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阅读大家 感受智慧人生

2020-10-16叙事散文杨纯柱

——读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 这些天,一有空我就捧起王蒙的《不成样子的怀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阅读。这本内容为缅怀性质的散文集之所以激起我莫大的兴趣,不仅是由于作者拥有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和十分抢眼的社会名望,以及他所
——读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     这些天,一有空我就捧起王蒙的《不成样子的怀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阅读。这本内容为缅怀性质的散文集之所以激起我莫大的兴趣,不仅是由于作者拥有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和十分抢眼的社会名望,以及他所怀念的友人,基本上都是文化界久负盛名的大家和具有崇高个人品质的文坛先贤。当然,这些也都是令我对此书爱不释手的重要因素。但我更感兴趣的却是作者静静流淌在书中的那种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的人生智慧和“以宽容为本”的博大胸怀。

正是由于拥有了这样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识和不同流俗的境界,作者对其所怀念的人物才能使人感到如此亲切自然和活灵活现。这些人物,虽然都是赫赫有名的名家名流,但他们既不是道德操守上的完人,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也是和我们或者更年轻的人一样的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冲动与算计,一样的得失与矛盾,一样的诚挚与悲欢,一样的冒傻气和软弱,有时候却又是豪气满乾坤。”对此,深知“一代代人活得都那么不容易”,并历来主张实事求是的王蒙,既不为之隐讳,也不苛求,特别是对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所作出的“利己”选择,作者如实道来,又在字里行间里对他们的那些种种不得以的无奈之举,甚至是敏感过头的不明智之举,充满了理解、体谅和同情。如在评述胡乔木时,既充分肯定他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尊重;又不避讳其某些天真可爱,甚至还可以说是拙劣,“例如自己刚这样说了又那样说,乃至贻笑大方。一九八三年他批了周扬又赠诗周扬,他的这一举动,使他两面都不讨好。”又如,一九八九年事件以后,作者和他见面,“他很紧张,叫秘书作记录,似乎不放心我会放出什么冷炮来,也许是怕这一次见面给自己带来麻烦。”再如对丁玲,他是这样认识的:“她的一生被伤害过,也伤害过别人,例如她的一篇文章《作为一种倾向来看》就差不多‘消灭’了萧也牧;但主要是她被伤害过。她理应得到更多的同情,须知现在连周作人也得到了宽容的目光;一个人追求革命因幼稚而做过一些蠢事,总不比不革命反革命的蠢事更受谴责。何况如今丁玲和她的友敌大多已成为历史人物,历史已删节掉了多少花絮——而丁玲的作品仍然活着。她的起点就是高”。而不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和不以为然了事。    阅读《不成样子的怀念》,开始给人的突出印象可能不外是“性格就是命运”,因为书中许多人的悲惨遭遇,除了历史使然,时代使然外,也是与他们那过于特殊的个性分不开的。比如丁玲,倘若她的生性不那么的自信和张扬,尤其是不那么的富于“战斗”性;那么她的人生苦难,也许会减轻许多;至少在她的晚年,应该是另一番景象的。但放下书本进一步往深处思考,却又不得不认同作者的思路:如果她不是这么一种“炽热,敏感,好强,争胜,自信,情绪化,个性很强,针尖麦芒,有时候相当刻薄”的性格,也就没有她的“个性、她的光辉、她的感情气质”了,那么不难顺理成章的是,也就没有这个《令人思量和唏嘘》的丁玲了。正如“一个也不宽恕”,甚至是“老而弥仇,老而弥怨”的张洁,作者在谈到她的这部题目为《无字》的“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的长篇小说时感慨地说,“如果人人彬彬含蓄,笑不露齿,还有张洁吗?不平则鸣,愤怒出诗人,太心平气和了,成仙成佛得道通达了,还能有这样一部书令你谈论,令你激动,令你不安,令你若芒剌在背、如坐针毡乃至令你发疯吗?从文学史与阅读的角度,有这样一部书好还是在摇篮里就把它平息好呢?那还用问吗?”历史和生活的辩证法的确如此!    然而,阅读《不成样子的怀念》,给人最多的还是一次次发自肺腑的深深感动和一个个不无教益的人生感悟。是的,通过作者娓娓道来的饱含深情的笔触,不仅带我们走近一个个青史留名的文学大家崇高而智慧的人生,这些大家除了拥有高深的艺术造诣和足以留芳后世的文学成就外,更拥有令人肃然起敬的优秀品质和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如《我们的一面旗帜》巴金,《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冰心,《提炼到最后精粹》的夏衍,以及《鞠躬尽瘁的园丁》萧殷等等;而且也带我们走进了不少被怀念者辉煌背后的困惑与无奈……但由于这些困惑与无奈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大背景和浸润着岁月的沧桑,因而令人扼腕叹息之余,还给人这样的历史昭示:时间才是最公正最伟大的裁判员,不论何等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是非纠葛和成败功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无不终于昭然若揭。所以,特别是作为玩文字的人,要想追求真正意义上的不朽,就必须靠经得起时间老人检验的人品与作品来站稳脚跟;而不能依仗暂时攫取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功夫在诗外”的外部强加的权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