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东岭建坊

2020-09-16叙事散文康乔华
东岭建坊
康乔华从灵川县城远远地来,顺着一条岔道没入乡间小路,过了一座桥就看到了那个名叫东岭的村子。它的四周是延绵不断的山峦叠峰,村前一块块宽阔的田地种了蔬菜或果树,虽然已是深秋,这里因为这些蔬菜和果树,依然繁茂葱郁,透着蓬勃生机。而最引人

东岭建坊
康乔华
从灵川县城远远地来,顺着一条岔道没入乡间小路,过了一座桥就看到了那个名叫东岭的村子。它的四周是延绵不断的山峦叠峰,村前一块块宽阔的田地种了蔬菜或果树,虽然已是深秋,这里因为这些蔬菜和果树,依然繁茂葱郁,透着蓬勃生机。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数村口那座突兀而起的名叫“百岁建坊”的牌坊,上百年来的风雨侵蚀已经使它显得古旧沧桑。牌坊的背后,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楼房,青砖青瓦,错落在田地边,非常抢眼。走近了看,一小部分古旧的民房老屋还掺杂其间,有的被重新修缮,保持原貌,有的改建成了新宅,这种布局搭配,使得东岭村在新时代气息的浸染下还散发着古朴、幽雅的味道。如今也只能从这些遗留下来的极少的老宅中才能感受到这个村子的古老,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向村中,串联起村道小巷,刻画出东岭村的版图。 这样的情形和气象,可惜不在李炳然的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正处在清朝,当时的李炳然只是个武官,“武略骑尉”正六品。换句现代的话说,他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一个县里的武警总队队长,也就有着保卫百姓财产安全和维护地方稳定的职责。那个时候,这里除了村前那条流淌千年的绿宝河外,或许就是错落的粉墙黛瓦,周遭阴森森的密林田地。历史道路的远长,致使人的名字、村庄的名字走着走着就走失了,但河的名字却不会走失,眼前的这条绿宝河是东岭村所有历史故事的见证者。这块地方在更早之前,原本就没有村落,只是东岭村的先祖们因避战乱,从江西的吉安府庐陵县远迁而来。他们凭借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在山间开荒耕种,创立家业。在长蛇岭山下,才渐渐形成这样一个名叫东岭的古村落。同时,他们还把一种编织草席的传统技艺从吉安的庐陵带了过来,一度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时间走到了李炳然所处的那个时代,东岭村已经历经了四百多年的历史。不知处于乱世的李炳然,在庙堂之高是怎样的忧其民,维其稳的,但不管怎样,他作为地方的官员,保卫百姓财产安全和维护地方稳定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关于他生平当官理政的史料,没有详实的记载。只是从他一百多年后的传人口述中,我或多或少地摄取了他在世时的些许零散片断。 其实,李炳然从小就是一个富商子弟,当时的家境也是相当的殷实。父母是经商成功的富人,家里又有很多的田地,但他们都喜欢乐善好施,并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更没有动摇做人的底线,自己富了也不忘乡亲。村里的许多穷人或灾民他们都救济过,除此之外,他们还为村里捐款做了许多公益事业,比如修路、架桥等。他们捐田给村子里作为“公田”也将收入资助村里的老人、需要扶助的人家及作为村里的各项事业公用。时至今日,几百年过去,李炳然家为村里捐钱捐田地为村里做公益的事迹在东岭村一直流传下来。很显然,李炳然正是在这样良好家风文明的教育和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怀着小时的梦想和志向,奋发勤学考取功名,才有了后来的“武略骑尉”正六品官职。当年老家也因村子里出了个朝廷的官员而倍感荣耀和自豪。 那个时候,李炳然在朝廷当官除了担当起维稳地方治安的职责外,还常常走村入户,慰问贫苦的百姓。他曾在自己走访的村子里看到百姓生活贫困,而建了个济留仓,目的就是赈灾济贫救难,看来封建社会的官员也是为百姓着想的。也正因如此,他在百姓当中的威望很高,自然也就受到一方百姓的拥戴。他把自己管辖的区域治理得很好,空闲的时候,常常回到乡间和百姓一块劳作。这种秉性和他在老家的成长生活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老家的世道人心对他性格的熏陶是很重要的。从现存在村子里的那些老房老屋看得出来,东岭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的深处就是仁义善良。这种浓浓的乡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东岭村独有的,它把人们生活的图景与人情世故融融相和,充满了正能量。 如今,据他的后人第十七代传人李国寿提起他,直竖起大姆指,说李炳然当年当官后,也继承了父母的优良传统,营造了良好的家风,他捐钱除了修建老家的饲堂外,还一如既往地救济村子里的老弱病残。甚至在退休辞官归隐山间田园,他也不忘帮助别人,乐善好施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在他的一生中救济或帮助的人不计其数,为百姓做的公益事业更是数不胜数,有的还被后人刻进了功德碑。李炳然做的这些事,也是让古人感动的,曾在当地被传为一个千古美谈佳话。国寿还说,村里老人流传下来,现存的房屋曾同一天上梁十八间,而每座房三间,共六座大宅同时上梁。可见,当时村里的房屋建筑也是非常有气势的。而房子上梁的当天,场面也是非常的热闹。这些情形说明,在那个年代,东岭村人是富足和自在的,他们对美好生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追求。我想,村子里能有这样的美好环境,让退休辞官归隐山间田园的李炳然也是感到非常快乐的。乐人寿己,李炳然活到了一百零二岁,成了东岭村的老寿星。他眼观七代,四世同堂,打破了村子里老人的长寿记录。 由于李炳然在世时的良好口碑和长寿岁数,东岭村人为其表纪功德竖立牌坊获皇帝恩赐诰封,并于清光绪八年修建,名为“百岁建坊”。此牌坊石质,四柱三门。如今,一百三十六年过去,牌坊还立在那里,不知接纳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旅人。只是历经风雨岁月的侵蚀,已经变得沧桑残损。那些架立的石柱石块布满疮疤,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来描述。走到牌坊跟前,看石柱石块刻着的那些精美图案,仿佛在向来人说着李炳然的故事,这故事好老好老了,但听的人却总是那么认真。“桂馥兰芳百龄增庆,芝泥玉检七叶呈祥。”、“燕翼贻谋庆洽一堂徵七代,皇恩宠锡寿高百岁益二年。”这是牌坊石柱上刻着的楹联,表功和贺岁的内容都在里面。一个人不仅仅属于一个人,一个人的品质可以影响一个地域的民风,李炳然对于东岭村就是这样,已融化为一种村德,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