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命运之门

2020-10-21叙事散文芳菲
巧儿是四年级时从外地转到我们连队的。记得那是个春天,我们正在班级里唧唧喳喳,班主任领进来一个女孩儿。只见她扎着两条羊角辫,小小的个子,小小的嘴,小巧的鼻子,一弯细眉。身子很瘦,挺白净。好像有根无形的指挥棒悄然划过,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师
  巧儿是四年级时从外地转到我们连队的。记得那是个春天,我们正在班级里唧唧喳喳,班主任领进来一个女孩儿。只见她扎着两条羊角辫,小小的个子,小小的嘴,小巧的鼻子,一弯细眉。身子很瘦,挺白净。好像有根无形的指挥棒悄然划过,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师介绍说她叫江巧,从外地转来上学,又说了些要团结友爱之类的话。然后把她带到我旁边的空位置上坐了下来。我笑着和她拉了拉手。她是那么静,静得像一泓春水。可是我总有说不完的话。于是,我的身边从此就多了个耐心的听众。   那时候一到农忙,学生们就被分派到地里干活儿。春天除草,秋天割大豆。东北地大,一条垄望不到尽头儿。我这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从不觉得累,比方捧本书熬个几天几夜心里头还美滋滋的。可是锄头把儿拿在手里却重似千斤。我总是干一干,站一站,看着同学的身影在玉米、大豆和高粱秆儿中间一点一点晃出我的视线。当那些农作物还在我眼前梦幻般摇摆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猫着腰来到我的近前,是江巧从我的垄上接回来了。俩人碰头儿的时候,会心地浅浅一笑。她从不咧嘴大笑,也不多语。我们属于那种心照不宣的好朋友。

  父亲有个绰号“大头”的同事。到现在我也不甚清楚他的真名实姓。从北京到北大荒支边多年了,一直打光棍儿。后来一个西岗的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嫁给了他,住进了他独居很久的砖瓦房。这房间便多了一些笑声。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里一铺炕。三个孩子中最小的是男孩儿,上二年级。上面两个姐姐。当时大多数家庭的普遍情况,生了儿子后打住。大姐上初一,二姐上四年级,就是江巧。初一的姐姐早熟,胖胖的身子,初中毕业不久就出嫁了,夫家在11连,很近,走路大概就一个小时。

  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转眼高中毕业了,我们被统一分到技校学习农业机械。正是冬天,我们上半天课,刨半天镐,挖排水沟。那里年年冬天都挖排水沟。父亲说是因为天气太冷,找个机会让大家活动活动筋骨。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宿舍,往铺上一躺,一动也动不了。巧儿拿起碗,问我吃几个馒头,我觉得饿,就说三个。她打回馒头和菜,我们一块儿默默地吃。东北的馒头又白又大,等我把三个都吃下去,更动不了了。巧儿就默默地洗衣服,顺便把我的也洗了。我躺在铺上,看着她洗衣服的认真样儿,想象将来她一定是个很乖很讨巧的小媳妇,禁不住噗哧笑出声来,她纳闷儿地看我一眼,低下头又接着洗起来。

  我那时刚学会骑自行车,巧儿会趟,趟得还挺远。于是我们决定周末向本地同学借个自行车骑回家。从学校到家需要半天时间。巧儿一蹦上车,我的龙头就晃啊晃,从路的右边晃到路的左边。好在空旷的路上难得碰到人。空气真是好啊,天空高远,散淡的云儿悠悠地在空中漫步,无数的麻雀跟着我们前后翻飞,时不时整齐地停在路旁的电线上。我们不慌不忙地时走时骑。走了快一半儿的路,一辆吉普车疾驰而来,在我们旁边停下,问我们谁愿意搭便车。我看看巧儿,她说你上,我慢慢趟回去。我就上了。我和车里的人聊天,他们都认识我的父亲,我很自豪,很开心,不知不觉就到家了。车上的年轻人问我,你同学会骑车吗?我说只会趟。那年轻人说,要是会骑早到家了。我顺连队的大路走到家,父亲问我咋回来的,我告诉他大致情况。他瞪我一眼,就骑上自行车,带上我去接巧儿。出去没多远,我们就看到巧儿一只脚踏上脚登子,另一只脚在地上划几下,车子便出溜好远,车速慢了,再划几下。到了跟前,我看到她满脸是汗。我骑上车,她坐上父亲的车,我们一起把她送回了家。下车后,她使劲拉拉我的手,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通过她温婉的手儿传递到我的心里。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外地的一家中学当英语老师,她调去场部做幼教。放寒假我去看她,她的宿舍里干净整洁。她从箱子里取出从我这儿借的《安娜∙卡列尼娜》放到我手上,我问她,“看完了?”她点点头。正是下雪的天气,她扎上绿色的头巾,带我去见她的男朋友,一个挺憨实的小伙子。我们一道回老家。她的男朋友总是关切地看着她,时不时用手弹去飘落到她肩头的雪花。我觉得他们挺有夫妻相,在一起很温暖。我告诉她这个感觉,她听了心里很受用,脸上露出十分满足的神情。

  每次回家,我们总是喜欢手拉着手散长长的步。有次下着大雪,放眼望去,大地白茫茫一片,连队边缘的小树林儿根根直立,在寒风中精神抖擞。我们趟过树林,谁也不说话,看着一串串清晰的脚窝印在雪地上,听着脚下发出的“咯吱、咯吱”的踏雪声,一直走到相邻的连队,再走回来,心里感到特别安宁与快乐。

巧儿结婚了,家安在场部。就像复述着老一套的故事,婆婆不喜欢巧儿,尽管巧儿从不多言多语。后来有了个男孩儿,家里的关系才融洽多了。   再次回家,又是一年后了。刚到家,父亲就跟我说,“去看看巧儿吧,她真不幸,孩子被烧死了。”我心头一惊,赶忙问怎么回事。原来,巧儿的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正是寒冷的冬季,家里生着暖暖的火炉,孩子甜甜地睡着了。巧儿看着熟睡的孩子,心里特别柔软,她捏了捏孩子温软的小手,吻了吻孩子嫩嫩的脸蛋儿,掩上门,出去买点东西。十五分钟后,她回来了,看到门口围满了人,显然一场大火刚刚被扑灭,到处是烟熏火燎的痕迹,这是自己的家吗?她急切地冲进房门,哭喊着孩子的名字,可是孩子已经不在了。转眼间,家烧光了,孩子烧死了。巧儿受此打击,精神变得恍惚起来。婆婆逼儿子离了婚。巧儿不再适合做幼教,回到了连队。巧儿弟弟其时已经在场部中学当了体育老师,很少回家。巧儿母亲半身不遂没有多久就撒手归西。家里只剩下“大头”和巧儿了。“大头”是个挺善良的老头儿,悉心照顾这个深受打击的继女。
  我们全家搬到南京后,联系渐渐少了。许多年后,“大头”给父亲打了电话,他对父亲说,“叫芳芳给巧儿介绍个人吧,我老了,不中用了,不可能照顾她一辈子。”父亲对我讲了。我便多方打听。一个同事的堂哥正好年龄相当,没结过婚。我请东北一个要好的同学去看望巧儿,了解一下她的想法,同学去了,巧儿不置可否。同学就建议我直接和巧儿通电话。我说,“江巧,是我,你还好吗?”她顿了一下,“好久不联系了。”我大致给她讲了讲那个男人的情况。相隔二十多年的岁月,我怎么也无法将那遥远的声音与曾经的她联系起来。她的声音中透出的沧桑,和无奈,使得我心中不禁阵阵酸楚。同事的堂哥详细打听了巧儿的情况,然后开始担心起来,“失去孩子的母亲头脑多多少少会受到刺激,还是不要冒这个险吧。”这门婚事就此搁了下来。

  巧儿是那样安静的一个女人,到现在,我连她的声音都不怎么记得清了。这场汶川地震,让我想起了四川的同学,由于无法取得联系,我打了个电话给北方的同学,她告诉我四川的同学还好。谈到惨烈的地震让很多人失去孩子的时候,提到了巧儿,“老家来的人说她的精神状况越来越不好啦,也不咋能干活了。传言像是说大头霸占了她似的。”   我的心头又是一惊。可转念一想,大头是个善良而孤独的老头儿,他和巧儿没有血缘关系,彼此相依为命有何不可呢?我暗暗祈祷,希望世俗的利刃不要再伤害可怜的巧儿。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命运将一扇门关闭的时候,会同时将另外一扇门打开。”那么,对于巧儿而言,这是不是就是那扇打开的门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