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故乡人

2020-10-21叙事散文李有旺
故乡人李有旺/文你有你的故乡人,我有我的故乡人。于故乡人而言,彼此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但毕竟都是同顶一片天、同饮一方水、同聚一爿土、同操一口音的同系一方人。亲不亲,故乡人。故乡人应该是每个人接触最多和最早熟识一个群体。我的故乡人居住在
        故乡人
        李有旺/文   你有你的故乡人,我有我的故乡人。于故乡人而言,彼此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但毕竟都是同顶一片天、同饮一方水、同聚一爿土、同操一口音的同系一方人。亲不亲,故乡人。故乡人应该是每个人接触最多和最早熟识一个群体。   我的故乡人居住在滇西南边陲一个叫苏家寨的自然村。据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上世纪50年代初,故乡仅容纳着100多户400多人口。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是故乡人口急剧增长期。“人多力量大”思想的盛行,故乡人不计后果地把生儿育女当作了一项重要任务,以多儿多女为荣。奶奶告诉我,当时公社还给生10个孩子以上的妇女奖励,并给这些妇女赠以“光荣妈妈”的称号。很多故乡的妇女,为了公社授予的这种“殊荣”和“重赏”,纷纷争当“勇妇”。如今已是八十多岁的奶奶,就生了六男三女,这是奶奶至今还引以为豪的事情。到八十年代初,故乡的人口就发展至400多户2000左右人。这种人口的增长势头,确实有些吓人。好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就开始执行人口政策了。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故乡人的人口意识进一步提高,逐步有了“优生优育”、“只生一个好”的认识和行动。前不久,我回到故乡,计划生育宣传员告诉我,故乡主动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妇越来越多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故乡就有了一所五年制小学,有十多个老师在学校任教。故乡人在孩子的供读上,骨子里都有一种相互追、比、赶、超的思想,谁家的子女考上大学或是参加工作了,无疑是故乡人教育子女活生生的范例。七十年代以来出生的故乡人,几乎就没有一个文盲了,最低文化程度都应该是小学乃至初中毕业,在各行各业里参加工作的故乡人很多。我所在的第四村民小组30多户人家中,参加工作的就有20多人。在参加工作的故乡人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也不少,有几个还是我们这个边疆县的处级领导呢。   故乡地处坝区,距集市不远,许是近水楼台的原因,故乡人的经济意识比较强。在扶弄好庄稼力争田地高产出的同时,很多人或种植经济林木,或搞大棚蔬菜种植,或大力发展养殖业,或搞买卖做生意,或邀约同伴外出打工挣钱。每逢集市日,牲畜交易市场里,都有很多故乡人在和卖主讨价还价。街面或是赶集人过往的路上,都会看到故乡人手提秤杆和蛇皮口袋,向赶集人收购土特产品。很多故乡人都练就了利索的嘴皮子,他们能用话语打动卖主,并把自己的土特产啦、禽畜啦按照自己设计好的价格出售给故乡人。因此,故乡人的能说会道是远近闻名的。人们一提起故乡人,就会称“苏家寨的常伙”。“常伙”一词是地方土语,大概就是“精明的人”的意思。如此看来,“苏家寨的常伙”确实是一个好“常伙”了。   走进故乡的每家每院,都会看到花花草草的打扮。别有心计的故乡人会把山上千姿百态的石头抬回家,安置在场院四周,装扮自己的家园。会把山上的常绿乔木移植到家里,使之成为美丽的盆景。即便自己再忙再累,很多故乡人每天都会侍弄一番花草和盆景。爱美、爱生活的故乡人,很多人家里都有电视机、录音机,都有电冰箱、洗衣机。故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殷实了,日子越过越甜美和舒心。   每到种、收时节,勤劳的故乡人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的父母就是勤劳的故乡人中的一员,播种和秋收季节,会很早就起床,办好家务,很快地吃过早饭,赶着牲口、扛起农具就奔田里或地里去,开始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勤恳劳作。勤劳惯了的故乡人直到年老都闲不住手,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八十三岁去世的爷爷,临死前几天,还不顾家人的劝阻,天天到田地里干农活呢。   当你走进故乡人的家,故乡人都会热情地给你让座,会给你端茶倒水,当得知你还没有用过饭,故乡人就会立即生火做饭或摆出已经做好的饭菜相招待。小时侯家里每有客人或者陌生人到来,爷爷奶奶包括我的父亲母亲招待他们吃饭这是常有的事。爷爷从小就告诉我“要热情待客,待客不会穷”的话。故乡人的热情善良,让故乡迎来了很多外地的上门姑爷,我的爷爷也是上奶奶门的。当年从外地来到故乡的爷爷,和故乡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打心眼里认为故乡人“好处、心好”,于是决定在故乡做上门姑爷。最后,天遂人意,爷爷成了故乡的人,且一直认为故乡人“好处、心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