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先 生
2020-10-13叙事散文吕永红
先 生 先生姓谈,高中三年,先生一直教我们的历史课。那是一个秋日,淡蓝的雾岚从祁连雪峰顶上滑落,一路奔腾溢满我的眼眸。窗前,几只长着天蓝色翅膀,翅膀上又印几个白色圆点的小蝴蝶上飞下逐,热闹着生命的热闹。上课铃响了,推门进来一位身材粗壮的老头
先 生 先生姓谈,高中三年,先生一直教我们的历史课。 那是一个秋日,淡蓝的雾岚从祁连雪峰顶上滑落,一路奔腾溢满我的眼眸。窗前,几只长着天蓝色翅膀,翅膀上又印几个白色圆点的小蝴蝶上飞下逐,热闹着生命的热闹。上课铃响了,推门进来一位身材粗壮的老头,戴着一顶顶部发白的蓝帽子,架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四方圆脸上洋溢着似乎永不消褪的笑容。乍一看,他的样子与大灶上的伙管员极像,但他确实是我的历史老师。 一上讲台,先生便用浓重的兰州话问道:“同学们,人是由什么变成的?”我们知道先生要引出人类发展史的内容,觉得有趣,顿时来了精神。有的说是猴子变的,有的说是古猿人变的,有的说是上帝用泥捏的。最后先生仍要追问 ,把一知半解全部抛出去的我们只好低着头坐着等待答案。谁知有个调皮的家伙竟然恍然大悟似的说出是爹妈养的。“哗 ——”大家哈哈大笑,教室里的空气被点燃了。要知道,我们初中的历史课都是由老师把条条框框划下来,然后让我们囫囵吞枣的可劲儿背,最后由老师手持着木棒一个一个盯着背,日久便令人生厌。先生的慈祥笑容像磁石般将我们紧紧吸牢。他从单细胞生物讲到多细胞生物,从盘古说到帝喾,说到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人……语速适中,便于我们在书上批注。更让我们钦佩的是先生一堂课讲下来,教本仍稳稳地插在中山装口袋里。从此,每到上历史课,我们都像中了魔似的坐得直直的,伸长细脖儿聆听。我们一致认为先生的课是咱们学校上的最好的课。 还让我们佩服的是,先生讲世界历史能兼以传授丰富的地理知识,诸如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某次起义路线,所遇的困难等等。我们因此更加深了对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的了解,知道了安第斯山、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那时的我们完全沐浴在先生用他那广博的知识撑起的晴空下,我们的历史成绩也一直处于同级前列,全班同学打心眼里感激先生。 先生手巧。一进学校,总会看到两排平房面东的耳墙上分别塑着一幅“中国地形图”和一幅“世界地形图”。后来才知道是先生用石膏塑的,无论是比例,还是着色,从哪个角度看都让人舒服。一次到办公室交作业,我看见先生正拿着画笔修正他的摄影布景,亭台楼榭,花鸟虫鱼,生动毕现。就连云朵也似有了精灵,悠悠地飘飞起来。从与先生的谈话中得知,当时县城大大小小的照相馆的布景都是他绘制的。 一个周末,先生到宿舍找我们五个去帮忙,到了才知道是揉小泥丸,待我们两手泥巴揉了几脸盆,先生进来过目时只挑拣了12个,其余都不中意。先生嘿嘿一笑:要用心揉啊。说着便做示范。原来先生是给圣天寺塑释迦佛像,头顶上要用到小泥丸。等我们揉完泥丸时,已是华灯初上。有人提议看看先生的美术作品。先生便拿出他的两本画册,画的都是小城的山川街巷,名胜古迹。巍巍祁连山,潺潺海潮坝,沧桑圆通寺,辽阔南大滩等都一一复活了。我们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家庭拮据。高考来临,先生便主动为我们照相,解决了燃眉之急,令我们一生铭记。 先生有时很尴尬。平日里先生只顾教学、看书、做学问。发工资后先置办自己心爱的书籍,鲜能照顾到家庭,更难顾及上教育子女。多年后,三个子女均是通过招工才有一碗饭吃,因此子女们对先生的态度都明显冷淡,腹诽的多。一次,我们正去晚读,刚到楼道里就听有人吵吵嚷嚷,回头则见师母怒气冲冲地追赶先生,她手里还提溜着一根铁棒(火棍),先生拖着肥硕的身子一边跑一边伸出双手做投降状,嘴里忙不迭地说:“你不要这样了,学生娃娃都望着咧!”师母不管不顾,仍穷追不舍,先生跑进教研室,把门反扣上,师母才算停止。学生越集越多,师母站在门上,两手叉腰破口大骂:“你算个啥男人,啥父亲,学问大了有啥用,人家的孩子都教出去了,自己的却剩在家里。以后你一个过去,休想再回这个家!”骂完噌噌噌下楼去了。我想,此时的先生一定颓然坐在椅子上,心里飘起了鹅毛大雪,虽然此时正值夏季。此后,这种事便更常见了。 先生不幸。我们大学毕业回母校任教时就又看到了先生: 依旧是肥硕的身体,依旧是一顶半旧的蓝帽子,只是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变得煞煞巴巴。嘴也歪了,不时地抽搐。眼光黯淡,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走路深一脚浅一脚。我拉住先生的手问候他。先生的嘴角抖了抖,眼泪扑簌滚地。从先生断断续续的言谈中,我知道他患了高血压、中风、偏瘫,经治疗有点好转。一天中午,我去上职中小灶,赫然看见先生买了一碗臊面正要坐定开吃,谁知师母气呼呼赶来,劈手夺下饭碗,回头便骂炊事员:“你们想害人呀,他有糖尿病,不能多吃。我老太婆领几个工资,他死了,我可怎么办呢?以后他到这儿来,谁卖给他饭,我就和谁没完!”先生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似的被师母拉走了,我的眼睛模糊了。 此后不几天,我正午休,忽听有救护车呼啸而来。我一骨碌爬起,冲到楼下,才知道先生休克,需紧急抢救。谁知此一去先生竟撒手人寰。可我还有一个问题未来得及请教先生呢。 先前,每逢春日,在某段固定的日子里,城西清真寺的阿訇在清晨做祷告,其中有一句浑厚悠长,苍凉撼人,每次听后,我心中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涌上来。于是去问先生此句是什么意思,先生不假思索的说:“沉睡的人们,起来吃吧!”我当时以为回回斋戒饿坏了,要趁在允许的时间内抓紧进餐补给营养。有时一咂摸这句话,觉得当时被先生“讽”了一回。先生一定是给我们这些贪睡的“刺儿头”提个醒,让我们早点起来读书。后来没好意思再去请教先生,就一直把这个问题沉淀在心里。现在我算领会了。 噩耗传来,过去曾是先生的学生,现在又是同事的我们悲不成戚。先生霁月般的爱抚,海洋般丰厚的学养,不慕名利的甘淡,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爱心灌注,桃李竟芬芳;师恩厚重,弟子悲难言。先生像学校园林里的一片树叶飘零远逝了,我的思念却如炊烟般袅袅生长,飞旋……
全文共2340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