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似蜂酿蜜(修改)
2020-10-09抒情散文苏忠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人们提示了读书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十分欣赏这两句话,因为它揭示了学知识的成功之路:那就是勤奋和刻苦。早在中学时代,我就将其作为座右铭,时时铭记在心,激励着我勤奋刻苦地学习求知。我想: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人们提示了读书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十分欣赏这两句话,因为它揭示了学知识的成功之路:那就是勤奋和刻苦。早在中学时代,我就将其作为座右铭,时时铭记在心,激励着我勤奋刻苦地学习求知。
我想:读书好似蜂酿蜜。少年时代,我养过蜜蜂,熟悉蜂采花酿蜜的过程,中学时又学过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这篇课文,对蜜蜂更加喜爱和敬佩了,在野外干活时,常见到蜜蜂在树丛中飞来飞去采花蜜的情景,蜜蜂不但在白天忙着采蜜,有时在有月光的夜里,我还见到蜜蜂从外面飞回蜂窝,这种勤劳真让人惊叹!读书人若能以此为榜样,则必学有所得,最终学有所成也。因为唯有勤奋刻苦,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读书好似蜂酿蜜。在酿蜜的过程中,蜂将采回来的花蜜在蜂巢中进行加工酿制,花蜜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成为甘甜的可供人们食用之蜜汁。同理,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读的书、学的知识也很多,很杂乱,必须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变成有条理、系统化的东西,以便运用。我想:对所读过之书,如果能够记住,且能随口背诵,那是再好不过的了,用的时候,从脑子里拿出来即可,十分方便。读书学知识,如果记不住,则无异于白学。李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破”字,应该是指记忆吧?
读书好似蜂酿蜜。我想:蜜蜂酿蜜大抵有一个目的,那便是为人们提供甜美的蜜汁。读书学知识也要有一个目的:或为了娱乐消遣,或为长才济世。周恩来同志早在少年时就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目的及远大抱负,这是长才济世的生动事例。我主张读书要“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觉、积极主动、勤奋刻苦地去学,就会学有所乐,最终学有所成。知识好比我们杯中之水,碗中的饭,口渴肚饥了,拿出来用就行。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假若没有足够的知识,到用时便犯难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读书好似蜂酿蜜。一只蜜蜂一天的劳动所采的花蜜也许是很有限的,但它每天都在不停地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劳,终于酿成了足以用桶来装的蜂蜜。读书也是这样:一天能学到的知识不算多,但只要做到每天都学,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能得到丰富的知识。有人说:他的知识大得只要给他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他就能造出原子弹来!学知识就要有这种决心和勇气。
读书好似蜂酿蜜。蜜蜂酿蜜不只是供自己食用,更重要的是为人类提供甜蜜。诗人罗隐的《咏蜂》说:“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奉献精神!以修身养性和长才济世为目标的读书人,也是如此。他们在终生的学习中,在增长才学、提高品德修养的同时,也是用所学到的知识为社会作贡献,为造福人类贡献力量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纵观中国五千余年之历史,有哪一位古圣先贤和现代伟人不是勤学苦学的呢?我不敢指望自己成为“学富五车”之人,但十分羡慕、敬佩学识渊博的人。人们的知识从何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与生俱来的吗?也不是!是从辛勤苦学的劳动中来,是从咸涩的汗水中来!我只求有手不释卷、博览群书之精神。
回味人生,人的一生都在勤奋地学习,辛苦地劳动。这又何尝不似蜜蜂采花酿蜜呢?
二00八年六月十七日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08-11-11 16:0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