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
2020-09-17叙事散文王小鱼
记忆里的年一童年的年,是最有趣的。因为大千世界被我们刚刚认识,感觉什么都新鲜。又因为平日里吃的,玩的都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丰富一些,孩子们对于吃的印象又极为深刻,所以,便把这过年当成是最大的盛事,各种各样的事都在几天里完成,新鲜和刺激源源
记忆里的年
一
童年的年,是最有趣的。因为大千世界被我们刚刚认识,感觉什么都新鲜。又因为平日里吃的,玩的都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丰富一些,孩子们对于吃的印象又极为深刻,所以,便把这过年当成是最大的盛事,各种各样的事都在几天里完成,新鲜和刺激源源不断。况且,这人又善于回忆,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对于一切已经司空见惯,唯有从前那种最初的印象,还深刻在脑子里,于是,回想起来,就真的成了刻骨铭心的事了。
随着新年一天一天接近,我的思想又回到几十年前的故乡。那时的关中平原,雪花弥漫。白茫茫的世界覆盖着,我的村庄沉默而安详。特别是到了腊月,节日临近,在纷纷扬扬的雪花里,过年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杀猪,办年货,远行的人归来。一踏进村子,一个雪花下的王国,树上落着雪,街上落着雪,墙头上落着雪,幽静僻深的角落里,总会有几串奇怪的脚印,吸引你往它们的世界里去。各家门前清扫出宽敞的一大片,有嬉闹的孩子把堆积的雪又堆成了雪人,装扮成各式各样,憨态可掬的形象,像是准备要和你一起欢度春节了。再看看每家每户,雪花盖在房檐上,门口,油漆的木门,漆黑而亮,整个院子,祥和,温馨,寂静,处在一片洁净的世界里,屋顶上炊烟袅袅,远远望去,一副富足,和谐,生动的景象。
母亲总会在这几天选出一个日子,全家一起动手,掸尘扫房子,除旧迎新。这是一年里最辛苦,最快乐,也是最有意义的事,工作被母亲分开,我的任务是除雪。可别小看这活,因为雪下得久了,墙角旮旯里已经结成坚硬的冰块,想要清除可得费一番功夫。然而再辛苦也是欢乐的,因为新年在即,各种各样的吃食早已备齐,新衣新裤也做得停当。没有人偷懒,想到欢乐的除夕之夜,什么都愿意做了。而且母亲又有承诺,多做还会有奖励,就算是压岁钱的一部分。想想都高兴,穿上新衣服,口袋里还有零花钱,可以在玩伴面前耀武扬威,买糖果,买炮仗。对,就买炮仗,买那种双响的,可以炸到天上去。 二
那时,老家的房子都是砖瓦房。关中民居都是就地取材,土墙土炕,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墙皮脱落,屋檐破损,需要修缮,勤快的人家,便早早动手。什么时候动火,什么时候动水,迎灶爷,迎财神,这都是有讲究的。晚了,错过了,这一年的好运气就没有了。母亲总记得时日,该需要什么,该准备什么已经安排地妥妥当当。破落的院子里像迎接一场盛世,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听从于母亲,那一天,她有绝对的发言权,并且可以给任何事情做主。每一样陈旧的东西都由她决定,扔掉还是留下?我也喜欢去问她,因为很多平时找不到的东西,就在那一天全部出现了。有的堪称奇迹,在想不到的地方隐藏,或者就躲在眼皮底下,疏忽大意的同时,相互埋怨了很多天。这时被自己找出来,倒可以向她炫耀了。
最累的就是粉刷墙壁了,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技术,这样重大的事总是交给父亲。土需要那种纯干净的黄土,在崖畔上取出,不能有一点杂质,提前敲碎,磨细,在水里和了,这可能就是那句俗语“稀泥抹光墙”了。提前在墙皮脱落的地方补上新的泥片,抹平,再把整面的墙壁粉刷。屋檐已经修好,破损的瓦片也换掉了,刷完之后,整个院子焕然一新,地上新鲜的泥点子,湿漉,崭新的墙壁下,满身泥巴的父亲,头戴手帕的母亲。我们也早已把垃圾整理干净,浑身的尘土,心里却热烘烘的,有一种欢乐的幸福。
傍晚,停歇了一天的厨房终于又升起了炊烟,吃的一定比平常好,饭菜里裹着肉,这是对忙碌了一天最好的奖赏。别的家里也跟着忙完了,村巷里又有了吵闹声,各家开始烧炕,从土炕里冒出的烟雾飘到了街上,一股温暖的气息弥漫在夜色里。 三
对于我们,热闹的事情又来了。此时早已溜出了家,三五成群便相约着,谁家有电视机,就到谁家去。要是碰上一个连续剧,或者一部好的电影,便赖着一直看到底。有热心的人家甚至还会拿出瓜子,大家一起挤在他们家的炕上,吃着、闹着、看着、玩着,直到夜深人静,他们的父母发出长长的鼾声,又或者听见街头,母亲焦急地呼喊,因为她总是操心你,为你留着门,炕也是热的,你也该回去了。
等到了第二天又有新鲜的事,赶大集,采办年货,跟父母一起去。因为炮一定要自己挑,除夕的夜里还要比试看谁家的炮声响。除此再无关心的事,至于还缺什么,待客的肉和菜够不够,那都在父母的念叨里,计算来计算去,让人听了着急。但有一样母亲是一定要买,那就是几张年画。我到现在还记得那花花绿绿的图画。要么一个胖娃娃怀抱一条鱼,要么一个很时髦的姑娘,风景的也有,梅兰竹菊,自然山水,亭台楼阁,赏心悦目。家里有老人的,再买一张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等的图画。这其中一定要有一张正统的画,严肃庄重,人物是毛主席最好,也有十大元帅,挂在厅堂正中,一年里让他看着我们,把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也有买属年的画,年画自然是十二生肖,比如上山的虎,腾云驾雾的龙,一只可爱的兔子,神情悠闲的老鼠。这些可以随意,如果钱还有宽裕,就会买一些花花绿绿的纸,专门用来糊墙,因为颜色鲜艳,比旧报纸好看多了。糊在墙上,满屋子里立刻亮堂了,看着有一种蓬荜生辉,喜气洋洋的阵势。再寒酸的家也觉得是在图画里,画里的景致又在我们的希望中。叫人看了开心,快乐,再烦恼的人也对生活有了信心。来年好好劳动,一定要过上跟画里一样的生活。
等到了大年三十,便盼着天赶快黑下来,放炮的欲望让人有些急不可待了。但大人还有很多事要做,首先是贴对联,比赛似的,就跟运动员出场亮相,各家各户的门上,红的对联,黑的门框,谁也不甘落后。这会儿有专门挑刺的,看谁家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字里行间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果不对称,胡言乱语,那一定会被笑话死。隆重的人家会特意去求人,有教书的先生最好,他的字也被人津津乐道。下来便是上坟祭祖了,男孩子也会被带去,一起给祖先磕头,邀请他们回家过年。大人们都很隆重,仿佛是一件天大的事,我们心里只顾着着急,盼着赶紧回家,因为天已经黑下来了,欢乐的鞭炮就要响了,这是孩子们最痴迷的事。 四
可是,每次放炮,我都会在别人燃放之后,因为总觉得自家的炮少,炮仗也不好,面子上过不去,怕被人笑话。也有逞强的人家,鞭炮不过瘾,还要买花炮,火树银花那一种最壮观了,整条街都亮堂了。我们挤过去,谁家放的什么炮,接下来又是谁家,大家都争着去看,完全不差于现在的篝火晚会,那盛况久久不衰。评论的人也总是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今年又闷声发大财了。等到燃放鞭炮,就有人去听谁家的炮声时间长,有争气的人会买一万响,铺在地上,长长的的一串,连续的炸响。我们却总是盼着它早些停下来,因为有炸飞的炮,熄了火,可以拿来重新燃放。有时去抢,也能抢很多,半条街下来,口袋里就装得满满的。这些零散的炮,要一个一个的放,听它的声响,炮引子已经很短了,点火的时候,完全是一种刺激。
有很多浪费了功夫,点燃半天只冒烟,掰开,火药掺了土,是蒙混过关,滥竽充数的货。前两天因为打扫卫生奖励的零花钱,有的用来买了炸弹,也就是甩炮,这时倒逞了威风,胜过那些捡来的,在他们面前故意摔响,似乎为了没抢到而做的发泄,以响声来炫耀了。更有甚着,找来榔头,把捡来的炮仗一个一个地砸了,这回倒听话,因为使了劲,也跟着响了。也有实在赌不过气,干脆烧一堆火,把口袋里的炮仗全扔进去,噼里啪啦,火星四飞,真有一点惊天动地的感觉。
终于轮到我放炮了,悄悄地躲在角落里,但还是有人凑过来,黑暗里知道是我,打趣似的嘲笑,今年的鞭炮好像比去年又多了一百响,并且说亲自数了,问我是不是?我知道他们不怀好意,猛然点一个大炮扔过去,震耳欲聋的声音里,全跑开了。记得有一次,父亲特意买了一种花炮,炮名叫什么“闪光雷”,长长的竹筒状,燃放的时候需要插在地上。但是炮身上又写着“手握处”,我就跃跃欲试,举起来。结果在手上炸了。幸亏炮的威力不大,只是响在耳边,受了惊吓,脑子里嗡嗡地响,手也有点麻木,感觉是肿了。跑回家,在冷水里泡着,冰凉里又有了舒服。这是伪劣产品,在那个时就已经有假货了,而且还是炮仗,看来这造假的人也太大胆,太黑心了。 五
那时意识里也好像没有什么春晚,电视节目,什么好看就看什么,主要还是在意吃的东西。但母亲却有规定,每个人仅分一点,吃完是绝不会再给,因为那些零食还要用来招待客人,自己只能尝尝,而不能吃过瘾。但守夜是随便的,只要你不困,也没人强迫你,在那时,电视节目是有停台的时候,到了一定的时间,什么节目也没有了。我们也总是熬到屏幕上出现再见两个字,才恋恋不舍地睡觉了。
等到了初一早上,天还没亮,母亲就已经把要穿的新衣服准备好了,并且放进被窝里,用热被子捂的暖烘烘的。因为要吃饺子,新年的第一天一定要早起,这样在一年里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母亲一喊就起来了,绝不会赖在炕上。穿衣服又是母亲伺候着,一个接一个,因为不能马虎,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必须换成新的。棉袄是新的,衬衣是新的,袜子也是新的,只是外套总是一个颜色,就是是当年流行的,黑的,灰的,蓝的。那时中山装的样式最多,都是母亲扯的布,裁缝剪好了,她又自己亲手缝制。家里条件好的,手工巧的,缝纫机在那个年代一定有,这也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
等吃了饺子,天已经大亮了。大年初一,除非家里有老人过世的,这一天需要招待亲属,剩下的人家里什么事也没有,可以东游西逛了。走到街上,街道似乎比平常也宽敞了许多,各家门前燃放炮仗过后,红艳艳的一片纸屑,衬托着喜庆,热闹,不同凡响的一天。孩子们还是那些玩具,弹球,炮竹,或者口袋里装着瓜子花生,挤在人堆里,打着,闹着,不过这会儿都成了大人们议论的对象。谁穿的好,谁穿的坏,谁的样子像个丑八怪。有听了不舒服的,有跟着一起嘲笑的,有哭的,有笑的,输了弹球,吃了瓜子,在新崭崭的一天里,在丰富多彩的节日里,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等到了初二便开始正式走亲戚了,这一天总会全家出动,跟母亲回娘家。这是最隆重的事,礼物也是精挑细选,那时,水果短缺,副食的品种也少,我记得最好的礼品就是水晶饼了。放到现在,不过也就是常吃的点心,里面有青红丝,冰糖,偶尔也有花生仁,咬在嘴里酥甜,醹软,那时便觉得是美味了。而且只给重要的人家,剩下的人,也只是自己蒸的一些馍馍,主要是包子。是那种油面包子,用热油把面粉炒熟,调料,盐,味精,也有放葱花炒的,也有用猪油炒的,这两种我都不爱吃,我就喜欢那种纯菜油炒的,嚼在嘴里,油酥酥的香。 六
一家人大包小包的拎着,一路上,路远湿滑,天气又冷,哆哆嗦嗦,难免会有摔倒的,抹了一身的泥。有的又把礼物摔烂了,看着狼狈。但心里总是欢喜的,一路走去,一进娘家的门,开心,热闹,欢乐迎面扑来,主家忙着待客,都是好烟好酒拿出来。亲热发自内心,没有客套,酒席也开始准备了,凉菜,热菜,什么都有。来的早了,姐妹亲戚就围在一起说闲话,瓜子,花生,核桃,大枣,水果糖(那时叫洋糖),一盘子一盘子的端上来。有心急的外公外婆,早早就把压岁钱给了,总有讨厌的父母,说是怕弄丢了,急急地没收,其实也就是不舍得给我们。他们算计着,攒一点,因为过年已经花去了很多,开春需要钱的地方又在等着。不过,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在那时也就是一两块钱,像剜了他们的肉似的,却又苦了我们,一天也不开心,肉菜也吃得没滋没味了。
但下午回家总要回礼,拿去的包里又装了零食回来,瓜子花生水果糖全归了我们,装在口袋里,可以显摆好一阵子。至于钱的事,也就算了,嘴里有吃的,别的很快就忘记了。
初三初四就有了回访的亲戚来,自己家里又成了热闹的海洋。人多了,锅碗瓢盆就不够用,桌子凳子也少,便开始东家借,西家凑。有借来红的桌子,有借来绿的板凳,有高的,有矮的,花花绿绿,参差不齐。不过阵势喜人,场面壮观,有点宴请天下来客的架势。等到酒足饭饱,客人散尽,归还的家具里总有弄错的时候,东家的给了西家,西家的又给了东家,主人一眼就会认出来,这不是自家的。有细心的人便大书几个字,某某某,也不过是自己的名字,这回倒记下了,走街串户也有了他的身影。可是酒席上难免会被人认出来,这是谁的名字,起的难听,字也写得丑。
于是,边吃边数落,嬉嬉笑笑,笑声在觥筹交错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满意和开心,希望和祝福。就像门上的对联写得那样,朴素人家,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幸福生活。 七
是啊!这就是生活,几十年来,我总感谢那样的日子,贫穷里装满了活着的意义,在吃的年月里,因为吃而着急,又因为吃而富裕。困难的岁月里我们没有灰心,志气时时刻刻都在。哪里像今天,吃的不愁,穿的不缺,口袋里装的钱是父母眼里的天,什么都有,却感觉什么都没有。高兴挤在牙里,笑起来没有一点意思,自由装在车厢里,开起来浑身上下全是疲惫。人们说的天堂早已在天堂里,吃喝玩乐的城市,变成了钱的垃圾,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各过各的年,各活各的生活。关上门,谁也不认识谁,喜庆不知道在哪里,一栋楼,一座城市住的全是陌生人。
连雪也没有以前下的那么畅快了,今年冬天甚至未曾谋面。偶尔天阴了一两回,落下来似雨非雨,似雪非雪的鬼东西,整个地面也没有要湿的意思。赶在第二天又出了太阳,冷空气里只有彻骨,穿心,严寒威逼,没有一点情趣。这像什么冬天?又过得是什么年?如果这年月一直都这样,那岂不叫人无味死?
漫天飞雪再也没有了,冷空气只剩下它自己。那富足的村庄已经远去,带走了欢乐,也带走了友谊。那熟悉的往昔已经消失,再也没有雪花飘洒的大地,再也没有欢乐喜庆的炮竹声,再也没有辞旧迎新的乐趣,再也没有欢天喜地的福气。
人们啊!都把光阴过到哪里去了?在你手上,在你心上,还是在你的回忆里?可千万不要等到只能在回忆里,让怀旧的美丽刺激我们的眼泪,触动心灵深处对于人生的乐趣。那过年,现在,未来,还有什么意义?
童年的年,是最有趣的。因为大千世界被我们刚刚认识,感觉什么都新鲜。又因为平日里吃的,玩的都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丰富一些,孩子们对于吃的印象又极为深刻,所以,便把这过年当成是最大的盛事,各种各样的事都在几天里完成,新鲜和刺激源源不断。况且,这人又善于回忆,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对于一切已经司空见惯,唯有从前那种最初的印象,还深刻在脑子里,于是,回想起来,就真的成了刻骨铭心的事了。
随着新年一天一天接近,我的思想又回到几十年前的故乡。那时的关中平原,雪花弥漫。白茫茫的世界覆盖着,我的村庄沉默而安详。特别是到了腊月,节日临近,在纷纷扬扬的雪花里,过年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杀猪,办年货,远行的人归来。一踏进村子,一个雪花下的王国,树上落着雪,街上落着雪,墙头上落着雪,幽静僻深的角落里,总会有几串奇怪的脚印,吸引你往它们的世界里去。各家门前清扫出宽敞的一大片,有嬉闹的孩子把堆积的雪又堆成了雪人,装扮成各式各样,憨态可掬的形象,像是准备要和你一起欢度春节了。再看看每家每户,雪花盖在房檐上,门口,油漆的木门,漆黑而亮,整个院子,祥和,温馨,寂静,处在一片洁净的世界里,屋顶上炊烟袅袅,远远望去,一副富足,和谐,生动的景象。
母亲总会在这几天选出一个日子,全家一起动手,掸尘扫房子,除旧迎新。这是一年里最辛苦,最快乐,也是最有意义的事,工作被母亲分开,我的任务是除雪。可别小看这活,因为雪下得久了,墙角旮旯里已经结成坚硬的冰块,想要清除可得费一番功夫。然而再辛苦也是欢乐的,因为新年在即,各种各样的吃食早已备齐,新衣新裤也做得停当。没有人偷懒,想到欢乐的除夕之夜,什么都愿意做了。而且母亲又有承诺,多做还会有奖励,就算是压岁钱的一部分。想想都高兴,穿上新衣服,口袋里还有零花钱,可以在玩伴面前耀武扬威,买糖果,买炮仗。对,就买炮仗,买那种双响的,可以炸到天上去。 二
那时,老家的房子都是砖瓦房。关中民居都是就地取材,土墙土炕,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墙皮脱落,屋檐破损,需要修缮,勤快的人家,便早早动手。什么时候动火,什么时候动水,迎灶爷,迎财神,这都是有讲究的。晚了,错过了,这一年的好运气就没有了。母亲总记得时日,该需要什么,该准备什么已经安排地妥妥当当。破落的院子里像迎接一场盛世,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听从于母亲,那一天,她有绝对的发言权,并且可以给任何事情做主。每一样陈旧的东西都由她决定,扔掉还是留下?我也喜欢去问她,因为很多平时找不到的东西,就在那一天全部出现了。有的堪称奇迹,在想不到的地方隐藏,或者就躲在眼皮底下,疏忽大意的同时,相互埋怨了很多天。这时被自己找出来,倒可以向她炫耀了。
最累的就是粉刷墙壁了,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技术,这样重大的事总是交给父亲。土需要那种纯干净的黄土,在崖畔上取出,不能有一点杂质,提前敲碎,磨细,在水里和了,这可能就是那句俗语“稀泥抹光墙”了。提前在墙皮脱落的地方补上新的泥片,抹平,再把整面的墙壁粉刷。屋檐已经修好,破损的瓦片也换掉了,刷完之后,整个院子焕然一新,地上新鲜的泥点子,湿漉,崭新的墙壁下,满身泥巴的父亲,头戴手帕的母亲。我们也早已把垃圾整理干净,浑身的尘土,心里却热烘烘的,有一种欢乐的幸福。
傍晚,停歇了一天的厨房终于又升起了炊烟,吃的一定比平常好,饭菜里裹着肉,这是对忙碌了一天最好的奖赏。别的家里也跟着忙完了,村巷里又有了吵闹声,各家开始烧炕,从土炕里冒出的烟雾飘到了街上,一股温暖的气息弥漫在夜色里。 三
对于我们,热闹的事情又来了。此时早已溜出了家,三五成群便相约着,谁家有电视机,就到谁家去。要是碰上一个连续剧,或者一部好的电影,便赖着一直看到底。有热心的人家甚至还会拿出瓜子,大家一起挤在他们家的炕上,吃着、闹着、看着、玩着,直到夜深人静,他们的父母发出长长的鼾声,又或者听见街头,母亲焦急地呼喊,因为她总是操心你,为你留着门,炕也是热的,你也该回去了。
等到了第二天又有新鲜的事,赶大集,采办年货,跟父母一起去。因为炮一定要自己挑,除夕的夜里还要比试看谁家的炮声响。除此再无关心的事,至于还缺什么,待客的肉和菜够不够,那都在父母的念叨里,计算来计算去,让人听了着急。但有一样母亲是一定要买,那就是几张年画。我到现在还记得那花花绿绿的图画。要么一个胖娃娃怀抱一条鱼,要么一个很时髦的姑娘,风景的也有,梅兰竹菊,自然山水,亭台楼阁,赏心悦目。家里有老人的,再买一张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等的图画。这其中一定要有一张正统的画,严肃庄重,人物是毛主席最好,也有十大元帅,挂在厅堂正中,一年里让他看着我们,把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也有买属年的画,年画自然是十二生肖,比如上山的虎,腾云驾雾的龙,一只可爱的兔子,神情悠闲的老鼠。这些可以随意,如果钱还有宽裕,就会买一些花花绿绿的纸,专门用来糊墙,因为颜色鲜艳,比旧报纸好看多了。糊在墙上,满屋子里立刻亮堂了,看着有一种蓬荜生辉,喜气洋洋的阵势。再寒酸的家也觉得是在图画里,画里的景致又在我们的希望中。叫人看了开心,快乐,再烦恼的人也对生活有了信心。来年好好劳动,一定要过上跟画里一样的生活。
等到了大年三十,便盼着天赶快黑下来,放炮的欲望让人有些急不可待了。但大人还有很多事要做,首先是贴对联,比赛似的,就跟运动员出场亮相,各家各户的门上,红的对联,黑的门框,谁也不甘落后。这会儿有专门挑刺的,看谁家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字里行间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果不对称,胡言乱语,那一定会被笑话死。隆重的人家会特意去求人,有教书的先生最好,他的字也被人津津乐道。下来便是上坟祭祖了,男孩子也会被带去,一起给祖先磕头,邀请他们回家过年。大人们都很隆重,仿佛是一件天大的事,我们心里只顾着着急,盼着赶紧回家,因为天已经黑下来了,欢乐的鞭炮就要响了,这是孩子们最痴迷的事。 四
可是,每次放炮,我都会在别人燃放之后,因为总觉得自家的炮少,炮仗也不好,面子上过不去,怕被人笑话。也有逞强的人家,鞭炮不过瘾,还要买花炮,火树银花那一种最壮观了,整条街都亮堂了。我们挤过去,谁家放的什么炮,接下来又是谁家,大家都争着去看,完全不差于现在的篝火晚会,那盛况久久不衰。评论的人也总是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今年又闷声发大财了。等到燃放鞭炮,就有人去听谁家的炮声时间长,有争气的人会买一万响,铺在地上,长长的的一串,连续的炸响。我们却总是盼着它早些停下来,因为有炸飞的炮,熄了火,可以拿来重新燃放。有时去抢,也能抢很多,半条街下来,口袋里就装得满满的。这些零散的炮,要一个一个的放,听它的声响,炮引子已经很短了,点火的时候,完全是一种刺激。
有很多浪费了功夫,点燃半天只冒烟,掰开,火药掺了土,是蒙混过关,滥竽充数的货。前两天因为打扫卫生奖励的零花钱,有的用来买了炸弹,也就是甩炮,这时倒逞了威风,胜过那些捡来的,在他们面前故意摔响,似乎为了没抢到而做的发泄,以响声来炫耀了。更有甚着,找来榔头,把捡来的炮仗一个一个地砸了,这回倒听话,因为使了劲,也跟着响了。也有实在赌不过气,干脆烧一堆火,把口袋里的炮仗全扔进去,噼里啪啦,火星四飞,真有一点惊天动地的感觉。
终于轮到我放炮了,悄悄地躲在角落里,但还是有人凑过来,黑暗里知道是我,打趣似的嘲笑,今年的鞭炮好像比去年又多了一百响,并且说亲自数了,问我是不是?我知道他们不怀好意,猛然点一个大炮扔过去,震耳欲聋的声音里,全跑开了。记得有一次,父亲特意买了一种花炮,炮名叫什么“闪光雷”,长长的竹筒状,燃放的时候需要插在地上。但是炮身上又写着“手握处”,我就跃跃欲试,举起来。结果在手上炸了。幸亏炮的威力不大,只是响在耳边,受了惊吓,脑子里嗡嗡地响,手也有点麻木,感觉是肿了。跑回家,在冷水里泡着,冰凉里又有了舒服。这是伪劣产品,在那个时就已经有假货了,而且还是炮仗,看来这造假的人也太大胆,太黑心了。 五
那时意识里也好像没有什么春晚,电视节目,什么好看就看什么,主要还是在意吃的东西。但母亲却有规定,每个人仅分一点,吃完是绝不会再给,因为那些零食还要用来招待客人,自己只能尝尝,而不能吃过瘾。但守夜是随便的,只要你不困,也没人强迫你,在那时,电视节目是有停台的时候,到了一定的时间,什么节目也没有了。我们也总是熬到屏幕上出现再见两个字,才恋恋不舍地睡觉了。
等到了初一早上,天还没亮,母亲就已经把要穿的新衣服准备好了,并且放进被窝里,用热被子捂的暖烘烘的。因为要吃饺子,新年的第一天一定要早起,这样在一年里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母亲一喊就起来了,绝不会赖在炕上。穿衣服又是母亲伺候着,一个接一个,因为不能马虎,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必须换成新的。棉袄是新的,衬衣是新的,袜子也是新的,只是外套总是一个颜色,就是是当年流行的,黑的,灰的,蓝的。那时中山装的样式最多,都是母亲扯的布,裁缝剪好了,她又自己亲手缝制。家里条件好的,手工巧的,缝纫机在那个年代一定有,这也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
等吃了饺子,天已经大亮了。大年初一,除非家里有老人过世的,这一天需要招待亲属,剩下的人家里什么事也没有,可以东游西逛了。走到街上,街道似乎比平常也宽敞了许多,各家门前燃放炮仗过后,红艳艳的一片纸屑,衬托着喜庆,热闹,不同凡响的一天。孩子们还是那些玩具,弹球,炮竹,或者口袋里装着瓜子花生,挤在人堆里,打着,闹着,不过这会儿都成了大人们议论的对象。谁穿的好,谁穿的坏,谁的样子像个丑八怪。有听了不舒服的,有跟着一起嘲笑的,有哭的,有笑的,输了弹球,吃了瓜子,在新崭崭的一天里,在丰富多彩的节日里,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等到了初二便开始正式走亲戚了,这一天总会全家出动,跟母亲回娘家。这是最隆重的事,礼物也是精挑细选,那时,水果短缺,副食的品种也少,我记得最好的礼品就是水晶饼了。放到现在,不过也就是常吃的点心,里面有青红丝,冰糖,偶尔也有花生仁,咬在嘴里酥甜,醹软,那时便觉得是美味了。而且只给重要的人家,剩下的人,也只是自己蒸的一些馍馍,主要是包子。是那种油面包子,用热油把面粉炒熟,调料,盐,味精,也有放葱花炒的,也有用猪油炒的,这两种我都不爱吃,我就喜欢那种纯菜油炒的,嚼在嘴里,油酥酥的香。 六
一家人大包小包的拎着,一路上,路远湿滑,天气又冷,哆哆嗦嗦,难免会有摔倒的,抹了一身的泥。有的又把礼物摔烂了,看着狼狈。但心里总是欢喜的,一路走去,一进娘家的门,开心,热闹,欢乐迎面扑来,主家忙着待客,都是好烟好酒拿出来。亲热发自内心,没有客套,酒席也开始准备了,凉菜,热菜,什么都有。来的早了,姐妹亲戚就围在一起说闲话,瓜子,花生,核桃,大枣,水果糖(那时叫洋糖),一盘子一盘子的端上来。有心急的外公外婆,早早就把压岁钱给了,总有讨厌的父母,说是怕弄丢了,急急地没收,其实也就是不舍得给我们。他们算计着,攒一点,因为过年已经花去了很多,开春需要钱的地方又在等着。不过,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在那时也就是一两块钱,像剜了他们的肉似的,却又苦了我们,一天也不开心,肉菜也吃得没滋没味了。
但下午回家总要回礼,拿去的包里又装了零食回来,瓜子花生水果糖全归了我们,装在口袋里,可以显摆好一阵子。至于钱的事,也就算了,嘴里有吃的,别的很快就忘记了。
初三初四就有了回访的亲戚来,自己家里又成了热闹的海洋。人多了,锅碗瓢盆就不够用,桌子凳子也少,便开始东家借,西家凑。有借来红的桌子,有借来绿的板凳,有高的,有矮的,花花绿绿,参差不齐。不过阵势喜人,场面壮观,有点宴请天下来客的架势。等到酒足饭饱,客人散尽,归还的家具里总有弄错的时候,东家的给了西家,西家的又给了东家,主人一眼就会认出来,这不是自家的。有细心的人便大书几个字,某某某,也不过是自己的名字,这回倒记下了,走街串户也有了他的身影。可是酒席上难免会被人认出来,这是谁的名字,起的难听,字也写得丑。
于是,边吃边数落,嬉嬉笑笑,笑声在觥筹交错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满意和开心,希望和祝福。就像门上的对联写得那样,朴素人家,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幸福生活。 七
是啊!这就是生活,几十年来,我总感谢那样的日子,贫穷里装满了活着的意义,在吃的年月里,因为吃而着急,又因为吃而富裕。困难的岁月里我们没有灰心,志气时时刻刻都在。哪里像今天,吃的不愁,穿的不缺,口袋里装的钱是父母眼里的天,什么都有,却感觉什么都没有。高兴挤在牙里,笑起来没有一点意思,自由装在车厢里,开起来浑身上下全是疲惫。人们说的天堂早已在天堂里,吃喝玩乐的城市,变成了钱的垃圾,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各过各的年,各活各的生活。关上门,谁也不认识谁,喜庆不知道在哪里,一栋楼,一座城市住的全是陌生人。
连雪也没有以前下的那么畅快了,今年冬天甚至未曾谋面。偶尔天阴了一两回,落下来似雨非雨,似雪非雪的鬼东西,整个地面也没有要湿的意思。赶在第二天又出了太阳,冷空气里只有彻骨,穿心,严寒威逼,没有一点情趣。这像什么冬天?又过得是什么年?如果这年月一直都这样,那岂不叫人无味死?
漫天飞雪再也没有了,冷空气只剩下它自己。那富足的村庄已经远去,带走了欢乐,也带走了友谊。那熟悉的往昔已经消失,再也没有雪花飘洒的大地,再也没有欢乐喜庆的炮竹声,再也没有辞旧迎新的乐趣,再也没有欢天喜地的福气。
人们啊!都把光阴过到哪里去了?在你手上,在你心上,还是在你的回忆里?可千万不要等到只能在回忆里,让怀旧的美丽刺激我们的眼泪,触动心灵深处对于人生的乐趣。那过年,现在,未来,还有什么意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