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地震中的母亲
2020-10-22叙事散文meng20042004200
据说,上帝最初造人时,觉得一个人力量太孤单,不能把爱送到每个家里,便创造了爱的使者——母亲。无数家庭里,因为有了母亲,便有了袅袅升起的炊烟,可口的三餐饭,才有了温暖的身上衣,和舒适的千层底。似乎,母亲显得很柔弱,只懂得柴米油盐的生活;似乎,
据说,上帝最初造人时,觉得一个人力量太孤单,不能把爱送到每个家里,便创造了爱的使者——母亲。无数家庭里,因为有了母亲,便有了袅袅升起的炊烟,可口的三餐饭,才有了温暖的身上衣,和舒适的千层底。似乎,母亲显得很柔弱,只懂得柴米油盐的生活;似乎,母亲的爱很琐碎,在衣食起居的小事上不停地唠叨,而当灾难降临时,她却能用孱弱的肩膀,为孩子搭建最坚强的空间。汶川大地震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母亲,在楼房轰然倒塌的那刻,以爱的姿势,从废墟里站起。
有一位母亲,用这样的姿势死去: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的空间里,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是这位母亲,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生命之墙,挡住了倒塌下的墙体,撑起了孩子的生路。孩子被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的睡着,在母亲的保护下,他甜甜的梦,没有受到任何惊扰。救援的医生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襁褓里,屏幕上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位深情的母亲,倒塌的墙把她生命的阳光夺走,她只能留下一樽虔诚的姿势,保护孩子活下来;只留下几句爱的叮咛,陪伴孩子的后半生,让他坚强地走。
有一位母亲,蜷缩在废墟中,双手怀抱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怀中的婴儿,惬意地含着她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抱孩子的姿势看出,她在刻意保护着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孩子的嘴里。当救援者把孩子从母亲身边抱开时,孩子却哭起来,好像还未吃饱,好像不愿意离开母亲的怀抱。
这位母亲的故事传开后,有人建议按她的姿势建一座铜像,永远纪念。一位文友写下一首诗,表达对她的敬意:“当你躺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天灾已把妈妈的性命夺走/可妈妈却在生命的最后/给了你延续生命的乳头/尽管妈妈身上沾满污垢/但母爱却闪耀出万丈锦绣/可怜的孩子/幸运的毛毛头/妈妈的灵魂将伴你左右/妈妈没有过高的祈求/妈妈会在天堂里将你保佑!”无论是雕铜像还是写赞美诗文,都不足以再现这位母亲的伟大,她对孩子的爱,惊天地泣鬼神,她用这样的姿势,诠释着母爱的意义:孩子啊,妈妈要把最后一滴乳汁留给你。 有一位母亲,她的遗体是在一间垮塌的店铺里找到的,令人震惊的是,她的怀中还紧紧搂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是面朝下倒地的,看她的姿势,是在墙塌下来的最后一刻,用身体保护着她的孩子。由于抱得太紧,战士们无论怎样都不能将两人分开,最后只得合葬到一起。不能同生,那么就共死吧,到来生,再携手,一起走。 这次地震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母亲,一瞬间,用母爱的本能,挺起爱的姿势,为孩子搭建起生命的长路。每当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我总会潸然泪下,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冰心的诗句:“母亲啊,我是红莲,你是荷叶,当心中的雨点来的时候,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只有你,母亲,能毫不犹豫地,做出这道生死选择题。 这次灾难中,很多母亲失去了生命,但她们的孩子并不孤单,因为,有更多的母亲,接过她们的接力棒,要延续一场母爱的长跑。她们在地震废墟上,在华夏大地上,建造了一座大房子,用爱做顶,心做墙,用悲天悯人的情怀装修一新,让受了惊吓的子女都安住在那里。 有一位母亲,在地震中痛失十位亲人,包括她两岁的女儿,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可她把失亲之痛化为赈灾大爱,在救灾地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她如和风细雨一般,为很多灾民送去了帮助和温暖,让他们早些重温家的快乐。尤其是见到路边的小孩时,她总要上前叮嘱一下安全,抱起来亲一亲,遇难的孩子不能复生,她就把爱送给活着的孩子,在她的心里,灾区的哪一个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她不向痛苦和灾难低头,为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的信念做了最好的注脚。 有一位母亲,她把六个月大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自己去了灾区,为孤儿喂奶。她掀开衣服,用甜美的乳汁喂哺遭受劫难的娃娃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在她的怀中,先后有9个惊恐的小生命感受到了久违的母亲气息。这位年轻母亲,用平凡朴实的行动,对母爱对生命进行了最高的诠释。 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要从外地回来看她,她说,不许回,你回来喝的一瓶矿泉水,一包方便面,都可以救一条命啊。她屡次回到家中,不顾余震危险,一锅锅地蒸馒头,蒸米饭,分给灾民。她不停地忙碌着,忘记了自己已年过花甲,并在地震中受了伤。 有一位母亲,她已八十多岁,患过脑溢血,不能说话,不能动弹,可她一天到晚守候电视前,为灾民流泪。她对女儿伸出两个手指,女儿问她:“您捐200吗?”她摇头,女儿又问:“2000?”她点头。女儿用轮椅推着她,走过很长一段路,到了北京红十字会,她用颤抖的手,把钱亲自递给了工作人员,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意。 我的母亲,坐在电视机前,一次次泪流成河。她生活拮据,拿不出钱捐给灾区,就把给弟弟娶亲用的新被子捐了出来。当她扛着被子来到城里,要我领她去捐上时,她的话语很朴实:“那边的孩子苦啊,我给他们送床被子。”我也是一位母亲,我对三岁的儿子说:“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孩子正在受苦,把压岁钱拿出来吧,帮他们重建家园用。”儿子很爽快地点头,我们一起走到募捐箱前,郑重地投进去,听到钱掉落进去的声音,我们的心里生出一份释然。 地震袭来的一刻,爱,是所有母亲共同的语言。母亲们在合唱一首摇篮曲:我们家里,有鲜花有温暖就是没有灾难,我是你的荷叶,永远为你遮风挡雨。孩子们受了惊吓的灵魂,在母亲的抚慰里,不久会平息。
这位母亲的故事传开后,有人建议按她的姿势建一座铜像,永远纪念。一位文友写下一首诗,表达对她的敬意:“当你躺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天灾已把妈妈的性命夺走/可妈妈却在生命的最后/给了你延续生命的乳头/尽管妈妈身上沾满污垢/但母爱却闪耀出万丈锦绣/可怜的孩子/幸运的毛毛头/妈妈的灵魂将伴你左右/妈妈没有过高的祈求/妈妈会在天堂里将你保佑!”无论是雕铜像还是写赞美诗文,都不足以再现这位母亲的伟大,她对孩子的爱,惊天地泣鬼神,她用这样的姿势,诠释着母爱的意义:孩子啊,妈妈要把最后一滴乳汁留给你。 有一位母亲,她的遗体是在一间垮塌的店铺里找到的,令人震惊的是,她的怀中还紧紧搂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是面朝下倒地的,看她的姿势,是在墙塌下来的最后一刻,用身体保护着她的孩子。由于抱得太紧,战士们无论怎样都不能将两人分开,最后只得合葬到一起。不能同生,那么就共死吧,到来生,再携手,一起走。 这次地震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母亲,一瞬间,用母爱的本能,挺起爱的姿势,为孩子搭建起生命的长路。每当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我总会潸然泪下,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冰心的诗句:“母亲啊,我是红莲,你是荷叶,当心中的雨点来的时候,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只有你,母亲,能毫不犹豫地,做出这道生死选择题。 这次灾难中,很多母亲失去了生命,但她们的孩子并不孤单,因为,有更多的母亲,接过她们的接力棒,要延续一场母爱的长跑。她们在地震废墟上,在华夏大地上,建造了一座大房子,用爱做顶,心做墙,用悲天悯人的情怀装修一新,让受了惊吓的子女都安住在那里。 有一位母亲,在地震中痛失十位亲人,包括她两岁的女儿,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可她把失亲之痛化为赈灾大爱,在救灾地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她如和风细雨一般,为很多灾民送去了帮助和温暖,让他们早些重温家的快乐。尤其是见到路边的小孩时,她总要上前叮嘱一下安全,抱起来亲一亲,遇难的孩子不能复生,她就把爱送给活着的孩子,在她的心里,灾区的哪一个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她不向痛苦和灾难低头,为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的信念做了最好的注脚。 有一位母亲,她把六个月大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自己去了灾区,为孤儿喂奶。她掀开衣服,用甜美的乳汁喂哺遭受劫难的娃娃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在她的怀中,先后有9个惊恐的小生命感受到了久违的母亲气息。这位年轻母亲,用平凡朴实的行动,对母爱对生命进行了最高的诠释。 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要从外地回来看她,她说,不许回,你回来喝的一瓶矿泉水,一包方便面,都可以救一条命啊。她屡次回到家中,不顾余震危险,一锅锅地蒸馒头,蒸米饭,分给灾民。她不停地忙碌着,忘记了自己已年过花甲,并在地震中受了伤。 有一位母亲,她已八十多岁,患过脑溢血,不能说话,不能动弹,可她一天到晚守候电视前,为灾民流泪。她对女儿伸出两个手指,女儿问她:“您捐200吗?”她摇头,女儿又问:“2000?”她点头。女儿用轮椅推着她,走过很长一段路,到了北京红十字会,她用颤抖的手,把钱亲自递给了工作人员,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意。 我的母亲,坐在电视机前,一次次泪流成河。她生活拮据,拿不出钱捐给灾区,就把给弟弟娶亲用的新被子捐了出来。当她扛着被子来到城里,要我领她去捐上时,她的话语很朴实:“那边的孩子苦啊,我给他们送床被子。”我也是一位母亲,我对三岁的儿子说:“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孩子正在受苦,把压岁钱拿出来吧,帮他们重建家园用。”儿子很爽快地点头,我们一起走到募捐箱前,郑重地投进去,听到钱掉落进去的声音,我们的心里生出一份释然。 地震袭来的一刻,爱,是所有母亲共同的语言。母亲们在合唱一首摇篮曲:我们家里,有鲜花有温暖就是没有灾难,我是你的荷叶,永远为你遮风挡雨。孩子们受了惊吓的灵魂,在母亲的抚慰里,不久会平息。
很赞哦! ()