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号背后的记忆(一)
2020-10-15叙事散文秦时明月
外号背后的记忆(一)说“外号”太老土,但是,文明地叫“外号”其实就是“绰号”。乡人把“外”字变调为上声,变调之后,就产生出一种只可意会而不易言传的意味来,反复揣摩,似乎有着“不正宗”“不端正”“不严肃”“不古板”等既不确定也可以肯定的含义来
外号背后的记忆(一)
说“外号”太老土,但是,文明地叫“外号”其实就是“绰号”。乡人把“外”字变调为上声,变调之后,就产生出一种只可意会而不易言传的意味来,反复揣摩,似乎有着“不正宗”“不端正”“不严肃”“不古板”等既不确定也可以肯定的含义来。给人外号,叫人外号,在文明世界看来是不文明的,但在我的乡下,这几乎不存在是否文明的争论,外号就是一个人的另一个名而已。而且,外号更能显示这个人的真实记忆。
——聊做题记 长壳蛋 这个名字来自于他的脸型。窄而长,通常称为“马脸”,可他的母亲太有才了,据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封给了他这样一个恰倒好处的外号。大概他母亲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母鸡,每日辛勤地觅食,才生下了一窝8只“蛋”,这一只“蛋”与众不同,母亲很得意,单独送他这个称号,以示与另外7只“蛋”的区别。 他的确与另外7只“蛋”不同。其他几个均为矮小粗壮型,他却个子高挑近一米八,瘦长的身子上面又顶着这样一颗扁长得如同石臼棒的脑袋,整个看去就简直就像一只立在高粱叶子上的螳螂。“长壳蛋”这外号实在是形象至极。他在二十多岁时结了婚,老婆说不上漂亮,倒也能干贤惠。有两女一男。儿女大概综合了他与他的弟兄姊妹的特点,身材竟出奇的匀称。 那么,长壳蛋该是很幸福吧?恰恰相反,长壳蛋活得并不幸福。原因就是他的古怪的性格。自私,贪小便宜,甚至使他的家人都厌恶他。 先是与弟兄姊妹分家,作为大哥的他,不能做出大哥的样子,连他老婆都反感他,他还是坚持了自己,不但减少了自己对父母的义务,还多占了半间房子。从此,他的兄弟姊妹与他疏远。 长壳蛋是个勤劳的人。到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土的时候,长壳蛋最大的兴趣就是在田土之间转悠。他家的田土有个特点,就是会慢慢地“长”。不到一年时间,他家的宽得可以走牛的上田塍,就窄得连人都不能过了;他家与别人相邻的土地之间的路径,慢慢地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别人家伸到他地边的红苕藤被他给割掉了;别人家长在他田上边的桉树被他砍掉了……反正,就是这样的事情,总是经常发生在他的身上,于是与村人吵架甚至打架的事情就经常出现。他的老婆是个很懂理的人,奈何不了他,只好常常背着他给乡邻道歉陪小心。因此,村民也没有几个喜欢他的。 他女儿出嫁,老两口关于给陪嫁的问题没有协调好。迎亲的队伍都上路走了几里地了,他还追上去强行抢回了一只红木箱。儿子娶媳妇更糟糕,他嫌媳妇家陪嫁少了,借酒装疯,竟然不准小两口入洞房。这些都成了乡人口中经久不衰的笑谈。因此,女儿也不经常回娘家,儿子儿媳后来外出打工也多年不愿回来。长壳蛋竟弄得有些众叛亲离了! 那年,长壳蛋死了。他老婆俯在他身边哭诉: 你啊你啊,你一辈子是属鸡啊。你双脚在土里不停地扒拉,你的嘴不停地啄身边的同类,你自己又到底吃到了多少呢?你忙碌了一辈子,争斗了一辈子,你六亲不认,结果还是住在破房子里看着别人住小洋楼,天天顿顿喝稀饭看着别人吃香喝辣……你啊你啊,你何苦啊……
老兵 老兵本名季荣光。解放前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当了几年兵,打了几年仗,虽听说他还在军队里做过什么文书之类的事,解放那一年他却回家来了。原来的两间草房早塌了,只好住在生产队的灰圈里。当过兵,却并不光荣;打过仗,也不敢炫耀,所以,他几乎不讲他当兵的经历。本来就老实的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孤人。乡人对他倒也友善,似乎从没有看见过谁欺负过他,大家还送了他一个亲切的外号——老兵。 当然,我认得老兵的时候,老兵都已经是个老头子了。那时他已住在了他一个远房的侄子的一间空房子里了。那间房子前后都没有墙壁,站在院坝上往里一望,可以望见后阳沟那长满虎耳草的石壁。他就在这个对穿对过的空间里用篾块给自己夹了一个狭小空间作为卧室。我们最好奇的就是他那做饭时用的风箱,那东西即使在当时的乡村,一般的家里也还很少用的。风箱用一节竹子连到灶堂里,点燃柴草的时候,就扑扑扑地拉扯风箱的拉杆,把灶堂里的火苗吹得左摇右摆地跳动。他在做饭时,我们就常常愿意帮他拉风箱,那的确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乐趣。就是他不做饭时,我们从这里跑过去,也总会停下来,狠命地拉上几把,把灶堂里的柴灰吹得满屋乱飞。老兵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们,只是喊:别乱整别乱整! 老兵是个很随和的老人,全湾的小孩子都喜欢他。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到队上的各个院子去闲逛。只要他一坐下来,立即身上就会吊满了小孩子。夏天,他喜欢光着上身,腰上勒一条汗帕子。他背上长了很多指头大的肉瘤,这就成了孩子们耍弄的玩具了。他总很温和地让孩子们在他的背上胡闹,自己却像如来佛一样笑眯眯地端坐。有些大人看不过了,总要招呼孩子们,可老兵却是正享受着呢! 他是“五保户”,队上照顾他,让他专干“照山”的活路。所谓“照山”就是守护封山育林的山坡。高峰寺,成了他晚年的乐园,也成了我们童年的天堂。常常围在他的身边,听他唱川戏。他用手中的镰刀叮叮地敲打石块,扯长喉咙唱。至今还记得他唱那一句“娃儿下地就哭哀哀呀……”,我似乎看见过他的眼眶里有泪花。 老兵在“照山”的柴棚里无声无息地死去了。生产队出钱为他办了一场热闹的葬礼。后来人们在柴棚里见到了一张纸,纸上写了一首诗: 无儿无女过一生,
不悔此生苦零丁。
来世如能再相会,
守得青山万年春。 这几句诗里看得出老兵曾经在军队里做过文书的本事了吧!
——聊做题记 长壳蛋 这个名字来自于他的脸型。窄而长,通常称为“马脸”,可他的母亲太有才了,据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封给了他这样一个恰倒好处的外号。大概他母亲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母鸡,每日辛勤地觅食,才生下了一窝8只“蛋”,这一只“蛋”与众不同,母亲很得意,单独送他这个称号,以示与另外7只“蛋”的区别。 他的确与另外7只“蛋”不同。其他几个均为矮小粗壮型,他却个子高挑近一米八,瘦长的身子上面又顶着这样一颗扁长得如同石臼棒的脑袋,整个看去就简直就像一只立在高粱叶子上的螳螂。“长壳蛋”这外号实在是形象至极。他在二十多岁时结了婚,老婆说不上漂亮,倒也能干贤惠。有两女一男。儿女大概综合了他与他的弟兄姊妹的特点,身材竟出奇的匀称。 那么,长壳蛋该是很幸福吧?恰恰相反,长壳蛋活得并不幸福。原因就是他的古怪的性格。自私,贪小便宜,甚至使他的家人都厌恶他。 先是与弟兄姊妹分家,作为大哥的他,不能做出大哥的样子,连他老婆都反感他,他还是坚持了自己,不但减少了自己对父母的义务,还多占了半间房子。从此,他的兄弟姊妹与他疏远。 长壳蛋是个勤劳的人。到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土的时候,长壳蛋最大的兴趣就是在田土之间转悠。他家的田土有个特点,就是会慢慢地“长”。不到一年时间,他家的宽得可以走牛的上田塍,就窄得连人都不能过了;他家与别人相邻的土地之间的路径,慢慢地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别人家伸到他地边的红苕藤被他给割掉了;别人家长在他田上边的桉树被他砍掉了……反正,就是这样的事情,总是经常发生在他的身上,于是与村人吵架甚至打架的事情就经常出现。他的老婆是个很懂理的人,奈何不了他,只好常常背着他给乡邻道歉陪小心。因此,村民也没有几个喜欢他的。 他女儿出嫁,老两口关于给陪嫁的问题没有协调好。迎亲的队伍都上路走了几里地了,他还追上去强行抢回了一只红木箱。儿子娶媳妇更糟糕,他嫌媳妇家陪嫁少了,借酒装疯,竟然不准小两口入洞房。这些都成了乡人口中经久不衰的笑谈。因此,女儿也不经常回娘家,儿子儿媳后来外出打工也多年不愿回来。长壳蛋竟弄得有些众叛亲离了! 那年,长壳蛋死了。他老婆俯在他身边哭诉: 你啊你啊,你一辈子是属鸡啊。你双脚在土里不停地扒拉,你的嘴不停地啄身边的同类,你自己又到底吃到了多少呢?你忙碌了一辈子,争斗了一辈子,你六亲不认,结果还是住在破房子里看着别人住小洋楼,天天顿顿喝稀饭看着别人吃香喝辣……你啊你啊,你何苦啊……
老兵 老兵本名季荣光。解放前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当了几年兵,打了几年仗,虽听说他还在军队里做过什么文书之类的事,解放那一年他却回家来了。原来的两间草房早塌了,只好住在生产队的灰圈里。当过兵,却并不光荣;打过仗,也不敢炫耀,所以,他几乎不讲他当兵的经历。本来就老实的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孤人。乡人对他倒也友善,似乎从没有看见过谁欺负过他,大家还送了他一个亲切的外号——老兵。 当然,我认得老兵的时候,老兵都已经是个老头子了。那时他已住在了他一个远房的侄子的一间空房子里了。那间房子前后都没有墙壁,站在院坝上往里一望,可以望见后阳沟那长满虎耳草的石壁。他就在这个对穿对过的空间里用篾块给自己夹了一个狭小空间作为卧室。我们最好奇的就是他那做饭时用的风箱,那东西即使在当时的乡村,一般的家里也还很少用的。风箱用一节竹子连到灶堂里,点燃柴草的时候,就扑扑扑地拉扯风箱的拉杆,把灶堂里的火苗吹得左摇右摆地跳动。他在做饭时,我们就常常愿意帮他拉风箱,那的确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乐趣。就是他不做饭时,我们从这里跑过去,也总会停下来,狠命地拉上几把,把灶堂里的柴灰吹得满屋乱飞。老兵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们,只是喊:别乱整别乱整! 老兵是个很随和的老人,全湾的小孩子都喜欢他。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到队上的各个院子去闲逛。只要他一坐下来,立即身上就会吊满了小孩子。夏天,他喜欢光着上身,腰上勒一条汗帕子。他背上长了很多指头大的肉瘤,这就成了孩子们耍弄的玩具了。他总很温和地让孩子们在他的背上胡闹,自己却像如来佛一样笑眯眯地端坐。有些大人看不过了,总要招呼孩子们,可老兵却是正享受着呢! 他是“五保户”,队上照顾他,让他专干“照山”的活路。所谓“照山”就是守护封山育林的山坡。高峰寺,成了他晚年的乐园,也成了我们童年的天堂。常常围在他的身边,听他唱川戏。他用手中的镰刀叮叮地敲打石块,扯长喉咙唱。至今还记得他唱那一句“娃儿下地就哭哀哀呀……”,我似乎看见过他的眼眶里有泪花。 老兵在“照山”的柴棚里无声无息地死去了。生产队出钱为他办了一场热闹的葬礼。后来人们在柴棚里见到了一张纸,纸上写了一首诗: 无儿无女过一生,
不悔此生苦零丁。
来世如能再相会,
守得青山万年春。 这几句诗里看得出老兵曾经在军队里做过文书的本事了吧!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