校聘请为客座教授。1998年,为了表彰裴正学先生在中西医结合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贡献,甘肃省医学研究院在其六十岁诞辰之际组织了规模较大的“裴正学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事业40周年座谈会”,省内众多领导及医学界教授、专家参加座谈。2000年被授予全国中西医结合突出贡献称号,200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名中医”称号。2008年,《裴正学医学精要》由甘肃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包括《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血症论〉评释》、《裴正学医话医案集》、《新编中医方剂学》、《裴正学医学笔记》等5部著作,150多万字。甘肃省医学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裴正学教授医、教、研50周年座谈会”,会上举行了《裴正学医学精要》首发式和书法作品展,有关领导及省内外医界专家、教授100余人参加了活动。副省长咸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高度评价了裴正学教授高尚的医德和高妙的医术。《甘肃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其传略先后收入《当代世界名人传略》、《当代中医名人志》、《当代中国名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外文版)。

  2008年10月,裴正学被评为兰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风云人物----十大创新楷模人物。同时,蒲朝晖和包永庄编著的《陇上名医学裴正学》正式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君子风骨 医德纯良

  裴正学先生妙手仁心,温文尔雅,恬静淡泊,乐于助人,有古君子之遗风。他甘为人梯,乐育杏林英才,桃李满天下。他学贯中西、识见卓绝、勤于著述,不但医著累累,文学创作成就亦斐然可观,先后出版了小说散文集《大风曲》、诗文集《春风曲》,风格清新典雅,关注民生,正视现实,堪称载道华章,备受甘肃文学界关注和好评。他的书法造诣亦不同凡响,誉满陇原,其用笔取法颜鲁公、米元章,笔力遒劲,有金石气概寓焉,书法作品集《医学三字经》、《裴正学书法集》已出版问世。他的行书书法上,他把米芾的质朴凝重、平淡天真与颜真卿的流利潇洒融为一体,古雅淳厚,气韵高脱,并出版了《裴正学书法集》。

  裴老不光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上成就裴然,他在教育子女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大儿子裴新梧,十多年前就取得了中国农科院博士后;大女儿裴新凤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副教授;小女儿裴新华是央视天气预报著名播音员。但裴老对此谦虚地笑了笑说,“他们的成绩是社会的培养和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个人是没啥好说的!”裴老告诉记者,说:还想重新修订《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将近年来医学领域内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以及自己临床经验的新体会编写进去他还准备撰写《裴氏中医内科学》。每有乡人求助,先生不辞劳苦。

  在今年举办的裴正学教授医教研50周年座谈上,国家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牟本理说:“50多年来,裴正学除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外,还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辅导。因其在中西结合事业上的造诣,多次到国内外讲学,他完全有机会留在国外,留在国内一些发达城市,享有各种优厚待遇。但他并不为之所动!他始终坚守在甘肃,为甘肃中西医结合事业呕心沥血,并主持筹建了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创建了甘肃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基地,创办了甘肃省中医药辅导学院,为社会培养、培训了一大批医学人才和医务人员,促进了甘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也奋蹄”,裴正学先生常以此诗句自勉。虽年逾古稀,他依然精神百倍地奋斗在医学战线,救死扶伤、培养新人,勤于文艺创作,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本帖最后由 聂中民 于 2008-12-4 13:1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